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冰川下的智慧

我們沿着霧溪流經的河谷繼續向上,越往裡越能看出這條河流被人大規模利用過。我們在路上也發現這條河流的不一樣,水溫極低並且有冰塊漂浮。山谷中明明不見陽光,卻有綠『色』植物。

我們走着走着,感覺腳底下不對勁,霧溪竟然不見了,但是還能聽見水流聲。最後我們竟然發現我們站在一個巨大的冰蓋上,下面就是消失的霧溪。

我在腳下的石塊中找出一個小孔,我又向徐平要了一支熒光棒,扔到其中的一個小孔中,看看能夠多深。但是讓我大感意外的是,熒光棒掉到下面一米左右就不再往下走了,也就是說下面離上面也就是僅僅一米左右。

我接着熒光棒微弱的光亮,發現裡面的空間也不是很大,似乎也是石塊相互搭建。突然無聽見了細微的水流之聲,但是很微弱。我把耳朵貼在這些小孔上面,果然下面傳來了水聲。我們找的那條霧溪難不成就在這些石塊下面,不然哪裡還有水聲。

萬珊珊一直在盯着這堵巨大的冰牆一言不發,不過突然轉身對我說:“我知道這是什麼了。”?? 神城6

“這是冰川,巨大的低緯度冰川!”萬珊珊有點激動地說,一般見她的時候從來都是冷冰冰的,喜怒哀樂不形於『色』,看來這個冰牆給了她很大的觸動。

“冰川?”所有的人異口同聲,看來對這個結論很意外。

萬珊珊的意思是這是一面巨大的冰川,可能在形成之初覆蓋住了整個大霧嶺。但是現在因爲各種原因,只剩下東北方向的這一面還保留下來,但是怎麼保留下來的就不得而知了。因爲很奇怪,按照基本的地理規律,這個海拔這個緯度根本形不成冰川。在這個緯度上唯一有冰川的地方就是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那是因爲海拔太高了。

因爲鑑於這裡是隕石撞擊形成的,也許掉下來的隕石有特殊的成分,所以一直保持這裡的冰層沒有融化。也許正是隕石的特殊『性』,所以讓這裡的冰川的冰堅硬無比而且不易融化。但是再硬的冰也有融化的時候,在大霧嶺裡面的一些冰層可能有些融化的,所以就會形成河流。但是因爲這外面的玄冰太堅硬了,融化的水穿不透這厚厚的冰川。水流隨即就用了一種的方法,地面比較軟一些,結果就在地面下衝出一條河流來了。

這條半地下河從冰川的腳下穿流而過流出了大霧嶺,在外面就是我們見到的霧溪了。也是因爲霧溪的這種特『性』再加上其他的條件,所以就形成這個地區終年不散的大霧。這條河的確能夠通道大霧嶺裡面去,但是至於怎麼進去就不得而知了。只是不知道這堵巨大的冰川牆有多麼厚,又有多麼寬。就算我們找到了冰川的邊緣,估計也是和其他的高山峻嶺連在一起,就像是大霧嶺這一圈的外圍一樣,根本進不去。

我點了點頭,冰川,只有這一種解釋了。我們只是認爲在這裡有一面巨大的冰牆很不可思議,因爲常識問題從來沒有往冰川上靠攏。看來這個大世界真是那句話,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區區的凡人歎爲觀止。

冰川這一說把這堵巨大的冰牆和外面的霧溪給解釋清楚了,但是這些石頭是用來幹什麼的,總不能是也是大自然形成的吧,那麼大自然可真的是鬼斧神工讓人沒話說。突然潺潺的水流聲又傳了上來,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似乎和地下的這些石塊還有小孔有關。

我好像在淄城見到過這樣的石塊砌成的建築,而且當時我還因爲這個寫過調研報告報上面審批。因爲淄城市『政府』想要把原先齊國故都這一塊全部都整合起來,想要報國家進行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政府』就是申遺來增加當地的名氣,增加旅遊收入。當然了,至於檯面上見不得人事情也在進行中,申遺嗎,當然需要大筆的銀子的。

我當初被指派的是調查齊國故城的排水系統,我當時詳詳細細的到當時遺留下來的排水口看過,和這個基本上差不多。因爲見當時修建的很奇特,和其他的排水系統完全不一樣,我當時還特地到北京請教了幾位知名的城市規劃專家和水利專家。他們當時也對這種排水系統很感興趣,認爲很可續嚴謹,很值得後人學習。後來他們就和我一起到淄城現場考察了,冰對這套古代的排水系統一一作了解釋。

齊國古城,東淄江,西靠系水,東西兩面城牆即以兩道河岸爲基礎建起,淄江與系水就成了兩道天然的護城河,齊人的聰明與智慧由此可見一斑。齊故城排水系統的佈局,是經過周密設計和科學安排的。首先在大、小城南北牆外,都挖有很深的護城壕,與淄江和系水東西溝通,使其水系相連。其次又根據城內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勢,開多處溝渠,在垣基施工中設有建造精巧的排水道口,以此將故城內外河流與城壕緊密地聯繫起來,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排水網。

