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國之根本

“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大學教育,但是幾乎每個人都有機會接受小學教育!”

何思源的回答,讓管明棠滿意的點點頭,這正是自己選擇何思源作爲山東省主席的原因,他是教育家出身,所以,相比之下,他更懂得教育的重要‘性’,而擁有4000餘萬人口的山東,在未來將是北平綏靖公署或者說華北集團軍羣這一自己向軍委會爭取到的“突擊軍”番號的兵員大本營,不僅如此,這裡還將是未來工業建設的勞力大本營。

山東即將北平綏靖公署的人力大後方,又是工業大後方,而這一切都要求山東必須建立起不遜於專區的教育體系,而在這個覆蓋全民的教育體系之中,小學教育可以說是最爲重要的一環,相比於掃盲教育、中學教育甚至職業教育,小學教育將奠定山東以至於華北的未來。

“確實如此,對於後進國家而言,他們的強大,從來都不是沒有理由的,而最根本的理由,甚至可以說最爲共通的理由就是教育,就是他們極爲重視教育!”

何思源不無感嘆的說道。

“19世紀,普魯士打敗法國,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德意志民族的崛起,在小學老師的講臺上就決定了。”,同樣的道理,用在日本身上也是極爲恰當的”

望着泥黃‘色’的大海,何思源的視線投向東方,隔着大海的正是那位惡鄰。

“多年前,我曾前往日本考察教育,在一所日本小學,我看到了明治維新時的日本教學掛圖,當時因爲教科書很貴,所以老師使用教學掛圖上課,通過教學掛圖。一個七八歲日本小學生就知道萬里長城、知道金字塔、知道世界七大洲,也知道基本的科學常識,同樣也知道動植物,甚至人體器官知識,到三十四年前,在擊敗俄羅斯之前,日本已經普及了四年義務教育,日本的知字率更是超過95%以上,居世界首位……”

當何思源感嘆着日本教育的發達時,管明棠頗以爲是的點着頭贊同道。

“任何人研究明治維新或者研究日本的近代崛起,都無法忽視一點,日本將教育確定爲“立國之本”,而在這個過程中,初等義務教育,也就是小學教育,作爲整個教育制度的最低階段,作爲對最多數國民進行教育的機關,明治政fu從一開始就集中力量來抓……”

在長久的沉思之後,管明棠望着渤海說道。

“自今以後,一般人民、華族、農工商及‘婦’‘女’,務其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

在引用明治維新的《學制》之言時,管明棠不禁在內心裡佩服那些日本人,從明治維新開始,他們就認準的教育是強國之本,短短的幾十年,日本通過教育改變了國家的命運,在二戰後,日本人又在廢墟中再次拾起教育,在短短不到一百年內,兩次成功,無不證明着教育的成功,教育的成功爲日本培養了大量國家管理人才和科學技術人才,從而爲其奠定了近代工業國以及後來國家崛起的基礎。

在這方面,即便是作爲他們的敵人,管明棠也發自內心的佩服他們。

“五年前,當我創辦公司的時候,公司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但是國內能提供多少呢?公司不得不從歐洲吸收了數以萬計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也正因如此,公司才創辦了北方高等專科學校,以及其它的一系列的學校,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只有大學才能決定一個民族的文明高度,所以我把目光集中在全世界的那些頂尖的大學,我會特別嚮往、羨慕那些學術大師們,嚮往着那些學術大師們培養出來的人才,嚮往着發達國家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力資源。但是,在創辦北方高等專科學校的時候,我卻發現,中國的中學教育,卻不能爲大學提供足夠的生源,而小學亦不能爲中學提供足夠的生源,師範教育的滯後,又使得無法建立儘可能多的小學,正因如此,我才發現,比大學更重要的是中學,比中學更重要的是小學,而‘欲’建設小學,又需要建設師範……”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實則非常複雜的問題時,提及舊事,管明棠的神情中略帶着些許無奈,當然,他絕不會提及自己創辦師範學院的“政治考慮”,如果說一開始是政治上的考慮,那麼現在,通過對這個時代的瞭解,他才發現,小學的重要遠超過他的想象,而最令人慶幸的是,相比於五年前,他卻可以提供足夠的師資力量,在短期內實現華北教育的銳變。

“可以說,小學最爲重要,如果沒有好的小學,就不會有好的中學;沒有好的中學。就沒有好的大學。當然,也有很多人的意見正好相反,所以就有一些人和我爭論這一個問題,他們說沒有好的大學,中學的師資從哪裡來?沒有好的中學,小學的師資從哪裡來?因此要先辦好大學。這也許可以看成是一個循環的問題,但是就現在來看。“小學比大學更重要”,應該是沒有問題了,因爲不是所有的人都要接受大學教育。如果說,我們的文明高度是由最頂尖的知識分子決定的,那麼在底線的意義上,一個民族整體的文明水準則是由所有的中國人決定的。所有的中國人受到一個什麼樣的小學教育,這個民族基本上就是什麼樣子!”

