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 南洋交州

升龍,這個昔日安南北朝莫氏的都城,如今卻是一個安南人也看不到了。

自從大唐在南洋地區搞遷國開始,作爲最早和大唐確定遷國,同時也是因爲就在大唐邊上,而且邊上就有一個廣寧煤礦的安南北朝。

也是最早被大唐組織遷國的南洋諸國。

三十六年的時候就有大量的莫朝軍民被大唐運到了非洲新領地,而在三十七年的時候,陸續又有十幾萬人被運了過去。

而安南北朝,也就是現在的南越王國一共也就八十幾萬人而已。

在宣平三十八年的時候,升龍城裡最後一批留守的南越王國的官員以及民衆也是坐上了大唐船隻前往非洲,開始他們的新生活。

這也就意味着升龍城乃至周邊地區已經是沒有任何一個南越王朝的人了。

南越人前腳剛離開,大唐人就來了。

因爲邊上就是大唐本土廣寧縣,這廣寧縣還有鐵路直接通往廉州,而廉州又有鐵路連接了廣州,從而接入了珠三角鐵路網。

也就是說,大唐的新移民們可以直接通過鐵路,從北方內陸地區直接前往廣寧,然後進入升龍地區。

根據大唐和南越王國之間的相關協議,南越王國的遷移和大唐的移民是由北往南,遷移一地,移民一地。

作爲最早完成徹底移民的升龍一帶,也是正式成爲了大唐首個接管的區域。

三十八年二月十六日,大唐派遣的駐軍以及官員正式接管升龍城以及周邊一帶區域,同時把莫朝北部的大片區域設爲交州、把升龍稱之宋平。

前唐時期就在安南北部地區設立了交州總管府,州治就是宋平縣城,也就是現在的升龍,如今大唐只是把這些地方恢復古稱而已。

不過新設立的交州,沒有和廣寧縣一樣嫡屬於廣東布政使司管轄,而是改爲由廣西布政使司管轄。

這主要是這些年來,很多省份都是看到了有出海口的優勢,但是廣西那邊卻是被廉州所阻擋,沒有出海口。

之前多任廣西巡撫都是爭取把廉州包括廣寧在內劃入廣西,但是反對聲音太大,尤其是廉州府還轄有一個廣寧縣。

這個廣寧縣可是個煤炭大縣,乃是大唐帝國南方地區唯一的一個大型煤炭生產基地,甚至是帝國本土內僅有的一個優質無煙煤生產基地,如此重地怎麼能輕易放手。

但是現在交州新立,而帝國上層爲了更好的管轄當地,同時也是爲了更好的發展當地,把當地徹底融合帝國本土之中,已經是明確表示,臨近帝國本土的部分半島地區,也就是升龍一帶以及其他地方,都不會新設省份,而是會直接劃入相鄰的本土省份管轄。

這一番爭奪之後,廣西成功把交州收入囊中,成爲了廣西僅有的沿海地區,也是僅有的出海口。

因此,對於接管以及後續的交州開發,廣西巡撫衙門是相當的重視。

不僅僅哭喊着要金陵方面給予財政和政策上的扶持,而且自己也是咬了咬牙從地方財政裡擠出錢來準備開發交州。

而交州的各級官員,除了吏部直接派遣的中高級官員外,其他由地方準備低級官員,廣西巡撫方面也是從全省抽調精兵干將,準備大幹一場。

原升龍城,現交州州府宋平城內,首任交州知州安永輝看着破破爛爛的宋平城,然後發出一聲感嘆:“任重道遠啊!”

這宋平城雖然是以前南越王國的京都,周邊一帶也是南越王國的核心精華區域,但是在安永輝看來依舊是不堪入目。

且說這宋平城,也不知道以前的南越人怎麼搞的,說是京城呢,但是看這建築規模,頂多也就是本土偏低地區縣城的規模,

這說的還只是容納人口的城區規模呢。

但是再說具體的建築,以及各種基礎設施那就沒法看了。

此時他的幾個下屬裡也是走出一人道:“大人,看來我們要啓動備用計劃了,這城區太小,而且以前的南越人根本就沒有工商業的思維,這城區內的街道實在過於狹小,很多地方都沒辦法通行馬車,而且碼頭也是非常的不合理,我們需要重新建設一個內河碼頭,然後圍繞着碼頭重新建立一個新城區!”

