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第341章 官高一級坑死人

長安城的那場變亂來得詭異而可笑。起因只在一個幾乎被所有人忘記的名字——襄王李重茂。

這個在整個大唐歷史中,都顯得黯淡無光,幾乎不曾有人理會的名字,在如今這個年代卻還有人記得。那是中宗皇帝之子,曾年方十六就被韋后立爲天子,然而卻只在皇位上坐了短短十六天,就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等人聯手發起的唐隆政變而拉下了皇位。儘管他比被立時誅殺的韋后和太平公主運氣好,先被降封爲溫王,然後又被改封爲襄王,可最終只多活了四年,年僅二十就不明不白死在了任所梁州,雖諡爲殤帝,但不入皇陵,可說是存在感極其薄弱。

而如今,一夥舊日父祖是官宦,如今卻鬱郁不得志的二世祖小官,卻推出一個號稱是襄王之子立爲光帝,趁夜帶着數百名屯營兵,從景風門殺進了長安太極宮,打算殺了西京留守刑部尚書王志愔立威,一度還衝進了宮城的長樂門。結果,一大把年紀的王志愔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竟然在隨從的幫助下翻牆逃過了追殺!一羣叛黨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了一圈之後,卻沒找到人!

結果這區區數百人鬧騰了一夜便自亂陣腳,早先亂哄哄跟着起事的屯營兵一時譁變,砍了領頭那幾個二世祖的腦袋獻了上去請罪,自陳乃是脅從。可即便如此,自己任西京留守期間出了這樣了不得的大事,王志愔也不知道是年紀大了,還是想到皇帝追究此事的後果,最終竟是被嚇死了。也就是說,現如今的長安城中剛剛發生了變亂不說,而且上上下下羣龍無首,京兆尹孟溫禮雖是一力彈壓,可局勢仍可說是亂得一鍋粥也不爲過。

杜士儀此前也是隻聽說叛黨之首的首級已經被加急送到了東都,等在朝會上得知西京留守王志愔的死訊,已經是杜十三娘回門之後次日的事了。而獲知詳細的內情之後,他也不禁爲之悚然。

景風門乃是太極宮的東門,長樂門更是太極宮前頭的皇城通往後頭宮城的四道門之一,區區數百人便能斬關而入,這自然絕非他最初以爲的小亂子。

於是,就在當日常朝,張嘉貞便奏請立時委任要員前去西京長安安撫,挑來揀去,就選中了河南尹王怡。可緊跟着,源乾曜竟舉薦了他隨王怡往長安安撫,李隆基一口准奏!

朝會之後回到門下省,杜士儀跟着源乾曜回到直房之後,便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相國緣何舉薦我隨同王大尹前去?”

“你道王怡是誰?他和張嘉貞素來交往甚密,這大逆作亂的案子素來非同小可,倘若他一味窮究,甚至於構陷,朝中上下又是一場腥風血雨。”源乾曜說着已經是憂心忡忡唉聲嘆氣,“只是王怡在河南尹任上也算是精明強幹,聖人也讚賞有加,所以張嘉貞一舉薦聖人就允了。我雖可以在隨員上頭再舉薦其他人,可官職過高,難免兩人彼此相持,難以快刀斬亂麻,可官職過低,卻也根本制衡不了王怡,聖人也未必聽說過。更何況王怡的剛愎有幾分類似張嘉貞,得有個強項的方纔能夠令他不至於太過分!所以,杜十九郎,思來想去,也只有你了!”

果然是官低一級坑死人,更何況他如今的品級比源乾曜低了何止十萬八千里,這種事情也不先打個招呼!

皇帝都準了,杜士儀如今還有什麼話說?更何況源乾曜的理由光明正大合理之極,他縱使知道今次隨行這一趟估計是艱難得很,可這會兒已經沒有機會再打退堂鼓了。因事出緊急,王怡立時要馳赴長安,他自然也耽誤不得,從源乾曜那兒回到自己的左拾遺直房與幾個同僚交割了一下事務,便立刻匆匆出宮。此刻朝會剛剛結束還不久,消息尚未散佈開來,當他回到觀德坊杜宅交待了這一項緊急事務的時候,上上下下都吃了一驚。

“竟然是這等棘手事?”赤畢自己當初就經歷過唐隆政變以及之前的誅殺二張之事,此番宮變儘管規模不大,可天子會如何看待自不必說。因而,倒吸一口涼氣的他見杜士儀二話不說就徑直回房預備行裝,他沉吟片刻,便去找來了自己最熟絡的幾個同伴,總共四個人,等劉墨聞訊過來,他便不由分說地囑咐道,“你留守洛陽,等我們啓程之後,再去永豐裡崔宅告知十一郎君和娘子。”

“就這點人是不是太少了?長安纔剛有****,萬一若還有逆黨潛伏……”

“郎君是跟着那位王大尹一塊去,一個官居正八品的隨員,難道還能招搖地帶上一堆護衛?再說樊川杜曲近在咫尺,到了長安不愁沒有人手調配!”

