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十八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1)

李從璟在刑部大牢找到了孫芳傳,因爲是首犯的關係,他被押解來洛陽的時間很早,正因爲對他審訊得比較得力,張春來、孫興等人才浮出水面。孫芳傳如今面色並不太好,雖然沒受什麼刑法,但連日來遭遇的精神折磨,應該比身體上的創傷更加痛苦。

孫芳傳告訴李從璟,他跟汴州宣武軍節度使孔循並無交情,對方不可能因爲要保全他,而將太原官員半道截下來。孫芳傳之所以認命,是因爲即便沒有太原那些官員作爲人證,僅李從璟現在掌握的證據,也足夠讓他丟掉性命。

李從璟與孫芳傳談了半個時辰,經過仔細觀察,前者認爲後者並無說謊的跡象。

從關押孫芳傳的監牢裡出來,李從璟又先後去見了孫興、張春來。

在太原官員即將進入汴州地界的時候,宣武軍有異樣調動,孔循也有不同尋常的表現,這當然會讓李從璟不得不顧忌,孔循是否有意截下那些太原官員,不讓對方入朝,或者乾脆讓宣武軍佯裝成盜賊,半路殺之。

如果孔循不是爲了孫芳傳,那便極有可能是爲了孫興、張春來。

作爲之前短暫的朝堂重臣,如今有數的地方大員,坐鎮汴州要地,要說孔循與朝中官員沒有密切往來,李從璟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既然推行新政不力的孫芳傳,因爲與張春來、孫興等人有所勾結,所以朝廷不能及時察覺他的真面目,那麼孔循在汴州進奏官告密之前,同樣被視爲推行新政恰當的官員,就極有可能也是朝中有人幫他掩飾。

——汴州進奏官的告密之舉,固然有爲自己謀、想要立功的原因,但何嘗不是新政得人心、朝廷得人心的表現?

面對李從璟的訊問,孫興的表現是拒絕說話,打定主意要守口如瓶。李從璟用上了刑訊手段,也沒能讓對方開口。這位在前段時間的審訊中,已經精神瀕臨崩潰交代了許多東西的刑部侍郎,在聽聞汴州異動之後,出奇的狀態穩定下來,咬緊牙關奮起抗爭。

這讓李從璟基本確認,汴州異動,與孫芳傳案涉及的某些朝廷重臣有關。並且那批太原官員中,就有能影響某些個朝廷重臣榮辱甚至是生死的人。孔循要控制、殺害那些太原官員,是爲保全某些個朝廷重臣,也是爲保全他自己。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孔循極有可能現在還不知道,汴州進奏官告了他的密。他的種種舉動,並不是在得知朝廷要整治自己後的反抗。

如果是這樣,單是爲對付太原官員,孔循就不惜讓軍士作亂——不管他採用何種方式,最終都不可避免有罪,那隻能說,太原官員的確關係某些個朝堂大員的命脈,而那些朝堂大員,則關係到孔循的命脈。

孫興的及時“醒悟”與惜字如金,則是可能看到了一線生機,正是這一線生機,讓他決定把態度由合作轉變爲不合作。

這讓李從璟察覺到,孫

芳傳案與孔循案,怕是水深得很,如若不然,在他面前,孫興也不可能還妄想求得那一線生機。

在孫興這裡得到有限的東西后,李從璟又見了張春來。

出乎意料,比之平日行事乖張,看起來很厲害很強勢的孫興,張春來這位平素言語不多、爲人和善本分的戶部尚書,倒是對李從璟說了一番話。

“天下積弊長久,已經快到積重難返的地步,藩鎮、州縣如此,朝堂亦是如此。陛下、殿下是世間明主、賢王,壯懷激烈,有意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於是大行新政,精簡、充實禁軍,削弱藩鎮、整頓州縣,以求強幹弱枝,集中天下權力於朝廷,廓清宇內,再創盛世。然,治國如醫人,傷患積重難返,醫者欲起死回生,在用藥之前,必要對傷患之病情一清二楚。今,陛下、殿下欲根治天下,可曾盡知天下病理,又深知醫治之術?”