安永輝道:“如今看來也只能是這樣了!”

重新建立新城區,這也是大唐到了很多地方的首選選擇,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原來土著的城區根本無法滿足大唐人的需求。

那些土著們建立的城區,面積普遍偏小不說,而且大多都片面注重軍事防禦功能,但是對於其他的城市功能普遍不重視。

但是對於大唐人而言,這樣可不行。

如今的大唐城市規劃,首重的就是爲工商業提供便利,很多原來的老城區不適合發展規劃的時候,當地官府往往都會選擇在其他地方重新建立新城市。

這一點在中原省份河南布政使司體現的最爲明顯。

之前河南的政治經濟中心是在開封的,但是隨着鐵路的發展,則是已經轉移到了鄭州,現在更是直接把巡撫衙門也搬了過來。

同樣的還有皖北道。

之前皖北道的道衙門是在安慶,但是後來直接搬到了鳳陽,搬到這裡來可不是因爲此地是前明朱元璋的老家,而是因爲此地有鐵路經過。

如今的宋平城也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搬遷,只不過並不是直接搬到其他地方去,而是就在附近重建新城區,和老城區同步發展。

當大唐設立了交州,打通了紅河出海口的時候,已經醞釀多年的紅河鐵路計劃也是正式啓動。

大唐鐵路總公司將會修築一條由交州往西,然後一路抵達雲南昆明的鐵路線,一旦鐵路修通,那麼雲南地區就能夠通過鐵路直接通往交州進入大海。

這對於大唐西南部地區的雲貴等省份發展至關重要。

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這玩意不會散架吧第八百章 江南士子的曲線救國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西海貿易:巴庫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企業需要社會責任感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玩勾心鬥角,你們差遠了第九十八章 大唐刀槍所至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將風範第六百三十六章 越粗越好,越長越好(第三更求月票)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爆炸的水泥產業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奇葩的陸海軍軍備競賽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河封省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哦,我明白了第九百七十七章 費勤祥的艱難選擇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柳八苟的價值第九百二十六章 好客的南洋百姓第六百二十九章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和平使者:大唐西洋公司第七百二十章 殺進嶽州第九百九十五章 朕心甚慰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家康的選擇第五百七十七章 超級無敵大將軍炮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西印級穹甲巡洋艦第五百八十章 廢墟激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搶個劫旅個遊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領正泰縣城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北方鐵路通車第八百九十章 張嶽入川第四百四十五章 衝鋒的騎兵第九百零四章 傳統:通通打包帶走第兩百一十七章 壯烈而體面的死法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把丹麥也搬到非洲去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奇葩的陸海軍軍備競賽第一百一十四章 珠兒的無奈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一點也不體面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家到底有多少錢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目瞪口呆的丹麥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上海商報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盛大的表演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打工哪有當老闆好第四百一十三章 身在山中的明軍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歐洲艦隊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視察蒸汽機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們發財了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破產的大唐地方衙門第三百八十三章 千騎來襲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大唐的後花園第六百六十七章 朝報刊行天下震動第六百六十七章 朝報刊行天下震動第九百五十章 陳立夫被立案調查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大唐帝國教坊處第兩百三十四章 練兵十萬,造槍萬杆第八十八章 分兵疾行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逃離城市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騎出動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北海省徹底本土化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馬六甲還能守多久?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高麗問題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抱着必死之新的織田信長第六百五十八章 不要臉的僞唐官員(求月票)第四百三十四章 祝志海之死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海軍誓死不從第九百九十二章 張嶽血書控訴僞明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城門的一聲驚雷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一切都是爲了吃飽飯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欠了一屁股債的何錫華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這雨,太大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公平的休達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大唐丟不起這個臉!第兩百八十六章 行蹤泄露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七十萬大軍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去草原看風景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立儲第兩百七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學而優則仕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葡萄牙人投降了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馮氏汽車的野望第七百七十五章 不許搶,都是本老爺的第兩百九十七章 瀾江堡壘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亂石陣絞肉機第六百九十三章 張嶽的果斷第二千五十二章 認同感以及貨車第一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小學比大學更重要第三百三十四章 王霸基業已成!第四百四十八章 壯哉,我稅務稽查隊!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韃靼人的一路向西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大唐婚姻自由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婆羅洲知州溫東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董錢坤在非洲第七百一十九章 蔡二虎的決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未竟的征伐(求月票)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軍來襲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大唐的尚武風氣第七百二十四章 大唐利益階層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乾的就是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徐炳福龐大野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戰爭機器第六百二十六章 宣平三年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人不好了,賊軍打過來了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賜官和賜毒酒第一千零八章 五年六萬騎