拗不過赤畢,劉墨即便再不想又是自己留守,也不得不怏怏答應。而杜士儀由秋娘收拾好極其簡單的行囊出來,見前院馬匹人員都準備好了,他一掃赤畢四人,面上便露出了讚賞的笑容,點頭一笑便上了馬背。等到一衆人等一路疾馳到了宣範坊河南府廨,正好王怡一行人從裡頭出來,約摸十幾人光景。兩相一打照面,王怡冷淡地頷首算是答了杜士儀行禮,繼而便沉聲對左右吩咐道:“事出緊急,需得日夜兼程,明日傍晚之前,務必趕到長安。”

“喏!”

這一路由洛陽往長安疾趕,杜士儀不禁又想起了當年京兆府試之前那番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只不過如今一行有二十人,再加上驛站換馬不換人,行程雖然同樣辛苦,雙股磨得火辣辣疼痛,但年輕的他自然支撐得住。而起頭定下一晝夜之期的王怡到了新安縣時,卻已經有些臉色發白了。年近五旬的他原本還要堅持繼續趕路,可杜士儀瞧見他由隨從扶着上馬之際便是幾次都沒能坐上去,等上去了之後人卻搖搖欲墜,他便好心勸道:“照如今行程,傍晚之前必然能趕到長安,王大尹不如歇息一個時辰再趕路?”

“要務在身,怎能耽誤!”

王怡想也不想便一口拒絕,見杜士儀也不再多勸,和那些隨從跟着都上了馬,他便重重一鞭子抽在了馬股上。可抓着繮繩等馬匹再次疾馳了起來,他方纔覺得之前尚可忍受的上下起落顛簸變得漸漸更劇烈了起來,而喉頭那股反胃的衝動卻越來越強烈。饒是他用絕強的毅力一忍再忍,可當灞橋在即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了。正好前路車馬漸多,衆人紛紛放慢馬速,他到道旁策馬一駐足,便摳着喉嚨口將早先在新安吃的那些東西全部吐了個乾淨。直到肚子裡空空如也,他勉強接過隨從遞來的水壺喝了幾口水,這才壓着胸口說道:“先立時進了長安城再說!”

當這一行人在長安城的春明門驗了過所進城之後,王怡就命人往長安萬年兩縣廨以及京兆府廨送了訊息,自己則是帶人馬不停蹄立時趕往了太極宮。因爲天子東巡洛陽,洛陽本就有相當於都城的皇宮和官署,全套文武班子幾乎大半都跟了過去,留守長安的西京留守王志愔,原本就是在太極宮尚書省內坐鎮。

杜士儀跟着王怡從安上門進了太極宮,便發現這座自己原本就頗爲熟悉的皇城現如今一副劫後餘生的景象。儘管並未有官署被完全焚燬,可地上牆上的血跡,被火焚之後焦黑的痕跡比比皆是。就是那些看到他們這一行人而紛紛退避道路兩側行禮的官員,面上依舊還能看到無法褪去的驚怖之色。而等到他們進了尚書省,不但前頭的王怡一下子站住了,杜士儀也不禁心中咯噔一下。

這尚書省之中焦黑的痕跡,地上的血跡,甚至刀劍打鬥的痕跡,比皇城之中其他官署看上去都來得更明顯!

“看來之前說是逆黨斬景風門入宮,志在西京留守王尚書,此言不虛啊。”王怡只是微微停步片刻就徑直前行,一直到了尚書省都堂入內坐下,他吩咐杜士儀一旁坐下,這才沉聲說道,“尚書省留守的是誰?此前逆黨都在何處?”

