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 首殤閬州破 初捷劍門裂(1)

李仁矩接到的緊急軍報,便是李紹斌率軍來攻的消息。

聞聽此言,李仁矩不驚反怒,拍案而起,他本武將,卻蓄有長鬚,震動之下長鬚抖動,不知是該謂之滑稽還是威嚴,振奮道:“來得好!原先本帥還需得費工夫,提勁旅奔波百里,往梓州與之戰,如今李紹斌卻是自個兒送上門來,倒是省得本帥勞神費力。來得好!我保寧軍正好爲朝廷擊此頑賊,好叫他血債血償!”當即擂鼓聚將,商議迎戰李紹斌之事。

今歲夏,李紹斌爲反擊朝廷在蜀中設鎮之舉,招募了許多青壯,皆以字刺面,發給兵器卻不供應糧草,將其驅趕至閬州、果州、遂州,逼其剽掠兩鎮,給三州造成不小損失,是以李仁矩言“血債血償”。

保寧軍諸將,包括李仁矩的幕僚,聞聽鼓聲,陸續趕來,三通鼓敲完,該到的基本都已到齊,唯獨有位指揮使,到得稍晚些,鼓聲停了半刻,這才進堂。

諸人來到時,定眼一看,李仁矩大馬金刀高居帥位,去了儒袍,披了甲冑,配了腰刀,睥睨堂中諸人,神色莊嚴,竟有幾分不怒自威之勢。

他這番做派,委實讓人心頭一緊,雖說李仁矩平日裡也非易與之輩,任性偏頗,常有矜持之氣,但總體還是頗爲溫和的,估摸着是爲客將、客省使久了,注重儒雅風儀,今日這番架勢,出人意料,與會衆人,議論紛紛,各有猜測。

李仁矩對堂中諸將、幕僚的交頭接耳視若不見,唯獨看向那遲到之人,沒有預兆,陡然厲聲大喝:“軍法使何在!”

衆人驟聞喝聲,俱都一怔,停下話頭,齊齊看向李仁矩。

在做一位武將起身,抱拳道:“末將在!”

李仁矩目不斜視,“本帥擂鼓聚將,三通鼓畢,而有未至者,依本帥軍法,該當如何?”

李仁矩聲色俱厲,那軍法使不敢怠慢,偷偷瞥了那位遲到的指揮使一眼,忙道:“杖責三十!”

“好!”李仁矩用力一拍座椅扶手,“來人,將此人拖出去,杖責三十!”

“大帥......”遲到者一臉不明所以,直到甲士來架他,才終於確信眼前發生的是事實,當即就要求饒。往日裡,這樣的事他並非沒有做過,不過因他是李仁矩心腹,李仁矩向來斥責兩句了事,何以今日如此?

“休得多言!”李仁矩卻不給他求饒、辯解的機會,大手一揮,再也不看這人。

堂中諸將、幕僚,見此情景,心知必有大事,心思靈活或是消息靈通些的,心裡已然有底,臉色都不大好看,又見李仁矩如此做派,分明是在爲緊隨其後的打算做鋪墊,仔細一想,不難明白李仁矩要做什麼,心裡不禁陣陣發虛。

發虛的不是個別人,而是很多人。

因知要與東川軍交戰,而有這種反應,卻是有原因的。

一言以蔽之,敵強我弱。

敵強我弱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兩川兵將,精銳多是郭崇韜伐蜀時留下的,士卒悍勇,將領奮發,不可小覷。其次,朝廷在蜀中設保寧軍,雖說也有從京畿之地加派將士,畢竟少數,千人上下,軍隊主要還是節度使自行招募,而李仁矩並不長於軍事,委實沒有完成好練兵的任務。再對比孟知祥、李紹斌,兩人可都是一時之選,高下立判。

李仁矩將衆將神色看在眼裡,見諸人皆正襟危坐,不再交頭接耳,感覺大好,自認爲這是軍威已立的表現,他雖不長於軍事,臨戰之前,主帥豎立威信的必要性,卻還是知曉的。

見目的已然達到,李仁矩不再猶豫,將緊急軍情給衆人說了,不等諸將、幕僚說話,將自己的打算和盤托出,“穀雨時節,朝廷計議,在蜀中設鎮,以遏兩川,此國之大計也,幸得陛下信任,託此重任於我,自入蜀中,每每憶起陛下之厚望,殷殷囑託之狀,無不百感交集。仁矩本不才,自領閬州,夙興夜寐,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未敢有片刻鬆懈也!”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今朝廷詔令下達,大義在前,正我輩奮起報國之時,李紹斌者,貪鄙小人,爲一己之利,辜負君恩,罔顧家國,實爲自取滅亡之舉。興王師,伐不義,取勝之道也!諸位,爾俸爾祿,均由君賜,當今之時,報效君恩之際也,你我當勠力同心,誓滅李紹斌此賊!”

