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大壽之幕

李通判公事房

見範銘走進來,李通判擺了擺手示意雜役退下後。直接問道:“範銘,我不在的這段時日,聽說你在市易務鬧出了不少事?”。

“嗯,是出了不少。”範銘正襟危坐,“這些時日市易務在八里橋一帶……”

李通判搖了搖頭,“這事情我知道,我要問的是,你心裡怎麼想的……”。

李通判雖然問得含糊,範銘卻明白他地意思,“我是想以進爲退……”。

“哦!”李通判一時沉默了下來,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對李通判,範銘是不敢有半點的隱瞞,迎着沉默的李通判,他只能是將心中的大概想法以及這些日子的所發生的事情說了出來,包括同馮正言之間的宿怨,以及這些天隱忍的成就等等,“大人,非是我有意如此,實是不得已而爲之,有負大人的期許。”

李通判靜靜聽着,當範銘說到截留和分潤之事,還有老許等人上下摳拿的那番話時。他輕輕在腹部轉動着的手猛然停了一下。片刻之後就又恢復了常態。

等範銘說完之後,李通判沉吟了片刻。“你既然能推動此事,自然是沒有在其中沾手”。

“是!”

“大智若愚啊,範銘,你要記住!”李通判在莫名其妙的說了這麼一句之後,又沉默了下去,半晌之後才又緩緩道:“既然你已經做了這麼多了,我就再助你一把吧,不過你要切記打蛇要打七寸。”

李通判的語氣中充滿了蕭瑟,但範銘卻是沒有聽出來,只是重重的點了點頭,答應道:“嗯!”

“你去吧!”李通判似乎有些疲倦,擺了擺手讓範銘自行退去。

當範銘從李通判房裡走出來時,正好聽到裡面地吩咐聲,“速去請秦大人前來見我”。那雜役後進去,但人卻跑的飛快衝在了範銘前面。見到這一幕,他不期然的笑了笑。

範銘剛走出中庭,恰與負責州衙門房的老差役撞了個對面,平日範銘來衙經過門房時多要跟他玩笑一兩句,現在出了這樣的事自然更少不了,只是他玩笑話還沒出口,堪堪見着了老楊身後跟着的秦大人。

眼前這個秦御史稱得上是儀表堂堂,這樣地容貌再配上凝重的神色,看來還真有幾分走馬欽差地氣勢。

玩笑自然是沒法再開了,與老差役交換了一個眼色後,範銘避往道路一邊,直到看着秦御史走進李通判的公事房後,這才繼續前行。

等他回到自己的公事房時,老許已經不見了,範銘往外看了看,老張走上前來低聲道:“職級走後沒一會兒,他也出去了,小的記着職級沒吩咐,已經着人盯着了,保證一舉一動都逃不脫職級的眼線。”。

“行了,不用去管他了,由着他去吧!”。

自己該做的,能做的事情都已經做完,範銘的心反倒定了下來,打開櫃子將早晨從老許處拿來的文卷翻出來細細看着。

外人從賬面上能直接看出的東西不多,但

範銘卻是一清二楚,哪裡多了,哪裡少了,這八里橋總共也才幾百戶商戶,誰家的家境豐厚還是薄弱他心中都差不多有個底,這截留能做到這個程度,只能說明一個情況,就是老許的手下得太狠了。

剛纔對老許的一番‘恐嚇’怕是應該讓老許亂了方寸,他倒不怕老許去找馮正言,事實上他也沒暴露出什麼,若是說這些都是陰謀的話,他最大的殺手鐗還是陽謀,而明天的楚老太君壽辰之日就是決戰之時,老林哪裡想必也準備得差不多了。

……

第二日,是楚老夫人大壽之日,也正巧是衙門休務,這天知府府上人潮如海,車水馬龍有如過節一般,州院的吏員自然也不會錯過這個向知府大人前露臉的機會,也都紛沓而至,這其中也包括範銘,

遠在知府府的街道百丈之內,範銘的馬車的停了下來,倒不是說以示禮節,而是實在是進不去了,各路的達官、權貴的車馬早已是將這段小小的區域堵得是嚴嚴實實,他彷彿是又看到了後世京二環上經常看到的那種堵車情形。

無奈之下,範銘下了車,身後跟着的王稼軒也跟着跳了下來,湊近範銘感嘆道:“嘖嘖,這場景可是百年難得一遇啊!”

範銘笑了笑,沒有答話,堂堂一府之尊這點場面還是要有的,更不用說這僅靠汴京的陪都應天府了,“走吧,去裡面,想必那些同僚們早已經到了。”

在門房處遞了名帖之後,一路往裡走去,不一時的功夫,就在一個客堂之處見到了州院的一衆同僚,其中就有開拆司的老林、老何、張福順等人,範銘向提前打了個招呼,“諸位,這麼早啊!”

