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潛力

清晨時分,初春時的陽光柔和的撒在大地上,清新的空氣中瀰漫着一種夾帶着露水的清澈的植物芬芳。平靜的水面上籠罩着一層輕紗般的薄霧,在蘆葦叢中,幾隻早起的水鴨在蘆葦叢中鑽進鑽出,此時的華北大地恰如仙境一般的平靜,似乎沒有一絲暴雨之裝。

而就在四個月前,這裡還曾爆發過一場激戰,中日雙方近三十萬軍隊,縱深上百公里、寬達三百公里的戰線上撕殺着,最終,日軍南下的勢頭被打斷了,兩股迎頭而撞的浪潮在片刻的撞擊之後,似乎都恢復了平靜,但任何人都明白,這平靜不過只是暫時的,日軍仍然會南下,而邯彰軍一定仍會北上。

幾乎是在戰場上的硝煙依還瀰漫着的時候,從太行山直至黃河畔,三百餘公里的戰線上,數百萬民衆和十數萬軍隊一同,修建了一條綿延380公里的戰線,這道縱深約100公里的戰線,或許並不是最堅固的,但沒有誰會懷疑,任何進攻者,在試圖攻克這道戰線時,都會付出血的代價。

而與此同時,日軍同樣也在石家莊一帶修建了他們的防線,而在兩者之間,形成一條縱深達數十公里的,對中日雙方都是前進地幅的“交織地帶”,在這裡,充斥着大量的遲滯障礙,鐵路被破壞了,橋樑被炸斷了,甚至日軍還徵發了數十萬百姓,耗時數月,修建了多條戰車防禦壕,這處交織地帶的地形,甚至因此而發生了改變。

“對於日軍而言,我們的戰車,是他們最大的威脅!”

置身於前置觀察點之中,從潛望鏡中觀察着數公里外的那道戰車防禦壕,王庚的語氣顯得很是平淡。

對於日軍而言,邯彰軍的戰車是最大的威脅,但是對於邯彰軍而言呢?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參謀部一直在進行着反思,在整個戰役中,表現最差的正是戰車部隊。

如果戰車部隊能夠與步兵部隊的配合更完美一些,如果能夠再大膽一些,甚至,如果能再多出十幾個師,也許現在邯彰軍至少已經兵臨平津城下。但是戰車部隊的表現並不理想,甚至可以說,連參謀部都沒有意識到戰車部隊上場會碰到那麼多的問題,從道路到橋樑,再到運用,一個個問題都暴露了出來,就連同曾經抱以重望的,準備“履踏石家莊”重型戰車營,亦因爲橋樑的問題,被迫撤出戰場,最後在圍殲第五師團時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而反觀原本最擔心的預備師,表現卻極爲出色,準確的來說是營團級部隊表現非常出色,師級運用上有所不足,倒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高層軍官的經驗不足,雖說白崇禧等人盡了最大的能力,但是卻無法改變問題的根本——從士兵到軍官都是初上戰場的“菜鳥”。

“日軍的師團防禦縱深不超過30公里,我們的突破縱深上次戰役是50公里,而實際上,卻可以達到200-300公里,如果部隊配合默契的話,高層軍官的主動性再強一點,上次,我們完全能打日軍一個措施不力!”

“不過,我們的兵力依然不足,我們的兵力與日軍表面上是1比1,但實際上,卻是1比2,如果我們兵逼平津的話,就必須要考慮到關東軍的綏察兵團,以及關東軍的問題,如果日軍將關東軍投入戰場,到時候,我們只怕連守都成了問題,更不要提攻了!”

依在潛望鏡邊,望着戰防壕後方高達數米的土壩,於秋揚頗有讚賞的說道。

“這一點,白長官,看的比咱們清楚!”

戰役目標是根據自身實力制定的,而最終的事實證明,白崇禧對作戰計劃的修建,無疑是符合邯彰軍實力的。

“總得來說,現在,我們的兵力,實在是太過有限了!”

在掩體內站直身體,於秋揚又繼續說道。

“我和聯勤處的人聊過,現在,咱們的倉庫中庫存的邯七九40萬支、二四式衝鋒槍有10萬支之多,而且新武器還源源不斷的製造出來,咱們的庫存武器,足夠武裝60個師,當然是輕步兵師,可,咱們現在有這麼多的裝備,但是卻沒有足夠的人力!”

在第一次瞭解到邯彰軍龐大的武器庫存時,於秋揚幾乎不敢相自己的耳朵,即便是當年最闊綽的東北軍倉庫裡也不見得能閒置那麼多的武器,其它人的部隊是有人無槍,而在邯彰,卻正好翻了過來,有槍無人。

“武器是很多,可總歸都是改膛武器了,如果不是因爲考慮到將來擴軍的問題,而且還有支援敵後武裝的問題,那些武器早就轉賣給中央了!”

