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

兩軍相向而行時,並非是一路狂奔,而是踩着整齊的步子,沉穩有力的向前行,他們的步子跨得並不大,每一步邁出的距離如同丈量過一般。直線數裡的距離走完,已經耗去大半個時辰,但是隊伍的陣型一點都沒有亂,無論是方陣與方陣之間,還是方陣內部,橫豎隊列一如剛列陣時。

這纔是精兵。

直到相距只百來步的時候,兩軍纔開始加速、對衝。

五百人一個指揮,便是五百人一個方陣,一條線上數個方陣排列,轟然撞在一起,兀一接觸,便是刀兵相向,血肉橫飛。第一排驟然接觸的軍士,無不是軍中虎士,他們甲冑齊整、厚實,擡頭間盾牌狠狠對撞在一起,期待將對方撞翻。然而在後有同袍相助的情況下,別說撞翻,便是撞得後退兩步,都是極難。驟然的較力之後,便是比拼速度的時候,雙方軍士幾乎是同時出刀,從頭頂、腳下、縫隙中等一切可以出手的地方,想要去斬殺對手。

有那先動手的,手臂剛伸出盾牌,便被對方卡住,閃電般斬斷,失去生機的手臂掉落地面,在血水中抽動兩下,便沒了動靜,而是去手臂的將士,在劇痛下慘嚎不已,陣腳一亂,立即被對方趁虛而入,將其撞到、斬殺。

雙方盾牌手較力一時不相上下的,後面的刀斧手跟上來,舉起重達數十斤的巨斧,對着對方的盾牌,狠狠劈斬下來。這些刀斧手無不是軍中猛士,全力劈斬之下,加上戰斧本身的勢能,威力可想而知,開盾殺人不在話下。那被砍破盾牌的盾牌手,在盾牌破裂後,剛睜大恐懼的雙眼,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戰斧將腦袋、身軀劈成兩半,再也沒有時間去反應,只剩下一攤血肉模糊的殘軀,被踐踏的不成樣子,漸漸化爲肉泥。

刀斧手動手的同時,對面軍陣中、盾牌放出的空隙裡,突然刺出無數長槍,那長度超過丈八的長槍,可以在保證軍士不被戰斧砍到的同時,有效將對方的刀斧手刺傷、斬殺。長槍兵得手之際,手持橫刀的軍士從陣中衝出來,貓着身子,速度快得不可思議的將長刀遞出,狠狠揮斬、捅刺在對方軍士身上,撕開一大片口子,帶出一大片血肉,有的甚至連腸子、內臟都帶了出來,灑落一地,瞧着讓人心寒。

戰陣相接,講究在最短時間內攻破對方防禦,同時也講究兵種配合,盾牌在前,刀斧手在後,長槍救刀斧手,橫刀陷陣士救長槍,在彼此相互照應的過程中,突入到對方陣型中,斬殺對面的敵人。如此循環往復,在兩軍接戰的戰線上,步步都是斷肢殘骸,步步都血肉模糊。

到了戰陣中,主將的功用常在兩方面,或者帶頭撕裂敵陣,以求迅速破敵,或者坐鎮中央,指揮整個戰陣,以求把握戰場全局。在過往的戰役中,李從璟向來都是扮演後者的角色,但是秦仕得不同。

戰陣之法,一旦結陣,各部勝負各憑本事,在這種正面硬戰的陣戰中,通常情況下戰法並無多大變動,就是看誰先殺破敵陣。各部將士的戰鬥,實則已近乎按部就班,這個時候,很多主將自知不會出現太大變故,而自己又沒有其他奇計時,往往會衝殺在前,仗着自己的武勇,去率領士卒攻破敵陣。

秦仕得就是如此。

他從軍中底層拼殺出來的將軍,本身並未讀過多少兵書,他常對人說的帶兵之道,就是平日與士卒同甘共苦,訓練嚴整,如此一旦與敵交戰,便會進退有度;而到了戰場上的時候,身先士卒,這樣士卒就會用命。