在排水系統的排水口,我們考察發現排水口由進水道、過水道和出水道三部分構成。進水道爲排水道口的東段,東端略超出城牆,與城內排水溝連接,呈西窄東寬的喇叭口形。這其中的原由,主要是水流自東南方向而來,直衝水道北壁,所以多以石塊砌壁對付水流的沖刷。

排水道口的底部鋪有上下兩層石塊,下層排列無序,上層石塊砌作5條小渠,恰與過水道上進水口的5個進水口一一對應。水孔一般高50釐米、寬40釐米,因石塊不夠規整導致了水孔大小的不盡一致。出水口的形狀和結構與進水口大體相似,但由於內部石塊交錯排列組成網狀,水可以分層從孔內石塊間隙中跌宕流出,敵人卻不能從水孔中進入城內。出水孔設計3層,冬春枯水期只下層排水口就可以滿足需要;當夏秋季豐水期一到,中上兩層排水孔就會隨着水勢漲落而發揮調節作用,即使大雨積洪,也不至於造成水災。

後來很多專家都給與了極高的評價,那處排水口也成爲淄城的一張名片。齊國古城完備的排水設施,使城內積水可順利排除,又有城邊兩條自然河流作調劑,城池內外互通有無,旱季不致乾涸,雨季又可免受洪澇之苦,從而確保國家統治中心的安然無恙。尤其三號排水系統的設計,把天然河流、人工護城壕溝與城內排水系統有機結合,結構嚴謹,構築堅固,既可泄水,又可禦敵,爲世界同期排水建築史上所罕見,愈發顯示出東方大國建築設計師的匠心獨具。

我考慮當初趙佗在大霧嶺給自己選好陵墓的墓址,於是開始着手準備建設。但是由於山路崎嶇,另外加上山勢高達不易運輸建造陵墓的材料,要是僅僅靠大霧嶺中就地取材也遠遠滿足不了。另外還有建造陵墓的士兵、勞力以及將人們的吃喝糧餉問題,靠肩扛背駝的根本滿足不了這樣的需要。

也許趙佗在勘探墓址的時候發現這條霧溪,也許是後來想要爲了運送物資的時候找到的,總之他們發現了霧溪的存在。他們發現霧溪的是一條半地下河,從巨大的冰川下面穿行而過能夠直接到達大霧嶺裡面。

但是因爲霧溪有很大的侷限『性』,比如說外面的水流很急但是很淺,裡面的河流大都處在冰層之下。更關鍵的是一點,穿行這面巨大的冰牆的位置很小很矮,就連最小的船通過起來也是很艱難。於是趙佗就想起了開鑿這樣的老辦法,他準備拓寬冰川下面河道。

雖然趙佗只是一介草頭天子,偏安一隅稱王稱帝,但是手底下拿出個三四萬人來還是很容易的。雖然比不上他的老上司秦始皇在驪山修建陵墓是那種“遣驪山刑徒70萬餘人穿鑿三泉”大手筆,但是估計動作也小不了哪裡去。再加上驅使當地的土著民族,像是甌越人等等,修建陵墓的不會少於10萬人。

但是由於霧溪從進到大霧中後就在冰層地下流動,所以很難把握霧溪流經冰牆下面的位置。於是就有了我們之前見到的冰牆下面十幾處火燒的痕跡,估計是想要找出霧溪流經冰牆下面的位置。

功夫不負有心人吧,終於讓趙佗打通拓寬了霧溪在冰層下面的河道,大量物資和建材源源不斷的從南越王國各地運往大霧嶺。在此期間,大量的金銀財寶也是進了進去,包括我們要找的承天寶匣。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建成了世界上獨樹一格的陵墓。?? 神城6

但是他建好了陵墓發現,自己因爲修建陵墓而開鑿出來的霧溪現在竟然成了一個大麻煩。雖然在建造陵墓的時候開鑿的霧溪是功不可沒,但是現在它竟然成了一個很大的破綻。不斷把自己陵墓的完整『性』給破壞了,就是說讓自己陵墓的隆起外泄。更重要的是爲後世盜墓賊開了一個現成的大門,這個霧溪在冰牆的入口就成了歡迎盜墓則前來盜墓的最佳通道。於是趙佗開始忍無可忍,想要想辦法把這個破綻給堵上。

趙佗一開始估計是想直接就把霧溪在冰川下面的入口給堵死算了,一了百了省的死後有人打擾自己的清淨。但是他又發現自己的陵墓正好處在一個巨大的盆地中,而且降水豐富,又有很多的冰川融水。如果說堵死了霧溪的出水通道,那麼自己死後陵墓就像是被放在一口大缸中。隨着盆地中的積水越來越多,自己所在的風水寶地就徹底的成了一個灌滿水的大水缸,那麼自己就是那口大缸中的王八。

