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果然出事了

事實上大宋朝自太宗朝以來,這商稅一事就沒有過定論,都是有官府和行會商量着來,通常都是一般在市舶口岸和河道口岸設置市舶司,收取關稅,凡用船運輸的物品,除正常納稅外,另據船載量多少加徵“力勝”錢,以後車載也徵力勝錢。例如海南島徵收入境貨物稅,依船的大小分爲三等。直至元豐三年,方改爲以所載貨物價值徵稅,而這種在嚴格意義上來說也不能歸做叫商稅。

而真正意義上的城市中商稅即關市之稅收取則主要是分爲分爲過境稅和營業稅,稅率一般爲百分之二和百分之三,所謂:“行者齎貨,謂之過稅,每千錢算二十;居者市鬻,謂之住稅,每千錢算三十,大約如此,然無定製,其名物各從地宜而不一焉”,而竹、木等物,則實行“抽解”制,也稱“抽分”,抽取十分之一的實物爲稅。

另外一種就是印花稅,民戶買賣田地、房屋、牲畜、車船等,憑契約赴官府納稅加蓋官印,稱爲印稅,另收牙契稅,否則即是無效的白契。此外,商稅的附加稅還有頭子錢、包角錢、席角錢、市例錢等。

稅務部門徵收過境稅後,給付憑證“公引”,絹帛則加蓋硃色“稅印”。如改變原申報或規定的路線、地點,則另收“翻稅”,也稱“翻引錢”,稅率大體與過境稅相當。

而八里橋這帶的情形卻是完全不同,聚集在這帶的商戶大多數客商,本地行戶佔的比重只有很少一部分,這就造成了稅種過少,和‘坐稅’難收的問題,即便是去收也收不了多少,而且還容易造成徇私作惡的弊政,不如索性不收,歷任衙門都採取的是放任的態度。

按說這些本來和市易務沒什麼關係,完全是屬於商稅務的事務統管之內,但這新政一開,爲的就是改革商稅,這市易務就擔負起了爲商稅‘開源’的任務,範銘估計老許就是想借着這次機會來在州院中同僚中幹出一番政績來,從而樹立起幹吏的名信,爲爭取主事的位置打基礎,然而卻沒想這事實卻遠不沒那麼順暢。

按照範銘的想法,還是隻是到到這一帶和一些個行戶聯絡聯絡感情,若是運氣好的話有大行首願意‘買撲’的話,那就更是再好不過了。

然而這八里橋實在是太過雜散了,若是猛一開始還真不知道從哪兒下手,好在現在這些不用範銘來傷腦筋,如今市易務可是許章在執掌庶務,他的差事說白了只是臨時監官而已,只要保證這其中不出差錯就好。(買撲:即由一些大商賈承包稅額,自行負責確定應收商稅的種類、稅額及收稅,在本行業中收取稅賦。)

剛開始範銘還不得不承認老許在處理這方面詳細事務還是有一套的,各項措施都有條不紊,而且還快捷有效,顯示了一個老吏員的吏幹功

底和經驗。

尤其是這次老許竟然能夠突破成規,完全市易務新條則來操作,若是按照商稅務正統的做法,首先得通過下面作手先將個商戶一一備案,再來令各個牙人覈定買賣數量及金額,而後再由吏員確定稅額,而這次老許竟然完全拋卻商稅務的那一套,不得不說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但卻也是一次破壞規則的冒險。

按照市易務條則規定,根據行戶的需要,從客商收購物貨,再賒貸給行戶分銷。行戶以田宅金銀等爲抵押,從市易務賒貸錢款或物貨,大致上老許採取的措施都多大出入,不過興許是爲了在年底之前做出些業績出來,老許採取了一個短期的奢請法,即從今日賒貸起,到年底之前,禁止外地客商直接在八里橋一帶販賣,而在八里橋的本地行戶則必須到市易務來賒貸貨物。

這看上去是保護了本地行商的利益,但範銘看來這種做法實在是有些極端,對外地客商極爲不公平,也違背了市易務設立的本意,市易務成立的本意就是爲了要平抑物價及抑制大商賈的壟斷,也就相當於本地行商的壟斷,老許這麼一來就相當於強行將外地客商的利潤率給斬掉一大截,愈發刺激了壟斷的形成,以此長久以往,涸澤而漁,反倒不如直接收稅來得要快、要好。

而如今本地商會都不買賬,這也是意料中之事,誰會願意把進貨的渠道完全交到官府的手裡。

但眼下老許的心氣正旺,若是這個時候去潑冷水,怕是下一刻這冷水就馬上會落到自己的頭上了,而且最主要的是眼下實在是不宜妄動。

見範銘陷入沉思久久不動,王稼軒有些耐不住性子了,出聲問道:“大哥,是不是得要去看看,這陳奇聽說可是塊茅坑裡的石頭,若是不去,還真估不準會鬧出什麼事來。”

被王稼軒一叫,範銘驀然醒來,擡頭望了他一眼,“你認爲我這時候適合去麼?”

