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攻心爲上

“既然你有信心,那再好不過。”劉辯一擺手,楊修奉過來一口劍。劉辯接劍在手,端詳了片刻,遞到劉表面前。“認識此劍嗎?”

劉表接劍在手,先看了一眼劍鞘。劍鞘古拙,白銀吞口,鏤銀色夔龍紋。他抽出一截長劍,劍身絢爛如春水,彷彿有流光溢出。劍身的紋路中有一點點亮光,像星星一樣眨着眼睛。劉表沉思了片刻,突然驚訝的擡起頭:“文如列星之行,光如春水初溢,這是……純鈞?”

劉辯笑了,楊修也笑了。“不愧是八俊之一的劉景升,博學多識,一眼就認出了純鈞劍。那麼,你知道朕爲什麼要賜你這口劍嗎?”

劉表嘴裡發苦,臉上卻不動聲色,他慨然道:“陛下希望臣做一個純臣。”

“不錯。”劉辯緩緩走到劉表身後,手撫在劉表肩上。“朕派你去荊州,你若能做個純臣,朕允你一個王位。你若有不軌之心,朕將來不僅要收回此劍,還要附帶上你的首級。知否?”

劉表身材高大,有八尺多,劉辯比他略矮一些,撫着他的背,未免有些滑稽。不過,劉表卻沒有一點滑稽的感覺。此情此景,讓他想到了一個典故:當年高皇帝封劉濞爲吳王時,就是這般情景。

想到劉濞的下場,劉表的後背涌出了一陣冷汗。他連頭都不敢擡,躬身道:“臣……豈敢。”

……

劉表走了。連一個隨從都沒有帶,單身匹馬,飄然而去。這一路,他要跨過樑縣、魯陽兩道關隘,隨時都有可能遇到袁軍,可是他毫無畏懼,懷揣天子詔書,腰帶純鈞劍,就踏上了前途未卜的茫茫征途。

對劉辯的威脅,劉表有些不以爲然,他不相信劉辯還有能力取他的性命,但他還是感到一陣陣的心驚肉跳。他有一種感覺,劉辯也許不是說着玩,他真有信心討平袁氏的叛亂,再一次中興大漢。

雖然劉表不知道劉辯從哪兒來的信心,但是他不敢掉以輕心。出大營的那一刻,他就下定了決心:形勢未明之前,決不自立。

……

在劉表的身後,大營里正在召開一場緊急軍事會議。

朝廷的平叛大軍主動出擊,先發制人,一舉擊潰了正準備出兵攻擊廣成關的孫堅,搶奪了先機。可是現在問題也來了,孫堅退回樑縣,據城而守。是繼續攻城,還是先回滎陽,解滎陽之圍,便成了衆人爭論的焦點。

皇甫嵩以下的衆人各抒已論,爭論不休。劉辯一邊吃着晚餐,一邊靜靜的聽着。他是天子,是一軍主帥,是最後做決策的人。在此之前,他並不需要說多少話,只要聽就行了。

攻城有很多問題,最大的麻煩有兩個:一是時間不夠,二是兵力不足。攻城之前要準備攻城器械,沒有三五天時間根本做不到。而三五天時間,袁術足以從魯陽趕到樑縣。屆時朝廷的兵力嚴重處於劣勢,就算倚仗騎兵的速度取勝,損失也不小,可能再也沒有實力與袁紹一戰。

不攻城,就此趕赴滎陽,相對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一旦袁術趕到,孫堅的損失得到了補充,只怕廣成關還會受到威脅,劉辯同樣不能一心一意的與袁紹對陣。

說來說去就是一句話:兵力不足,左右支絀。除了各地駐守的必備兵力之外,劉辯能夠調用的機動兵力不到三萬人,無論是面對袁術還是袁紹,都處於下風。他的優勢在於騎兵的數量比較多,總數在五千左右,不管是袁紹還是袁術,對此都望塵莫及。

等劉辯一口一口的吃完了晚飯,討論也基本進入了尾聲。大致上分爲兩個陣營,武將主戰,文臣主退。武將們戰意正濃,特別是呂布,大喊大叫着要攻破樑縣,剝下孫堅的虎皮。而楊修等文臣則主退,見好就收,固守廣成關,先解滎陽之圍。

劉辯注意到賈詡一直沒有說話,便點了將。

“文和,說說你的看法。”

賈詡站了起來,輕咳了一聲:“陛下,臣以爲當戰,不過,不是攻樑縣,而是攻魯陽。”

此言一出,衆人愕然。大帳內一片寂靜,片刻之後,衆人轟然大笑,都覺得賈詡是瘋了,笑得最兇的就是呂布:“賈文和,你是不是把袁術和他的大軍當成了三歲小兒,一擊即潰?”

劉辯沒有笑,他掃視了一週,衆人訕訕的閉上了嘴巴。劉辯用目光示意賈詡繼續。

賈詡沉靜如水,不卑不亢,接着說道:“陛下慧眼獨具,曾說袁術讓孫堅進駐樑縣,有讓孫堅送死的嫌疑。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讓孫堅也看清這一點?放棄樑縣,直逼魯陽。若袁術敢戰,則集中兵力,一舉擊潰之。若他不敢戰,那孫堅無援可待,孤軍不能自守,只有棄城一途。”

劉辯恍然大悟。賈詡這招可謂歹毒,他攻的不是城,而是人心。三萬步騎逼向魯陽,袁術沒有必勝的把握,肯定不敢全力以赴,決一死戰。否則損失過大,只會白白便宜了袁紹。袁術不敢戰,就只能看着孫堅送死。孫堅能甘心送死嗎?他肯定會棄城而走,保存自己的實力。

沒有了孫堅這頭猛虎,袁術就失去了最尖利的爪牙,不僅不能再對廣成關發動攻擊,還要防着孫堅的報復。一旦劉表在荊州站穩腳跟,袁術再想揮師北上,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如此一來,南線的威脅就可以得到緩解,朝廷的平叛大軍可以一心一意的對付袁紹。

劉辯笑了,看看帳中的衆人:“諸位覺得如何?”

