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互換庚帖

文怡回到屋裡時,於老夫人與蔣氏之間的對話已經結束了。後者臉上猶帶淚痕,見文怡進來,遮遮掩掩地拭去淚跡,勉強笑道:“九丫頭,方纔真是多虧你了。若不是你把事情說得如此明白,讓路王府的人知道你六姐姐是清白無辜的,毫不知情,只怕我們家就要麻煩了。大伯母真不知道該如何謝你。”

文怡心道自己用不着她們謝,只要她們不給自己添堵就好,當然她不會老實說出這些話,只是道:“其實我只是說了自己知道的事罷了,倒是多虧了蔣家姐姐配合。若沒有她幫腔,路王府的人未必就會相信我一家之言呢。畢竟我與六姐姐都是顧家女兒。”

蔣氏這纔想起了被自己冷落的侄女,臉色有些不大自然:“你說得是,回頭我得好好賞她。”

賞?文怡有些啼笑皆非,卻正色道:“當時蔣家姐姐雖也在場,但若不是她機靈過人,方纔未必會聽出我話裡的暗示,句句都把責任往鄭家小姐身上引。換了別人,也許就只會平白說出實情,那就不好指證鄭家小姐了。路王府的人聽了,興許不會相信六姐姐確實不知情。”

蔣氏恍然大悟,對蔣瑤倒多了幾分喜歡。她雖然不大看得上這個侄女,但對方如此有眼色,沒經過自己提示,就懂得爲自家女兒開脫,她還是很高興的。又覺得對自家長子心存妄想的其實是庶弟,蔣瑤行事倒還算規矩,既如此,橫豎是自己的孃家姪女,她做姑母的親近些也沒什麼。

文怡見於老夫人一直沉默着,不由得生出幾分警惕,便瞥了對方一眼,見對方面無表情。心中猜想方纔這對婆媳不知在談論什麼事,蔣氏竟然會哭出來。想了想,她又覺得自己還是不要多事的好,這畢竟是人家的家務事。

於老夫人察覺到文怡的目光,心中冷笑,只道她是見女兒遲遲未來。心裡着急了,便淡淡地說:“行了。蔣家姑娘畢竟是親戚,又與六丫頭從小親近,幫着說幾句話也是應該的。她們姐妹幾個都不是笨人,遇到這種事,難道還不知道該怎麼說話麼?正經道謝反倒顯得生分了。那孩子原是個苦命的,早早沒了娘,父親又在任上,你做姑媽的,幫她尋一門好親事。豈不比一句空話要強?”

幾句話說得蔣氏不愁反喜:“婆婆說得是,媳婦會好生留意的!”

“這倒罷了,只是別忘了她們姐妹幾個還未許人呢,年紀都不小了。別爲了親戚家的孩子,便把自家孩子給忘記了。她們做小輩的,嘴裡不敢說什麼。心裡卻難免要怨你呢!”

“婆婆放心。媳婦一定會把事情辦好,等看準了人家,就請婆婆過目。”

文怡在旁冷眼看着,心中冷笑。她早就猜到了,既然前些日子鬧了這麼一出,如今回來了,就算於老夫人不明着給她下馬威。也不會輕易吞下這口氣的。這種閒氣她沒必要去爭,不過作爲一家子的族人,她還是好心提醒她們一句吧。於是她便忽然微笑着開口道:“方纔我其實猶豫過的,不知該請蔣家姐姐來,還是請五姐姐。畢竟鄭家小姐問翠羽的事時,五姐姐也在場,後頭我與蔣家姐姐去梅林的事,關係不大,只要說清楚就行了。蔣姐姐雖聰明,到底不如五姐姐親近。”

於老夫人怔了一怔,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蔣氏卻道:“你五姐姐雖也在場,但這種事還是讓瑤兒來就好,你五姐姐也是顧家女兒,說的話……”她忽然停住了,接着的語氣便有些遲疑,“你五姐姐快要嫁到路王府去了,這事兒你也是知道的,若讓她出面,未免有些尷尬……”

文怡笑道:“這也是其中一個緣故。侄女兒原本是想着,路王府本是看中了五姐姐做孫媳婦的,前些日子也沒少召她去,若讓五姐姐出來作證,路王府的人見了,說不定會誤會五姐姐對他們有所隱瞞,不然這麼多天的功夫,幾次上王府做客,爲何從沒聽她說起呢?但這件事五姐姐又不知情,平白無故的怎會跟王府提起?於是侄女兒便找了蔣家姐姐來,省得耽誤了五姐姐的親事。大伯母回頭可得提醒五姐姐一句,若是路王府的人再請她去做客,可別漏了口風!”

於老夫人的臉色忽地一變,急忙問蔣氏:“路王府最近一次請五丫頭過去,是幾天前的事?!”