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這玩意不會散架吧第八百章 江南士子的曲線救國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西海貿易:巴庫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企業需要社會責任感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玩勾心鬥角,你們差遠了第九十八章 大唐刀槍所至第四百六十一章 大將風範第六百三十六章 越粗越好,越長越好(第三更求月票)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爆炸的水泥產業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奇葩的陸海軍軍備競賽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河封省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哦,我明白了第九百七十七章 費勤祥的艱難選擇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柳八苟的價值第九百二十六章 好客的南洋百姓第六百二十九章 條約就是用來撕毀的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和平使者:大唐西洋公司第七百二十章 殺進嶽州第九百九十五章 朕心甚慰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家康的選擇第五百七十七章 超級無敵大將軍炮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 西印級穹甲巡洋艦第五百八十章 廢墟激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搶個劫旅個遊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領正泰縣城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北方鐵路通車第八百九十章 張嶽入川第四百四十五章 衝鋒的騎兵第九百零四章 傳統:通通打包帶走第兩百一十七章 壯烈而體面的死法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把丹麥也搬到非洲去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奇葩的陸海軍軍備競賽第一百一十四章 珠兒的無奈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一點也不體面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家到底有多少錢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目瞪口呆的丹麥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 上海商報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盛大的表演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打工哪有當老闆好第四百一十三章 身在山中的明軍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歐洲艦隊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視察蒸汽機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們發財了第二千一百六十一章 破產的大唐地方衙門第三百八十三章 千騎來襲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大唐的後花園第六百六十七章 朝報刊行天下震動第六百六十七章 朝報刊行天下震動第九百五十章 陳立夫被立案調查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大唐帝國教坊處第兩百三十四章 練兵十萬,造槍萬杆第八十八章 分兵疾行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逃離城市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騎出動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北海省徹底本土化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馬六甲還能守多久?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高麗問題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抱着必死之新的織田信長第六百五十八章 不要臉的僞唐官員(求月票)第四百三十四章 祝志海之死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海軍誓死不從第九百九十二章 張嶽血書控訴僞明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城門的一聲驚雷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一切都是爲了吃飽飯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欠了一屁股債的何錫華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這雨,太大了!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公平的休達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大唐丟不起這個臉!第兩百八十六章 行蹤泄露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七十萬大軍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去草原看風景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立儲第兩百七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學而優則仕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葡萄牙人投降了第二千一百三十一章 馮氏汽車的野望第七百七十五章 不許搶,都是本老爺的第兩百九十七章 瀾江堡壘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亂石陣絞肉機第六百九十三章 張嶽的果斷第二千五十二章 認同感以及貨車第一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小學比大學更重要第三百三十四章 王霸基業已成!第四百四十八章 壯哉,我稅務稽查隊!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韃靼人的一路向西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大唐婚姻自由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婆羅洲知州溫東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董錢坤在非洲第七百一十九章 蔡二虎的決心第一百四十五章 未竟的征伐(求月票)第一百一十六章 明軍來襲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大唐的尚武風氣第七百二十四章 大唐利益階層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乾的就是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第七百五十三章 徐炳福龐大野心第一百五十九章 戰爭機器第六百二十六章 宣平三年第五百一十四章 大人不好了,賊軍打過來了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賜官和賜毒酒第一千零八章 五年六萬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