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4.第384章 黑暗之中的曙光

“你可聽說了?祁國公王駙馬人還沒老呢,這就需要和尚煉秘藥來助興了!”

“嘖嘖,可憐蔡國公主了……蔡國公主聽說賢良淑德得很,否則若是如當年那些個貴主……也不知道要給祁國公戴多少綠帽子!”

即使事情發生已經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整兩個月了,但因爲持續性發酵和各式各樣的流言蜚語,可就是清淨如麗正書院,杜士儀都能聽到有人在背後竊竊私語,想也知道其他衙門是個什麼光景。他對這麼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也訝異得很,甚至利用了自己當初當過萬年尉的便利,特地打聽過,聽說起火的原因是那四處嚷嚷的僧人煉藥煉出了岔子,以至於丹房起火,他不禁暗自冷笑。

不論王守一是不是請人煉製給自己吃的秘藥,抑或是別處用的秘藥,再次鬧出這樣的禍事,對於本來就已經麻煩纏身的這位王駙馬來說,都是雪上加霜!

“杜拾遺,太子殿下命人來問,今日講讀時得問,漢之良吏,居官者或長子孫,孫、曹之世,善職者亦二三十載,皆敷政以盡民和,興讓以存簡久。此句出自何處?”

見這內侍小心翼翼跑到自己背後,低聲問的卻是這種光明正大的學術問題,杜士儀不禁有些頭疼。自從上次唯一一次講讀之後,他就再沒有去過太極宮東宮,也再沒有爲太子李嗣謙充當過講讀官。

畢竟,麗正書院的主業是修書,如同賀知章徐堅這樣的飽學文士,每個月也就輪一次,他這個八品左拾遺何至於還能夠前去侍讀?然而,李嗣謙卻不知道怎的惦記上了他,更不知道怎的說動了這麗正修書院中供職的內侍省內侍,而請教的全都是些正兒八經的讀書問題。其中最多的就是這種出自何處。他不用想也知道,很有可能是講讀官給太子殿下留的作業題。

他想了一想,想起上次說不知道的時候,李嗣謙次日再問,再次日又問,頗有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勁頭。此時此刻,即便他腹誹李嗣謙實在太不知道謹慎,卻也不得不低聲說道:“出自《宋書》,吉翰等人的列傳,後文爲,‘及晚代風烈漸衰,非才有起伏,蓋所遭之時異也。’”

聽到這裡,那顯然不但識文斷字,而且讀過不少典籍的內侍立刻連連點頭,不消一會兒便消失在了外頭。這時候,賀知章方纔捧了書卷在杜士儀身後立了,沉聲問道:“又是太子殿下遣人問書於你?”

“悔不該當初在東宮講讀的那一次,太子殿下幾次考較出典,我都答了,這下可好,幾次三番派人直接問到麗正書院來了。”杜士儀苦笑搖頭。

賀知章和徐堅都得杜士儀悄悄稟告過此事,可別的事可以想辦法阻止,這種事賀知章卻愛莫能助,總不成自己親自去對太子說,不要再拿這些講讀官佈置的課業來問杜士儀?於是,他心有慼慼然地拍了拍杜士儀的肩膀,正想安慰他兩句,突然只見王翰溜了過來,卻是用極其八卦的口氣說道:“我剛從中書省來,張相國和崔侍郎吵了個不可開交!聽說是張相國認定的事,崔相國非要有異議,這下子真是針尖對麥芒鬧開鍋了……”

張說在麗正書院中,固然大多數時候都溫文爾雅彷彿典型儒雅文士,可在中書省中處置事務時,對於那些辦事不力的下屬,他卻動輒大罵,有時候刻薄得讓人無地自容,而對於同僚也是一樣,他引見你的時候興許還會讓你受寵若驚,只覺得其人字字句句都如沐春風,可要是他不待見你的時候,那是處處針鋒相對讓你彆扭至極,恨不得自動求去。

而如今的中書侍郎崔沔,偏偏就不管自己位遜於張說,而且還是張說引薦的人,看不慣容不下的事就必要抗爭,這已經不是第一回了。

而王翰這樣看熱鬧的架勢也不是第一次,就連賀知章也已經習慣了,此刻便打趣道:“怎麼,子羽看那麼多次熱鬧,還看不夠?”