蔣氏不明所以:“約摸有三四天了吧?”

於老夫人的臉色頓時不好看起來。三四天了……這幾天文嫺一直都在家裡,莫不是路王府那邊改了主意?

蔣氏也漸漸回過味來,一臉驚詫:“這……不至於吧?我們慧兒是清白的啊!既然與那件事不相干,王府又怎會怪到五丫頭頭上去?!”只不過是三四天功夫,也不是什麼奇事。

於老夫人卻黑着臉道:“我記得路王妃有一個妹子嫁去了鎮南侯家,上回別家的堂客來咱們家時,就曾提起她快要過大壽了,就是這兩天吧?可曾送了帖子過來?”如果路王府沒改主意,這種場合多半是會請文嫺出席的。

蔣氏一臉不安,鎮南侯家確實沒有送帖子來。照理說,文嫺名義上總是路王妃的未來孫媳婦,王妃的妹妹過壽,那麼多不相干的人都請了,怎的卻把未來親家給忘了?

婆媳倆對視一眼,都覺得很不踏實。於老夫人直接命令:“想法子去打聽打聽,若能給王妃和世子妃捎幾句話,就最好不過了。咱們家不過是受了池魚之災,可別爲了一點子小事,叫她們誤會了五丫頭!”頓了頓,“這事兒你心裡有數就好,先別讓五丫頭知道。若路王府真是這個意思,咱們得先看好一戶人家,事情不成時就將五丫頭許過去,也省得叫人笑話。”說罷又看了文怡一眼,神色有些複雜。

若不是文怡方纔提起,她還未必會留意到這點,若等到路王府另聘了別家的女孩兒。她才發覺,顧家的臉面就難看了。還好這些天顧家並不算張揚,也就是幾家來往密切的人家聽過風聲而已,路王府若沒變卦,當然最好,若是變卦了。她們及早預備,也可以多少挽回些臉面。

這個九丫頭。到底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呢?

文怡溫順地低着頭,彷彿方纔什麼話都沒說,心中卻不以爲然。路王府是宗室貴胄,想要給庶孫尋個世家出身的大家千金爲妻,只看文嫺的出身,就知道合適的女孩兒有多少了,未必就一定要找文嫺。若他們真對文嫺起了疑心,日後她嫁過去。人家心裡也會留根刺兒,她說不定要吃苦頭的。文嫺這回是受了鄭麗君與文慧的連累,但畢竟是無辜的,若顧家行事坦蕩,日後另尋好人家,也未必不會過得好。何必非要強求路王府呢?

這時候天色已經不早了。早就日上三竿,再過個把時辰,就該吃午飯了。文怡心裡想到庚帖的事,便暗暗皺眉。三姑母遲遲未到,是什麼意思?還是打算吃過飯再來?

不一會兒,外頭下人便來報說,李太太到了。文怡先是一喜。繼而眉頭皺得更緊。

李太太進來後,先向於老夫人與蔣氏見禮問好,接着便狀若無意地笑問:“怎麼不見府上的姑太太?我聽說她今兒要來,特地帶了送她的禮呢。那日我在柳尚書府上做客,就聽柳太太說,平日愛吃大紅袍,偏柳大人愛毛尖兒,家裡備的茶也以毛尖、龍井之類的茶多。我想起家裡就有大紅袍,我又不好這一口,就說了要送她的。這兩天事兒多,我一時混忘了,聽說她也要來府上,我便把茶帶過來了,省得還要派人多走一趟。”

於老夫人微微一皺眉,淡淡笑道:“讓李太太笑話了,我們家姑太太就是這個脾氣。”心中卻對女兒也生出了幾分不滿。若是不甘不願,別來就是了,爲何說了要來,又遲遲未到,叫她這個母親難堪?!

蔣氏暗暗擦了把汗,扯開了話題,與李太太聊起了天氣,先是說起今年京城周邊的田地收成不佳,又抱怨起了今冬雪下得少,不知明年的雨水可會受影響,然後又說起了臘月的家務來。李太太心情似乎不錯,居然由着她扯皮,說到無話可說了,她皮笑肉不笑地又問起了柳顧氏,這回連於老夫人也冒汗了。

如今李大人升了正二品,比顧家大老爺顧宜敦還要高半級,因此於老夫人雖是長輩,卻也不敢對李太太無禮。若柳顧氏再不來,李太太生氣翻臉,她們婆媳要如何應對?!