王怡來得急,而且一到就問正事,幾個出來迎接的令史和書令史不禁面面相覷。總算其中一個尚算機靈的上前行禮,賠笑解釋道:“王大尹,因爲事出突然,當夜陪着王尚書當值的兩位主事,現如今都因爲受傷不輕在家休養。其餘還有幾位郎中和員外郎受傷,有的在家休養,有的在京兆府廨……因生怕宮中尚有逆黨餘孽,人都已經押在京兆府廨的監牢之中,孟公挑選了精壯日夜看守,如今……”

京兆尹和河南尹,素來是京兆尹爲貴,可如今王怡皇命在身,卻也不懼孟溫禮了,當即打斷了他的話:“京兆府廨多大的地方,數百逆黨如何看押?大理寺衛尉寺如今正空着,用來看押囚犯卻是正好,立刻把人轉押回來!要是本府在此,卻依舊被賊子斬關入皇城,那本府就抹脖子自盡算了,也免得丟人現眼!”

聽到王怡這話顯然是指摘被活生生嚇死的西京留守王志愔無能,一時下頭一片寂靜。而王怡說完這話,便立刻看着杜士儀道:“杜拾遺,就請你走一趟。”

“下官領命。”

杜士儀起身才答應了一聲,就只聽王怡又添了一句話:“當夜入皇城作亂之逆黨,一個都不許少!”

長安城的那場變亂來得詭異而可笑。起因只在一個幾乎被所有人忘記的名字——襄王李重茂。

這個在整個大唐歷史中,都顯得黯淡無光,幾乎不曾有人理會的名字,在如今這個年代卻還有人記得。那是中宗皇帝之子,曾年方十六就被韋后立爲天子,然而卻只在皇位上坐了短短十六天,就被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等人聯手發起的唐隆政變而拉下了皇位。儘管他比被立時誅殺的韋后和太平公主運氣好,先被降封爲溫王,然後又被改封爲襄王,可最終只多活了四年,年僅二十就不明不白死在了任所梁州,雖諡爲殤帝,但不入皇陵,可說是存在感極其薄弱。

而如今,一夥舊日父祖是官宦,如今卻鬱郁不得志的二世祖小官,卻推出一個號稱是襄王之子立爲光帝,趁夜帶着數百名屯營兵,從景風門殺進了長安太極宮,打算殺了西京留守刑部尚書王志愔立威,一度還衝進了宮城的長樂門。結果,一大把年紀的王志愔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竟然在隨從的幫助下翻牆逃過了追殺!一羣叛黨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了一圈之後,卻沒找到人!

結果這區區數百人鬧騰了一夜便自亂陣腳,早先亂哄哄跟着起事的屯營兵一時譁變,砍了領頭那幾個二世祖的腦袋獻了上去請罪,自陳乃是脅從。可即便如此,自己任西京留守期間出了這樣了不得的大事,王志愔也不知道是年紀大了,還是想到皇帝追究此事的後果,最終竟是被嚇死了。也就是說,現如今的長安城中剛剛發生了變亂不說,而且上上下下羣龍無首,京兆尹孟溫禮雖是一力彈壓,可局勢仍可說是亂得一鍋粥也不爲過。

杜士儀此前也是隻聽說叛黨之首的首級已經被加急送到了東都,等在朝會上得知西京留守王志愔的死訊,已經是杜十三娘回門之後次日的事了。而獲知詳細的內情之後,他也不禁爲之悚然。

景風門乃是太極宮的東門,長樂門更是太極宮前頭的皇城通往後頭宮城的四道門之一,區區數百人便能斬關而入,這自然絕非他最初以爲的小亂子。

於是,就在當日常朝,張嘉貞便奏請立時委任要員前去西京長安安撫,挑來揀去,就選中了河南尹王怡。可緊跟着,源乾曜竟舉薦了他隨王怡往長安安撫,李隆基一口准奏!

朝會之後回到門下省,杜士儀跟着源乾曜回到直房之後,便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相國緣何舉薦我隨同王大尹前去?”

“你道王怡是誰?他和張嘉貞素來交往甚密,這大逆作亂的案子素來非同小可,倘若他一味窮究,甚至於構陷,朝中上下又是一場腥風血雨。”源乾曜說着已經是憂心忡忡唉聲嘆氣,“只是王怡在河南尹任上也算是精明強幹,聖人也讚賞有加,所以張嘉貞一舉薦聖人就允了。我雖可以在隨員上頭再舉薦其他人,可官職過高,難免兩人彼此相持,難以快刀斬亂麻,可官職過低,卻也根本制衡不了王怡,聖人也未必聽說過。更何況王怡的剛愎有幾分類似張嘉貞,得有個強項的方纔能夠令他不至於太過分!所以,杜十九郎,思來想去,也只有你了!”