“我只是覺得崔侍郎實在是……那個志氣有嘉。”王翰撓了撓頭,這才一攤手道,“十趟裡頭要輸九趟,卻還鍥而不捨!”

等到賀知章笑着一攤手便自顧自去繼續編書了,王翰方纔緊挨着杜士儀低聲說道:“張相國身邊一個令史悄悄對我透露說,張相國容不下崔侍郎。只要逮着機會,就會設法把人趕出中書省。”

杜士儀聞言卻是眉頭一挑:“那令史知道這個,自然是張相國的心腹,就算知道你是張相國頗爲信賴看重的人,可竟然敢這麼毫不避諱把話說給你聽?他就不怕你王子羽萬一醉酒泄給其他人?”

王翰倒沒想這麼多,此刻被杜士儀一提醒,他歪着頭一思量,頓時悚然而驚。他是豪爽人,但並不意味着就真的一點心機都沒有。而杜士儀則又接着說道:“若是你萬一在哪酒醉失口說出這個消息,傳到崔侍郎耳中時,這位中書侍郎說不定會藉此發作,而後張相國只要左遷了你,反而可以擺出大公無私的樣子,而崔侍郎反會因爲小題大做失了聖心,要知道,他畢竟是張相國引薦的,誰人心眼小,聖人心裡總會有一杆明秤。異日再有機會,張相國再把你高高調回來也就行了。當然,這都是如果……”

知道這種如果一個不好就會變成事實,王翰不禁長嘆一聲道:“唉,所以我不想留在京城便是如此!縱使宅院甲於王侯,美姬環列左右,可卻沒有縱情享樂的機會,反而得時時刻刻謹小慎微……經你這麼一說,我從中書省聽到的另一個消息也少了幾分可信。聽說,陛下對各地刺史的懈怠很不滿意,而且天下一千餘縣,縣令良莠不齊,聖人決定今冬好好遴選一批才幹德行俱佳的刺史縣令,以安四境民心,說得我都心動了。”

這個消息固然同樣不知真假,但杜士儀卻切切實實爲之怦然心動。他不比青雲直上一歲雙遷,如今已經是從六品上侍御史,掛着勾當天下租庸地稅使的宇文融,若要突兀地求爲外官,只怕並不容易,可要是這個消息是真的,那麼他就可以立時三刻開始謀劃了!於是,他見四周其他人對於自己和王翰的竊竊私語已經司空見慣,沒有一個人投來關切的一睹,他便拉着王翰低聲說道:“今晚到我家裡來,此事我們參謀參謀。”

“嗯?”王翰頓時大吃一驚,“這消息你倒相信?”

“這種事對於聖人來說,既可以安置官員,也可以把看不順眼的打發出去,反倒不可能有假。正好我也想出去主政一方,你不是也想?”

“那好,晚上我到你那去!”

這一天晚上,來的卻不單單是一個王翰,還有韋禮。京兆韋氏九房,韋禮出自的是名臣輩出的鄖公房,大名鼎鼎的韋安石便是他堂叔祖,如今他的伯父御史大夫韋抗因故出爲蒲州刺史,父親韋拯也即將萬年令期滿,可如今他的堂兄韋陟已經官居洛陽令,另一個堂兄韋斌亦是官居右拾遺,當年王維崔顥等人便是常常周遊於那對韋家兄弟之門,可以說,儘管歷經了韋氏之亂,但京兆韋氏樹大根深,只損及一房,其餘諸房並未動了根本。

於是,此刻韋禮一到就直截了當地說道:“杜十九郎,你知不知道,有人打算告你的刁狀!”