“範職級,你也不晚啊!”一見是範銘,衆人也齊齊的打着招呼,寒暄了一番。

範銘一邊同幾人隨意的聊着天,一邊眼神卻是往老林的身上瞄去,恰逢老林也心有所感,兩人的視線在空中稍一接觸,稍稍一點頭,便就傳遞了相互要表達的意思,默契十足。

這次借楚老夫人大壽,就是他所想的陽謀,老許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的撈錢,就是出自馮正言的授意,目的無非也是想借這次大壽來給知府大人送上一份大禮,既然都是如此,那就拼一拼經濟實力吧,看誰捨得棺材本!

範銘在先前做出這番考慮的時候也是出於無奈,說實在話,這三千貫的財貨割得他實在是有點肉疼,但面對強勢的馮正言,他知道單憑耍陰招是沒用的,必須要靠陽謀,只有雙管齊下,才能博得一絲生機。

有了老林的表態,範銘心中頓時安定不少,放開心思觀察起這次壽宴的人員起來,人來人往之間有不少熟悉的面孔,其中不乏應天府的幾大商行掌櫃,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個掌櫃都是做陪同引路在前的,可想而知他們身後之人的身份。

人來人往之間,只聽一陣唱喏,卻是李通判陪同走馬承受秦大人到了,楚知府親自出門迎接,範銘等一班吏員也趨之向前,能夠在如此近距離的接觸幾位大人,這種機會可

不易得。

範銘也不是第一次見楚知府,但卻是第一次能夠如此‘肆無忌憚’的盯着楚知府看。

相對於李通判來說,楚知府卻是典型的山東大漢,但卻又由於出自孔孟之鄉的緣故,這身上也帶着一股濃厚的聖賢書卷氣,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也可以看出楚知府是一個極有權力慾的人。

“楚大人,高堂壽宴,敝人冒昧來訪,切魔怪敝人唐突了啊!”秦大人身爲走馬承受,這番打交道的功夫是練得稔熟。

“秦大人哪裡的話,若是秦大人不來,楚某纔會怪罪呢!”楚知府爽朗一笑,側身一引,對李通判道:“之清,快隨秦大人入內安坐!”

幾位大人入得後堂,而一衆吏員卻是沒有跟隨的資格,只能是在外待着,好在知府府的安置還算妥帖,有專門的下人上下伺候着,酒水、果蔬都有候應着,加上有一衆同僚胡侃,也不會太過太過無聊,不過討論的話題大多是在試探各人的隨禮豐厚程度罷了。

範銘耳尖,只聽身後的幾名財賦司在低聲說着話,其中一人道:“這次我可是下了血本了,湊了足足百貫的隨禮,差點沒把我的老底給掏出來。”

話音未落,立即有人嗤聲道:“你區區百貫也好意思說出來,你當這壽宴是好相與的麼,不說那些大世家商賈,就說咱們州院的馮司錄,你可知道備了多少麼?”

“多少?”

“足足五千貫,五千貫的壽禮啊!”

一陣輕輕的抽氣聲傳來,讓人牙疼,將信將疑道:“你不會在說笑吧,五千貫你可知是多少麼,足可以買千畝良田了,這……這說不通啊。”

“我犯得着跟你說笑麼?”起先那人輕輕的哼了一聲,“這有什麼說不通的,馮司錄初來應天府就是靠的楚大人的提拔,如今卻連州院都還沒掌控,有失大人所望,若是連這邊都再不孝敬好,這錄事參軍的位置怕是坐不穩咯。”

“說得也是!”

再兩人的唏噓聲中,範銘心中也是頗爲震驚,五千貫!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他傾家蕩產連帶着借老丈人的錢才湊夠了三千貫的貨,這馮正言動輒五千貫,還真是捨得,怕是真的連老本都掏出來了。

不過反過來一想,這對他來說卻是件好事,越是捨得本,就越是漏洞大,這也就可以解釋爲什麼這些日子老許的瘋狂舉動了,看來都是爲了填這個大坑了。

他也不怕被撐死!

也不怪馮正言敢於如此押寶,畢竟在這官本位的時代,奉迎上官是必須的一項活動,即便是在汴京朝堂裡各大官宦也是不禁私交的,明面上的賄賂不行,這壽禮卻是屬於正常來往,範銘同樣動的是這個心思,只是要看誰捨得割肉更狠了。

(本章完)