提及華北教育案的實施,管明棠‘脣’角微揚,臉上流‘露’出些許得意之‘色’。

“在未來四年中,公署計劃用於軍事上的支出大約是25億元,而用於教育上的則是10億元,通過這15億元,我們將對華北所有的高等學校進行擴建,同時實現每鄉皆有一所初等中學,每縣皆有一座高等中學、一所職業學校,但是最重要的當數5萬所小學的建設,這5萬所小學,將會從根本上扭轉中國教育落後的局面,十年教育之後,這個國家將會得到真正的改變!”

十年後,中國的教育即可爲中國的建設提供足夠的人才,而不用像現在這樣,甚至爲了保密而不得不採用落後的技術,太多的外國技術人員在各個工廠、研究所的存在,使得公司根本不可能推廣先進技術,只有實現科研人員的本土化,纔有可能真正吸收後世的技術,而不至於發生中國在吸引,外國在借鑑的情況。

“強,什麼是強國?是簡單的軍事意義上的強國嗎?是經濟上的強國嗎?”

搖着頭,管明棠的腦海中浮現出另一個空間的中國,那個中國難道不是強國嗎?是,他是強國,但在另一方面,他卻又不是強國,至少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強國,他或許可以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或許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外匯儲備,或許的他國民可在海外揮霍財富,或許,他的軍隊可以擁有航母、現代化的軍艦,但,那並不是真正的強國。

“都不是,衡量一個強國,是通過各個方面的指數去衡量的,就像現在的中國,我們的國民生產總值遠超過日本,按照道理來說,我們應該強於日本,但事實呢?”

無奈的苦笑着管明棠的語氣顯得有些學生。

“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成爲一個真正的強國,但是我卻知道,無論是德國亦或是日本,他們的強國之路,都是由教育開始的,他們的強國之路始之教育,只有教育強,方纔有國家之強,教育才是真正的強國之本!”

說到此處,管明棠的聲音微微一揚。

“所以,我希望,可以在中國複製他們的成功,仙槎……”

回過身看着身邊的何思源,看着這位近代相對知名的教育家,同樣也是山東省省主席,管明棠用極爲認真的口‘吻’說道。

“或許,作爲北平綏靖公署主任,我不能夠去左右全中國的教育,當然,現在武漢方面實施的戰時教育,亦在衆多仁人志士的努力下,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我希望,我們的發展可以更快一些,因此,我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在河北、在山東以及察哈爾,爲教育提供最充足的經費,從而,爲中國的真正強大打下堅實的基礎!”

“主任……”

主任的話讓何思源整個人都顯得有些‘激’動,而他正‘欲’開口時,管明棠卻伸手打斷他的話說到。

“所以,我希望你們能夠配合我,配合我實施新的教育改革!”

“新的教育改革!”

原本因抱負將得已實現的何思源詫異的看着主任,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公署教育委員會根本就沒有討論過的任何教育改變。

“沒錯,就是教育改變,我希望對我們的學制進行一些改變!”

學制!

這次管明棠之所以來山東,並不僅僅只是爲了視察黃河口的墾殖,控查這裡是否能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做好接收遣散軍人的準備工作,更爲重要的是,他將以山東爲試點,展開一個影響深遠的,至於在他看來影響深遠的“教育改革”,而這個教育改革又是以學制爲中心。