於老夫人看了文怡一眼,希望她能說些什麼,安撫李太太。文怡卻只是安靜地坐着,似乎還有些臉紅,儼然是一個即將定親的少女在人前滿面嬌羞的模樣,姿勢端莊無比,處處合乎禮儀。於老夫人不由得有些氣悶,連聲喚如意:“把早上泡的參茶給我端一碗來。”如意看了文怡一眼,迅速轉身去了,到了門外,便派小丫頭去二門上叫人,務必要將三姑太太請到。

就在李太太的臉色越來越黑時,柳顧氏總算到了。她的臉色看起來沒比李太太白多少,似乎還有些有氣無力。給母親請過安後,她看到向自己見禮的文怡,忍了忍,才淡淡地道:“起來吧,都快是一家人了,用不着多禮。”又從袖中掏出一個摺子來,遞給蔣氏:“嫂子收了吧,這是行哥兒的庚帖,九丫頭的庚帖可備下了?我帶回去叫陰陽先生看一看,若沒什麼問題,就……”又看了文怡一眼,“就把事情定下吧,省得那邊又鬧起來。”

蔣氏小心地接過庚帖,乾笑道:“姑太太多慮了,兩個孩子的親事早就看好了的,能有什麼問題?至於那邊,姑老爺都發話了,又是你這位尚書夫人出面,她還能怎麼鬧?”又悄悄扯了小姑的袖子一把,向李太太的方向示意一眼。

柳顧氏有些不大自在,將那不甘不願的神色收了。說到底,這件事雖然駁了她的臉面,但對白姨娘的臉面損傷更大,加上丈夫昨晚又發作了後者一頓,她本該高興纔是。只是想到丈夫勒令她必須親自將庚帖送上門,母親又叫人送信來說李家太太會出席,她就滿心不自在,能往後推遲一時是一時。

文怡瞧着她的神色,有些疑惑,若是不願意,昨日又何必送那樣的信過來?但她沒有多想,只道是自己所爲惹惱了一向好臉面的堂姑母。

李太太卻冷不妨從蔣氏手中抽過庚帖,笑道:“說來我卻不大清楚侄女婿的身世,都說是柳尚書的侄兒,父母雙亡,不知家裡還有些什麼人?”說着翻開庚帖一看,便問出聲來:“咦?這位不是柳尚書家的老太爺麼?原來是一家子?可是……怎麼是容氏太夫人?我聽說柳尚書的先母乃是皇后娘娘同族的姑母呀?”

柳顧氏的臉一下就黑了。

當年容氏因是元配,加上婆母尚在,柳老太爺不敢違了母親的意思,只能給正室請封了誥命,不過不曾大加宣揚。容氏太夫人雖受盡冷待,但該有的體面都有。姚氏太夫人不過是在任上做夫人罷了,誥命卻是直到今上登基後,才以繼室的身份得封。這件事若有人特地去查,根本就瞞不過,柳復想着顧家是知情的,便如實寫了庚帖,省得節外生枝,橫豎顧家是不會宣揚出去的,卻沒料到李太太會插了一腳。

於老夫人清了清嗓子:“這是柳家老太爺生前娶的元配,只是早早沒了,柳姑爺的生母原是繼室。”

“原來如此。”李太太笑道,“我聽說柳家老太爺中了進士後就娶了姚氏太夫人,京城的人都說是一樁佳話呢,沒想到他老人家之前曾娶過親。這麼說來,這位太夫人的誥命是後來追封的囉?柳家老太爺真是位君子呢!”說罷將庚帖還給蔣氏,笑着對柳顧氏道:“只是瞧容氏太夫人所出嫡長子柳寬老爺的年紀,好象是在姚氏太夫人進門兩年後才生的,這事兒真有意思。”

柳顧氏的臉更黑了。

文怡不易察覺地翹了翹嘴角,暗暗爲表姑母叫好。她總算明白柳顧氏的臉色爲何這麼難看了,但那又如何?等柳東行日後有了出息,知道這件事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柳顧氏得了文怡的庚帖,便開始坐立不安,只略聊了一會兒,就藉口家裡有事,急急告辭了。李太太卻心情很好地與於老夫人和蔣氏聊了大半個時辰,方纔告辭。

文怡送她出了二門。李太太低聲囑咐她:“等柳家人過來給你插戴時,千萬要給我捎個信,我還要來觀禮,不能叫她們怠慢了你去!明兒我把趙嬤嬤給你送回來,再把她侄兒一家也送給你,省得你在這家裡住着,連個能使喚出門的人都沒有。若這府裡的人還敢做什麼過分的事,你也不用顧着他們的臉面,只管帶了人到我家來,我替你出氣!”