果然是官低一級坑死人,更何況他如今的品級比源乾曜低了何止十萬八千里,這種事情也不先打個招呼!

皇帝都準了,杜士儀如今還有什麼話說?更何況源乾曜的理由光明正大合理之極,他縱使知道今次隨行這一趟估計是艱難得很,可這會兒已經沒有機會再打退堂鼓了。因事出緊急,王怡立時要馳赴長安,他自然也耽誤不得,從源乾曜那兒回到自己的左拾遺直房與幾個同僚交割了一下事務,便立刻匆匆出宮。此刻朝會剛剛結束還不久,消息尚未散佈開來,當他回到觀德坊杜宅交待了這一項緊急事務的時候,上上下下都吃了一驚。

“竟然是這等棘手事?”赤畢自己當初就經歷過唐隆政變以及之前的誅殺二張之事,此番宮變儘管規模不大,可天子會如何看待自不必說。因而,倒吸一口涼氣的他見杜士儀二話不說就徑直回房預備行裝,他沉吟片刻,便去找來了自己最熟絡的幾個同伴,總共四個人,等劉墨聞訊過來,他便不由分說地囑咐道,“你留守洛陽,等我們啓程之後,再去永豐裡崔宅告知十一郎君和娘子。”

“就這點人是不是太少了?長安纔剛有****,萬一若還有逆黨潛伏……”

“郎君是跟着那位王大尹一塊去,一個官居正八品的隨員,難道還能招搖地帶上一堆護衛?再說樊川杜曲近在咫尺,到了長安不愁沒有人手調配!”

拗不過赤畢,劉墨即便再不想又是自己留守,也不得不怏怏答應。而杜士儀由秋娘收拾好極其簡單的行囊出來,見前院馬匹人員都準備好了,他一掃赤畢四人,面上便露出了讚賞的笑容,點頭一笑便上了馬背。等到一衆人等一路疾馳到了宣範坊河南府廨,正好王怡一行人從裡頭出來,約摸十幾人光景。兩相一打照面,王怡冷淡地頷首算是答了杜士儀行禮,繼而便沉聲對左右吩咐道:“事出緊急,需得日夜兼程,明日傍晚之前,務必趕到長安。”

“喏!”

這一路由洛陽往長安疾趕,杜士儀不禁又想起了當年京兆府試之前那番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只不過如今一行有二十人,再加上驛站換馬不換人,行程雖然同樣辛苦,雙股磨得火辣辣疼痛,但年輕的他自然支撐得住。而起頭定下一晝夜之期的王怡到了新安縣時,卻已經有些臉色發白了。年近五旬的他原本還要堅持繼續趕路,可杜士儀瞧見他由隨從扶着上馬之際便是幾次都沒能坐上去,等上去了之後人卻搖搖欲墜,他便好心勸道:“照如今行程,傍晚之前必然能趕到長安,王大尹不如歇息一個時辰再趕路?”

“要務在身,怎能耽誤!”

王怡想也不想便一口拒絕,見杜士儀也不再多勸,和那些隨從跟着都上了馬,他便重重一鞭子抽在了馬股上。可抓着繮繩等馬匹再次疾馳了起來,他方纔覺得之前尚可忍受的上下起落顛簸變得漸漸更劇烈了起來,而喉頭那股反胃的衝動卻越來越強烈。饒是他用絕強的毅力一忍再忍,可當灞橋在即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了。正好前路車馬漸多,衆人紛紛放慢馬速,他到道旁策馬一駐足,便摳着喉嚨口將早先在新安吃的那些東西全部吐了個乾淨。直到肚子裡空空如也,他勉強接過隨從遞來的水壺喝了幾口水,這才壓着胸口說道:“先立時進了長安城再說!”

當這一行人在長安城的春明門驗了過所進城之後,王怡就命人往長安萬年兩縣廨以及京兆府廨送了訊息,自己則是帶人馬不停蹄立時趕往了太極宮。因爲天子東巡洛陽,洛陽本就有相當於都城的皇宮和官署,全套文武班子幾乎大半都跟了過去,留守長安的西京留守王志愔,原本就是在太極宮尚書省內坐鎮。

杜士儀跟着王怡從安上門進了太極宮,便發現這座自己原本就頗爲熟悉的皇城現如今一副劫後餘生的景象。儘管並未有官署被完全焚燬,可地上牆上的血跡,被火焚之後焦黑的痕跡比比皆是。就是那些看到他們這一行人而紛紛退避道路兩側行禮的官員,面上依舊還能看到無法褪去的驚怖之色。而等到他們進了尚書省,不但前頭的王怡一下子站住了,杜士儀也不禁心中咯噔一下。

這尚書省之中焦黑的痕跡,地上的血跡,甚至刀劍打鬥的痕跡,比皇城之中其他官署看上去都來得更明顯!