第364章 新中汽車第256章 兩難之擇第347章 交易第1107章 火紅的煉獄第256章 終局第1158章 世界的改變第85章 小縣大房迎新賓第1165章 崔可夫的決定第1173章 暗流第412章 區外之區第1184章 前夜第1204章 一個國家的臣服第432章 紛亂之局第16章 機遇一現不錯過第208章 怒極而笑刀揚起第418章 中南風雲(下)第233章 夏季攻勢(一)第193章 勝利的歡呼第411章 潤物無聲第1091章 自由的俄羅斯第1080章 槍聲響起第12章 科學顧問第8章 決定第125章 別無選擇第335章 農業、農村、農民第409章 邯彰製造第1044章 遠征緬甸第85章 莫斯科的冬天(下)第89章 鄉變第25章 集訓第418章 合作的幕後第1168章 臺灣第323章 背叛者同樣可以信任第256章 兩難之擇第315章 機會就在眼前第87章 問題暴露第356章 捐納之爭第277章 會議第428章 希望之地第242章 各方激盪第400章 答案第158章 緊鑼密鼓備戰忙 三...第262章 希望所在第309章 宴會上的要求第1030章 激戰中途島第107章 飛蝗遮天災害生第1153章 風之喪第1104章 燃燒吧第1170章 王朝末日第1225章 抵抗第133章 工農互補爲王道第407章 非希之望第822章 勃洛姆堡的軍教團第792章 焦慮的斯大林第157章 寺內的決斷第34章 如何收場第812章 河內第275章 殘墓第21章 信號第1102章 夕陽西下第137章 戰上海第5章 誰予恩賜第12章 憂心如焚第97章 下套坑人自前行第200章 下關之亂第412章 開啓地獄之門第50章 新的開始第1263章 黃金時代第128章 爭持第18章 時空不同境不同第255章 暢卿之計第272章 中央軍人監獄第302章 口外極寒第55章 徐聞熱帶農場第774章 出征第127章 列車南下英才聚第73章 邁開步子闖天地第773章 徵前校閱第40章 不列顛的選擇第103章 華盛頓的選擇第200章 下關之亂第435章 蔣汪擇第87章 東方巴黎兄弟見第63章 工商之憂第93章 週三盛四薰心欲第156章 初戰第235章 東京的煩憂第1220章 日本新印象第165章 木秀於林風摧之第245章 夏季攻勢(十四)第14章 新的問題第136章 昔時雄廠終復工第87章 問題暴露第91章 小車代馬益於國第827章 租借談判第191章 大局中的犧牲品第288章 北方的命運第37章 東洋驚第214章 南京之戰(三)第91章 吸引力
第364章 新中汽車第256章 兩難之擇第347章 交易第1107章 火紅的煉獄第256章 終局第1158章 世界的改變第85章 小縣大房迎新賓第1165章 崔可夫的決定第1173章 暗流第412章 區外之區第1184章 前夜第1204章 一個國家的臣服第432章 紛亂之局第16章 機遇一現不錯過第208章 怒極而笑刀揚起第418章 中南風雲(下)第233章 夏季攻勢(一)第193章 勝利的歡呼第411章 潤物無聲第1091章 自由的俄羅斯第1080章 槍聲響起第12章 科學顧問第8章 決定第125章 別無選擇第335章 農業、農村、農民第409章 邯彰製造第1044章 遠征緬甸第85章 莫斯科的冬天(下)第89章 鄉變第25章 集訓第418章 合作的幕後第1168章 臺灣第323章 背叛者同樣可以信任第256章 兩難之擇第315章 機會就在眼前第87章 問題暴露第356章 捐納之爭第277章 會議第428章 希望之地第242章 各方激盪第400章 答案第158章 緊鑼密鼓備戰忙 三...第262章 希望所在第309章 宴會上的要求第1030章 激戰中途島第107章 飛蝗遮天災害生第1153章 風之喪第1104章 燃燒吧第1170章 王朝末日第1225章 抵抗第133章 工農互補爲王道第407章 非希之望第822章 勃洛姆堡的軍教團第792章 焦慮的斯大林第157章 寺內的決斷第34章 如何收場第812章 河內第275章 殘墓第21章 信號第1102章 夕陽西下第137章 戰上海第5章 誰予恩賜第12章 憂心如焚第97章 下套坑人自前行第200章 下關之亂第412章 開啓地獄之門第50章 新的開始第1263章 黃金時代第128章 爭持第18章 時空不同境不同第255章 暢卿之計第272章 中央軍人監獄第302章 口外極寒第55章 徐聞熱帶農場第774章 出征第127章 列車南下英才聚第73章 邁開步子闖天地第773章 徵前校閱第40章 不列顛的選擇第103章 華盛頓的選擇第200章 下關之亂第435章 蔣汪擇第87章 東方巴黎兄弟見第63章 工商之憂第93章 週三盛四薰心欲第156章 初戰第235章 東京的煩憂第1220章 日本新印象第165章 木秀於林風摧之第245章 夏季攻勢(十四)第14章 新的問題第136章 昔時雄廠終復工第87章 問題暴露第91章 小車代馬益於國第827章 租借談判第191章 大局中的犧牲品第288章 北方的命運第37章 東洋驚第214章 南京之戰(三)第91章 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