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榜單出爐

排在榜眼位置的有兩人,分別是黃帝和岐伯,這二人的醫術都有106之多。

岐黃之術又稱岐黃醫術,黃指的是軒轅黃帝,岐是他的臣子岐伯,後世出於對黃帝、岐伯的尊崇,遂將岐黃之術指代中醫醫術。

相傳黃帝常與岐伯一起坐而論道,探討醫學問題,對疾病的病因、診斷以及治療等原理設問作答,予以闡明,其中的很多內容都記載於《黃帝內經》這部醫學著作中。

而黃帝他可是中華民族在遠古時期的始祖,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徵。上古傳說中,黃帝既是三皇之一,也是五帝之首,被後人供奉爲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

至於岐伯,他是中國上古時期著名的醫學家,精於醫術脈理,名震一時,後世尊稱爲“華夏中醫始祖”。

劉辯深吸一口氣,岐伯要是召喚出來也就罷了,這黃帝他是萬萬不敢召喚的,打定主意後,劉辯將目光看向了探花的位置。

探花的位置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扁鵲,他的醫術爲105。

扁鵲在年少時就學醫,他非常善於運用望聞問切這種方法給人看病,同時這幾種方法也給我國的醫學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扁鵲最擅長的就是通過望診和脈診來判斷疾病,他也與華佗、張仲景、李時珍這幾個名醫稱爲四大名醫,更是被譽爲醫祖。

看完前三名後,劉辯大致也清楚了,張仲景、李時珍、華佗應該就是第四名,他們的醫術應該都是104,至於其他的名醫,例如“溫病四大家”之一的葉天士,“兒科之聖”的錢乙,內擅丹道,外習醫術,研精道儒,學貫百家的葛洪應該就排在他們之後。

“宿主已經查詢了醫術榜,還想不想繼續查詢別的榜單。”系統的聲音響起,但劉辯卻從中聽出了一絲不懷好意的語氣。

“還有什麼榜單可以查詢?”

“主要是有數據都可以查,例如武統智政四個榜單,亦或是作詩、作曲、魅力等榜單。”

“武力榜。”劉辯摩挲着下巴說道:“武力榜榜首肯定是那楚霸王項羽,只是還有沒有人可以跟李元霸抗衡呢?”

李元霸早早就歸屬在李世民麾下,而且按照演義小說裡描寫這位癡傻的西府趙王只聽李世民的話,自己到底應該怎麼抗衡李元霸呢?

“查看一下武力榜。”劉辯吩咐道,其實劉辯知道項羽、李元霸肯定榜上有名,那還有一席到底歸誰,是將不過李,打遍後唐無敵手的李存孝還是輕鬆分開李元霸和羅士信,實力天下無敵的姜鬆,亦或是拳不過金,打遍七十二座擂臺無敵手,最後獲得了“天下拳王”的金臺,也有可能是那力挑鐵滑車,南宋第一槍的高寵?

“當前扣除文臣點1點,武將點1點,正在查詢武力榜單。”

片刻後,竹簡再次緩緩展開,這次的竹簡遍佈殺氣,讓劉辯都不由得有些膽戰心驚。

竹簡打開時,果然不出劉辯所料,榜首的位置赫然就是西楚霸王項羽,他的武力值更是高達110。

劉辯皺了皺眉,按照系統的性格,項羽定然不會入自己麾下,看來自己還得多收集幾員猛將好去抗衡這位霸王項羽。

霸王項羽現在還沒出現,所以劉辯也不是很擔心,但當劉辯看向榜眼位置時,那李元霸三個大字牢牢佔據着劉辯的視線,榜眼:李元霸,武力108。

而探花的位置則是將不過李的李存孝,他的武力值則是107。

“李存孝的武力竟然比李元霸差了一點。”劉辯皺眉道。

“這項榜單上僅僅只是記錄基礎武力值排行,並沒有計算技能加持下的排行。”系統說道。

“若能得了李存孝,讓李存孝和宇文成都聯手應該可以戰勝李元霸。”劉辯盤算着說道,現如今自己麾下最強戰力是宇文成都,但以劉辯的估計,恐怕宇文成都在榜單上也就是第五的位置。

“宿主是否還想繼續查詢?”系統詢問道。

“再給我查一個統率榜單吧,至於智力和政治就不需要了。”劉辯琢磨了一會說道,劉辯麾下統率人才確實偏少,所以這也勾起了劉辯的好奇心,中華上下五千年這麼多傑出的統帥,到底誰能穩居前三。

竹簡展開,金戈鐵馬的氣息傳來,劉辯不眯起了眼睛,到底誰是統率榜第一呢?

榜首:孫武、姜尚,兩人並列統率值108!