“目下,我未興兵,而李紹斌來犯,此正決戰之時,保寧軍自無後退之理。本帥意,當即整軍,出城迎戰,予其迎頭痛擊,爲王師平定兩川,爭得首勝!”一番話說完,李仁矩心緒激盪,鬥志昂揚,他索性站起身來,挺胸而立,環顧堂中諸將,至此,終於不忘問一句:“諸位以爲如何?”

李仁矩話音落下,滿堂肅靜,衆皆低頭不言不語,這大爲出乎李仁矩意料,他本以爲,他一番鏗鏘有力的話說完,滿堂諸將當奮起呼和、爭爲先鋒纔對,眼下一片沉默,卻是何意?

就在李仁矩大爲不滿,羞惱之際,有一人起身離座,抱拳謂之道:“大帥報國之心,可昭日月,聞聽大帥一席話,我等莫不深感振奮,報效國家,此正用武之時。”這話讓李仁矩心裡微微好受了些,不過,此人接着說道:“然則,東川兵銳,李紹斌亦驍勇之輩,今其大舉而來,必是

準備充分、士氣正盛之時。反觀我軍,雖將士奮發,然多未經戰事,稱不得精銳之士,倉皇與之交戰,勝負難料......”

說這話的人,名叫姚洪,乃是朝廷專門委派,統領朝廷加派之精銳將士,助李仁矩應付兩川戰事的。

然而姚洪這番條分縷析,卻不合李仁矩期望,他不耐煩聽姚洪長篇大論,打斷了對方,“豈有此理,保寧軍爲平定兩川而立,今戰事在即,豈能避而不戰!”

話被打斷,姚洪不以爲意,俯身順着李仁矩的意思道:“東川既來,保寧軍自然非戰不可,末將並不怯戰。然則,如何戰法,卻可商討。依末將之見,李紹斌憤而來攻,兵鋒正銳,此誠非可與其相爭之際,不若堅守城池,深溝高壘,挫其銳氣。彼百里趨利,久日無功,必定兵疲,銳士一失,便不足爲懼也。彼時,我軍進可出城擊敵,退可待王師來援,進退自如,萬無一失!”

諸將、幕僚聞聽姚洪此番言論,皆眼前一亮,饒是不太動腦之輩,至少也曉得這是老成之見,前期未必有功,但長遠觀之,必定無過,而對於彼方疲憊之際,我方進退自如的見解,委實真知灼見。

李仁矩戰意已決,卻聽不進去這番言論,不等諸將附和,即高聲相斥:“一派胡言!蜀兵懦弱,怎敵我軍精銳?再者,守城守於野,焉有自困孤城而望援軍的道理?”

姚洪,並及諸將、幕僚還欲再勸,李仁矩卻已沒了耐心,“本帥戰意已決,爾等休得多言,我大唐精兵,不懼強敵,彼來我迎,豈可自失銳氣!諸位,敗李紹斌,平兩川,在此一舉,有再敢言退者,軍法從事!”

說罷,做下安排,聚集兵將,擇機出城。

......

李仁矩決意迎戰,不做那縮頭烏龜,領兵出城的動靜,很快被斥候報知給李紹斌。

李紹斌的第一反應,大喜,隨即,冷笑一聲,嘲諷道:“據有堅城而不守,反而以新編之軍出城迎戰,本帥倒是很欣賞這廝的勇氣!”大笑三聲,對左右道:“來時,本帥還擔心,若是李仁矩拒不出戰,閬州一時不能攻下,本帥恐怕難以分兵應對關外唐軍,如今李仁矩狂妄自大,領兵來迎戰,自尋死路,正合我意,爾等且說,本帥是否該相謝一番?”

左右莫不大笑,有人納悶,言道:“李仁矩緣何執意前來送死?”語氣真誠,像真納悶一般,惟妙惟肖,更讓諸將大笑不止。

李紹斌挪了一下馬背上身子,以顯得更加從容,他道:“昔日,李仁矩來東川取禮錢,本帥曾對其多加侮辱,想必令其分外不忿,故而此番迫不及待,欲來尋仇也!”

