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〇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三一)

這事兒真是,劉協可以說是非常清楚,也真是沒錯。反正曹操還在,大漢就不會被滅。因爲其人,第一他肯定活着,那麼就不是他兒子繼位,大漢沒事兒。第二,就是兗州軍還沒徹底被沒,那樣兒其人也不會活着了。所以說只要其人還在,大漢就不會被滅,因此,劉協肯定想着曹操好啊,這個時候他倒是如此想法了,仔細一想,也挺有意思,真的。如果說最開

始的時候,劉協是真把曹操當成一個大忠臣,忠心大漢的一個。結果之後他是知道了,曹操什麼大漢忠臣,就一個漢賊,劉協是巴不得其人早死,那是。可之後他發現了,大漢肯定要被滅,那不過是時間早晚罷了。可曹操其人還在,那麼大漢就在,其人要不在了,大漢

也是快要完了。所以說劉協就開始期望着其人長壽了,沒辦法,這個利益使然啊,沒錯。從一開始到現在,可以說他一直都對曹操有期望,那是。真是開始時候是希望其人都好、不過之後轉變了,巴不得其人早死、而最後卻又是改變過來了,希望其人長壽,這個也都沒辦

法,就只能這樣兒啊,無奈。如果說有選擇的話,劉協何嘗不想說天下太平,那是。可如今趕上亂世,這也沒辦法。他倒是想,天下都是忠心大漢的臣子,而不是那些個亂臣賊子,可是……劉協可以說也沒辦法,天下三分,自己是沒什麼勢力,就那幾百人,不夠兗州軍咔嚓的呢,是啊。以前的話,不得不說,自己還有點兒想法,沒錯。但是現在,那是真心沒什

麼想法了,不錯。就只想着大漢能晚點兒被滅,那確實是比什麼都好,沒錯。如今劉協就是這麼樣兒的想法,對他來說,也不是那麼容易達成。可以說這個就是和曹操有着直接的關係,那一點兒沒錯。劉協是無比期望着對方什麼事兒都沒有,他只要還在一日,那麼大漢就

晚一日被滅,那是。因此,他可是一直都期望着曹操好啊,那是。如今的劉協,早已不是最開始的他了,也不是很多年之前的對方。現在的劉協,就只想着大漢晚被滅,自己能做到那樣兒,就算是最好了,不錯。而大漢被滅與否,就在兗州軍如何,就是曹操,那可一點兒

沒錯。他是沒想兗州軍一統天下,可確實,想着其人是能長壽,而兗州軍也晚點兒被涼州軍滅,那是。那就是劉協的想法啊,沒錯。他也是能看得出來,曹操身體真心不怎麼好、然後兗州軍也早晚是要被涼州軍滅,那是。可他雖說身體是不好,但是不代表就不能長壽點兒,不過很難罷了。而兗州軍會被涼州軍滅不假,但是晚了點兒,也不是不行,那是。所以……

可以說劉協的想法,那絕對是不錯的。當然了,也不是那麼太多、也沒那麼太好,那都沒有。其人是不能和馬超、曹操還有孫策,和他們比,但是卻也有足夠的帝王心術,絕對是個合格的皇帝啊,那是。還是那話,劉協要生在和平年代,其人可能還做不到一個什麼有道明

君,但卻絕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沒錯。就看他比他父親強,也超過了東漢的不少皇帝,其人就絕對不是個昏君什麼的。說實話,東漢雖說也是叫大漢,但是和西漢,還是不能比。除了劉秀之外,你還能找出來誰?真不怎麼樣兒?王莽是厲害吧,可他碰到了劉秀,照樣兒不好使,一點兒沒錯。強中更有強中手,這個你不服不行,可以說前者那是相當強的一個,

但是劉秀就比他更強,沒錯。他要是沒遇到劉秀,也許還能好點兒,也許吧。但是碰到了後者,就徹底完了。王莽什麼人,就不用多說了。怎麼都是強人,那都不用多說了。可劉秀更強,這個不服不行,後者那都要逆天了,是啊。前者的話,還是不夠啊,沒錯。王莽這個人,確實有那麼點兒超前意識,可惜啊,那個時代,支持他的有幾個?大多數的利益,他還

是給損失了,那麼其人的結果,其實也就那麼一個,是啊,也沒辦法,一點兒都沒錯,是。王莽至少也是歷史承認的皇帝,這個不容易。可以說歷史上稱帝的人多了,但是真正說被承認的,那不是所有,沒錯。至少有的人,哪怕都當皇帝好幾個月,那也一樣兒不被承認啊。