竟然是孫武和姜尚,劉辯感覺有些驚訝,因爲在劉辯認爲,那王詡也不在這二人之下,王詡就是鬼谷子,真沒想到榜首竟然沒有鬼谷子的存在。

不過這二人也算是實至名歸。

孫武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尊稱兵聖,有着“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的美譽。吳楚大戰開始,孫武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爲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他的軍事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流傳千古,聞名中外,可見他不只是個理論家。

而姜尚被譽爲兵家之祖,武聖。周國軍事統帥,輔佐武王滅商伐紂,建立周朝;齊國開國之君,強國富民,使偏僻小國終成東方大國;輔佐周公旦,平定內亂,開疆擴土,促成成康之治。

在軍事方面,姜尚的主要成就那就更多了,比如採取剪除羽翼的策略,出兵滅掉崇、密須、犬夷等商朝的附庸國;牧野之戰中以“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擊敗商紂的七十萬大軍;著有《太公兵法》,被譽爲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這二人成爲榜首劉辯既覺得意外也覺得合情合理,而鬼谷子雖然是兵法集大成者,但更多的還是理論,畢竟他沒有親自帶兵打仗過,所以系統纔將榜首給了真正帶兵打仗過的姜尚和孫武。

第14章 收服第161章 巔峰對決第73章 御貓第8章 魏延來襲第81章 一線生機第54章 暗流涌動第196章 迎接第37章 大召喚和大爆表第81章 一線生機第129章 蹤跡何處覓第187章 轉盤第134章 水戰序幕第208章 舉薦第147章 招攬第152章 收集功能第28章 賈詡第170章 徐晃第109章 無字信件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212章 荀相第29章 遷都第56章 四姓家奴第78章 大禍臨頭第180章 應對之法第116章 顧雍的野望第186章 議事第114章 條件第133章 是戰是降第89章 請君入甕第115章 處斬第90章 中計第40章 曲聖帶來的煩惱第67章 收攏大才第134章 水戰序幕第45章 江乘縣裡的大才第132章 東林黨第95章 現身第128章 又起風波第37章 大召喚和大爆表第41章 乞活第84章 先登攻城第20章 進軍中原,劍指洛陽第144章 勾結第36章 無上限召喚第147章 招攬第64章 狠辣天子第211章 三省六部制第175章 水路並進第192章 召喚次數第133章 是戰是降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52章 李儒現身第57章 呂布中計第119章 關勝現身第220章 科技發展第62章 草原雄鷹到來第90章 中計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15章 大豐收第146章 財帛動人心第47章 美人計第150章 君臣對話第58章 長安攻守戰第50章 李善長第108章 獎勵第70章 袁術的情況第102章 戚少保的戰陣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79章 商議第193章 召喚再起第76章 算個好皇帝嗎第83章 負隅頑抗第79章 商議第84章 先登攻城第86章 十二奇策第149章 抉擇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34章 對世家的態度第138章 敗第136章 埋伏第138章 敗第95章 現身第44章 妙計下曲阿第201章 英雄榜第65章 中興四將第214章 敲定人選第111章 城門變故第10章 驅虎吞狼第161章 巔峰對決第11章 以後的路第207章 李如柏的擔憂第98章 討伐三國第203章 統率榜第74章 生死決鬥第214章 敲定人選第161章 巔峰對決第32章 曹操遇伏第201章 英雄榜第168章 刑法第32章 曹操遇伏
第14章 收服第161章 巔峰對決第73章 御貓第8章 魏延來襲第81章 一線生機第54章 暗流涌動第196章 迎接第37章 大召喚和大爆表第81章 一線生機第129章 蹤跡何處覓第187章 轉盤第134章 水戰序幕第208章 舉薦第147章 招攬第152章 收集功能第28章 賈詡第170章 徐晃第109章 無字信件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212章 荀相第29章 遷都第56章 四姓家奴第78章 大禍臨頭第180章 應對之法第116章 顧雍的野望第186章 議事第114章 條件第133章 是戰是降第89章 請君入甕第115章 處斬第90章 中計第40章 曲聖帶來的煩惱第67章 收攏大才第134章 水戰序幕第45章 江乘縣裡的大才第132章 東林黨第95章 現身第128章 又起風波第37章 大召喚和大爆表第41章 乞活第84章 先登攻城第20章 進軍中原,劍指洛陽第144章 勾結第36章 無上限召喚第147章 招攬第64章 狠辣天子第211章 三省六部制第175章 水路並進第192章 召喚次數第133章 是戰是降第100章 本草綱目第52章 李儒現身第57章 呂布中計第119章 關勝現身第220章 科技發展第62章 草原雄鷹到來第90章 中計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15章 大豐收第146章 財帛動人心第47章 美人計第150章 君臣對話第58章 長安攻守戰第50章 李善長第108章 獎勵第70章 袁術的情況第102章 戚少保的戰陣第225章 不可爲後第79章 商議第193章 召喚再起第76章 算個好皇帝嗎第83章 負隅頑抗第79章 商議第84章 先登攻城第86章 十二奇策第149章 抉擇第206章 兄弟相聚第34章 對世家的態度第138章 敗第136章 埋伏第138章 敗第95章 現身第44章 妙計下曲阿第201章 英雄榜第65章 中興四將第214章 敲定人選第111章 城門變故第10章 驅虎吞狼第161章 巔峰對決第11章 以後的路第207章 李如柏的擔憂第98章 討伐三國第203章 統率榜第74章 生死決鬥第214章 敲定人選第161章 巔峰對決第32章 曹操遇伏第201章 英雄榜第168章 刑法第32章 曹操遇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