李從璟沒想到這位老尚書會突然來這樣一番話,遂耐住性子,等對方繼續說下去。

未着囚衣只是素衣在身的張春來,坐在陰暗的監牢中,仰頭喟然道:“朝堂之上,上至袞袞諸公,下至六部員外郎甚至是書吏,但凡手裡有些權柄的,在這衆人皆醉、舉世渾濁的世道里,又有幾個能出淤泥而不染,真的身家清白?安史之亂後,肅宗建號於靈武,用鄭叔清爲御史,於江淮間豪族富商之家,率貸及賣官爵,以裨國用。德宗討河朔及李希烈,物力耗竭,乃興苛捐雜稅,取賦於天下,京師稅百姓屋宅,又統計商賈資產,以分數(總資產的幾分之幾)稅之,又令天下權貴、官員、富戶出家童、牛羊,以助王師征伐。公器私物之分,至此已然廢矣。”

“初,興元克復京師後,府庫無財,乃令諸道進奉,以資朝廷之用,而後朝廷常有索取,便是到了亂賊平定而朝廷無事之時,賦稅之外,進奉不息。當是時,江西有月進,劍南有日進,諸道藩鎮,遂競相進奉,以固恩澤。節度使爲斂取錢財,託言密旨,大肆盜貿官物,時蔬鮮果者稅之,死亡者稅之,而其豪奪之財,十獻其二三,餘者悉入私囊。裴肅爲常州刺史,因進奉殊多,未幾便得升遷,天下刺史進奉,由此而始。嚴綬爲判官,傾軍府資財進奉,又得升遷,天下判官進奉,由此而始。諸道州縣之外,又有鹽鐵、漕運、倉廩諸監。天下官員,進奉朝廷,財貨之物,入府庫者幾何,入朝堂諸公私囊者又幾何,善鑽營者,又豈能不與朝堂重臣相交?陛下雖罷天下進奉,然因進奉之制而起,諸道藩鎮州縣官員,與朝堂重臣連結之事,又何曾罷了?”

嘆了口氣,張春來緩緩道:“新政之事,雖然耗力,要天下官員舍斂財之道,而投身實事,雖說官員中不乏虛以委蛇與不盡職之輩,但此事畢竟能使天下財物豐足,能使賦稅府庫充盈,這番‘增收’之事,不僅使國家‘增收’,也使官員‘增收’,所以願爲之者衆。新政能有諸多效果,收穫今日之面貌,

根由在此。然整頓吏治,則又何如?天下積弊已久,世道渾濁,本就沒幾個人清白,陛下行整頓吏治之事,可不僅是‘減收’,而是搶人飯碗害人性命,幾人願爲?一旦吏治整頓之力過大,幾人不抗拒,幾人不鬧事,幾人不奮起一搏?”

聞言,李從璟陷入沉思。

這位戶部老尚書,倒是對孫芳傳案看得清楚,知道朝廷是要藉此拉開整頓吏治的序幕,他能看出來並不稀奇,此事明眼人都能推測出來,既是如此,諸方有所動靜,也就不足爲奇。

從監牢出來,外面陽光正好,李從璟在屋檐下站了一會兒。

整頓吏治之難,難於上青天。若是隻求殺雞儆猴,稍震天下,讓百官收斂一些氣焰也就罷了,受波及的人有限,遇到的阻力也就弱,甚至也能使朝廷收穫一些不錯的名聲。

但現在的大唐要的,不是這些許虛名,不是某些名士或者某些讀書人,因之而讚頌朝廷,轉而擁戴朝廷,投入朝廷的懷抱。

帝國要的,是真正的興盛。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李從璟呢喃一聲,走進光幕中。

朝廷本就無意一次性將天下不良官吏都送入輪迴道,整頓吏治也需要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說,甚至是個持之以恆的過程。針對眼下形勢,對某些劣跡不太嚴重的官員,要給予將功補過、改過自新的機會。

給帝國換血,不是一次性抽乾再一次性補充,而是一批一批做。

但此番這個頭,必須要開好,第一炮不打響,往後的路就不好走。

至於張春來最後所說的,王朝覆滅不僅因爲不作爲的社稷糜爛,也因爲割除社稷糜爛的用力過猛,李從璟則是不屑一顧。

或許那是事實,但絕對不會發生在他身上。

太原官員必須盡數安全押解到洛陽來,給孫芳傳案一個完美結局,只有這件案子了結的徹底,對孔循案才能大張旗鼓去做,故而無論有多少人意圖從中作梗,李從璟都不會答應,哪怕孔循要以宣武軍士卒攔路。

“太原官員不日就將進入汴州地界,這批人不容有失,元錫,你與張從直走一趟,帶兩都甲士,趕赴汴州,替朝廷將犯人都押解回來!”回到官署,李從璟將蘇禹珪叫來,將此事箇中深淺交代一番。

蘇禹珪正容道:“殿下放心,事若不成,禹珪自裁道旁!”