“看來之前說是逆黨斬景風門入宮,志在西京留守王尚書,此言不虛啊。”王怡只是微微停步片刻就徑直前行,一直到了尚書省都堂入內坐下,他吩咐杜士儀一旁坐下,這才沉聲說道,“尚書省留守的是誰?此前逆黨都在何處?”

王怡來得急,而且一到就問正事,幾個出來迎接的令史和書令史不禁面面相覷。總算其中一個尚算機靈的上前行禮,賠笑解釋道:“王大尹,因爲事出突然,當夜陪着王尚書當值的兩位主事,現如今都因爲受傷不輕在家休養。其餘還有幾位郎中和員外郎受傷,有的在家休養,有的在京兆府廨……因生怕宮中尚有逆黨餘孽,人都已經押在京兆府廨的監牢之中,孟公挑選了精壯日夜看守,如今……”

京兆尹和河南尹,素來是京兆尹爲貴,可如今王怡皇命在身,卻也不懼孟溫禮了,當即打斷了他的話:“京兆府廨多大的地方,數百逆黨如何看押?大理寺衛尉寺如今正空着,用來看押囚犯卻是正好,立刻把人轉押回來!要是本府在此,卻依舊被賊子斬關入皇城,那本府就抹脖子自盡算了,也免得丟人現眼!”

聽到王怡這話顯然是指摘被活生生嚇死的西京留守王志愔無能,一時下頭一片寂靜。而王怡說完這話,便立刻看着杜士儀道:“杜拾遺,就請你走一趟。”

“下官領命。”

杜士儀起身才答應了一聲,就只聽王怡又添了一句話:“當夜入皇城作亂之逆黨,一個都不許少!”

