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按兵不動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即便是王知縣明令參與之人要嚴守口風,但事情並沒有淡化下來,反而隱隱有擴大之勢,不但縣城中已經傳了開來,就連周圍幾個鄉中都人心惶惶。

第二天上衙之後,範銘藉着一個交送文卷的機會進了王知縣的公事房中。

昨天同王福東的密談並沒有持續多長的時間,事實上王福東也同範銘的想法一樣,從各種現象來分析,這一窩蜂絕對不是一般的強盜,而是有嚴格組織性和計劃性的一幫人,或者是幾個人。

而且這幫人絕對是隱藏在縣城之中,若不是這樣,也決不會這麼久不留下一點把柄。

有了這點線索,也就明確了方向,但從目前的情形看來,若是想要將這幫強匪徹底揪出來,最好的辦法莫過於引蛇出洞,兩人當即商定好了一些聯合應對策略,當然這些行動要想成功還須得徵求王知縣的同意。

將文卷輕輕的放到了書案上,見王知縣依舊在凝眉沉思當中,範銘小心的叫了聲,“大人,洪縣尉方纔派人來過來了!”

王知縣驀然醒來,望了望站在眼前的範銘,“你來了,洪縣尉派人來說啥了,找到什麼蛛絲馬跡了麼!”

迎着王知縣帶着疲憊的眼神,範銘搖了搖頭,指了書案上的文卷道:“我查了那幾年間的記錄,這一窩蜂犯的案雖然不過五樁,件件都是大案,但除了只是在每個命案現場留下的刻有特殊標記的鐵片之外,再無任何佐證,這着實讓人生疑啊!”

“這我聽人說過,但這都是多年前的事了,即便是有疑點都無從驗證了,還是從眼下這樁命案下手來得快。”王知縣隨手翻了翻文卷,揉了揉太陽穴,“外州客商可都安撫下來了?”

“都安撫下來了!”範銘順着王知縣的話點了點頭,望了望王知縣的臉色,靜默了一會兒等文卷收好後要出去時,他才輕聲問了一句道:“大人可曾想過反其道而爲之?眼下可不是講究道義的時候。”

範銘這一問一說之間,兩句話聽來全然是風馬牛不相及。卻讓王知縣聽地身子猛然一頓,“都什麼時候了,有什麼的就快說,切莫來着套虛的。”

“是!”範銘等的就是王知縣這句話,其實這劫匪背後的隱藏的一些東西王知縣不是看不出來,只是他現在這事情實在太大,而且有些事不是懷疑就能夠去做什麼,範銘這一刻的提醒很有必要。

“大人,前些年的事我打聽過,這一窩蜂出現的時機正是衙門大變動的一刻,後來就隨着縣尉一家抄沒,再後來一窩蜂出現,就是在前任知縣上任之際,結果也是縣衙震動,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聯繫?而且爲何這一窩蜂大多都是挑外州客商動手,且不留一絲痕跡,這是不是當中有鬼?”,隨着範銘地侃侃而言,王知縣的臉色也越來越沉。

王知縣雖然是第一次遇到這麼大的危機,卻並非剛剛出來做官,這些東西他那兒有不明白的,只不過是被這撲面而來的危機急怒攻心罷了,所以諸般情況範銘也只是點到爲止,“撇去這些

不說,若是有人從中阻隔,這樁命案要破怕是困難重重”。

範銘這些話說得直接,卻讓王知縣聽的悚然一驚,原本心中煩躁的根本沒法兒想事兒的他也因這一驚之後,迅速的靜定下來。

從先前的種種都不難抓到一些蛛絲馬跡,這些線索都齊齊的指向一個人,那就是卜縣丞,但這都是臆想中的事,沒有絲毫的證據能夠證明一些什麼,相反的如果就這樣照常例查下去,怕是不但不能查出一些什麼,反而會引起更大的波瀾,“民怨”這東西曆來就是毀人前途的千鈞重器啊!

即便是與卜縣丞沒關係,但若是卜縣丞藉着這個事情上報應天府的話,一旦事情擴大,或者說這一窩蜂又犯幾樁案,那不等年底政績考覈,便是這提點刑獄公事(也稱作爲提刑官)就足以將王知縣免職了。

忙中生亂,或者是關心則亂,世上有那麼多聰明人卻幹出了蠢事兒,往往就是因爲如此,而王知縣有心勞師動衆想上報應天府巡檢使顯然就屬於這種情況。

說起來實是多虧了範銘的提醒,否則一旦他在急促之下走錯兩步之後,到那時就是清醒反應過來之後也已經晚了,不定得鬧出多大的是非來。即便是亡羊補牢的能將此事消弭下去,有卜縣丞乃至其上面的人在,異日吏部考功司考校時,王知縣“柔弱寡斷,昏庸無能”的八字考語是跑不了了,而一旦背上這八字考語,也就意味着他此生的仕途算是走到了頭了。

想着想着,王知縣額頭鬢角竟然沁出了一層細細密密的虛汗,“還有什麼要說的麼,一併說出來”,雖然沒有對範銘說什麼感謝的話,但王知縣看過來的這個眼神中卻已表達了感激的意思。

“與其毫無頭緒的這樣查下去,倒不如來個釣魚執法!”範銘指了指王知縣手中剛纔握着的文卷,“這一窩蜂爲的不是財,也不是利,根本來說它也只是個工具,那我們就不去管他,直接揪出這指使之人豈不是更爲徹底!”