孔循雖然想要做些小動作,但想必還不敢動刑部的人,如果他不想造反的話。以蘇禹珪刑部比部郎中的身份,帶兩百甲士隨行,去接應太原官員,怎麼都足夠了。

當日,官袍在身的蘇禹珪,懷揣刑部印信,帶兩百甲士馳過洛陽大街,直奔城外。

不久之後,刑部比部郎中率甲士出城向東的消息,傳到了一座深宅大院內。

大院深處,一間廳室內,有數人擺案而坐。

朱紫滿堂,龍鹿共舞。

(本章完)

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品書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六十九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3)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十六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3)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四十六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2)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九十一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7)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六十三 所謂兒皇帝【第二更】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兩百十四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中)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四 水寨(2)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八十七 輕羅幔帳紅燭低 柔情蜜意兩人識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2)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四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
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八十三 颶風過崗百草伏 謀大事者必影孤章十四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5)章一百四十一 遊演武院有三望 說耶律敏待一言(中)章三十一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10)章一百九十六 賊性難改當如何 恩威並重固後院品書章七十二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0)章十五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九十二 王樸坐論天下謀 何人雄關退千軍(中)章二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五十七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7)章一百零七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8)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樹 雄主不屑轉顧之(上)章七十九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5)章六十九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3)章八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1)章五十三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下)章十六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3)章二十九 欲徵邊疆先存甲 從璟酒棚識民心章十二 有人西樓殺宰相(1)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五九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6)章兩百零七 阿保機妙算無遺 李從璟胸有不平(2)章十七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1)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一百零六 耶律敵烈所圖何 風雲際會桑亁關(1)章七十九 將士百戰方爲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七十二 獨在異鄉爲異客 何處是家有家人(7)章六十一 伐謀伐交可得地 唯獨伐兵令人懼(中)章七十七 世間安得兩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6)章四九 欲往荊南歷波折 從龍老臣今如何(3)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二十二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9)章八十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6)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二九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7)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1)章七十五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3)章七十八 祖祖輩輩是漢人 生生世世不爲奴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三十五 天下勢風起雲涌 金陵城龍潭虎穴(3)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四十六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2)章四十八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3)章七十二 謀戰更比力戰難 取得東陽去成都(1)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4)章三十四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8)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九十一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7)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權 我爲萬世開太平(4)章十二 大丈夫謀身謀國 殺人何須有理由章七十五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3)章七十一 莫離巧思獻三策 三城戰事起異變(5)章一百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9)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六十三 所謂兒皇帝【第二更】章七十七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3)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四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章八十七 是非成敗由誰定 殘陽獨映血火關(下)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陽 衣冠南渡自此終章兩百零一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4)章一百零五 兩計使軍安然歸 遼東半壁已入甕(下)章七十 龍爭虎鬥章兩百十四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中)章五十一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1)章四 水寨(2)章九 先帝功業吾功業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八十七 輕羅幔帳紅燭低 柔情蜜意兩人識章十五 誰是刀,誰握刀?章五四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1)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復營州 馬蹄不停向渤海(2)章四十五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1)章八 時來天地皆同力 運去英雄不自由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雲多壯志 敢叫舊貌換新顏(3)章六十六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7)章九十一 一別數載仗劍來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九十五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2)章一百零六 千百年金陵風月 數不盡君臣過往(7)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五 晉陽李從璟章四十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1)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四十三 給我砍死他章四二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4)章十三 恥與賊相識 不與寇同生(4)章一百零三 驚濤初起劍南道 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五十五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11)章四十二 強軍出名將章五十二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8)章十六 淇門之變(8)章四十一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