比如說李自成,其人稱帝了,那不假,可惜不被承認,當了幾個月皇帝,不屬於正式的。不過一想也正常,他那確實不屬於正式的,沒錯。看看歷史上所承認的皇帝,都是什麼樣兒的政權,那就不難知道了,確實。反正李自成那樣兒的政權,他那皇帝確實不被承認。如果

說其人和滿清一樣兒,最後都一統了,那自然,就被歷史承認了,沒錯。可惜啊,最後還是沒幹過滿清,這個就沒辦法了。要說李自成是可以,至少幹過了明朝,給崇禎都整上吊了,沒錯。但是卻終究不是滿清的對手,當然了,明朝更完,更不是滿清對手,那是一點兒沒錯。不過農民起義軍雖說也不是滿清對手,可他們比明朝軍隊的戰力強,至少那個時候就是啊,

不錯。可以說要是不如明朝軍隊,也不是說李自成先打進北京了,還稱帝了,那是,這個靠實力的啊。要說滿清是做夢都想入關,最後進北京,一點兒不錯。但那時候山海關有吳三桂在,可以說是能防住滿清大軍的。可惜啊,之後吳三桂算是投靠滿清了,這個就真是沒辦

法了,就靠着李自成那些人,是真正幹不過滿清再加上吳三桂的那些人馬,真不好使。後者那可是有着精銳的,要不就靠個山海關防範滿清?可不光說就只是靠着一個關隘,可以說你沒實力,可能早就讓滿清入關了,是啊。而吳三桂就靠着山海關和實力,阻擋着滿清大軍,

至少其人沒投靠滿清時候,那還是做得不錯的。他對明朝,最開始還是有功績的,那是。不過之後,實在是不該投靠滿清,放他們入關,這個不該。但是顯然,不管說因爲什麼,是某個原因還是某幾個原因,肯定都逃不過好處、利益,這個肯定是吧。所以說吳三桂得到了他想要的,那是一點兒沒錯。所以說其人是投靠了滿清,哪怕是背上了罵名,之後算是給了

他不少東西,還讓他當個平西王,不過最後來個造反,讓康熙給滅了,也沒辦法。其人的是非功過,都有後人評說,不過要說吳三桂肯定有做得不對的地方,那是。就不該放滿清入關,難道不是嗎?不管說到底因爲什麼,不管其人到底多有道理,至少在這點上,他可以說

就是罪人。哪怕你吳三桂在山海關沒抵擋住滿清大軍,最後投降了,其實都比這主動投敵強。關鍵是你投敵是投靠了異族,而且滿清都什麼樣兒,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你吳三桂不知道?就看到自己眼前的那些好處、利益啊,可惜大明百姓了,慘啊。所以說其人背上個罵名不應該嗎,該!活該!太該了!真的,他不被罵,那可能嗎?就該被罵,真的,不用多說。

是,其人有貢獻,那一點兒沒錯。可以說吳三桂沒投靠滿清之前,那是大功臣,一點兒沒錯。靠着其人阻擋着滿清入關呢,那是。你說你要找李自成,非要靠滿清?不投靠他們不行嗎?不是非得那麼做是吧,但他還是投靠滿清了,背上了罵名,成了罪人。反正是吳三桂自己選擇的,也別找什麼藉口,真的。是,也許原因很多,但是再多的原因,那不是你能投靠

滿清的藉口。滿清什麼樣兒,他可以說是清楚的,結果就放入關了。是,也許就算是他阻攔,也擋不住太久。但是你一直阻截對方和投靠對方,這怎麼都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那是。前者的話,你一直那麼做,那絕對是英雄人物,就老百姓都那麼稱呼。可後者,那可真

是,就成漢奸了,沒錯。也是背上了罵名,不過顯然都是你自己選擇的,其實怨不了別人,是啊。反正吳三桂是得到了好處、利益,這個一點兒沒錯。也許他想要的,是達成了。可卻也背上了罵名,是非功過,有後人評說,爭議也有,那沒辦法,也正常,是啊。所以說這個

其實一想也是,肯定很多人不理解,確實。不過他自己有自己的想法,那真是。到底如何,其他人只能說是猜測,就沒一個最爲確切的想法,不錯。所以說這個事兒也是,雖說不是千古之謎,但是顯然,你可以說原因很多,但是到底都是因爲那些?也許吧,反正吳三桂不爲了自己的利益做事兒,那都不可能。可他投靠滿清,肯定很多人還是不能理解,也正常,是

啊。反正要是有人像他那樣兒,估計也許也會投靠滿清,但是也許不會投靠是吧,所以這個也不是絕對的。畢竟有人會和吳三桂選擇一樣兒,那也正常,和他一樣兒那麼做的。不過也有人不會,那也正常是吧。畢竟明朝可不缺少忠心的人,沒錯。而且死忠的也不是沒有,