“嗯,有理!”王知縣連連點頭,“不過既然這一窩蜂查不出來,那又如何揪出着指使之人?”

“反向推理,從動機上來查找,若是這件事再擴大下去,對誰最有利,那誰就是背後主使人!”範銘肯定的點了點頭,“只要推斷出這個主使人,就必定可以從他的日常行動中找出些蛛絲馬跡,若是再不能,還可以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王知縣眼眉一凝,沉吟片刻,“此事可行,不過風險也大,待我好好思量一番,你先出去,若是洪縣尉回來就讓他來見我!”

見王知縣沉思,範銘也就安心的退了出去,該做的已經做到了,剩下的只看王知縣能不能下定決心了,畢竟這種事情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一個不小心就會得到一個極其惡劣的結果,這不論是誰都承受不起的。

回到公事房後,範銘暫時放下了這幾天一直看的文卷,轉而開始仔細閱看前些年下來的一些訟狀,試圖從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或者一些相關的案件,從犯罪學上來分析一般來說真正屢次犯

案的劫匪不可能在一次犯案之後老實安分的隱藏起來,即便是能隱藏一時,也不可能隱藏幾年沒有動靜,以前在網上看過一篇文章是分析犯罪心理,這種行爲會像吸鴉片一樣上癮,某些控制力不強的人會忍不住去繼續犯案。

同樣這一窩蜂也是一樣,既然猜想他們就隱藏在縣城之中,這幾年間必定有會留下一些手腳不乾淨的地方,可能不會是什麼大案,但也能從中找出點什麼來,範銘把目光放在了一些經年爲破的案子上來。

按理來說這刑獄之事和他一個文吏完全拉不上關係,但範銘是從後世穿越而來,卻也受家中兩代的影響,對這官場之道也有不少了解,深知這官場上不是說本職工作就是全部,任何事件之間都是息息相關的。

正是這幾天的經歷使他認識到這眼觀四路的重要性,而且他還在這些看似乏味無比的訟狀中看出了許多的彎彎道道來,這未破的案子中明顯的分成了兩大類,一大類是真的破不了的大案,另一大類就是拖下來的冗案,明顯的訴主都是家中無錢的清貧人家,這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一行有着一行的規矩,範銘當然也不是什麼救世大英雄,這些事情他不想插手改變,也沒能力改變,只是竟然藏着這麼深的門道兒,要想吃好這碗公門飯,若是不熟悉這些門道小則難免會被那些老縣衙排斥,往大了說則會因爲不諳世故而被人下了絆子陰了黑手,這可是哭都沒地方哭去。

看了半天,範銘還真從這一摞冗案中找出幾件特別的案子來,這幾件案子無一例外都是經年的傷人案,案犯名叫叨老二,是個傷人累犯,都是因爲無故的一些瑣事動手,不是傷人手腳,就是致人殘廢,最大的特點是這幾樁案件中都沒有什麼大的原因,而且都是因爲沒有證據不足而沒有最終定案,上面都是註明硃砂批字:延案。

這個叨老二的身份讓範銘頗感興趣:是個屠戶!

屠戶並不稀奇,但若是一個屠戶連續傷人卻不被杖責這就有很大的問題了,接着他有從這些冗案當中找出了一些相似的案例,也是或大或小的事件,同樣是因各種原因成爲無果之案。

雖然還不能確定這些人是不是真的和這個一窩蜂有關係,但最起碼也有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不過若是要從這些人身上入手的話又實在是太打草驚蛇了,而且也不能確定這堆冗案中那個纔是真正的‘一窩蜂’匪衆。

看來還是要以引蛇出洞這個方法爲主了!

在範銘定下這個結論之時,就聽到門外一陣兒腳步聲響,範銘以爲是王知縣想通了讓老張來叫他,忙起身拉開門看去,卻見洪德善走了進來。

見範銘從屋裡出來,洪德善也沒跟他說話,只是朝他稍稍點點頭便直接往王知縣的公事房去了。

(本章完)