站直身子,王庚清楚的知道,那些被稱爲“邯七九”的改制步槍,不過是有幾個月前,才獲得正式的編號“二六式步槍”,那種用美製莫辛納幹改膛的武器,不過只是當年爲滿足民團使用低價購進的武器,但是,數量龐大的“邯七九”卻制約了步槍的生產,因“邯七九”可堪使用,因此出於節約經費的原因,司令部一直無意製造新步槍。

現在,數量龐大的“邯七九”已經成了雞肋,而在另一邊,兵工署甚至在幾個月前,向金剛石公司索要“邯七九”的改造文件,以用於改造蘇援俄式步槍,而“二六式步槍”正是兵工署給予的編號。

“說到底,還是人!”

終於把話題扯到了“正題”上的於秋揚的神情隨之嚴肅起來。

“就像我這吧,六個師防禦寬度超過400公里,我的防禦縱深是50公里,參謀長,你知道這是什麼情況嗎?”

“戰線漫長,兵力有限,顧此失彼,兵力單薄,無法集中一點,易被突破。”

“沒錯。”

“我用六個師守這麼長的戰線,還要留兩個師的預備隊,差不多等於一個師守一百公里,防禦縱深又有差不多50公里……”

搖着頭,於秋揚指着日軍的戰車防禦壕說道,

“日軍不進攻還好,如果他進攻的話,我頂多只能撐一個月!”

於秋揚說的對,相比於漫長的戰線,防禦的部隊確實少了許多,如果按照邯彰軍的作戰條令計算,如此漫長的戰線至少需要20個師,但現在,整個邯彰軍也沒有二十個師。更何況現在各部隊還在進行作戰總結,同時進一步加強訓練,能在前線佈置6個師,已經是目前邯彰軍的極限了。

“一個月也就足夠了。”

雖說明知道前線的防禦薄弱,但王庚卻也沒有任何辦法。

“其實,你只需要守三天,三天內,部隊主力就能到達前線,咱們的防禦縱深有限,從南到北,乘汽車的天,再遠也不超過一天的功夫,而且,現在還在修建新的公路,總得來說,還是那句話,以高速機動彌補兵力上的不足。”

機動性,這或許是邯彰軍最大的驕傲了,邯彰軍即便是包括各縣獨立團,亦不過只有四十萬兵力,但是卻裝備有兩萬輛卡車以及數千輛吉普車,摩托化行軍可保證在需要時,可以在訊速將部隊調至各個需要的戰線。

“哦,但願吧,不過能不能給我這邊增援一個師——”

“暫時還不行。”

“什麼?”

“司令決定向山東派出一個師,所以,現在參謀部還抽不出太多的兵力補充過來,不過參謀部決定在收復縣設立獨立團。你知道,現在中央已經拒絕了擴編16集團軍的申請,甚至還拒絕了擴編預備軍的申請,這意味着,在編制上,咱們根本就沒有任何辦法。”

提及中央的拒絕,王庚無奈的皺了下眉頭,在邯彰保衛戰結束之後,中央似乎對邯彰軍便有了些其它的看法。

“而且,即便是給咱們幾個師的編制,想擴充也不太容易,新收復的幾十個縣,基層組織正在建設,暫時他們的人力資源還使用不上,現在已經不能再從邯彰徵召了,再徵召,就會影響到工農業生產,所以,現在,咱們要擴軍,只能從戰區內除邯彰外,其它幾十個縣裡想辦法——”

“想動員他們參軍,只怕……”

“只怕不容易啊,咱們邯彰軍70%以上都是志願服役,其它人也都是接到徵召後就立即報道了,而其它各縣誌願從軍的能有10萬人,就老天保佑了……”

此時的防禦掩體內變得寂靜起來,突然變得空洞洞的,王庚和於秋揚兩個人都不再說話了,他們清楚的知道,其它各縣的百姓,是不可能像邯彰百姓一樣,志願從軍、志願服役的,儘管這些縣的人口超過一千萬,可動員兵力超過50萬人。相比於強令徵召的壯丁,司令部更喜歡志願從軍的,志願從軍者清楚的知道他們爲什麼當兵。

不是爲了軍餉、不是爲了吃糧,而是爲了保衛自己的家鄉,保衛這個國家。只有明白自己爲何而戰的士兵,在戰場上才更具主動性,同時也更加堅韌。

“不過,幸虧,咱們的軍餉不低,總是還能吸引一些人。”

微笑着,王庚凝視着前方,然後默默的說道。

“無論,他們抱着什麼樣的想法來到這裡,軍隊就是一個大熔爐,最終,會把他熔鍊成一個整體,在戰場上爲戰友、爲國家捨生忘死!”