我們走在冰蓋上,一條巨大的冰川阻擋住我們的去路,冰川的另一邊就是大霧嶺了。

第45章 空曠的墓室第24章 將軍的要求第17章 血藤(上)第30章 自然溶洞第23章 危險的冰川第15章 收藏品第14章 風洞第40章 出山第22章 沉重的逃跑第38章 出山的路線第43章 衝出重圍第21章 安期生手札第8章 勇者行天下第8章 神秘的女人第22章 跟蹤者第30章 小白鼠,探深谷第31章 葬於混沌第10章 秦朝的水泥第31章 繩橋(上)第17章 下面有暗室第13章 巨大的空間第4章 反常的河谷第5章 浮島神城第18章 奠柏樹的傳說第30章 瘋狂的計劃第7章 廢棄的神道第7章 廢棄的神道第6章 寒酸的南越王第37章 徐平的順手牽羊第7章 待價而沽第20章 老爸的見識第36章 急速冰凍第9章 軼聞第28章 唐雲馨的公司第17章 人字溝第23章 隱形襲擊者第32章 繩橋(中)第10章 老宅第22章 遇險的雪豹第14章 錯誤的太極第5章 威王祭天盤第35章 真正的血脈傳承第20章 活過來的兵馬俑第40章 古南越第38章 完美的平衡第15章 發光的吊墜第43章 衝出重圍第11章 奇怪的劍第34章 玄冰陣第13章 太極石門第32章 無法測繪的地方第4章 漫無盡頭第9章 老爸的任務第26章 權杖上的地第20章 活過來的盔甲武士第13章 進山第15章 刺骨的冷風第23章 權杖第28章 跟來的人第36章 不朽的繩索(下)第45章 空曠的墓室第28章 沒命花的財富第13章 瑞香第9章 踏點第21章 救星?!第11章 五選一的選擇題第11章 奇怪的劍第27章 連環套第31章 實施計劃第9章 軼聞第2章 湯峪鎮的聽聞第17章 肉食植物第39章 窟窿山第16章 初聞淨水官第40章 出山第14章 飛來的蛇禍第14章 千古迷陵第40章 入地無門第34章 黃雀在後第25章 溺水三千第9章 簡書的發現第20章 地底迷宮第25章 共損的招第5章 使命與詛咒第5章 巨大的冰牆第10章 私人研究所(下)第3章 留下的線索第7章 地下冰窟第10章 老宅第36章 龍脈第12章 冰封活殉第8章 委託拍賣第30章 兩大盜墓賊第16章 苯教真言第4章 守護部落第19章 帶不走的承天寶匣第30章 阿依米爾第43章 印度溼婆像第21章 羊城行
第45章 空曠的墓室第24章 將軍的要求第17章 血藤(上)第30章 自然溶洞第23章 危險的冰川第15章 收藏品第14章 風洞第40章 出山第22章 沉重的逃跑第38章 出山的路線第43章 衝出重圍第21章 安期生手札第8章 勇者行天下第8章 神秘的女人第22章 跟蹤者第30章 小白鼠,探深谷第31章 葬於混沌第10章 秦朝的水泥第31章 繩橋(上)第17章 下面有暗室第13章 巨大的空間第4章 反常的河谷第5章 浮島神城第18章 奠柏樹的傳說第30章 瘋狂的計劃第7章 廢棄的神道第7章 廢棄的神道第6章 寒酸的南越王第37章 徐平的順手牽羊第7章 待價而沽第20章 老爸的見識第36章 急速冰凍第9章 軼聞第28章 唐雲馨的公司第17章 人字溝第23章 隱形襲擊者第32章 繩橋(中)第10章 老宅第22章 遇險的雪豹第14章 錯誤的太極第5章 威王祭天盤第35章 真正的血脈傳承第20章 活過來的兵馬俑第40章 古南越第38章 完美的平衡第15章 發光的吊墜第43章 衝出重圍第11章 奇怪的劍第34章 玄冰陣第13章 太極石門第32章 無法測繪的地方第4章 漫無盡頭第9章 老爸的任務第26章 權杖上的地第20章 活過來的盔甲武士第13章 進山第15章 刺骨的冷風第23章 權杖第28章 跟來的人第36章 不朽的繩索(下)第45章 空曠的墓室第28章 沒命花的財富第13章 瑞香第9章 踏點第21章 救星?!第11章 五選一的選擇題第11章 奇怪的劍第27章 連環套第31章 實施計劃第9章 軼聞第2章 湯峪鎮的聽聞第17章 肉食植物第39章 窟窿山第16章 初聞淨水官第40章 出山第14章 飛來的蛇禍第14章 千古迷陵第40章 入地無門第34章 黃雀在後第25章 溺水三千第9章 簡書的發現第20章 地底迷宮第25章 共損的招第5章 使命與詛咒第5章 巨大的冰牆第10章 私人研究所(下)第3章 留下的線索第7章 地下冰窟第10章 老宅第36章 龍脈第12章 冰封活殉第8章 委託拍賣第30章 兩大盜墓賊第16章 苯教真言第4章 守護部落第19章 帶不走的承天寶匣第30章 阿依米爾第43章 印度溼婆像第21章 羊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