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八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三)

bookmark

所以說曹操也有他自己的想法,沒錯。他不是要自己帶着人馬去直接滅劉備,而是最後跟着馬超涼州軍……其實一想都正常,那是。就曹操那樣兒的人,從來都是做對自己對己方利大於弊的事兒,而不是弊大於利,怎麼都是主動做前者。真就是那話,他做出來的弊大於利的事兒,哪個不是被動的?確實,這個就不用多說了,真就那樣兒啊。主動去做的,從來都

是利大於弊,哪怕說最後是有變化,可依舊被動了不是,而不會是主動的,沒錯,所以說……直接就去滅劉備一方,對曹操對兗州軍來說,就是弊大於利了,真的。可跟着馬超涼州軍後面,可以說這麼一來,如此去做,就變成是利大於弊了,沒錯。因此,曹操和兗州軍是那麼

做的,這個也正常。如果說他們不跟在馬超涼州軍後面了,那纔是怪事兒,真的。如此機會,大好機會,曹操和兗州軍他們是不可能不把握一下的,真是。畢竟這個他們自己去,那怎麼都是弊大於利,可跟在馬超涼州軍後面,那確實就不一樣兒了,沒錯,所以說這個也……

自己一軍,哪怕加上了江東軍,在曹操看來,帶着己方去滅劉備一方,最後就得是弊大於利。可跟着馬超涼州軍後面,那確實就不一樣兒了,真是沒錯。至少跟在他們後面,就是利大於弊了,可不是,所以說這個自己必須那麼做啊,必然。因此,最後曹操就那麼做了,算是跟在馬超涼州軍後面,他們和涼州軍的話,總體也沒太大區別,都是滅劉備一方,那可不

就是,真沒錯。所以說己方一方,哪怕加上江東軍,也不合適一下就去滅劉備。真說那樣兒對他們利大於弊的話,曹操早就那麼做了,還用等馬超去?真的,可不是,所以這個……利大於弊,弊大於利啊,這個曹操和兗州軍看得太清楚了,那是。而對馬超和涼州軍來說,

自然也是去滅了劉備一方,對他們是利大於弊,沒說的。而劉大耳朵那邊兒,其實想法挺好。馬超帶着大軍來了,有曹操帶着兗州軍幫襯着己方,那麼己方就是有那麼點兒希望在裡。不過確實,至少劉備也沒說就指望曹操和兗州軍太多,這個肯定是啊,他是挺了解曹操和兗

州軍的,沒錯。畢竟其人和曹操和兗州軍,也是打了多少次交道了,沒錯。不過他們關係實在是不好,這個也沒辦法。馬超和曹操的關係,至少最開始的時候,那還是不錯的。哪怕就是現在,敵對是兩軍,說起來兩人可是沒什麼深仇大恨。在曹操那兒來說,哪怕當初馬超更多的是表演,但那不是什麼太大事兒。這個他看馬超和看劉備,終究是不一樣兒。對前者,

其人更多是欣賞,那沒錯。畢竟馬超真說起來,就曹操所知道的,其人有武藝,一流上等的武藝,有點兒謀略,雖說不是頂級謀士,可也是二流。然後人品也可以,哪怕當初是騙過自己,但是仔細一想,他那也沒辦法,曹操多少還是理解的,哪怕說換成是自己,其實也得

那麼做,都正常。可曹操對劉備,一開始雖說也有欣賞在裡,不過之後就是徹底厭惡了。這點他也看到了,劉備其人,表面而上是可以,但是實際上,就是個僞君子,而曹操這輩子最厭惡之一就是僞君子,那是。如果說他不覺得劉備是僞君子,可能還不至於說那麼厭惡,但是曹操一那麼認爲了,這個基本上就改變不了了,僞君子這個定義就一直在曹操的心裡,

那是沒錯。其實馬超那兒,那也是沒太大區別,真是。至少在他那兒來說,也是覺得劉備那人太虛僞。是,那話挺對,如果說他能裝一輩子,哪怕是再虛僞,其實也夠真實的了,沒錯。可馬超卻還是看不起看不上其人,沒錯。要不然的話,確實也就不這樣兒了,沒錯。可以說就看不上劉備啊,這個沒辦法。而曹操和兗州軍也一樣兒,那是沒錯,看不起看不上劉

備,那是。所以說劉備被滅了,敗亡了,這個也正常,那是沒錯。所以說這個也算是註定的,沒錯。劉備一方的敗亡,那是早晚的事兒,是啊。還是那樣兒,那確實是,馬超想他被滅,曹操也想,孫策的話,跟着曹操走,所以……也就是涼州軍想滅他們,兗州軍也想,而

