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〇章 三族老竹樓商談(續)

bookmark

所以此時三個族老中唯一一個女族老便對祝融夫人說道:“祝融夫人,其實我們三個老傢伙的意思很簡單,那便是,我們可以不去執行孟獲之前說安排得那些事兒!”

祝融夫人點頭,“好,既然如此……”

“等等,這還沒說完!”

祝融夫人一聽,是眉頭微皺,不過馬上便舒展開了,只聽她問道:“這,不知族老何意?”

女族老一笑,“哈哈,這還是讓他說吧!”

說着一指之前說話的,也是三人中看着年紀最小的那個族老,那意思你該聽他說了。

祝融夫人便看着對方,直接問道:“請族老明言!”

對方點頭,然後便對祝融夫人說道:“這讓我們不去執行之前孟獲的那排,這沒有什麼,我們如今就能答應下來!只是,只是……”

-----------------------------------------------------

祝融夫人一聽,心說什麼毛病,這銀坑洞的族老,怎麼今日倒是變成了吞吞吐吐的了。這有什麼不能說出來的,莫非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兒?

可仔細想想,這不可能啊,哪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兒呢。那麼不是這個,是什麼?是有什麼難言之隱,難以啓齒的,還是說……

祝融夫人想到此處便問道:“不知族老是否有何顧慮,直言便可,我看看我能否爲族老解惑?這如此,如何?”

這族老一聽,人家祝融夫人都把話說到這個份兒上了,自己還能不說嗎。那肯定不成。所以他便對其說道:“祝融夫人,實不相瞞,讓我們三個老傢伙不去做那些事兒。那都沒有問題。可是我們卻是不得不去擔心,這馬超說話。是否算數,當不當真?如果說話算數,真不和我們去計較,能放過銀坑洞,那自然是好。可要不是這樣兒……”

-----------------------------------------------------

這個族老的意思其實很簡單,那也就是問了,馬超的意思,到底是不是要放過咱們銀坑洞。他說不讓咱們去搞小動作。那行,咱們都可以不去做了,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他能不能真正放過咱們,如果自己三人這邊兒什麼都不做了,馬超他要是放過銀坑洞還行。可要是不這樣兒呢,那咱們三個老傢伙,不還是成了銀坑洞的罪人嗎?

祝融夫人一聽,還別說,這族老所擔心顧慮的,也並不是說就沒有道理啊。如果是仔細想想的話。這其實不就是這麼回事兒嗎?他們是不瞭解馬超其人,也不知道馬超他說顧慮的東西,所以是有此一問。那麼想自己是瞭解的,所以自己就沒有他們那麼多的問題,至少自己是知道馬超會如何去做,不會做什麼事兒的。

所以祝融夫人是直接就把自己所想,對三個族老說了一下,那意思就是讓他們都放寬心,相信自己,也相信馬超。畢竟馬超不是一點兒顧慮都沒有的,所以……

-----------------------------------------------------

這麼說吧。如果銀坑洞真是惹到他了,那麼哪怕他再有顧慮。他也不可能在乎了,本來他馬超就什麼都不怕。所以後果不用多想。

那麼如果沒惹到他,他自然是不會那麼血腥殘忍,畢竟他是有顧慮的,而且自己也看得出來,馬超其人心狠,那是不錯,可他卻絕對不是一個殘忍血腥的人,不是一個嗜殺的人。要真說起來,距離自己不遠處的那個殺神崔安,顯然他纔是一個嗜殺的人,馬超和他相比,那真是差太遠了。

這三個族老一聽祝融夫人所講,他們就都清楚了,敢情馬超其實也是有所顧慮的,他也要顧及大漢的一少部分人,所以他不會輕易去屠戮銀坑洞。除非是己方把他們給逼急了,那就沒有辦法了,沒說的了。到時候對方要做出來什麼事兒,那就不難預料,銀坑洞的災難到了。

-----------------------------------------------------

其實祝融夫人的話,那確實,算是一顆定心丸,直接就讓三個族老放心多了。或者說,其實他們已經是放下心來了,不過畢竟他們也不瞭解馬超,所以還是有一點兒擔心。但是他們是相信祝融夫人的,這個是不錯。他們可以不信馬超,但是卻相信祝融夫人,知道她是爲了銀坑洞,所以纔到了這兒來,他們還是很信服她。

看到三個族老點頭,祝融夫人便對他們說道:“看來三位都已經是相信了,其實這事兒並不難理解,所以三位知道該是如何做了!”

中間主事的族老聞言說道:“不錯,祝融夫人回去告訴馬超,就說他的意思,我們三個老傢伙都明白,還請放心就是!只要他不動我們銀坑洞的人,我們就絕對不會給他們添麻煩!”

祝融夫人點了點頭:“好,如此的話,我這就回去了!”