李紹斌這番話,說的正是李嗣源祭天、李仁矩來東川取百萬禮錢的事。

當其時也,李仁矩爲朝廷使臣,李紹斌自然設宴相候,然而等了半天,及至日上中天,也不見李仁矩來赴宴,李紹斌不忿,遂引兵至驛館,這才知李仁矩在館舍擁倡妓酣飲。

這令李紹斌大怒,將李仁矩揪出,大罵道:“今我爲籓侯,爾銜君命,宿張筵席,比爲使臣,保敢至午不來,自共風塵耽酗,豈於王事如此不恭!”憤怒李仁矩太不把他李紹斌當回事,又聲色俱厲道:“只如西川解斬客省使李嚴,謂我不能斬公耶!”意即,李嚴開罪了孟知祥,被他殺了,今日你得罪了我,我也敢殺你。

李仁矩大爲驚恐,遂拜,涕泗橫流求饒,李紹斌這才放了他,後來,李紹斌本來該貢獻給朝廷百萬錢的,只給了五十萬。

左右聞言,有不清楚這件舊事的,拍李紹斌馬屁:“原來如此,大帥彼時辱李仁矩,使其今日憤而興師、自投羅網,自即爲種之春而收之秋也,大帥高明,我等拜服!”

這馬屁話簡直一派胡言、狗屁不通,李紹斌卻很受用,志得意滿,卻又偏偏一副並不在意爾等小事的神色。

......

白露次日,東川軍與保寧軍相遇於野。

兩軍對壘,各布軍陣,旌旗招展,甲冑鮮明,戰馬奔馳,煙塵蔽目,彼此巍峨萬餘衆,平地壘起鐵甲森林,氣勢凜然。

李紹斌登高而望保寧軍,謂左右曰:“烏合之衆。”

李仁矩遠觀東川將士,遙見對方軍陣側後高地上帥旗下一人,鮮衣怒馬,想來是那李紹斌,咬牙切齒,雙目通紅,憤而傳令三軍:“出擊!”

保寧軍雖是初建,將校不乏軍中宿將,觀罷東川軍陣,豈能不識貨,知曉其精銳,各露懼色,聽了李仁矩軍令,聞了戰鼓響起,硬着頭皮,揮師出動。

李紹斌觀對方軍陣出動,未幾,面色輕蔑之色,“李仁矩,真乃狗屁不通之輩。也罷,今日就叫他見識見識,我東川雄師是何等威武!”言罷,傳下軍令,迎擊保寧軍。

兩軍兀一接陣,相持不過一刻,保寧軍前線頗有死傷,陣線受損;兩刻,東川軍急進一二十步,保寧軍漸不能擋,陣線後移。

保寧軍軍陣中,衆將校見東川軍如此悍勇,無不大駭,有人驚道:“東川賊軍怎生如此勇武?!”

又有人憤恨道:“大帥不聽姚將軍之言,剛愎自用,一意孤行,是舍易就難也,我軍多新練之卒,戰力未成,這仗,如何打得下去!

交戰未及半個時辰,保寧軍將校相顧後退,繼而現出潰逃之象!

至此,李仁矩猶不死心,嚴令各部不得後退,“兩軍交戰,有進無退!令,進者賞,退者斬!”

軍令下達,各部如若未聞,不及多時,東川軍突入保寧軍陣中,聲勢大振,呼喝聲遠傳十里而不絕,保寧軍陣腳大亂,各部張皇后退。

見此景象,李仁矩再也把持不住,面色一片慘白,兩股戰慄,汗如雨下,終於知曉敗局已定,覆滅在即了。

姚洪奔馳而至,滾落馬鞍,急聲道:“戰事不利,我軍尚可退而守城,當此之際,保存軍力爲重!大帥,且先走,末將斷後!”

李仁矩牙齒打顫,再也顧不得報仇,勉強勉勵姚洪一句,轉身就走。

是役,保寧軍不敵東川軍,幸得姚洪率精銳斷後,而保寧軍得歸城中。

......