江東軍怎麼都不會幫着他們,所以就那樣兒了,肯定是啊,都在所料之中。劉備其實也沒說就沒想到,只不過說比自己預想的,還是要早點兒。畢竟霍峻那邊兒,本來其人要不被咔嚓了,就算是再堅守兩個月,他覺得都沒問題。除非馬超和涼州軍真就不去計較得失,派幾

十萬人馬攻城……馬超真那麼做了,就算劉備再對霍峻有信心,這個他也不會覺得霍峻能守住多久了,真的。畢竟涼州軍的戰力,那卻是永遠都不能忽略的,沒錯。人家戰力大漢最強,這個怎麼都是,己方比不上人家啊。哪怕說霍峻確實,他是天下第一守城的大將,那不假,但是隨着己方在江陵城內守禦的人馬越來越少,就是他霍仲邈也不好使,那肯定是啊,

所以……這個道理,劉備不可能不知道,除非說自己給江陵增兵,如此的話,那確實能頂用了。可不等劉備增兵多的時候,霍峻就被咔嚓了,他也不得不說,馬超這屬於破壞規矩。可曹操和孫策,他們顯然是不準備和馬超計較,因爲和他們都沒太大關係。並且還得說,這

個結果,可以說絕對是兩人覺得好的了,畢竟霍峻可是己方的人,不是兗州軍更不是江東軍的人啊,那沒錯。所以說曹操和孫策他們,覺得馬超就做那麼一次,還是對付劉備一方的,兩人就都沒說什麼。可以說馬超也算是知道兩人想法,那是,這個也不止是一次說了。他很

清楚,自己要是再來一次的話,不管是對哪一方,那麼曹操和孫策他們沒動作纔怪……這個肯定是啊,那不錯。就說馬超很清楚,所以基本上就那麼一次了,以後的話,他不敢說就一次都沒有,可基本上他覺得不會有了。哪怕說對付大將,可還有霍峻那樣兒的守城大將嗎?可以說己方郝昭守城厲害吧,可馬超卻清楚,其人不如霍峻啊,那沒錯,可不就是那樣兒啊。

那沒錯,郝昭其人,說他是如今天下第一守城大將,那都沒錯。可確實,這個馬超也知道,還是那話,是因爲霍峻不在了的原因,所以這個天下第一就落到他的頭上了。而霍峻要在,那麼郝昭就怎麼都是老二,是弟弟,那不錯。可對馬超來說,有這麼個弟弟,那也比己方那

麼多將領強呢,可不就是。馬超不奢求太多,他從來沒指望過,說己方將領多幾個郝昭那樣兒的,話說他四十多歲了,也才見過兩個。以後的話,那肯定有,畢竟這個還不像呂布那樣兒超一流的武將,百年能有那麼一個?馬超覺得甚至都少說了,真的。超過百年能有那麼一個?他也不是那麼清楚啊,反正別管歷史、演義什麼的,反正就這個時代,第一武將就是

他呂奉先,一點兒沒錯。這個真說起來,演義不多說了,呂布是公認的第一。但是在歷史上的話,呂布確實,那就未必了好吧。就光從歷史上來說,真正那樣兒的武將,其實沒幾個。而真正大家更瞭解的,那麼誇張的,都是小說裡寫的。比如說李元霸一個人錘死幾十萬人,好像是六十多萬吧,話說這個就誇張多了,畢竟真說起來,就六十萬人擡着脖子讓你咔嚓,

你好好算算要多久?這李元霸一個人一場戰鬥錘死幾十萬?這個確實是誇張了,歷史可沒記載過這事兒,沒有,想想也不可能,也就是小說裡,爲了誇張其人的武藝,那正常。有個比較有意思的事兒,就是馬超以前看過,一年八百多年之後,有網友說項羽比較弱……說起

來真正瞭解歷史的人,你敢說霸王很弱?在馬超看來,並非是項羽弱,而是說小說裡沒那麼誇張去寫他,這個是。項羽絕對勇武,在那個時代,其人就是天下第一,那沒說的。可有人說他弱了,那麼這個弱無非就是沒人那麼誇張寫他。畢竟寫楚漢的小說,大家看到的,基

本上也沒有特別突出項羽個人勇武的,這個太少了,有幾處?更多感覺是突出誰誰誰的謀略,這個倒是不少,那真沒錯。再說了,項羽再強,他總是屬於失敗者,歷史對失敗者的定義,就是成王敗寇,古人寫楚漢的,哪個不都是把劉邦寫成正面角色,誰讓他是最後勝利者,更是開創了大漢的漢高帝,那一點兒沒錯。項羽雖說是霸王不假,可他就只是失敗者,那沒

辦法,就只能說是讓劉邦、蕭何、韓信、張良等等,讓他們那些人踩在腳下的。失敗了的項羽,成全了那麼多勝利者,可不是。所以說其人是有本事的,那不假,可卻沒人那麼誇張去寫他,古人沒有是吧。像李元霸那樣兒的,終究李家是笑到最後的,大唐是李氏開創的,