三族老還想挽留一下祝融夫人,不過看這樣兒,估計也是不可能了。

-----------------------------------------------------

這個不是說他們不可能去挽留,而是他們也看出來了,祝融夫人是回去心切。她當然不會急着去當階下囚,只是因爲這關乎着銀坑洞那麼些族人的事兒,她自然不可能不去重視,所以……

並且三個族老都看得出來,要真是讓祝融夫人留下,拋開她自己願意不願意,就看涼州軍的崔安和那個將領,估計他們就不會同意,所以三人也知道,別去那自討沒趣了。但是他們肯定不知道,如果真要是讓祝融夫人留下的話,別人不說,就崔安,肯定會留下。因爲他如今是餓了,所以正想着大吃一頓呢,所以這不是正好了。

至於說祝融夫人和孟達兩人,他們肯定是不會留下,祝融夫人是擔心着銀坑洞的事兒,至於孟達,他知道,夜長夢多啊。這讓祝融夫人在銀坑洞這兒久待,那分明就是多增加了一分的危險,這事兒不能去做啊。

-----------------------------------------------------

最後祝融夫人還是對三老說了一句,“三位等着蠻王回來,相信不久之後,他一定會再回來的!”

三人一聽,都是齊齊看向了祝融夫人,那意思,果真如此?結果從對方的眼神中,他們看出了堅定,他們就知道,真是要這樣兒。而他們也仔細想了想,祝融夫人這話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

至於崔安和孟達兩人,是真不知道他們說什麼呢,反正是蠻語,都聽不明白。不過這個時候祝融夫人卻是對孟達說了,“孟達將軍,我已經與三位族老商談好了,咱們這便回吧!”

孟獲一聽,心說這就談完了?這麼容易?這麼……

不過他想起自己主公臨行前對自己吩咐的,那就是祝融夫人說什麼時候回來,那就什麼時候回去就可以了,至於說其他的,都不用去問,不用去官。這事兒孟達記得是清清楚楚,畢竟自己主公囑咐的東西,要是讓自己給忘了,那麼可真是,以後還如何讓自己主公重用自己啊!

-----------------------------------------------------

孟達一聽是趕緊說道:“啊,好,好啊!如此的話,祝融夫人,咱們便趕緊返回吧,想來主公也是等着咱們回去呢!”

然後還問了祝融夫人一句,“是不是啊?”

祝融夫人點頭,然後對崔安也這麼說了一句。至於他,倒是無所謂,雖說他確實是想在這兒大吃一頓再走,不過崔安也是能分得清什麼是輕重緩急,這如今自己回己方那兒,也是一樣兒大吃,不過在人家地盤,卻還得早走好啊。雖說自己什麼都不怕,可是自己主公也說了,祝融夫人說什麼時候離開,那就什麼時候離開。

因此在這上面,自己還得聽這個異族娘們的才行,要不然的話,回去之後,主公肯定要說自己,沒準都要沒飯吃沒酒喝了!