彷彿礙於王翰在場,他想了想便言簡意賅地說道:“是太子殿下的事。”

他卻沒想到,自己話音剛落,王翰就把眼珠子瞪出來了:“不是吧,不過因爲太子殿下派人到麗正書院,問過杜十九幾句古文出典,這就有人小題大做了?賀學士徐學士他們全都知道,這簡直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正如王六所說,幸好我稟告過上官,否則還真的是措手不及。”

杜士儀哂然一笑,並不覺得有多少意外。然而,他還沒來得及繼續說什麼,就只聽外間傳來了秋娘的聲音:“郎君,李十郎來了。”

所謂的李十郎,便是李林甫。宇文融這個飛黃騰達的大紅人出京,杜士儀和李林甫的往來也並不算多,更不要說此人親自找上了門來。他看了一眼王翰和韋禮,當即起身說道:“你們先少坐片刻,我去去就來。”

“杜十九郎,宮中有消息說,皇后殿下很有可能懷了身孕!”

然而,等到杜士儀見到李林甫,他說出來的第一句話,便讓他爲之大吃一驚。李隆基和王皇后成婚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將近二十年!這期間,李林甫別的妃妾給他生了兒子女兒一大堆,王皇后卻一無所出。現在這些年還能用王皇后失寵來解釋,可早先那些年伉儷情深自不必說,那會兒沒有個一男半女,現如今王皇后都已經年近四旬聖寵全無的時候,卻說有妊,這怎麼可能!

“含涼殿中的宮人如此透出的消息,據說王守一府上也突然毫無徵兆地大肆擺宴。總之我給你報個信。”

儘管李林甫只是姜皎的外甥,此前也沒連累到他,但他繼舅舅姜皎之後和武惠妃搭上了線,自然不肯輕易放過此事。此時此刻,他頓了一頓又似笑非笑地說道:“王守一此人睚眥必報,若皇后殿下真的終於有了喜訊,即便太子仍在,可嫡子名分非同小可,到時他自會重新得勢。你得罪過他,小心爲上。”

等到杜士儀別過了李林甫,重新回到書齋時,面對的便是兩張竭力裝作若無其事的臉。王翰是好管閒事,而韋禮卻是真的想知道李林甫特意走一趟是爲了什麼。然而,那等沒有經過證實的宮闈秘聞,縱使面前這兩位算得上是至交好友,可杜士儀也不打算拋出來聳人聽聞,更何況他已經有所打算,因而此刻他便笑容可掬地說道:“英雄所見略同,剛剛李十郎來,正是爲了王六今天透給我的那個消息。來來,韋十四郎你既然來了,我也告訴你聽聽。”

屋外夜色漸深,羣星璀璨,恰逢只有一丁點月牙的月初,一時更有如黑絲絨上點綴了無數珍珠一般。而屋子裡的杜士儀和王翰韋禮說着話,心裡卻思量着,他一定要抽空去見一次杜思溫了。

“你可聽說了?祁國公王駙馬人還沒老呢,這就需要和尚煉秘藥來助興了!”

“嘖嘖,可憐蔡國公主了……蔡國公主聽說賢良淑德得很,否則若是如當年那些個貴主……也不知道要給祁國公戴多少綠帽子!”

即使事情發生已經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整兩個月了,但因爲持續性發酵和各式各樣的流言蜚語,可就是清淨如麗正書院,杜士儀都能聽到有人在背後竊竊私語,想也知道其他衙門是個什麼光景。他對這麼一場突如其來的火災也訝異得很,甚至利用了自己當初當過萬年尉的便利,特地打聽過,聽說起火的原因是那四處嚷嚷的僧人煉藥煉出了岔子,以至於丹房起火,他不禁暗自冷笑。

不論王守一是不是請人煉製給自己吃的秘藥,抑或是別處用的秘藥,再次鬧出這樣的禍事,對於本來就已經麻煩纏身的這位王駙馬來說,都是雪上加霜!

“杜拾遺,太子殿下命人來問,今日講讀時得問,漢之良吏,居官者或長子孫,孫、曹之世,善職者亦二三十載,皆敷政以盡民和,興讓以存簡久。此句出自何處?”