他的戰爭之道,簡單,但卻實用。

此時,秦仕得就衝殺在戰陣最前線,他能活到成爲節度使的時候,自身不可能不勇武,如今雖然年紀大了,但搏殺技藝卻更加嫺熟,他帶着數百近衛組成的方陣,很快撕碎對面契丹軍陣的第一道戰線,突入了契丹軍陣中。這樣的戰法,走的便是以力

破敵的路子,敵軍要麼派遣出比他更勇武的大將,將他斬殺,要麼派出更精銳的步卒,擋住他們的步伐,別無他選。

秦仕得使的兵器是一柄大斬刀,與軍中陌刀相差不大,緊緊是刀刃就超過三尺,再配上刀柄,握在他手裡,使得虎虎生威。就是這樣一柄沉重的大斬刀,在他手中卻輕若無物,劈、斬、刺、挑等動作在他手中使出來,速度極快,往往在契丹軍士還未反應過來時,便已將他們大卸八塊。

在秦仕得身後,留下了一地屍體,幾無一具完整,灑落的鮮血像是地毯,和碎肉殘肢混合在一起,如同落葉蓋大地,端得是駭人無比。

對面的契丹軍士見秦仕得如此悍勇,不少都心膽俱裂,心智不穩,有支撐不住的風險。秦仕得如此敢戰,他身邊的近衛也都是同一種風格,少有人使橫刀這類輕兵器的,都是刀斧之類的重兵。這個方陣,瞧着就足夠有威懾力。

大刀闊斧,秦仕得和他近衛方陣昂然向前。

契丹軍陣後,指揮全軍的耶律雉看到這一幕,眉頭緊鎖。

數千人的大戰中,在情勢未曾大變,引起全軍震動的時候,各部將士並不能知曉別部的戰況,他們的戰鬥在很大程度中是“摸黑”在進行,只是在本部將領的指揮下,向前向後。將士們固然如此,但各部主將之間,主將與主帥之間,卻有聯絡,能大體知道其他各部的情況。

先前那位豪言要取秦仕得人頭,在耶律雉八兄弟中排名第八的少年,此時就聽聞了秦仕得領部高歌猛進的情況,己方的不敵,非但沒有讓他擔憂,相反,他臉上露出興奮的喜色,“還以爲數千唐軍中要找到這老兒很難,卻不曾想他這麼會露頭,這下倒是省了我去尋他的力氣!來人,去跟大哥請戰,我要去斬秦仕得!”

戰事正在進行,各部皆有任務,主將不得擅離職守,是以他讓傳令兵去請戰。傳令兵得了他的軍令,也不免激動,立即奔去帥臺。

與此同時,之前嘲諷少年的老五,此時也得知了這個消息,不同於老八的激動難耐,他陰霾的眼神閃動了幾下,臉上的陰沉之色更濃厚了幾分,彷彿時時刻刻都在算計着什麼。最後,他沒有立即作出動作,只是讓前來彙報的傳令兵繼續關注局勢,隨即又埋頭到眼前的戰事中。

耶律雉在接到老八的請戰後,也沒有立即應允,而是沉默看向秦仕得無人能擋的身影,沉默了下來。

老八等了許久,沒有等到耶律雉回信,不由得有些焦急,他暗自想道:大哥遲遲不同意我請戰,卻是爲何?若是這功勞被其他人搶了去,那我豈不是平白錯過大好時機?

念及於此,他又派遣出第二個聯絡兵,去向耶律雉請命。

直到第三個聯絡兵仍舊沒有帶回耶律雉的軍令時,感覺時間仿若過了一年之久的老八,再也按耐不住,臉上浮現出濃濃的憤怒之色,憤然丟下正在作戰的麾下將士,親自去了耶律雉面前。

“大哥,秦仕得那老兒就在眼前,正在破我軍陣,你爲何不准許我去斬了他?!”怒急交加的老八,見到耶律雉後連見禮都省了,帶着質問的語氣問道,神色極爲不滿。

耶律雉面無表情的看了老八一眼,冷冷道:“未得帥令,你擅離職守,棄本部將士不顧,真是膽大包天!”

