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凌雲搖頭道:“這些秘密不用告訴我,我也不想知道,我只是希望你們都平安。覺言大師曾說:‘貪慾生憂,貪慾生懼,若無貪慾,無憂無懼’。貴派按道理應該是個修心煉性之地,不要被這塵世迷了心纔是。”
李晚晴聞言,一時竟然答不上來。風凌雲想着今日論禪之後,那張圖便會出現在衆人面前,到時候免不得會鬧騰一番。既然這注意是他出的,那特也得盡一份力量。是以走出李晚晴的房間,來到寺裡大雄寶殿後側的一處禪房。這裡平日裡便是高僧們論禪之地,今日伽璘與覺言大師便要在這裡辯論。
卻在這時,商輕雨走到他的身旁。風凌雲微微詫異,按理說藉着這機會,商輕雨應該去藏經閣纔是,此時他卻來了這裡。不知爲何,風凌雲暗暗鬆了口氣,臉上露出會心一笑。
風凌雲輕聲道:“你不借着這難得的機會去做一回強盜麼?”
商輕雨冷傲的臉上,忽地出現一縷笑意,但還是被她給忍住,瞬間消失。只聽她道:“我說了是來看這兩個大和尚的熱鬧的,又怎麼會錯過呢?”
風凌雲見她一臉欲笑未笑的樣子,頓時樂了,道:“你不去的話,那藏寶圖便會被別人拿走的,到時候你沒殺了我,圖又沒拿到,怎麼回去交差?”
對於風凌雲是怎麼知道藏寶圖的事的,商輕雨並沒有問。就像是商輕雨爲何要去找圖,爲誰找圖一樣,風凌雲也不會問。這就是兩人間的默契,也是兩人的智慧,因爲他們都能猜出對方想法,心照不宣,是以不用問。
商輕雨道:“我出來玩耍的,用不着交什麼差,就算是出來辦差的,真辦不成,也不妨事。”
風凌雲可是知道的,沉浮宮宮規甚是嚴厲,此時心間不免生出疑惑,便問道:“爲什麼?”
“因爲我有個厲害的師父,連我爹爹也得聽她的!”商輕雨臉上忽然出現一個俏皮的笑容,頗是可愛。
風凌雲一臉錯愕,但此時也想到了,商輕雨同她師父之間的親密關係,實則是勝過了嚴父。
卻在這時,覺言大師與伽璘一齊來到,整個禪房一下子便靜了下來。
覺言大師一如既往,給人慈悲祥和之感。伽璘神色已是平靜,一副得道高僧樣子。只有風凌雲能感覺到,這覺言大師乃是那寬廣無疆的大海,而這伽璘,卻是一柄藏着鋒芒,但卻已經刺向蒼穹的利劍。若從佛法修爲來說,這二人一人學貫藏傳密宗之法,且得禪宗要意。而另一人,乃是真正的禪宗高手,佛法之精湛,當爲震撼古往今來。
二人一同走進禪房,在那牆壁那個大大的“靜”字處相對坐下。
伽璘看向那個“靜”字,道:“大師這處既然爲禪房,爲何卻不見‘禪’字?”當此之際,來這裡聽這兩位論禪的,在江湖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聽這伽璘這麼一說,他們才發現,原來這禪房裡,竟然沒有見到一個禪字。
覺言雙手合十,說道:“禪在心中,處處自然就有了禪意,是以這禪房之中有沒有禪字,都是禪房。”
風凌雲不由點頭,心道:“這纔是即心即佛的真意,只要心中有禪,那便可處處修禪,既然處處都可修禪,那處處皆是禪房,是以這禪房之中,有沒有禪字並不重要了。”
伽璘苦思冥想,想要一開始就佔據上方。但沒想到這覺言大師如巍巍高山,任海浪抨擊,卻巋然不動。伽璘四下一瞧,見觀看二人辯論的皆是若有所悟的點了點頭。他四下一瞧,見兩人邊上那個“靜”字極爲顯眼,當下眼睛一亮,問道:“大師既然認爲心中有禪即可,那這牆上靜字何解?”
覺言答道:“禪既是定心,乃是一個靜的過程。靜慮是依身體而立名。是以禪之體,寂靜而具審慮之用。靜既是定,慮既是慧,定慧均等便是禪。這是‘靜’在禪房之意。”
覺言大師的話語雖然有高深莫測的味道,但風凌雲也是明白了。他的大體意思便是:佛門中人蔘禪,其實也就是一個靜思的過程。讓靈臺一片空明,不受外物之影響,把精神集中,自紛呈繁雜的外界收回來,使精神反觀自身。這便是一個“靜”的過程,也既是修禪。
雖是已然明白,但風凌雲並不是很贊成。這等刻意爲之,其實乃是北禪宗神秀禪師的“坐禪觀定法”,屬於漸進之法,也稱之爲“漸悟”。風凌雲雖然信精誠所至、金石爲開,但那種有意無意之間的頓悟,才適合他的性子。既是佛既是心,見性成佛。
伽璘聞言,頓時一哂,道:“以方丈之意,這修禪便是坐定靜慮,方可見佛之智慧?”