見這內侍小心翼翼跑到自己背後,低聲問的卻是這種光明正大的學術問題,杜士儀不禁有些頭疼。自從上次唯一一次講讀之後,他就再沒有去過太極宮東宮,也再沒有爲太子李嗣謙充當過講讀官。

畢竟,麗正書院的主業是修書,如同賀知章徐堅這樣的飽學文士,每個月也就輪一次,他這個八品左拾遺何至於還能夠前去侍讀?然而,李嗣謙卻不知道怎的惦記上了他,更不知道怎的說動了這麗正修書院中供職的內侍省內侍,而請教的全都是些正兒八經的讀書問題。其中最多的就是這種出自何處。他不用想也知道,很有可能是講讀官給太子殿下留的作業題。

他想了一想,想起上次說不知道的時候,李嗣謙次日再問,再次日又問,頗有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勁頭。此時此刻,即便他腹誹李嗣謙實在太不知道謹慎,卻也不得不低聲說道:“出自《宋書》,吉翰等人的列傳,後文爲,‘及晚代風烈漸衰,非才有起伏,蓋所遭之時異也。’”

聽到這裡,那顯然不但識文斷字,而且讀過不少典籍的內侍立刻連連點頭,不消一會兒便消失在了外頭。這時候,賀知章方纔捧了書卷在杜士儀身後立了,沉聲問道:“又是太子殿下遣人問書於你?”

“悔不該當初在東宮講讀的那一次,太子殿下幾次考較出典,我都答了,這下可好,幾次三番派人直接問到麗正書院來了。”杜士儀苦笑搖頭。

賀知章和徐堅都得杜士儀悄悄稟告過此事,可別的事可以想辦法阻止,這種事賀知章卻愛莫能助,總不成自己親自去對太子說,不要再拿這些講讀官佈置的課業來問杜士儀?於是,他心有慼慼然地拍了拍杜士儀的肩膀,正想安慰他兩句,突然只見王翰溜了過來,卻是用極其八卦的口氣說道:“我剛從中書省來,張相國和崔侍郎吵了個不可開交!聽說是張相國認定的事,崔相國非要有異議,這下子真是針尖對麥芒鬧開鍋了……”

張說在麗正書院中,固然大多數時候都溫文爾雅彷彿典型儒雅文士,可在中書省中處置事務時,對於那些辦事不力的下屬,他卻動輒大罵,有時候刻薄得讓人無地自容,而對於同僚也是一樣,他引見你的時候興許還會讓你受寵若驚,只覺得其人字字句句都如沐春風,可要是他不待見你的時候,那是處處針鋒相對讓你彆扭至極,恨不得自動求去。

而如今的中書侍郎崔沔,偏偏就不管自己位遜於張說,而且還是張說引薦的人,看不慣容不下的事就必要抗爭,這已經不是第一回了。

而王翰這樣看熱鬧的架勢也不是第一次,就連賀知章也已經習慣了,此刻便打趣道:“怎麼,子羽看那麼多次熱鬧,還看不夠?”

“我只是覺得崔侍郎實在是……那個志氣有嘉。”王翰撓了撓頭,這才一攤手道,“十趟裡頭要輸九趟,卻還鍥而不捨!”

等到賀知章笑着一攤手便自顧自去繼續編書了,王翰方纔緊挨着杜士儀低聲說道:“張相國身邊一個令史悄悄對我透露說,張相國容不下崔侍郎。只要逮着機會,就會設法把人趕出中書省。”

杜士儀聞言卻是眉頭一挑:“那令史知道這個,自然是張相國的心腹,就算知道你是張相國頗爲信賴看重的人,可竟然敢這麼毫不避諱把話說給你聽?他就不怕你王子羽萬一醉酒泄給其他人?”