“這……”王稼軒一時無言,說實在的他也鬧不清這其中的厲害關係,只是覺得這事沒那麼簡單,而且大哥身爲監官,這事也脫不了關係,不由遲疑道:“大哥,這要是不去……若是事情鬧大了,這罪責怕是可能就落到你的頭上了。”

範銘輕嘆了一口氣,“看來這次還真是不去不行,非得要我出面了,幸好前日我還上面拜訪過陳家一次,也算是有個面子在。”

“那咱們現在就走?”

範銘搖了搖頭,“不急,等人來請我。”

“等人來請?”王稼軒有些不能理解,“誰啊?”

範銘沒有回答,視線卻是停留在了窗外對門老許的公事房中,此刻的老許當然不再公事房中,正忙着在外面同各大行會的行首套近乎,畢竟這市易務的差事就是賒貸,若是能夠同這些大商賈套好了關係,這來年的公務開展也就方便多了。

就在王稼軒快有些耐不住的時候,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隨

之而來的是老張一陣慌亂的叫喊聲,“不好了,不好了,打壞人了。”

“出什麼事了。”沒等範銘說話,王稼軒就急不可耐的問道。

老張也不顧自己的氣都還沒有喘勻實,哭喪着臉對範銘道:“哎喲,我的職級大人,可不得了了,八里橋河盛豐號和咱們的牙人打起來了,說不得真要出人命了。”

“別急,天塌不了,先喝口茶,慢慢說。”範銘示意王稼軒給老張倒了一碗茶,也不顧老張急得上火的模樣,擺手讓老張安定了下來,“仔細說說,到底怎麼了。”

老張強忍着心裡的急躁,將情況詳細的說了一遍,原來在王稼軒離開來報信之後,遲大莊還在和河盛豐的人頂着牛,而那一開始離開的牙人不是去通知許章,而是去叫了一幫子潑皮來壯聲勢想要嚇唬嚇唬這河盛豐,卻不想那陳奇還真是個茅坑裡的石頭,若是一般的商人在這個時候都會忍讓了,求的都是和氣生財麼,偏偏這個陳奇還真敢對着幹,還讓下人持棍驅逐。

這下兩邊就打起來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把鋪子砸了個稀巴爛不說,就連這河盛豐的人也打傷了幾個,後來是實在有商行的看不過去了,就出面調停,這才平息了下來,不過弄成這樣陳奇當然是不肯罷休,揚言要到知府大人面前告他們。

靜靜的聽完老張的敘述,範銘直皺眉頭,起先他想的是先由着下面的人跟着老許胡鬧一下,然後他再出面扮個紅臉,這個份差事也就應付過去了,卻沒想到這麼一下情況就演變成了這樣,如今出了這事可真就好不辦了,弄不好還真要吃上面的責斥,擡頭問道:“如今八里橋什麼情況?”

“據來人說,現在都差不多散了,打人的都跑了,打傷的人也都送到醫館去了,就剩遲大莊和陳奇在哪兒坐着呢,有陳家的人在哪兒圍事,說是要給個說法,不然就要告到知府大人面前去。”

“老許呢?”

“早有人去知會許職級了,只是還不見蹤影,所以就讓人來請職級你過去。”

“什麼,這個時候他不見人影,難道就把這破落事都推倒我哥哥身上,好沒擔當,還算個人麼。”沒等範銘生氣,王稼軒卻是首先怒了,又氣呼呼的轉身對範銘道:“哥哥,要說這事咱也不去管他,愛誰誰去。”

範銘搖了搖頭,他不能不管啊,眼下他是監官,這一點也逃不脫責任,而且若是真鬧到知府大人面前去,還真說不好知府大人會維護誰,所以這事必須要去,而且還好解決得漂亮,想到老許那天上趕着求自己做這個監官時的情景,他不由又起了疑問,莫非這老許給自己下的套就是這個?

不對,這樣的套未免也太過膚淺了!

眼下也不是想這個的時候,站起身來,對王稼軒和老張道:“走吧,去會會這個陳奇,順便再和陳家聯絡聯絡感情。”

(本章完)