耶律雉這幅模樣,讓老八怒火更甚,他向來心高氣傲,看不起其他兄弟,稱呼耶律雉一聲“大哥”,也不過是因其是八人之首,許多事還得仰仗他罷了。現在見耶律雉竟有不許他立功的意思,立即就兜不住脾氣了,在他看來,這本就是屬於他的功勞,別人不給他,那就是搶了他的東西。

他怒道:“耶律雉,你這是嫉賢妒能,怕我立功嗎?!”

耶律雉還未說話,又是一騎奔來,卻是老五來了。他看了

老八一眼,向耶律雉見禮,收起他那身陰沉氣息,規規矩矩道:“大哥,秦仕得聲勢頗大,他前部的軍陣已經抵擋不住,再不應對恐怕會有危險。我知大哥必然已是胸有成竹,只是希望大哥派我出戰,讓我爲大軍立功!”

耶律雉看了老五一眼,神色略微緩和,他還未說話,老八已經對老五怒目而視,搶先喝道:“秦仕得的人頭是我的,要去斬他也是我,你憑什麼跟我爭?!”說罷,再次看向耶律雉,“大哥,你答應過我的,讓我去取秦仕得的人頭!”他瞥了老五一眼,眼帶不屑的冷哼道:“而且,全軍上下,我武藝最好的,其他人到了秦仕得面前,別沒取下秦仕得的人頭,反到被對方取了人頭,到時候引起大軍恐慌,那就適得其反了!”

老五自然聽得出來老八這是在指桑罵魁,他臉上浮現出惱羞成怒的神色,瞪了老八好半響,這才氣極開口,“好,好,好!老八,你要去,我不攔你就是!”他向耶律雉道:“大哥,既然老八雄心壯志,我也不跟他搶,不過斬秦仕得事大,不容有失,我願爲老八掠陣!”

耶律雉深深看了老五一眼,點頭道:“你能有如此胸懷,父王定會高興。”說罷,又對老八道:“既然你請戰心切,我便成全你又如何?”

老八大喜,激動不已,“多謝大哥!”

軍陣中,秦仕得渾身浴血,揮動手中大斬刀,將拍馬衝至眼前,大喝向他殺來的一員契丹小將劈成兩半,抹了一把臉上的血水,他吐了口唾沫,哈哈大笑,大斬刀指着面前驚悚的契丹軍士,豪氣沖天道:“爾等賊子,不老老實實在草原呆着,偏要來犯我邊境,今日本將就要讓爾等知曉,在唐軍面前,爾等什麼都不是!敢來搶老子的錢糧,那是找死!”

他說完,舉刀再次向前。他面前兩位契丹百夫長相視一眼,一咬牙,同時向他殺來。秦仕德低喝一聲,大斬刀橫着一揮,在那兩位百夫長還未近身時,就將他們的腦袋一起削掉。噴涌的血泉中,高高飛起的人頭越過人羣頭頂,不知落向何方。

秦仕得大呼爽快,腳步不停。

戰至此處,秦仕得體力消耗早已不小,他雖然老而彌堅,但歲月畢竟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跡,再上大半生的戰傷,讓他的體魄早不復當日雄壯,眼下雖然殺得契丹軍膽寒,有破陣希望,但從他漸漸加重的呼吸聲中,不難窺見他體力的衰退。

一羣契丹軍士,忽然發了狂一般,向秦仕得撲殺過來,將他的進退之路封得死死的,轉圜餘地霎時間少了一大半。

就在這時,契丹軍中忽然衝出一匹神駿非常的棗紅色戰馬,馬上小將伏身持槍,在奔近秦仕德身前後,尚有幾分稚嫩的嗓音大喝道:“秦仕得,乃翁來取你性命,還不受死!”