王翰倒沒想這麼多,此刻被杜士儀一提醒,他歪着頭一思量,頓時悚然而驚。他是豪爽人,但並不意味着就真的一點心機都沒有。而杜士儀則又接着說道:“若是你萬一在哪酒醉失口說出這個消息,傳到崔侍郎耳中時,這位中書侍郎說不定會藉此發作,而後張相國只要左遷了你,反而可以擺出大公無私的樣子,而崔侍郎反會因爲小題大做失了聖心,要知道,他畢竟是張相國引薦的,誰人心眼小,聖人心裡總會有一杆明秤。異日再有機會,張相國再把你高高調回來也就行了。當然,這都是如果……”

知道這種如果一個不好就會變成事實,王翰不禁長嘆一聲道:“唉,所以我不想留在京城便是如此!縱使宅院甲於王侯,美姬環列左右,可卻沒有縱情享樂的機會,反而得時時刻刻謹小慎微……經你這麼一說,我從中書省聽到的另一個消息也少了幾分可信。聽說,陛下對各地刺史的懈怠很不滿意,而且天下一千餘縣,縣令良莠不齊,聖人決定今冬好好遴選一批才幹德行俱佳的刺史縣令,以安四境民心,說得我都心動了。”

這個消息固然同樣不知真假,但杜士儀卻切切實實爲之怦然心動。他不比青雲直上一歲雙遷,如今已經是從六品上侍御史,掛着勾當天下租庸地稅使的宇文融,若要突兀地求爲外官,只怕並不容易,可要是這個消息是真的,那麼他就可以立時三刻開始謀劃了!於是,他見四周其他人對於自己和王翰的竊竊私語已經司空見慣,沒有一個人投來關切的一睹,他便拉着王翰低聲說道:“今晚到我家裡來,此事我們參謀參謀。”

“嗯?”王翰頓時大吃一驚,“這消息你倒相信?”

“這種事對於聖人來說,既可以安置官員,也可以把看不順眼的打發出去,反倒不可能有假。正好我也想出去主政一方,你不是也想?”

“那好,晚上我到你那去!”

這一天晚上,來的卻不單單是一個王翰,還有韋禮。京兆韋氏九房,韋禮出自的是名臣輩出的鄖公房,大名鼎鼎的韋安石便是他堂叔祖,如今他的伯父御史大夫韋抗因故出爲蒲州刺史,父親韋拯也即將萬年令期滿,可如今他的堂兄韋陟已經官居洛陽令,另一個堂兄韋斌亦是官居右拾遺,當年王維崔顥等人便是常常周遊於那對韋家兄弟之門,可以說,儘管歷經了韋氏之亂,但京兆韋氏樹大根深,只損及一房,其餘諸房並未動了根本。

於是,此刻韋禮一到就直截了當地說道:“杜十九郎,你知不知道,有人打算告你的刁狀!”

彷彿礙於王翰在場,他想了想便言簡意賅地說道:“是太子殿下的事。”

他卻沒想到,自己話音剛落,王翰就把眼珠子瞪出來了:“不是吧,不過因爲太子殿下派人到麗正書院,問過杜十九幾句古文出典,這就有人小題大做了?賀學士徐學士他們全都知道,這簡直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正如王六所說,幸好我稟告過上官,否則還真的是措手不及。”

杜士儀哂然一笑,並不覺得有多少意外。然而,他還沒來得及繼續說什麼,就只聽外間傳來了秋娘的聲音:“郎君,李十郎來了。”

所謂的李十郎,便是李林甫。宇文融這個飛黃騰達的大紅人出京,杜士儀和李林甫的往來也並不算多,更不要說此人親自找上了門來。他看了一眼王翰和韋禮,當即起身說道:“你們先少坐片刻,我去去就來。”

“杜十九郎,宮中有消息說,皇后殿下很有可能懷了身孕!”

然而,等到杜士儀見到李林甫,他說出來的第一句話,便讓他爲之大吃一驚。李隆基和王皇后成婚不是一年兩年,而是將近二十年!這期間,李林甫別的妃妾給他生了兒子女兒一大堆,王皇后卻一無所出。現在這些年還能用王皇后失寵來解釋,可早先那些年伉儷情深自不必說,那會兒沒有個一男半女,現如今王皇后都已經年近四旬聖寵全無的時候,卻說有妊,這怎麼可能!