第二百零四章 州府震動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了狠心了第十章 匠師初任第二百三十章 前倨後恭第七十九章 這趟是白來了第二百零八章 下一步的策略第二十五章 新任知縣的甄試第九十八章 扯着虎皮做大旗第一百九十四章 涸澤而漁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一樣第七十六章 強人所難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大商行第七十八章 來的正是時候第二百三十二章 又出妖蛾子了第六十四章 左右爲難五代、宋的役法 五代役法第八十九章 返鄉之行第二百零六章 悠然上行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和諧因素第二百二十一章 送禮大潮以史爲鑑:解讀王安石變法第四十五章 束脩的着落第一百四十章 拜碼頭第一百七十三章 範銘哪兒來的門路?第一百七十八章 那塊地如何?第六十八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九十九章 反咬一口第二百二十七章 行險第一百四十章 拜碼頭第三十章 等待的煎熬第四章 曹府第一百三十章 論功行賞第五十九章 厲害關係第二百四十章 檔次第一百零四章 非常手段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一百八十三章 貓膩從市易法看古代的官府商業和借貸資本第二百一十七章 詩、經之辯第五十四章 託售第一百七十八章 那塊地如何?第二百一十五章 雪瑞豐兆第五十一章 這幫子讀書人那!第五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帥司衙門第九十二章 王福東的條件第四十九章 爽膚水的初步成型第一百五十九章 誤會大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大商行第六十九章 這或許是個機會第七十九章 這趟是白來了第二十八章 楚丘縣的買賣第七十章 兵分兩路第十五章 事情果然是這樣第一百一十五章 多了個助力第一百九十五章 果然出事了第一百四十章 拜碼頭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給我記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了狠心了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一百七十三章 範銘哪兒來的門路?第二十四章 打探老爹消息的希望鄉村集市的演變及其對農村經濟的影響第五十九章 厲害關係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文才啊!第二百章 大壽之幕第三十四章 縣學甄試第一百五十五章 府衙新司職第二百一十一章 閤家歡第二十七章 奮不顧身論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響第一百三十四章 倉促間的安排第十八章 處置的辦法第一百七十一章 浮出水面第一百三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二章 細節第二十二章 清河鄉的劇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擇機而動第二百零二章 籌備第一百二十二章 故意爲之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第八十四章 這鋪成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市道變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疑惑第二百零三章 賭贏了第七十三章 異佳人第八章 範家往事第五十四章 託售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一百二十一章 終於忍不住了宋代關於商人的政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市道變了第六十六章 冷遇第一百二十一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一百四十章 拜碼頭第二十三章 收了你嫂嫂吧第一百二十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九十五章 果然出事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心魔第二百零九章 這個主事有點鹹
第二百零四章 州府震動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了狠心了第十章 匠師初任第二百三十章 前倨後恭第七十九章 這趟是白來了第二百零八章 下一步的策略第二十五章 新任知縣的甄試第九十八章 扯着虎皮做大旗第一百九十四章 涸澤而漁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一樣第七十六章 強人所難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大商行第七十八章 來的正是時候第二百三十二章 又出妖蛾子了第六十四章 左右爲難五代、宋的役法 五代役法第八十九章 返鄉之行第二百零六章 悠然上行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和諧因素第二百二十一章 送禮大潮以史爲鑑:解讀王安石變法第四十五章 束脩的着落第一百四十章 拜碼頭第一百七十三章 範銘哪兒來的門路?第一百七十八章 那塊地如何?第六十八章 峰迴路轉第一百九十九章 反咬一口第二百二十七章 行險第一百四十章 拜碼頭第三十章 等待的煎熬第四章 曹府第一百三十章 論功行賞第五十九章 厲害關係第二百四十章 檔次第一百零四章 非常手段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一百八十三章 貓膩從市易法看古代的官府商業和借貸資本第二百一十七章 詩、經之辯第五十四章 託售第一百七十八章 那塊地如何?第二百一十五章 雪瑞豐兆第五十一章 這幫子讀書人那!第五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三十四章 帥司衙門第九十二章 王福東的條件第四十九章 爽膚水的初步成型第一百五十九章 誤會大了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大商行第六十九章 這或許是個機會第七十九章 這趟是白來了第二十八章 楚丘縣的買賣第七十章 兵分兩路第十五章 事情果然是這樣第一百一十五章 多了個助力第一百九十五章 果然出事了第一百四十章 拜碼頭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給我記着!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了狠心了第一百零七章 見好就收第一百七十三章 範銘哪兒來的門路?第二十四章 打探老爹消息的希望鄉村集市的演變及其對農村經濟的影響第五十九章 厲害關係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文才啊!第二百章 大壽之幕第三十四章 縣學甄試第一百五十五章 府衙新司職第二百一十一章 閤家歡第二十七章 奮不顧身論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響第一百三十四章 倉促間的安排第十八章 處置的辦法第一百七十一章 浮出水面第一百三十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二章 細節第二十二章 清河鄉的劇變第二百二十五章 擇機而動第二百零二章 籌備第一百二十二章 故意爲之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第八十四章 這鋪成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市道變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疑惑第二百零三章 賭贏了第七十三章 異佳人第八章 範家往事第五十四章 託售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一百二十一章 終於忍不住了宋代關於商人的政策第一百六十四章 市道變了第六十六章 冷遇第一百二十一章 終於忍不住了第一百四十章 拜碼頭第二十三章 收了你嫂嫂吧第一百二十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九十五章 果然出事了第一百八十一章 心魔第二百零九章 這個主事有點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