卻是老八殺來。

在他身後,跟着同樣身手不凡的老五。

秦仕得不認得老八,更加不知對方存心要殺他已經很久,他也沒有心情去問來者何人。在他面前,那些配合老八的契丹軍士,一個個都紅了眼。在他們出手的同時,老八手中的鐵槍-刺來。

秦仕得雙腳穩穩沉在地面上。

密不透風的刀光劍影中,他手中的大斬刀由下向上,滑過一道一閃而過的弧線。

老八的長槍近在眼前。

秦仕得雙臂擡起,大斬刀揮斬,又落下。

一聲慘烈馬嘶,棗紅色戰馬從馬頭被斬爲兩半,馬上的老八動作一僵,在他不可置信的神情中,一道血線從他身體中線浮現。他手中的長槍,還未觸及到秦仕得,就掉落在地上,隨即,他失去生機的身體,石頭般墜了地。

身體裂開,五臟六腑涌出來,碎了一地。

從始至終,秦仕得不曾多看老八一眼,手中大斬刀揮向下一個敵人。

(本章完)

章六 水寨(4)章五七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4)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一百八十 小魚大魚齊咬鉤 預設奇兵向北行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二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5)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三 神仙山(2)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十八 蒹葭蒼蒼,血染一方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六十四 相救章八十七 誰爲讀書人立心 誰向宣武軍告密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四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章二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8)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八十六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中)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五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4)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七十一 強一地也強一國 最是諜鬥能驚心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八十一 燈火處是歸處【第三更】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5)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一百四十四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中)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九十七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4)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章八十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7)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五十五 生搏死鬥欲突圍 臨死不忘顧大義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
章六 水寨(4)章五七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4)章九十四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1)章一百八十 小魚大魚齊咬鉤 預設奇兵向北行章九十七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4)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十二 他的決心(第三更)章二十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4)章八十九 走馬觀花過揚州 錢元瓘再會太子(下)章一百三十 盛情相會說前路 建安已下望遼東(上)章九十二 兩人閣樓聞雨聲 兩年之內平淮南章二十六 陣戰(下)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5)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8)章兩百零四 百戰山河寸寸血 拼卻死地開生門(中)章二十五 莫離獻策定滁州 馮道驅至壽春城(3)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五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6)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急性腸炎今天無更章二十六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5)章六二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9)章三 神仙山(2)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章十八 蒹葭蒼蒼,血染一方章六十六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1)章六十四 相救章八十七 誰爲讀書人立心 誰向宣武軍告密章六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2)章六 昔日家國殘夢裡 多少魂夢驚夜雨(中)章八十一 親至芙蓉掀簾幕 一騎獨上古北口(下)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5)章十六 故佈疑陣引人亂(上)章四十六 先聲奪軍心(3)【第三更】章三十一 宴會風波章四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章二十九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8)章兩百十九 隨君輾轉已四載 今成大將彭祖山章二十一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5)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1)章二五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3)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六十五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6)章六十八 太原小嬌娘【第一更】章三十八 黑雲催西樓章八十六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中)章二四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2)章八十五 是非成敗問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上)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五十八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4)章一百一十六 既復故土不忍棄 亡羊補牢候乳虎(中)章一百三十九 東歸再會秦仕得 北上吳使徐知誥(下)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六十七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5)章四十四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5)章七十一 強一地也強一國 最是諜鬥能驚心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7)章八十九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中)章五十六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6)章七十一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6)章七十一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9)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10)章十七 棋至中盤局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3)章八十一 燈火處是歸處【第三更】章兩百零六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1)章七十三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2)章四十七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8)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21)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韜爭權有方 戰事未起死斥候(3)章八十三 一代驍將顯威名 老殘之軀念家國章一百零二 八仙過海顯神通 天下大爭在我側(7)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5)章兩百三一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8)章六十八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3)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十 他的將士(第一更)章一百四十四 立參謀處全軍制 屯田有成再擴軍(中)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九十七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4)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窮處自有云起(3)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五十 臣面君當跪【第一更】章八十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7)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過誰 擁重兵幾人不叛(2)章三十七 囂張李從璟章十二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3)章五十五 生搏死鬥欲突圍 臨死不忘顧大義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四十六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2)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