真心有啊,那是。當然了,相比之下,肯定是少數,那一點兒不錯。多了的話,那就不那樣兒了,是啊。所以說少,那還是正常的,確實。多了不正常,不過也不會那樣兒了。可以說忠心和死忠的都有,但是沒那麼多啊,那肯定是,一點兒都不假,所以說這個也確實是……

有但是少,可有就挺好,沒錯。少那都正常,多了纔不正常。吳三桂那樣兒的,顯然其人就不是什麼忠臣,這個不錯。哪怕其人在明朝的時候,那是有貢獻的,不假。可終究不是什麼忠臣,不是。但是像史可法了,那樣兒的,那絕對是忠臣,而且還是死忠,真挺不容易啊。吳三桂那樣兒的,就是被很多人唾罵的,沒辦法,應該的。但是像史可法那樣兒的,還是民

族英雄,顯然就是後人該銘記的。明朝有忠臣良將,只是可惜啊,沒有辮子軍那樣兒的戰力,那時候滿洲八旗什麼戰力,都知道。說是那時候第一強,其實也沒差什麼了,是啊。至少比李自成農民起義軍強吧,比張獻忠更強了,是啊。所以說辮子軍那時候戰力在大明就是

最強的那個,應該是吧。反正明朝、李自成,就算是吳三桂,其實都不好使。後者的話,那也是有精銳不假,但是更主要是靠着山海關,你看換成其他地方試試?所以說精銳加山海關,才能說是防住滿清很久,這兩個條件少一個,那都不行。那少了一個,別說他吳三桂了,

就是吳三百桂、吳三千桂、吳三萬桂……也不好使。那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啊,就是。當然了,如果說吳三桂也是不能缺少的,這麼說,不能說就一點兒道理都沒有。但是說實話,換成其他人的話,未必就不如他,是啊。是,肯定有人不如他,這個沒錯。畢竟其人在但是明朝的將領當中,那也是排在前面的,沒錯。可排前面不假,卻不是第一好吧,所以一樣兒

有超過他的,那沒錯。所以說這個也是,那樣兒……如果說當初守禦山海關的不是吳三桂,而是其他人的話。也許比他強;也許不如他,那都是有可能的。也許之後一樣兒也投靠了滿清、也許最後不會,都是有可能,沒錯。反正讓吳三桂在那兒,最後他是投靠了滿清,其人

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依舊有多少人,肯定理解不了,那是,太正常了。所以說唾罵吳三桂的,那也是多了去了,一點兒不錯啊。