“含涼殿中的宮人如此透出的消息,據說王守一府上也突然毫無徵兆地大肆擺宴。總之我給你報個信。”

儘管李林甫只是姜皎的外甥,此前也沒連累到他,但他繼舅舅姜皎之後和武惠妃搭上了線,自然不肯輕易放過此事。此時此刻,他頓了一頓又似笑非笑地說道:“王守一此人睚眥必報,若皇后殿下真的終於有了喜訊,即便太子仍在,可嫡子名分非同小可,到時他自會重新得勢。你得罪過他,小心爲上。”

等到杜士儀別過了李林甫,重新回到書齋時,面對的便是兩張竭力裝作若無其事的臉。王翰是好管閒事,而韋禮卻是真的想知道李林甫特意走一趟是爲了什麼。然而,那等沒有經過證實的宮闈秘聞,縱使面前這兩位算得上是至交好友,可杜士儀也不打算拋出來聳人聽聞,更何況他已經有所打算,因而此刻他便笑容可掬地說道:“英雄所見略同,剛剛李十郎來,正是爲了王六今天透給我的那個消息。來來,韋十四郎你既然來了,我也告訴你聽聽。”

屋外夜色漸深,羣星璀璨,恰逢只有一丁點月牙的月初,一時更有如黑絲絨上點綴了無數珍珠一般。而屋子裡的杜士儀和王翰韋禮說着話,心裡卻思量着,他一定要抽空去見一次杜思溫了。