第一百二十六章 爲官之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其人之樂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和諧因素第一百五十九章 誤會大了第九十九章 你想怎地?第一百六十章 調職的意動第九章 進學之路第二百零九章 這個主事有點鹹第二十八章 楚丘縣的買賣第二百一十五章 雪瑞豐兆五代、宋的田賦(兩稅)第八十四章 這鋪成了第三章 無奈的現狀第二百零七章 閒暇第二百三十二章 又出妖蛾子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一百六十八章 疑惑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二十四章 打探老爹消息的希望第七十章 兵分兩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心境的沉澱第四十七章 縣學同誼第一章 這狗/娘養的青春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家人第二十七章 奮不顧身第九十章 要娶就一起娶第一百三十七章 雙鳳來朝第一百三十四章 倉促間的安排第八章 範家往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四十七章 縣學同誼第二十章 賬目有問題第五十五章 憐惜!憐惜!第一百七十四章 心境的沉澱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第二百零一章 太寒磣人了第七十七章 又是一個大包袱第五十七章 一個進階的機會第二百二十四章 商圈計劃第一百四十三章 名流彙集中國古代漕運的社會意義第一百零一章 舊事重提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四章 曹府第二百一十三章 省親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第八十三章 照方抓藥第九章 進學之路第四十五章 束脩的着落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了狠心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安的什麼心思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一百四十九章 讓人心動的消息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試之初第一百零九章 出事了第六十八章 峰迴路轉第八十章 你是上邊的人?北宋賦重役輕說第二百一十三章 省親第二十八章 楚丘縣的買賣第六十章 楚丘往事第一百零四章 非常手段第一百四十八章 楚丘來人第五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文才啊!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一百零六章 不通情理第六十一章 卜縣丞的賞識第一百七十章 歌聲魅影第一百五十五章 府衙新司職第一百六十三章 入職第九十三章 扳回一城第二十四章 打探老爹消息的希望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給我記着!第五十章 銷路問題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韻中的殺機第二十九章 我還有兩個姐姐第五十八章 似問非問第一百九十五章 果然出事了第三十八章 臨行前的安置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論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響第七十五章 下馬威第一百五十五章 府衙新司職第一百章 莫名的宴請第一百一十三章 妥協是一門藝術第九十四章 動盪的楚丘第二百零二章 籌備第一百零四章 非常手段第三十章 等待的煎熬第八十一章 轉機第十三章 好像要出事了第八十一章 轉機古代房價也很高!宋朝官員借租官舍第二百零一章 這事不好辦鄉村集市的演變及其對農村經濟的影響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細作’五代、宋的商稅 五代十國商稅第一百三十三章 國子監的薦舉名額
第一百二十六章 爲官之道第一百三十六章 其人之樂第一百一十一章 不和諧因素第一百五十九章 誤會大了第九十九章 你想怎地?第一百六十章 調職的意動第九章 進學之路第二百零九章 這個主事有點鹹第二十八章 楚丘縣的買賣第二百一十五章 雪瑞豐兆五代、宋的田賦(兩稅)第八十四章 這鋪成了第三章 無奈的現狀第二百零七章 閒暇第二百三十二章 又出妖蛾子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一百六十八章 疑惑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二十四章 打探老爹消息的希望第七十章 兵分兩路第一百七十四章 心境的沉澱第四十七章 縣學同誼第一章 這狗/娘養的青春第一百七十九章 自家人第二十七章 奮不顧身第九十章 要娶就一起娶第一百三十七章 雙鳳來朝第一百三十四章 倉促間的安排第八章 範家往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人心惶惶第四十七章 縣學同誼第二十章 賬目有問題第五十五章 憐惜!憐惜!第一百七十四章 心境的沉澱第三十三章 孫學正第二百零一章 太寒磣人了第七十七章 又是一個大包袱第五十七章 一個進階的機會第二百二十四章 商圈計劃第一百四十三章 名流彙集中國古代漕運的社會意義第一百零一章 舊事重提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四章 曹府第二百一十三章 省親第一百二十八章 協議第八十三章 照方抓藥第九章 進學之路第四十五章 束脩的着落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了狠心了第一百九十三章 安的什麼心思第二百一十八章 文壇就是個染缸第一百四十九章 讓人心動的消息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試之初第一百零九章 出事了第六十八章 峰迴路轉第八十章 你是上邊的人?北宋賦重役輕說第二百一十三章 省親第二十八章 楚丘縣的買賣第六十章 楚丘往事第一百零四章 非常手段第一百四十八章 楚丘來人第五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一百四十六章 好文才啊!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家宜解不宜結第一百零六章 不通情理第六十一章 卜縣丞的賞識第一百七十章 歌聲魅影第一百五十五章 府衙新司職第一百六十三章 入職第九十三章 扳回一城第二十四章 打探老爹消息的希望第一百四十六章 你給我記着!第五十章 銷路問題第一百八十七章 風韻中的殺機第二十九章 我還有兩個姐姐第五十八章 似問非問第一百九十五章 果然出事了第三十八章 臨行前的安置第一百二十七章 抉擇論宋代胥吏的作用及影響第七十五章 下馬威第一百五十五章 府衙新司職第一百章 莫名的宴請第一百一十三章 妥協是一門藝術第九十四章 動盪的楚丘第二百零二章 籌備第一百零四章 非常手段第三十章 等待的煎熬第八十一章 轉機第十三章 好像要出事了第八十一章 轉機古代房價也很高!宋朝官員借租官舍第二百零一章 這事不好辦鄉村集市的演變及其對農村經濟的影響第二百三十三章 有‘細作’五代、宋的商稅 五代十國商稅第一百三十三章 國子監的薦舉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