所以那麼誇張寫他也正常,真的。如果說項羽也是成功者,沒準也有人去誇張寫他了,一人對付幾十萬……可他終究是被劉邦踩在腳下,這個是沒錯。哪怕霸王最後自刎了,可說起來劉邦最後勝利得勢,開創了大漢,而項羽只是其人最大的對手,還是被滅的,那可沒錯啊。

這個就沒辦法了,也可以說是歷史選擇的,最後勝利者是人家劉邦集團,而你項羽一夥兒就只能是失敗的。所謂是成王敗寇,那是一點兒沒錯。而史書就是由勝利者書寫的,自然劉邦願意什麼樣兒,那可以說基本上就什麼樣兒了。說你項羽不好,那就不好,也許你項羽在歷史上比記載的要好,可知道的哪還有了?就只能說是從史書上來看,那是沒錯。而寫史書

的,確實大多都是真的,可就沒假的?那削初秋,是吧,所以這個不用多說了,也確實。難道說改史書就是李世民的專利?想想也不能就只有他吧,還有別人,有你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吧。可以說想改的人,其實不少,但是不可能都成功。並且上位者沒一個是傻子,尤

其是各個朝代開國的帝王,那絕對都是人傑中的人傑,所以說他們真想篡改點兒歷史,絕對不會說讓後世挑出來太多毛病。那李世民那樣兒的,實在也是他改動太多太大,這個也是暴露了……所以說他也倒黴,沒辦法。在唐朝的時候,確實沒人敢說什麼,可後邊兒呢,這

也不用多說了。唐朝時候,確實是沒人敢說什麼,這個都正常,但是到後邊兒,卻也沒那事兒了,可不就是。唐朝都滅了,還有什麼不敢的,是吧。不過確實,李世民這個人,你說他有本事,那都不假,但是人品方面,確實不怎麼樣兒,這個你得承認。就看其人咔嚓兄弟,軟禁自己父親,他就不是什麼好人?當然你說他不那麼做,就得讓人咔嚓了,這個也是。可

就憑藉其人當時的實力和勢力,就說他李世民真心歸隱,去一個別人找不着的地方,並非就沒可能。當然了,其人也不會那麼做,哪怕就他想,可手下人也沒幾個人想的,而且他本身也不想,那是。李世民他要看得都那麼平淡,比較淡泊名利的話,他也不是那樣兒了,手