744.第744章 正副之別,高下立分1149.第1149章 自刎1238.第1238章 殺史89.第89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469.第469章 都督好茶1161.第1161章 收復長安,駐防禁宮1178.第1178章 殺安803.第803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494.第494章 紅袖善舞,伊人知心308.第308章 陛下此言差矣1143.第1143章 挺身而出357.第357章 狗急跳牆284.第284章 迎難而上251.第251章 不求騰達,但求名師庇寒士1131.第1131章 火中了斷君臣義282.第282章 一箭雙鵰877.第877章 一波更比一波高39.第39章 訪少林1250.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426.第426章 一哭二鬧三上吊1003.第1003章 左右逢源最難事1262.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1049.第1049章 含沙射影143.第143章 京兆府試,姍姍來遲360.第360章 翻舊賬923.第923章 九天之上炸雷響413.第413章 撬動160.第160章 解頭落誰家?226.第226章 尊卑長幼1273.第1273章 名不正言不順的新君490.第490章 家務事869180.第180章 罷相之由,仗義相助737.第737章 節度幕府144.第144章 當場考問,對答如流1177.第1177章 巧言勸弒父237.第237章 心若鐵石語如刀1198.第1198章 丟臉的禁軍64.第64章 入宮558.第558章 應對之策1069.第1069章 聯姻526.第526章 杜十九送聘,玉奴見貴主330.第330章 造勢!544.第544章 攬豪俊,陰符槍373.第373章 樹倒猢猻散132.第132章 厚積薄發何畏奸473.第473章 極品好茶,利於美白822.第822章 文武歸心290.第290章 殺雞儆猴327.第327章 下獄,上封341.第341章 官高一級坑死人679.第679章 言辭逼人,壓力山大1005.第1005章 不疑180.第180章 罷相之由,仗義相助347.第347章 羣情激憤595.第595章 另置別縣371.第371章 怨心深種,豐收大歸1191.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791.第791章 幕府再添英才1028.第1028章 盡掀底牌1132.第1132章 大軍入雲州997.第997章 厲語攻心626.第626章 代州履新1212.第1212章 英靈在上599.第599章 走馬上任137.第137章 當頭棒喝50.第50章 禮有大倫1254.第1254章 比死多口氣492.第492章 長痛不如短痛853.第853章 凱旋369.第369章 簡在帝心,念君靈犀1233.第1233章 存亡之秋648.第648章 拔解,軍陣1120.第1120章 大勢不可逆1254.第1254章 比死多口氣1034.第1034章 軒然大波1270.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264.第264章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935.第935章 何處求邊功505.第505章 腹心之謀,貴主之算649.第649章 震怒!915.第915章 整肅軍紀41.第41章 故人相見未從容306.第306章 馬球三傑830.第830章 鬼迷心竅998.第998章 英主的條件179.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451.第451章 一箭雙鵰55.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613.第613章 冥頑不靈121.第121章 曲如珠璣因定策1058.第1058章 一退再退70.第70章 賜官放歸609.第609章 許君給事中618.第618章 相交之道1258.第1258章 替人君施恩922.第922章 心灰若死1166.第1166章 親臨前線458.第458章 波瀾乍起718.第718章 斬盡殺絕
744.第744章 正副之別,高下立分1149.第1149章 自刎1238.第1238章 殺史89.第89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469.第469章 都督好茶1161.第1161章 收復長安,駐防禁宮1178.第1178章 殺安803.第803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494.第494章 紅袖善舞,伊人知心308.第308章 陛下此言差矣1143.第1143章 挺身而出357.第357章 狗急跳牆284.第284章 迎難而上251.第251章 不求騰達,但求名師庇寒士1131.第1131章 火中了斷君臣義282.第282章 一箭雙鵰877.第877章 一波更比一波高39.第39章 訪少林1250.第1250章 十六王宅大抄檢426.第426章 一哭二鬧三上吊1003.第1003章 左右逢源最難事1262.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1049.第1049章 含沙射影143.第143章 京兆府試,姍姍來遲360.第360章 翻舊賬923.第923章 九天之上炸雷響413.第413章 撬動160.第160章 解頭落誰家?226.第226章 尊卑長幼1273.第1273章 名不正言不順的新君490.第490章 家務事869180.第180章 罷相之由,仗義相助737.第737章 節度幕府144.第144章 當場考問,對答如流1177.第1177章 巧言勸弒父237.第237章 心若鐵石語如刀1198.第1198章 丟臉的禁軍64.第64章 入宮558.第558章 應對之策1069.第1069章 聯姻526.第526章 杜十九送聘,玉奴見貴主330.第330章 造勢!544.第544章 攬豪俊,陰符槍373.第373章 樹倒猢猻散132.第132章 厚積薄發何畏奸473.第473章 極品好茶,利於美白822.第822章 文武歸心290.第290章 殺雞儆猴327.第327章 下獄,上封341.第341章 官高一級坑死人679.第679章 言辭逼人,壓力山大1005.第1005章 不疑180.第180章 罷相之由,仗義相助347.第347章 羣情激憤595.第595章 另置別縣371.第371章 怨心深種,豐收大歸1191.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791.第791章 幕府再添英才1028.第1028章 盡掀底牌1132.第1132章 大軍入雲州997.第997章 厲語攻心626.第626章 代州履新1212.第1212章 英靈在上599.第599章 走馬上任137.第137章 當頭棒喝50.第50章 禮有大倫1254.第1254章 比死多口氣492.第492章 長痛不如短痛853.第853章 凱旋369.第369章 簡在帝心,念君靈犀1233.第1233章 存亡之秋648.第648章 拔解,軍陣1120.第1120章 大勢不可逆1254.第1254章 比死多口氣1034.第1034章 軒然大波1270.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264.第264章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935.第935章 何處求邊功505.第505章 腹心之謀,貴主之算649.第649章 震怒!915.第915章 整肅軍紀41.第41章 故人相見未從容306.第306章 馬球三傑830.第830章 鬼迷心竅998.第998章 英主的條件179.第179章 喜慶年節,盛世氣象451.第451章 一箭雙鵰55.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613.第613章 冥頑不靈121.第121章 曲如珠璣因定策1058.第1058章 一退再退70.第70章 賜官放歸609.第609章 許君給事中618.第618章 相交之道1258.第1258章 替人君施恩922.第922章 心灰若死1166.第1166章 親臨前線458.第458章 波瀾乍起718.第718章 斬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