第213章 尚書人選

“此三部與其餘六部主官一樣,均設立一名尚書和兩名侍郎以及若干個員外郎,只不過有任何事先向朕彙報,其餘各部不得插手。”劉辯淡淡的說道,隨後劉辯將這九部的主要職責跟諸位大臣細細講述了一遍。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下設四司: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勳司和考功司。司的長官爲郎中,副長官爲員外郎,其屬官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等。

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廕、請封、捐封等事務。稽勳司掌文職官員守制、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入籍、複名複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

戶部,掌管籍貫,人口的機關,長官爲戶部尚書,職責是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人口遷移等等。

禮部長官爲禮部尚書,考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並且禮部又下設四司,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宴席所需要的牲畜、禮儀等。

兵部主官爲尚書,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以尚書爲主官,侍郎爲次官。

刑部,主官爲尚書;次官爲侍郎,掌法律刑獄,刑部的具體職掌則是審定各種法律,複覈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鎮撫司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城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爲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長官爲工部尚書。兼主繕修、功作、鹽池、園苑之事,掌管各項工程、工匠。

農部,掌握屯田,耕種,生產農業工具,研究農業發展。

財部,掌握財政大權,收稅,購買糧草,用於各大軍中和地方。

醫部,建立醫學院,掌管全國衛生,藥材,負責培養郎中,治病救人。

劉辯將這九部的職責細細講述了一遍後,諸位大臣都不由得讚歎了一番。

當然衆人都看出來了,這九部中,雖然後三部直屬於劉辯,可以直達天聽,但權利也算得上是最小的,而且需要在這方面有一技之長的人才能勝任,所以就連醉心權利的李德裕都沒表現出有多大興趣。

“先將這三部尚書人選定下來,諸位愛卿可有異議?”劉辯問道。

“我等無異議。”衆人齊聲說道。

“朕決定農部尚書由徐光啓擔任,醫部尚書由張仲景擔任,諸位愛卿覺得如何?”劉辯淡淡的說道。

徐光啓一生關於農學方面的著作甚多,除了最出名的《農政全書》外,還有《甘薯疏》《農遺雜疏》《農書草稿》《泰西水法》等等,同時徐光啓把甘薯引進中國種植,進行了多次試種,終於獲得成功。在上海推廣後,他又將甘薯的種植擴大到全國,他對於農業科學的貢獻尤爲重要,甚至可以說奠定了今天中國人口規模的基礎,所以這個農部尚書之職非他莫屬。

至於張仲景,他的醫術早就已經給衆人展露出來,更何況遍觀朝堂上的諸位大臣,除了太醫令李時珍外還有誰的醫術比張仲景高明?

“陛下,若是張仲景先生當了醫部尚書,李太醫怎麼辦?難道太醫院和醫部同時設立嗎?”狄仁傑站起來拱手道。

“這……”劉辯頓時狄仁傑這個疑問給問住了,既然醫部負責執掌全國醫學,那這個太醫院到底還要不要設立,又或者這二者是同一等級還是上下等級?

劉辯沉思了一會道:“此事朕要去詢問一下李時珍先生,先從太醫院抽調一部分太醫入醫部,然後再召集民間醫生集中培養,最後再派遣醫部的人去各地義診。”

“陛下,若是如此恐怕對於國庫是筆不小的花費呀。”荀彧說道。

“朕有個想法,先讓鎮撫司去調查那些高價賣藥或是隨意診治的庸醫,然後給那些在醫部進修過的民間醫生髮放招牌,讓老百姓認準這些在醫部進修過的醫生,而那些庸醫若想繼續行醫必定要進醫部,到時候就取他們的家產以補充醫部所需。”劉辯淡淡的說道。

“陛下當真是才智過人,這樣一來即可以減少那些害人的庸醫,醫部的運轉也不需要多少錢財。”荀彧大笑道。

“文若就不要恭維朕了,那太醫院先行設立,待朕想到一個萬全之策再說吧。”劉辯擺擺手說道。

衆人也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等待着劉辯宣佈剩下六部的尚書歸屬。

按照實權來講,吏部的權利當屬第一,禮部、戶部緊隨其後,原本戶部的權利當位居次席,但有了財部後分走了一部分戶部的權利,所以只能排在第三,至於大家以爲地位非常重要的兵部,連前三都進不了,只能排名第四。刑部排名第五,工部墊底,所以李德裕早就目光灼灼的看着劉辯,就連黑衣宰相姚廣孝都看向了劉辯。