第427章 序幕拉開第434章 紛怒第108章 徵召第1177章 目標,廣島第249章 華盛頓的選擇第424章 軍人的看法第1122章 南遷之路第51章 莫氏訪華第353章 生意第87章 問題暴露第55章 逐其心願第20章 北平異動第106章 關東之心第215章 血染之地雪與血第64章 中棠會第123章 戰鬥在午夜第1245章 揭穿他第834章 行動者第6章 送給海軍的禮物第228章 北支的憂慮第229章 南京!南京!第102章 元老重臣心賞識第115章 大江南北第179章 未來之憂第83章 巧奪人財又何妨第433章 汪系人馬第125章 八字橋第204章 南京城內第192章 實業團第222章 天皇的苦悶第65章 蒼穹之眼第802章 來自蘇俄的退讓第77章 誰能置身之外第131章 理想主義試驗田第83章 巧奪人財又何妨第34章 仿古之問遇故人第335章 農業、農村、農民第784章 反攻第30章 管楊會第421章 野人山第207章 巧言借刀爲我用第249章 華盛頓的選擇第352章 傑作第212章 漫天戰雲密佈時第104章 邀老引才謀新業第255章 夏季攻勢(十八)第187章 血戰紅石嵐(五)第29章 汪氏北上第821章 空軍的未來第63章 兄弟相爭言語和第247章 關於未來的思索第87章 問題暴露第62章 獎賞職員詢根底第72章 誰道藉口是虛言第135章 敵與我第1038章 此路通往東京第354章 年景之憂第130章 連鎖未來誰人知第72章 爲俄羅斯的未來第203章 古關之下起誓言第190章 軍人當有所犧牲第357章 新景第424章 軍人的看法第104章 邀老引才謀新業第1151章 神風第789章 來自史前的巨獸第836章 陰影中的人第421章 戰爭之神第1208章 蘇俄,印度第1246章 貝加爾湖垂釣第830章 暗戰第41章 北平不平第785章 太上皇第84章 場間比試車上論第1156章 着眼未來第762章 德國的希望第1155章 華之外領第90章 勢之營造第76章 司徒的憂慮第98章 華盛頓的呆滯第1109章 海狼在行動第91章 吸引力第1214章 清算第430章第366章 飛天之夢第1127章 帝國的遺產第5章 誰予恩賜第202章 潰軍援軍各自行第1265章 首都第39章 爭分奪妙趕工忙第309章 宴會上的要求第217章 三省已身誰爲雄第6章 小子初進北平城第427章 序幕拉開第337章 槍會第418章 中南風雲(下)第139章 元老顯要心不同第418章 合作的幕後第1223章 什麼都不要留下第256章 兩難之擇
第427章 序幕拉開第434章 紛怒第108章 徵召第1177章 目標,廣島第249章 華盛頓的選擇第424章 軍人的看法第1122章 南遷之路第51章 莫氏訪華第353章 生意第87章 問題暴露第55章 逐其心願第20章 北平異動第106章 關東之心第215章 血染之地雪與血第64章 中棠會第123章 戰鬥在午夜第1245章 揭穿他第834章 行動者第6章 送給海軍的禮物第228章 北支的憂慮第229章 南京!南京!第102章 元老重臣心賞識第115章 大江南北第179章 未來之憂第83章 巧奪人財又何妨第433章 汪系人馬第125章 八字橋第204章 南京城內第192章 實業團第222章 天皇的苦悶第65章 蒼穹之眼第802章 來自蘇俄的退讓第77章 誰能置身之外第131章 理想主義試驗田第83章 巧奪人財又何妨第34章 仿古之問遇故人第335章 農業、農村、農民第784章 反攻第30章 管楊會第421章 野人山第207章 巧言借刀爲我用第249章 華盛頓的選擇第352章 傑作第212章 漫天戰雲密佈時第104章 邀老引才謀新業第255章 夏季攻勢(十八)第187章 血戰紅石嵐(五)第29章 汪氏北上第821章 空軍的未來第63章 兄弟相爭言語和第247章 關於未來的思索第87章 問題暴露第62章 獎賞職員詢根底第72章 誰道藉口是虛言第135章 敵與我第1038章 此路通往東京第354章 年景之憂第130章 連鎖未來誰人知第72章 爲俄羅斯的未來第203章 古關之下起誓言第190章 軍人當有所犧牲第357章 新景第424章 軍人的看法第104章 邀老引才謀新業第1151章 神風第789章 來自史前的巨獸第836章 陰影中的人第421章 戰爭之神第1208章 蘇俄,印度第1246章 貝加爾湖垂釣第830章 暗戰第41章 北平不平第785章 太上皇第84章 場間比試車上論第1156章 着眼未來第762章 德國的希望第1155章 華之外領第90章 勢之營造第76章 司徒的憂慮第98章 華盛頓的呆滯第1109章 海狼在行動第91章 吸引力第1214章 清算第430章第366章 飛天之夢第1127章 帝國的遺產第5章 誰予恩賜第202章 潰軍援軍各自行第1265章 首都第39章 爭分奪妙趕工忙第309章 宴會上的要求第217章 三省已身誰爲雄第6章 小子初進北平城第427章 序幕拉開第337章 槍會第418章 中南風雲(下)第139章 元老顯要心不同第418章 合作的幕後第1223章 什麼都不要留下第256章 兩難之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