宋代政府與節日消費第一百五十章 籌備第二百零九章 閒趣第三十九章 大名府來信第一百二十九章 皆大歡喜第二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薦第九十五章 本縣乃是主官第二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薦第二百零八章 偷得半點閒第十六章 轉機第七十八章 來的正是時候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細作’第八十二章 上面要變革新法第三十八章 臨行前的安置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大命案第三十五章 知縣大人的召見第七十二章 行程第五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氣紛爭第七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大商行第十六章 轉機第十二章 三夫人回來了第九十六章 是福不是禍第一章 這狗/娘養的青春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給我記着!第三章 無奈的現狀第二百一十二章 除夕嘉年華第九十五章 本縣乃是主官第一百五十七章 機會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家人第九十二章 王福東的條件第二百二十四章 商圈計劃第四章 曹府第五十一章 這幫子讀書人那!第五十四章 託售第二百二十八章 商賈如過江之鯽第一百二十五章 拔了皮都要揪出來第三十二章 甄試的準備第一百三十二章 豐厚的嫁妝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一百五十一章 汴京的大消息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第一百五十九章 誤會大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邀約第二十三章 收了你嫂嫂吧第一百七十三章 範銘哪兒來的門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的挑戰第三十七章 咱也要去縣府第三十七章 咱也要去縣府第一百三十七章 雙鳳來朝第一百五十章 籌備第七十三章 異佳人第一百零一章 舊事重提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第一百零二章 在其位謀其職第一百八十五章 相逢何似舊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這人是誰?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試之初第七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八十五章 相逢何似舊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二十九章 皆大歡喜第一百零三章 就逼你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間道啊無間道宋代社會結構第四十二章 初臨縣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事換人中國古代漕運的社會意義第十九章 說書人的行當第七十四章 氣氛如斯第四十二章 初臨縣府第五十六章 再提商幫之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汴京故人第三十章 等待的煎熬第二百一十章 上下尊卑第八十五章 翁婿情深第七十六章 強人所難第二百一十章 上下尊卑第八十八章 司職正式被革了第二十六章 糊塗的春/情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刀之死第七十七章 又是一個大包袱第一百七十二章 規劃的設想第二百零四章 州府震動第一百二十六章 爲官之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三十六章 其人之樂第八十四章 這鋪成了第二百零二章 籌備第一百章 莫名的宴請第二百零七章 閒暇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大商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婚第一百九十八章 魚死網不破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的挑戰第三十八章 臨行前的安置
宋代政府與節日消費第一百五十章 籌備第二百零九章 閒趣第三十九章 大名府來信第一百二十九章 皆大歡喜第二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薦第九十五章 本縣乃是主官第二百一十八章 毛遂自薦第二百零八章 偷得半點閒第十六章 轉機第七十八章 來的正是時候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細作’第八十二章 上面要變革新法第三十八章 臨行前的安置第一百一十七章 驚天大命案第三十五章 知縣大人的召見第七十二章 行程第五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三十一章 意氣紛爭第七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大商行第十六章 轉機第十二章 三夫人回來了第九十六章 是福不是禍第一章 這狗/娘養的青春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給我記着!第三章 無奈的現狀第二百一十二章 除夕嘉年華第九十五章 本縣乃是主官第一百五十七章 機會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家人第九十二章 王福東的條件第二百二十四章 商圈計劃第四章 曹府第五十一章 這幫子讀書人那!第五十四章 託售第二百二十八章 商賈如過江之鯽第一百二十五章 拔了皮都要揪出來第三十二章 甄試的準備第一百三十二章 豐厚的嫁妝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一百五十一章 汴京的大消息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第一百五十九章 誤會大了第一百四十二章 邀約第二十三章 收了你嫂嫂吧第一百七十三章 範銘哪兒來的門路?第一百六十六章 醉翁之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的挑戰第三十七章 咱也要去縣府第三十七章 咱也要去縣府第一百三十七章 雙鳳來朝第一百五十章 籌備第七十三章 異佳人第一百零一章 舊事重提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第一百零二章 在其位謀其職第一百八十五章 相逢何似舊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這人是誰?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試之初第七章 毛遂自薦第一百八十五章 相逢何似舊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二十九章 皆大歡喜第一百零三章 就逼你了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間道啊無間道宋代社會結構第四十二章 初臨縣府第一百七十五章 主事換人中國古代漕運的社會意義第十九章 說書人的行當第七十四章 氣氛如斯第四十二章 初臨縣府第五十六章 再提商幫之事第二百二十二章 汴京故人第三十章 等待的煎熬第二百一十章 上下尊卑第八十五章 翁婿情深第七十六章 強人所難第二百一十章 上下尊卑第八十八章 司職正式被革了第二十六章 糊塗的春/情第一百二十五章 老刀之死第七十七章 又是一個大包袱第一百七十二章 規劃的設想第二百零四章 州府震動第一百二十六章 爲官之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三十六章 其人之樂第八十四章 這鋪成了第二百零二章 籌備第一百章 莫名的宴請第二百零七章 閒暇第一百六十五章 四大商行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婚第一百九十八章 魚死網不破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第一百五十四章 新的挑戰第三十八章 臨行前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