下也沒那麼多人給他做事兒賣命了,這個肯定是啊。說起來其人手下那麼多人才,到李建成那兒,真就沒誰了,大貓三兩隻吧。

第四七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六)第四三八章 離斜谷奔向槐裡第九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一)第五八八章 不速客夜入南陽第二六九章 謀士計破燒當(二)第五十三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二)第二一七章 再遭擒蠻軍再敗(續)第四八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七)第二十一章 聯軍再戰安陸城第四五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三)第二十二章 聯軍再戰安陸城(續)第四十七章 曹孫劉帳中談妥第五四五章 據酉陽文魏逃走第七九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五)第三十一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五)第四八八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續)第九一七章 孫劉聯軍奔西北第五〇二章 涼州軍三攻零陽第三二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九)第一四七章 董卓聚衆議破敵第三九二章 趙子龍智取褒中第七五八章 江東軍進攻蘄春(續)第二四一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三)第四十四章 山寨中馬超收管亥第八一七章 劉備軍夜襲臨沅(完)第七四一章 甘陵城本初身死第一二七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六)第二八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二)第七五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四)第九一五章 孫劉帳中議兵事(續)第二二七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第一五五章 追敵軍蠻王中計第四六四章 趙子龍欲渡洛水第五〇四章 長安衆臣欲求和第三四四章 聯軍兵入汜水關(續)第九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八)第八四七章 周瑜出計賺韓嵩第九八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八)第二三六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中)第八一五章 兗州軍攻破函谷第四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七)第七九五章 孫伯符接手羅縣第四二七章 入梓潼偶遇人才第七五七章 曹子孝問魯子敬(續)第十七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六)第七九七章 臨湘破幾方反應第二七七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一)第二八一章 涼州軍大營馴馬第八四八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四)第十七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第二四〇章 馬超再欲戰三江第三九〇章 欲離開馬超召衆第五五九章 回返司隸有人投第七八九章 奪襄陽終於得手第三章 論大勢父子對話第六十八章 西陵城三人座談(完)第二六三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九)第八七七章 子初出手促結盟(續)第五四四章 殺入城池將對將(續)第一七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五)第二九九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三)第八三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四)第三五九章 李肅遊說呂奉先(續)第三二三章 馬超請祝融夫人(續)第五九五章 破洮陽追擊敵將第九〇七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第三〇三章 三江城馬木對話第七六三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續)第九六一章 張任兵敗退西陵第六八六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九)第四四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五)第五一一章 馬超過府說杜畿第五六一章 兗州軍抵達辰陽第四七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六)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續)第四六三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第一二〇章 兗州軍戰高句麗(續)第六六八章 請援軍馬漢出手第一七四章 再交換各回各營第二一八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一)第八四九章 小卒縱火燒重地(續)第九〇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七)第一四二章 遇埋伏漢軍初敗第一七一章 擬聖旨召人回京第九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一)第四八三章 糜家舉族遷涼州第二八四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九)第十九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完)第五十章 審俘虜惡有惡報第二一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二)第五〇四章 涼州軍四戰零陽第六三二章 曹真押糧到羅縣(續)第九六七章 聯軍進攻邾縣城第四四一章 歸故里見崔先生第二九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第一三二章 換主將董卓出發第八十六章 孟起翻山會盜匪第九九八章 到襄陽接手防務第七四二章 江陵城景升託付第九七三章 江東軍邊界動向
第四七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六)第四三八章 離斜谷奔向槐裡第九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一)第五八八章 不速客夜入南陽第二六九章 謀士計破燒當(二)第五十三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二)第二一七章 再遭擒蠻軍再敗(續)第四八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七)第二十一章 聯軍再戰安陸城第四五二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四三)第二十二章 聯軍再戰安陸城(續)第四十七章 曹孫劉帳中談妥第五四五章 據酉陽文魏逃走第七九三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五)第三十一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五)第四八八章 作唐破二將遁逃(續)第九一七章 孫劉聯軍奔西北第五〇二章 涼州軍三攻零陽第三二八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十九)第一四七章 董卓聚衆議破敵第三九二章 趙子龍智取褒中第七五八章 江東軍進攻蘄春(續)第二四一章 涼州軍戰弘農城(三)第四十四章 山寨中馬超收管亥第八一七章 劉備軍夜襲臨沅(完)第七四一章 甘陵城本初身死第一二七章 兗州軍大戰襄平(六)第二八七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二十二)第七五八章 兗涼兩軍戰冀州(三十四)第九一五章 孫劉帳中議兵事(續)第二二七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十)第一五五章 追敵軍蠻王中計第四六四章 趙子龍欲渡洛水第五〇四章 長安衆臣欲求和第三四四章 聯軍兵入汜水關(續)第九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八)第八四七章 周瑜出計賺韓嵩第九八四章 戰事結束兩軍回(五十八)第二三六章 李文優用計間韓遂(中)第八一五章 兗州軍攻破函谷第四二六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一七)第七九五章 孫伯符接手羅縣第四二七章 入梓潼偶遇人才第七五七章 曹子孝問魯子敬(續)第十七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十六)第七九七章 臨湘破幾方反應第二七七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一)第二八一章 涼州軍大營馴馬第八四八章 兗州軍攻弘農城(四)第十七章 蘄春城二馬相商第二四〇章 馬超再欲戰三江第三九〇章 欲離開馬超召衆第五五九章 回返司隸有人投第七八九章 奪襄陽終於得手第三章 論大勢父子對話第六十八章 西陵城三人座談(完)第二六三章 馬超帶兵攻交趾(二十九)第八七七章 子初出手促結盟(續)第五四四章 殺入城池將對將(續)第一七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十五)第二九九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二十三)第八三八章 戰事畢冀州事宜(二十四)第三五九章 李肅遊說呂奉先(續)第三二三章 馬超請祝融夫人(續)第五九五章 破洮陽追擊敵將第九〇七章 聯軍再戰蘄春城第三〇三章 三江城馬木對話第七六三章 孫策周瑜說龐統(續)第九六一章 張任兵敗退西陵第六八六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九)第四四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五)第五一一章 馬超過府說杜畿第五六一章 兗州軍抵達辰陽第四七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六六)第六七八章 涼州軍繼戰江陵(續)第四六三章 會客廳兩人相談第一二〇章 兗州軍戰高句麗(續)第六六八章 請援軍馬漢出手第一七四章 再交換各回各營第二一八章 兗州軍接收兩郡(一)第八四九章 小卒縱火燒重地(續)第九〇六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五十七)第一四二章 遇埋伏漢軍初敗第一七一章 擬聖旨召人回京第九十八章 涼州軍攻蒼梧郡(二十一)第四八三章 糜家舉族遷涼州第二八四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十九)第十九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完)第五十章 審俘虜惡有惡報第二一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二)第五〇四章 涼州軍四戰零陽第六三二章 曹真押糧到羅縣(續)第九六七章 聯軍進攻邾縣城第四四一章 歸故里見崔先生第二九五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第一三二章 換主將董卓出發第八十六章 孟起翻山會盜匪第九九八章 到襄陽接手防務第七四二章 江陵城景升託付第九七三章 江東軍邊界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