第九五三章 攻樊城涼州得利(續)第七十章 議出兵長安召將第六二六章 收寇封襄陽得信第五一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三)第八九一章 涼州軍欲往房陵第三三一章 蠻王見烏戈國主第九七六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第一五六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二)第六四〇章 涼州軍回返長安(續)第九七三章 霍峻半途遇聯軍第六六三章 謀士夜入敵軍營第七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六)第十二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第六二三章 聯軍勝攻破益陽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三)第五二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六)第八二〇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完)第二八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五)第三一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一)第四八六章 涼州軍夜襲縣城(續)第六一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二)第一三九章 說董卓李肅出言第二四九章 斬仇人父仇終報第三八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二)第八九〇章 張德容召集衆人第八五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八)第七〇四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續)第七九九章 馬孟起帳中思索第一八〇章 南蠻王找來楊鋒第四九二章 召屬下派兵救援第二七五章 謀士計破燒當(八)第一九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第六三八章 涼州軍全據荊州第四三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三)第一四二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完)第七六七章 曹操聚衆說前事第九七七章 令明帶兵到棘陽第六七六章 孟起城下說敵將第四〇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〇)第九九一章 涼州軍無奈退兵第一四六章 廣宗城三方聚首第九八八章 邾縣城破武安撤(續)第七〇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二)第二四一章 漢軍大破叛賊(下)第六一二章 兗州軍進攻湘南(續)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再戰聯軍第五二九章 馬超五人回長安(一)第六〇二章 來敵將求見馬超第六七〇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三)第七一九章 說張燕使者出招第六五四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四)第一六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六)第一二二章 崔福達生擒波才第五三九章 曹操西市訪大才第四六九章 誤中計失手被擒第二一七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三)第四十四章 山寨中馬超收管亥第八〇一章 涼州軍兵臨安陸第七十三章 涼州江東到遼東第八九七章 中軍大帳議進兵第七六九章 兗州軍半途中伏第五三四章 召範強說破城計第二九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四)第九八九章 西陵城張飛擺宴第一三〇章 左豐索賄盧子幹第三四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五)第九七九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三)第七十二章 酒館喝酒崔安動手第五〇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七)第六七九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二)第八五三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一)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佔領零陵第五四〇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五)第一九四章 兗州軍繼攻襄平(七)第六六八章 請援軍馬漢出手第二十三章 馬孟起決意興兵第七〇九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一)第一六一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四)第四三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五)第二七二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七)第二一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五)第十二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第一四九章 李文優當衆道分析第七五三章 周瑜魯肅諫孫策第四八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六)第五五六章 孟起領兵去辰陽第七九七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九)第五九六章 擒鄧義得知消息第三七九章 張魯求援劉君郎第四四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一)第三八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六)第九七四章 孫劉帳中議軍事第一五八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一)第三十九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三)第四二九章 馬孟起問詢五人第五十四章 星象占卜孟起釋義第一九〇章 馬騰入土爲安第二二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二)第二十五章 涼州軍聯軍鬥將第七〇五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七)
第九五三章 攻樊城涼州得利(續)第七十章 議出兵長安召將第六二六章 收寇封襄陽得信第五一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二三)第八九一章 涼州軍欲往房陵第三三一章 蠻王見烏戈國主第九七六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第一五六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二)第六四〇章 涼州軍回返長安(續)第九七三章 霍峻半途遇聯軍第六六三章 謀士夜入敵軍營第七章 涼州軍進攻中宿(六)第十二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第六二三章 聯軍勝攻破益陽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終破樊城(十三)第五二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三六)第八二〇章 函谷兵敗返長安(完)第二八一章 涼州軍死戰雒陽(五)第三一四章 涼州兗州戰南陽(一)第四八六章 涼州軍夜襲縣城(續)第六一五章 涼州軍決戰江夏(四十二)第一三九章 說董卓李肅出言第二四九章 斬仇人父仇終報第三八一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二)第八九〇章 張德容召集衆人第八五七章 兗州軍進攻幷州(八)第七〇四章 臨湘城聯軍再戰(續)第七九九章 馬孟起帳中思索第一八〇章 南蠻王找來楊鋒第四九二章 召屬下派兵救援第二七五章 謀士計破燒當(八)第一九一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三十)第六三八章 涼州軍全據荊州第四三四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四十三)第一四二章 樸克得見曹孟德(完)第七六七章 曹操聚衆說前事第九七七章 令明帶兵到棘陽第六七六章 孟起城下說敵將第四〇九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〇〇)第九九一章 涼州軍無奈退兵第一四六章 廣宗城三方聚首第九八八章 邾縣城破武安撤(續)第七〇〇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二)第二四一章 漢軍大破叛賊(下)第六一二章 兗州軍進攻湘南(續)第五十四章 涼州軍再戰聯軍第五二九章 馬超五人回長安(一)第六〇二章 來敵將求見馬超第六七〇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三)第七一九章 說張燕使者出招第六五四章 鉅鹿郡癭陶決戰(四)第一六〇章 涼州軍奪取鬱林(四十六)第一二二章 崔福達生擒波才第五三九章 曹操西市訪大才第四六九章 誤中計失手被擒第二一七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三)第四十四章 山寨中馬超收管亥第八〇一章 涼州軍兵臨安陸第七十三章 涼州江東到遼東第八九七章 中軍大帳議進兵第七六九章 兗州軍半途中伏第五三四章 召範強說破城計第二九九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三十四)第九八九章 西陵城張飛擺宴第一三〇章 左豐索賄盧子幹第三四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三十五)第九七九章 西陵出兵鬥李典(續三)第七十二章 酒館喝酒崔安動手第五〇八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一一七)第六七九章 涼州軍收復兩地(十二)第八五三章 兗州軍攻破弘農(一)第五九二章 涼州軍佔領零陵第五四〇章 江東軍大戰江夏(五)第一九四章 兗州軍繼攻襄平(七)第六六八章 請援軍馬漢出手第二十三章 馬孟起決意興兵第七〇九章 曹操許都稱魏王(一)第一六一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四)第四三四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一二五)第二七二章 涼州軍終戰合浦(七)第二一六章 兗州軍大戰常山(五十五)第十二章 聯軍終破西陵城(十)第一四九章 李文優當衆道分析第七五三章 周瑜魯肅諫孫策第四八七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九十六)第五五六章 孟起領兵去辰陽第七九七章 戰事畢馬超回家(十九)第五九六章 擒鄧義得知消息第三七九章 張魯求援劉君郎第四四二章 馬超五人組出行(五十一)第三八五章 交州戰事完回返(七十六)第九七四章 孫劉帳中議軍事第一五八章 大雪來兗州撤退(一)第三十九章 涼州軍攻四會城(十三)第四二九章 馬孟起問詢五人第五十四章 星象占卜孟起釋義第一九〇章 馬騰入土爲安第二二五章 涼州大戰函谷關(十二)第二十五章 涼州軍聯軍鬥將第七〇五章 戰事畢回返長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