-----------------------------------------------------

沒辦法,這如今戰事算是告一段落了,所以在崔安眼裡,這時候除了是吃飯,那就是喝酒。是,在暫時沒有了戰事後,是除了武藝之外,也只有吃喝,他才真正感興趣。

第七六四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完)第一八五章 名士入夥叛賊第四〇七章 三人到達漢中郡第二三八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完)第九二三章 兗州軍再攻臨沅(續)第六一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七)第九四一章 孫劉聯軍攻堅城第六七一章 張遼城頭戰黃忠第八三〇章 涼州軍出兵蘄春(續)第一一四章 兗州軍進攻襄平(續)第二九七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一)第七九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二)第二五九章 行軍途中偶遇第一二七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六)第二四六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八)第三六二章 召將交待新任務第二九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八)第三九二章 趙子龍智取褒中第三五六章 伯言謀孟達帶兵第七四五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二)第二五〇章 涼州軍戰事不利第三三九章 三族老竹樓商談第二九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四)第三九九章 沔陽城鄧賢妥協第九一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九)第六〇四章 聯合馬超伐袁紹第二七一章 帶來木鹿回銀坑第二四五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七)第四〇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三)第五一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四)第二四八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完)第五二五章 夏侯夜襲敵軍營第四〇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六)第二九〇章 木鹿大王見馬超(續)第一五七章 武安國奉命到前線第一〇二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五)第一九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九)第三五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四)第九一六章 孫劉帳中議兵事(完)第三七三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九)第一八六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第二六五章 涼州軍強攻谷城(三)第八五三章 江東軍苦戰蘄春第三五一章 藤甲兵襲涼州軍(完)第一七六章 馬日磾來見馬孟起第二八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二)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七九〇章 孫叔弼戰黃漢升第六一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四)第七三一章 虎豹先登三交鋒第四二〇章 趙子龍首戰閬中第七八五章 戰襄陽故人來投第四四一章 歸故里見崔先生第二一〇章 襲叛賊漢軍取勝(下)第七二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第八三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二)第六六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一)第二二八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一)第八九〇章 兗州軍人馬入城第二四七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第六七七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第二〇八章 禁孟優兄長用心第一九三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六)第三一一章 華雄不解問趙岑第六九二章 瞞謀士矇混過關第一六六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五)第九九〇章 聯軍到達西陵城第四二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二)第四一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三)第八七七章 子初出手促結盟(續)第五三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第四九八章 樊稠中計死長安第七二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第四四二章 趙雲用計賺鄧賢第八七八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七)第五七〇章 趙雲郭嘉赴隴西第一二五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四)第三〇四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八)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佔領零陵第九九三章 孱陵城三雄會面(續)第七三六章 涼州鳴金霍峻傷第三六一章 除董卓四人密議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四一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八)第九三三章 王伉府中會呂建(續)第四〇二章 殺值守生擒孟優(續)第二五五章 親事畢賓客離去第四八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八)第三〇〇章 遇荀攸孟德出手第三七九章 張魯求援劉君郎第三七三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九)第九七一章 邾縣曹子孝求援(完)第四八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六)第一九二章 見母親心病終醫第九二一章 換主將接替樂進第六九九章 殺雞儆猴迫世家第二十章 別衆人馬良歸還第二五三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九)第八六一章 馬孟起意取襄陽第六七〇章 袁本初問詢於衆
第七六四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完)第一八五章 名士入夥叛賊第四〇七章 三人到達漢中郡第二三八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完)第九二三章 兗州軍再攻臨沅(續)第六一〇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三十七)第九四一章 孫劉聯軍攻堅城第六七一章 張遼城頭戰黃忠第八三〇章 涼州軍出兵蘄春(續)第一一四章 兗州軍進攻襄平(續)第二九七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一)第七九〇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二)第二五九章 行軍途中偶遇第一二七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六)第二四六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八)第三六二章 召將交待新任務第二九三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八)第三九二章 趙子龍智取褒中第三五六章 伯言謀孟達帶兵第七四五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二十二)第二五〇章 涼州軍戰事不利第三三九章 三族老竹樓商談第二九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四)第三九九章 沔陽城鄧賢妥協第九一八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六十九)第六〇四章 聯合馬超伐袁紹第二七一章 帶來木鹿回銀坑第二四五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七)第四〇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十三)第五一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二〇四)第二四八章 馬孟起遊說大才(完)第五二五章 夏侯夜襲敵軍營第四〇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九十六)第二九〇章 木鹿大王見馬超(續)第一五七章 武安國奉命到前線第一〇二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五)第一九〇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二十九)第三五三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四十四)第九一六章 孫劉帳中議兵事(完)第三七三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九)第一八六章 涼州軍夜攻蠻軍第二六五章 涼州軍強攻谷城(三)第八五三章 江東軍苦戰蘄春第三五一章 藤甲兵襲涼州軍(完)第一七六章 馬日磾來見馬孟起第二八八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十二)第六九七章 戰江陵繼續受阻第七九〇章 孫叔弼戰黃漢升第六一七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四)第七三一章 虎豹先登三交鋒第四二〇章 趙子龍首戰閬中第七八五章 戰襄陽故人來投第四四一章 歸故里見崔先生第二一〇章 襲叛賊漢軍取勝(下)第七二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五)第八三六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二)第六六八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一)第二二八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一)第八九〇章 兗州軍人馬入城第二四七章 八納洞再請木鹿第六七七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第二〇八章 禁孟優兄長用心第一九三章 兗州軍繼戰襄平(六)第三一一章 華雄不解問趙岑第六九二章 瞞謀士矇混過關第一六六章 漢軍一戰破廣宗(五)第九九〇章 聯軍到達西陵城第四二三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三十二)第四一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三)第八七七章 子初出手促結盟(續)第五三七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二)第四九八章 樊稠中計死長安第七二七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四)第四四二章 趙雲用計賺鄧賢第八七八章 聯涼大戰蘄春城(七)第五七〇章 趙雲郭嘉赴隴西第一二五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四)第三〇四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八)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佔領零陵第九九三章 孱陵城三雄會面(續)第七三六章 涼州鳴金霍峻傷第三六一章 除董卓四人密議第六九一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三)第四一九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二十八)第九三三章 王伉府中會呂建(續)第四〇二章 殺值守生擒孟優(續)第二五五章 親事畢賓客離去第四八七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七八)第三〇〇章 遇荀攸孟德出手第三七九章 張魯求援劉君郎第三七三章 涼州軍再戰南陽(九)第九七一章 邾縣曹子孝求援(完)第四八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六)第一九二章 見母親心病終醫第九二一章 換主將接替樂進第六九九章 殺雞儆猴迫世家第二十章 別衆人馬良歸還第二五三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十九)第八六一章 馬孟起意取襄陽第六七〇章 袁本初問詢於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