“阿彌陀佛,心若靜,天下即止,以此觀衆生,以此觀己,方明白得失,纔不在乎得失,不在乎得失,無貪慾,便無憂無懼,由此佛可通心。以心見佛,修菩提,得證如來。”覺言大師聲音雖然低沉,但卻是如晨鐘暮鼓一般,令人警醒。
風凌雲這才知道,這位禪宗大師非是浪得虛名。論禪宗,天下人便將其分爲南宗六祖慧能之頓悟之法,北宗神秀禪師的漸悟之法。覺言這番言語,卻是將二宗之法融匯貫通,既肯定了北宗的禪定之法。又重南宗頓悟之意,坐禪亦可修出一顆佛心,頓悟成佛也不否定漸進之道。
歷來論禪,均是將二宗分開,一經辯論,便吵得不可開交,而今得悟兩宗之法,怕是除了覺言,已無他人。
按理說,論禪說到這裡,伽璘已是辯無可辯。但他來此目的,並非只是爲了與覺言大師論禪,得證如來。是以他思緒一轉,便道:“今日聽方丈大師之言,貧僧當真有頓悟成佛之感。只是禪宗不是有四種廣大利他心麼?覺言大師修禪至今,可曾有過何種大功德,得證四無量心?”
《大波若涅槃經典》卷十五雲:爲諸衆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衆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於諸衆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自捨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舍。“四無量心”,既是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舍無量心。用一言以概括,那便是佛法慈悲,引渡他人,脫於痛苦,享受極樂。這便是佛門禪宗裡的渡他之法,正是: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伽璘此意是說:你覺言空有理論,卻沒有將這禪宗慈悲之法施行。實則只是紙上論佛,於人無利。
覺言平生極少走出少林寺,佛法領悟皆是來自佛門先賢聖者留言。而今經伽璘這麼一說,不由陷入沉思之中。心中不斷問自己:“自己一生所參佛法,到底有什麼用?”
伽璘見覺言陷入沉思之中,不由放聲一笑,道:“原來大師這佛門之法,也只是嘴上功夫,貧僧真是見識了。”
覺言依舊在想他的佛法真意,伽璘卻是愈加得意,又道:“大師既然不知道何爲佛法,又一心求佛,又何不學佛祖割肉喂鷹,二祖立雪斷臂?”
伽璘這時右手一探,抓來一把旁邊江湖人的大刀,扔在覺言大師面前。大刀落地,發出鏗鏘之聲。在這時,衆人均是屏住呼吸,看覺言大師將會如何做。
覺言大師嘴中唸叨:“割肉喂鷹,立雪斷臂!”他手中的念珠轉動越來越快,可見他心裡已經亂了。
風凌雲見狀,不由眉頭一皺。商輕雨輕聲道:“這伽璘大和尚真是好狠的心,而今覺言大師心生迷惑,懷疑自己所學,他卻趁機要傷害覺言大師。”
風凌雲也知道,此時若是叫醒覺言方丈,他只會更加疑惑,那樣子對於一個一生求佛的高僧來說,是何等的殘忍。若是不叫醒,卻又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覺言大師被伽璘蠱惑。這場論佛,比的不僅是佛學,更是比心智,比陰謀詭計。若是換做伽璘,別人怎麼說,他都不至於會自殘,但覺言大師卻不同了。是以風凌雲心下也是很是焦急。突地,他心下一動,大聲道:“當年二祖慧可禪師曾問達摩祖師:‘諸佛法印,可得聞乎?’祖師道:‘諸佛法印,非從人得。’慧可禪師道:‘我心未寧,乞師與安。’祖師答曰:‘將心來,與汝安。’慧可禪師道:‘覓心了不可得’,而祖師卻道:‘我與汝安心竟。’國師既然論到慈悲,敢問國師之舉動,可有慈悲?可見佛法?依在下看來,國師只是一個詭辯的宵小之徒,那知佛法之深奧?那知諸佛之慈悲?”
風凌雲這話雖是在質問伽璘,但實際上是說給覺言大師聽的。那日,覺言大師以二祖立雪斷臂告訴風凌雲,要他出家勤學佛法,終會有所成就。風凌雲卻是舉二祖傳法給三祖僧璨之後的放蕩不羈。風凌雲雖是一時無意之舉,但覺言大師卻聽了進去。今日被伽璘誤導,又加上心中未有想明白的,纔會入了心魔。此時經風凌雲這般一說,冥冥中卻有一道聲音自腦海中響起:“即心即佛!”這四個字平日裡他說得最多,但卻是從未有過今日這般奇妙之感。隨即,他的眼睛越來越亮,迸發出神奇光彩。原來佛在心中,慈悲也在心中,渡他樂他,非是須得成什麼功德。立志求佛,也非得斷臂,割肉喂鷹,一切隨心即可。
“阿彌陀佛!”覺言大師唱喏一聲,接着道:“吾心向佛,非在功德!無量之心,慈悲爲懷,當舍則舍,願衆生無苦無懼,遠離貪嗔,得證如來。”
【感冒了,難受香菇,加油寫,看晚上一章能寫出來不,求鮮花,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