927.第927章 水越渾越好120.第120章 音色如珠舞有神655.第655章 鐵勒拔曳固498.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978.第978章 新婚燕爾,御前言志325.第325章 離心離德725.第725章 團拜辭諸相258.第258章 聚散有時,贈君部曲935.第935章 何處求邊功926.第926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553.第553章 慈悲爲懷704.第704章 醉狂真名士,憐卿孤寂情775.第775章 賜紫服金魚,歲末祝平安1214.第1214章 安陽城破772.第772章 心黑手狠668.第668章 出兵和留守209.第209章 變生肘腋1253.第1253章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421.第421章 酒酣之際話家國1217.第1217章 匹夫之怒903.第903章 世態炎涼,經略四鎮926.第926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1162.第1162章 該退位了1081.第1081章 雙殺786.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1088.第1088章 喋血525.第525章 阿姊來賀392.第392章 黃泉之路,請君走好931.第931章 遊說北歸1192.第1192章 誰之天下360.第360章 翻舊賬592.第592章 再得貴子,籌謀外任102.第102章 知音伯樂269.第269章 恩怨幾許,豈可無回敬?224.第224章 都督激賞,至親情怯141.第141章 夜戰364.第364章 宴集揚名,當堂鎖拿839.第839章 僕固懷恩1008.第1008章 故人已老502.第502章 春宵一刻,今夕除夕29.第29章 詩未過半勢已成297.第297章 投胎是個技術活963.第963章 定子媳842.第842章 毒餌421.第421章 酒酣之際話家國924.第924章 千里終南三日回1152.第1152章 身首異處769.第769章 你輸定了!1274.第1274章 杜氏有後753.第753章 各打五十大板1246.第1246章 目標長安!514.第514章 君前鬥法144.第144章 當場考問,對答如流144.第144章 當場考問,對答如流378.第378章 舅舅919.第919章 人心向背定成敗825.第825章 臨別道珍重649.第649章 震怒!498.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888.第888章 義兒安祿山1003.第1003章 左右逢源最難事260.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861.第861章 一鏡激起千層浪225.第225章 薊北樓上夕陽會566.第566章 雲州招商1001.第1001章 利誘韋堅582.第582章 慶功之喜362.第362章 洛陽縣主簿買春事件883.第883章 千里回京爲述職?822.第822章 文武歸心299.第299章 見微知著,大獲全勝470.第470章 葉鬼主1209.第1209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408.第408章 誰讓你不經嚇?697.第697章 蕃將投效,羽翼漸豐458.第458章 波瀾乍起846.第846章 毒瘤773.第773章 趁火打劫1054.第1054章 團圓教子25.第25章 盧門弟子1246.第1246章 目標長安!1119.第1119章 忠貞見疑510.第510章 婚事眉目136.第136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307.第307章 勇爭第一是態度1048.第1048章 兩樁婚事529.第529章 負荊請罪687.第687章 龍蛇各有道466.第466章 弟子美人,清福無邊699.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1247.第1247章 君臣倒置516.第516章 破碎一片“芳心”968.第968章 割袍斷義乎?1063.第1063章 公道人心322.第322章 一日之內見三絕1139.第1139章 朔方出兵432.第432章 神仙師孃924.第924章 千里終南三日回438.第438章 再一次的交鋒1138.第1138章 相見盡歡,忠肝義膽
927.第927章 水越渾越好120.第120章 音色如珠舞有神655.第655章 鐵勒拔曳固498.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978.第978章 新婚燕爾,御前言志325.第325章 離心離德725.第725章 團拜辭諸相258.第258章 聚散有時,贈君部曲935.第935章 何處求邊功926.第926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553.第553章 慈悲爲懷704.第704章 醉狂真名士,憐卿孤寂情775.第775章 賜紫服金魚,歲末祝平安1214.第1214章 安陽城破772.第772章 心黑手狠668.第668章 出兵和留守209.第209章 變生肘腋1253.第1253章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421.第421章 酒酣之際話家國1217.第1217章 匹夫之怒903.第903章 世態炎涼,經略四鎮926.第926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1162.第1162章 該退位了1081.第1081章 雙殺786.第786章 火箭之利,腹心之言1088.第1088章 喋血525.第525章 阿姊來賀392.第392章 黃泉之路,請君走好931.第931章 遊說北歸1192.第1192章 誰之天下360.第360章 翻舊賬592.第592章 再得貴子,籌謀外任102.第102章 知音伯樂269.第269章 恩怨幾許,豈可無回敬?224.第224章 都督激賞,至親情怯141.第141章 夜戰364.第364章 宴集揚名,當堂鎖拿839.第839章 僕固懷恩1008.第1008章 故人已老502.第502章 春宵一刻,今夕除夕29.第29章 詩未過半勢已成297.第297章 投胎是個技術活963.第963章 定子媳842.第842章 毒餌421.第421章 酒酣之際話家國924.第924章 千里終南三日回1152.第1152章 身首異處769.第769章 你輸定了!1274.第1274章 杜氏有後753.第753章 各打五十大板1246.第1246章 目標長安!514.第514章 君前鬥法144.第144章 當場考問,對答如流144.第144章 當場考問,對答如流378.第378章 舅舅919.第919章 人心向背定成敗825.第825章 臨別道珍重649.第649章 震怒!498.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888.第888章 義兒安祿山1003.第1003章 左右逢源最難事260.第260章 今科誰制頭861.第861章 一鏡激起千層浪225.第225章 薊北樓上夕陽會566.第566章 雲州招商1001.第1001章 利誘韋堅582.第582章 慶功之喜362.第362章 洛陽縣主簿買春事件883.第883章 千里回京爲述職?822.第822章 文武歸心299.第299章 見微知著,大獲全勝470.第470章 葉鬼主1209.第1209章 鐵騎突出刀槍鳴408.第408章 誰讓你不經嚇?697.第697章 蕃將投效,羽翼漸豐458.第458章 波瀾乍起846.第846章 毒瘤773.第773章 趁火打劫1054.第1054章 團圓教子25.第25章 盧門弟子1246.第1246章 目標長安!1119.第1119章 忠貞見疑510.第510章 婚事眉目136.第136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307.第307章 勇爭第一是態度1048.第1048章 兩樁婚事529.第529章 負荊請罪687.第687章 龍蛇各有道466.第466章 弟子美人,清福無邊699.第699章 薦才於天子1247.第1247章 君臣倒置516.第516章 破碎一片“芳心”968.第968章 割袍斷義乎?1063.第1063章 公道人心322.第322章 一日之內見三絕1139.第1139章 朔方出兵432.第432章 神仙師孃924.第924章 千里終南三日回438.第438章 再一次的交鋒1138.第1138章 相見盡歡,忠肝義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