“這工部尚書暫時先放放,原本朕想要徐光啓來擔任,但考慮到他在農學方面更加精進,所以還是決定讓他任農部尚書。”劉辯緩緩說道。

其實三國時期也有不少發明家,例如三國第一發明家。發明指南車、龍骨水車,改良投石機、攻城投石車、織綾機,製造出精巧複雜的水轉百戲的馬均。

料事如神,屢獻奇計,許劭認爲其有“佐世之才”後來在官渡之戰中,發明了霹靂車的劉曄。

東吳重臣張昭的侄子,孫權拜爲將作大匠,掌管宮室修建,善於製作攻城器械,在二十歲的時候,就製造了用作攻城的“大攻車”的張奮

在斜谷爲諸葛亮造刀三千口。他的刀甚至能劈開裝滿鐵珠的竹筒,被譽爲神刀,姜維親自給他寫傳記的蒲元。

第167章 緣由第182章 周公瑾第60章 利瑪竇第4章 沒羽箭張清第193章 召喚再起第33章 煮茶論英雄第209章 比試第73章 御貓第171章 使臣第142章 引袁攻劉第75章 斬祖茂第148章 門客第226章 封妃第46章 農政全書第201章 英雄榜第89章 請君入甕第15章 大豐收第84章 先登攻城第46章 農政全書第28章 賈詡第22章 諸侯會盟第113章 毒士入江東第10章 驅虎吞狼第104章 技能歸屬第193章 召喚再起第133章 是戰是降第35章 回江東第188章 準備開拔第176章 兵不血刃第187章 轉盤第105章 茶聖爆表第182章 周公瑾第61章 女帝第45章 江乘縣裡的大才第69章 真相第167章 緣由第123章 大戰將起第46章 農政全書第31章 傳國玉璽第144章 勾結第162章 回馬槍第134章 水戰序幕第213章 尚書人選第157章 宋太祖的蹤跡第145章 王越來歷第190章 四安四平第186章 議事第119章 關勝現身第63章 長安城破第84章 先登攻城第19章 買一贈二第37章 大召喚和大爆表第201章 英雄榜第203章 統率榜第120章 往事第205章 豈不知蒙恬之死?第98章 討伐三國第64章 狠辣天子第131章 雙美獎勵第177章 不共戴天第188章 準備開拔第119章 關勝現身第185章 廣納賢良第186章 議事第57章 呂布中計第199章 受封第200章 人才入我麾下第183章 招兵買馬第104章 技能歸屬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26章 互有勝負第214章 敲定人選第73章 御貓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17章 手到擒來第186章 議事第163章 知曉第39章 稱帝第19章 買一贈二第60章 利瑪竇第13章 渡江第176章 兵不血刃第212章 荀相第177章 不共戴天第48章 董卓上鉤第105章 茶聖爆表第200章 人才入我麾下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45章 江乘縣裡的大才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62章 草原雄鷹到來第79章 商議第191章 舊事重提第51章 美人計成,董卓身死第191章 舊事重提第145章 王越來歷第215章 前朝人物初現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110章 戚家刀
第167章 緣由第182章 周公瑾第60章 利瑪竇第4章 沒羽箭張清第193章 召喚再起第33章 煮茶論英雄第209章 比試第73章 御貓第171章 使臣第142章 引袁攻劉第75章 斬祖茂第148章 門客第226章 封妃第46章 農政全書第201章 英雄榜第89章 請君入甕第15章 大豐收第84章 先登攻城第46章 農政全書第28章 賈詡第22章 諸侯會盟第113章 毒士入江東第10章 驅虎吞狼第104章 技能歸屬第193章 召喚再起第133章 是戰是降第35章 回江東第188章 準備開拔第176章 兵不血刃第187章 轉盤第105章 茶聖爆表第182章 周公瑾第61章 女帝第45章 江乘縣裡的大才第69章 真相第167章 緣由第123章 大戰將起第46章 農政全書第31章 傳國玉璽第144章 勾結第162章 回馬槍第134章 水戰序幕第213章 尚書人選第157章 宋太祖的蹤跡第145章 王越來歷第190章 四安四平第186章 議事第119章 關勝現身第63章 長安城破第84章 先登攻城第19章 買一贈二第37章 大召喚和大爆表第201章 英雄榜第203章 統率榜第120章 往事第205章 豈不知蒙恬之死?第98章 討伐三國第64章 狠辣天子第131章 雙美獎勵第177章 不共戴天第188章 準備開拔第119章 關勝現身第185章 廣納賢良第186章 議事第57章 呂布中計第199章 受封第200章 人才入我麾下第183章 招兵買馬第104章 技能歸屬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26章 互有勝負第214章 敲定人選第73章 御貓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17章 手到擒來第186章 議事第163章 知曉第39章 稱帝第19章 買一贈二第60章 利瑪竇第13章 渡江第176章 兵不血刃第212章 荀相第177章 不共戴天第48章 董卓上鉤第105章 茶聖爆表第200章 人才入我麾下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45章 江乘縣裡的大才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62章 草原雄鷹到來第79章 商議第191章 舊事重提第51章 美人計成,董卓身死第191章 舊事重提第145章 王越來歷第215章 前朝人物初現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110章 戚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