呂布無所謂的聳了聳肩:“臣無所謂,只希望陛下讓臣做先鋒就行。”

“你還做先鋒?”張繡冷笑一聲:“樑縣一戰,若非陛下親自馳援,你早就被孫堅困死了。我怕你打虎不成,反被虎傷。這先鋒的重任還是留給別人吧。”

“張繡,你想打架麼?”呂布大怒,眼睛一瞪,習慣性的唾了一口唾沫,唾沫剛出口,忽然想起了什麼,連忙伸手接住,搓了搓手,作摩拳擦掌狀,一本正經的說道:“打架,我可不怕你。”

衆人見了,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劉辯無語,手在案上輕輕的敲了敲:“盧卿殿後,監護樑縣。呂布爲前鋒,張繡繼後,朕與太傅統大軍,一起趕往魯陽。”

“唯。”衆將轟然應諾。

第一更,求三江,求推薦,求收藏!

;

第335章 破境第110章 人無完人第279章 入長安第226章 貂蟬建功第65章 初戰第410章 第三個第229章 柳暗花明第229章 柳暗花明第247章 大獲全勝第170章 君子協定第152章 徐晃發威第399章 華雄第400章 龍鳳血脈第40章 不破不立第6章 傀儡發飈第161章 危機第457章 亡國之道第224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245章 見機行事第116章 入營第361章 風雲變第63章 楊修第197章 馬賊第16章 大道與小道第185章 江東猘虎第421章 癥結第445章 儒道並重第113章 鍾繇第123章 裴潛第435章 縱橫第130章 蕭牆之內第16章 大道與小道第420章 高山第230章 衆妙之門第344章 破綻第373章 袁氏淵源第326章 在水一方第248章 亞歷山大第45章 廣陵散第98章 挖牆角第341章 單騎破陣第123章 裴潛第316章 選婿第306章 吃人肉的程昱第310章 白骨觀第448章 立功心切第136章 困龍陣第193章 韓遂第7章 挖人第39章 袁家發達史第452章 天機第302章 荀氏之儒第12章 賈詡獻計第430章 聰明誤第174章 匈奴第142章 鄉音第361章 風雲變第274章 迫降第390章 天道與人道第167章 逼供第132章 杜氏第112章 見面禮第398章 虎皮第328章 雪夜殺戮第159章 飛龍在天第185章 江東猘虎第305章 他鄉遇故知第453章 歸根覆命第212章 後繼有人第169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438章 試陣第100章 一舉三得第293章 有龍,敢屠否?第432章 鳳雛第72章 馳援第221章 駁獸第147章 上駟對下駟第289章 誰家少年第220章 棋逢對手第58章 大局第435章 縱橫第399章 華雄第136章 困龍陣第345章 燭龍第31章 失落第322章 人間佛國第324章 惜別第404章 溫故而知新第97章 言者有心第83章 關羽來了第235章 打服了好講理第331章 慎獨第159章 飛龍在天第452章 天機第42章 斬丁原第275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426章 大喜第181章 華佗第356章 去從第56章 明爭暗鬥
第335章 破境第110章 人無完人第279章 入長安第226章 貂蟬建功第65章 初戰第410章 第三個第229章 柳暗花明第229章 柳暗花明第247章 大獲全勝第170章 君子協定第152章 徐晃發威第399章 華雄第400章 龍鳳血脈第40章 不破不立第6章 傀儡發飈第161章 危機第457章 亡國之道第224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245章 見機行事第116章 入營第361章 風雲變第63章 楊修第197章 馬賊第16章 大道與小道第185章 江東猘虎第421章 癥結第445章 儒道並重第113章 鍾繇第123章 裴潛第435章 縱橫第130章 蕭牆之內第16章 大道與小道第420章 高山第230章 衆妙之門第344章 破綻第373章 袁氏淵源第326章 在水一方第248章 亞歷山大第45章 廣陵散第98章 挖牆角第341章 單騎破陣第123章 裴潛第316章 選婿第306章 吃人肉的程昱第310章 白骨觀第448章 立功心切第136章 困龍陣第193章 韓遂第7章 挖人第39章 袁家發達史第452章 天機第302章 荀氏之儒第12章 賈詡獻計第430章 聰明誤第174章 匈奴第142章 鄉音第361章 風雲變第274章 迫降第390章 天道與人道第167章 逼供第132章 杜氏第112章 見面禮第398章 虎皮第328章 雪夜殺戮第159章 飛龍在天第185章 江東猘虎第305章 他鄉遇故知第453章 歸根覆命第212章 後繼有人第169章 兩害相權取其輕第438章 試陣第100章 一舉三得第293章 有龍,敢屠否?第432章 鳳雛第72章 馳援第221章 駁獸第147章 上駟對下駟第289章 誰家少年第220章 棋逢對手第58章 大局第435章 縱橫第399章 華雄第136章 困龍陣第345章 燭龍第31章 失落第322章 人間佛國第324章 惜別第404章 溫故而知新第97章 言者有心第83章 關羽來了第235章 打服了好講理第331章 慎獨第159章 飛龍在天第452章 天機第42章 斬丁原第275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第426章 大喜第181章 華佗第356章 去從第56章 明爭暗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