文怡心頭感動,紅着眼圈,在她面前鄭重拜下身去。(未完待續,)

第25章 祖孫交心第309章 良緣終成第254章 老人言第300章 重陽前夕第155章 茶會之後(下)第155章 茶會之後(下)第21章 佛前心跡第380章 大事前夕第179章 如夢初醒(下)第404章 後患第303章 今非昔比第13章 救命恩人第153章 茶會之後(上)第171章 一張紙條第117章 羅四太太第394章 天降救兵第335章 容氏族人第66章 家族名聲第240章 顧慮盡釋第69章 警鐘敲響第234章 所謂貴婿第149章 意外邂逅第303章 今非昔比第277章 重回正軌第418章 康國公第189章 天家皇子第266章 可柔親事第406章 小別重逢第83章 歷史重演第420章 麗人有約第305章 大打太極第373章 收服部屬第82章 幾家歡樂幾家哀愁(二)第203章 表哥駕到第411章 祖孫情深第135章 初臨貴府第44章 苦心相勸第168章 任性少年第16章 聶家表哥第315章 太子的要求第358章 暗潮洶涌第110章 是否巧合第332章 抵達恆安第156章 爲上位者第422章 開誠佈公第11章 各有思量第344章 知錯能改第213章 玉花委地(下)第164章 公府邀約第221章 金榜題名第374章 另闢途徑第106章 臨別依依第223章 昔年志向,兒女情長第356章 逃脫計劃第405章 恆安來信第139章 茶會帖子第240章 顧慮盡釋第323章 此消彼長第25章 祖孫交心第228章 祖母駕到第80章 姐弟歷險第45章 狹路相逢第204章 表哥變臉第10章 連消帶打第151章 謎樣少年第39章 靜水微瀾第419章 你試我探第246章 新婚燕爾第201章 防備之心第191章 撞個正着第221章 金榜題名第1章 橫死重生第387章 自投羅網第2章 重拾舊習第303章 今非昔比第165章 乘興而歸第342章 接連打擊第190章 最後通牒第89章 塵埃落定第53章 一波又起第275章 恍然大悟第242章 顧文怡出閨成大禮(上)第235章 膽戰心驚第248章 拜會親長第180章 互換庚帖第58章 芳辰有禮第123章 再度出發第291章 淑女之思第327章 母愛如山第220章 鴻雁傳書第398章 蔣氏偶念第250章 夫妻交心第33章 同病相憐第374章 另闢途徑第298章 東寧上門第188章 漫天流言第386章 喜訊連連第301章 冤家路窄第287章 東行家書第262章 聖旨到
第25章 祖孫交心第309章 良緣終成第254章 老人言第300章 重陽前夕第155章 茶會之後(下)第155章 茶會之後(下)第21章 佛前心跡第380章 大事前夕第179章 如夢初醒(下)第404章 後患第303章 今非昔比第13章 救命恩人第153章 茶會之後(上)第171章 一張紙條第117章 羅四太太第394章 天降救兵第335章 容氏族人第66章 家族名聲第240章 顧慮盡釋第69章 警鐘敲響第234章 所謂貴婿第149章 意外邂逅第303章 今非昔比第277章 重回正軌第418章 康國公第189章 天家皇子第266章 可柔親事第406章 小別重逢第83章 歷史重演第420章 麗人有約第305章 大打太極第373章 收服部屬第82章 幾家歡樂幾家哀愁(二)第203章 表哥駕到第411章 祖孫情深第135章 初臨貴府第44章 苦心相勸第168章 任性少年第16章 聶家表哥第315章 太子的要求第358章 暗潮洶涌第110章 是否巧合第332章 抵達恆安第156章 爲上位者第422章 開誠佈公第11章 各有思量第344章 知錯能改第213章 玉花委地(下)第164章 公府邀約第221章 金榜題名第374章 另闢途徑第106章 臨別依依第223章 昔年志向,兒女情長第356章 逃脫計劃第405章 恆安來信第139章 茶會帖子第240章 顧慮盡釋第323章 此消彼長第25章 祖孫交心第228章 祖母駕到第80章 姐弟歷險第45章 狹路相逢第204章 表哥變臉第10章 連消帶打第151章 謎樣少年第39章 靜水微瀾第419章 你試我探第246章 新婚燕爾第201章 防備之心第191章 撞個正着第221章 金榜題名第1章 橫死重生第387章 自投羅網第2章 重拾舊習第303章 今非昔比第165章 乘興而歸第342章 接連打擊第190章 最後通牒第89章 塵埃落定第53章 一波又起第275章 恍然大悟第242章 顧文怡出閨成大禮(上)第235章 膽戰心驚第248章 拜會親長第180章 互換庚帖第58章 芳辰有禮第123章 再度出發第291章 淑女之思第327章 母愛如山第220章 鴻雁傳書第398章 蔣氏偶念第250章 夫妻交心第33章 同病相憐第374章 另闢途徑第298章 東寧上門第188章 漫天流言第386章 喜訊連連第301章 冤家路窄第287章 東行家書第262章 聖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