李紹斌揮師至閬州城下,休整一夜,翌日,猛攻閬州城。

東川軍攻勢甚急,閬州城戰事激烈,李仁矩深居帥府不出,只是焚香禱告。諸將見主帥如此做派,無不失望,大多不肯力戰,唯獨姚洪率部死守城頭,方使得閬州城沒有被東川一攻而下。

入夜,李紹斌召集諸將軍議,衆人皆言閬州不足爲懼,唯獨姚洪所部,是塊硬骨頭,甚爲難啃,若能招降姚洪,閬州瞬息可克。

李紹斌聞言,捻鬚而笑,胸有成竹,“本帥已向姚洪遞去勸降書,不出今夜,姚洪必降。”

諸將莫不驚奇,“大帥何以如此有把握?”

李紹斌笑而不言,高深莫測。

有他的心腹將領,醒悟過來,對諸將道:“姚洪者,昔日從馬直老卒也,大帥爲從馬直都指揮使,對他多有提拔,其人可謂深受大帥舊恩,加之閬州今已成危城,有大帥勸降書,姚洪豈能不降!”

衆人聞言恍然,免不得對李紹斌一番奉承。

李紹斌哈哈大笑,智珠在握之態顯露無疑。

夜裡,李紹斌做下佈置,令東川軍各部做好準備,一旦姚洪開城投降,即刻攻進城中。大勝在即,諸將無不面露喜色、磨手擦掌。李紹斌自居帥帳,運籌帷幄。

子時,閬州城中無動靜。

醜事,閬州城仍無動靜。

寅時,閬州城還無動靜。

有將領坐不住了,來向李紹斌請命,是否更該作戰計劃。

李紹斌決然道:“姚洪必降,爾等稍安勿躁。”

卯時,朗州城一片安寧。

李紹斌終於坐不住,在帳中來回踱步,眉頭緊皺,卻仍是不相信,姚洪竟然不降。

天色漸明。

辰時,有人來報,說看見姚洪,仍舊高居城頭,披掛整齊,一片備戰之態。

李紹斌大怒,拔刀斬斷帥案,罵道:“姚洪小兒,不識好歹,待得城破,本帥要將你碎屍萬段!”遂傳令大舉攻城。

這一日,李仁矩仍舊深居帥府不出,保寧軍諸將遂再無戰心,姚洪獨木難支,閬州搖搖欲墜,雖則如此,姚洪堅守城頭不退,縱使身受多處創傷,猶裹傷而戰,口中高呼“殺賊報國”。其部將士,揀選的都是京畿驍勇,隨其血戰,無有言後退者。

午後,有將領出城而逃,由是,逃者相繼,閬州城被攻破。

姚洪被迫帶所部精銳,轉入巷戰。

李紹斌恨其不肯從他之意投降,舉兵圍攻。姚洪率部與之鏖戰半日,至黃昏,血染長街,積血成流,橫屍塞道,以至於無處下腳。

千餘將士,戰至深夜,死傷殆盡,仍舊不肯向東川軍屈服。間或有氣力用盡者,相互攙扶,咬牙奮力,將手中兵刃揮向敵賊,死不旋踵。

長街被東川軍的火把照亮,姚洪並及所部,終於戰至最後一人。姚洪力竭,在屍山血海中,依牆不倒,雖甲冑碎裂,滿身血跡,仍死死盯着步步走來的李紹斌,目欲噴火。

李紹斌走到姚洪身前,同樣狠狠瞪着對方,質問道:“當年在從馬直,本帥多次提拔於你,今日你緣何要負本帥?”

姚洪哈哈大笑,笑聲沙啞,笑罷,怒目而視李紹斌,“狗賊!當日你爲李氏之奴,能得一碗殘羹冷炙,猶且感激不盡!今,陛下恩重,以你爲節度使,有何處負你,你竟要背君叛國?!狗賊,是你負了陛下,負了大唐,某受你何惠,何處負你!我姚洪雖然無能,不能爲大唐除害,卻也是七尺男兒,寧爲君王死,不爲賊奴生!”

李紹斌臉色陣青陣白,扭曲猙獰,一腳踹在姚洪胸前,姚洪早沒了力氣,當即倒飛出去,摔倒在同袍的屍體上。

姚洪從扒着屍體爬起來,顫顫巍巍站直了身體,橫刀喉前,“李紹斌,你逆天而行,今日某不能亡你,他日必有亡你之人!”說罷,擡頭望向東天,悲壯大喊:“大唐威武!大唐萬年!臣姚洪,來世再爲唐人!”

遂自刎。

是日,八月初十,閬州陷落,李仁矩被殺,姚洪戰死,是爲首殤。

——————

注:留蜀精兵三萬人。史書上的確是這麼記載的,這也是歷史上兩川能擊敗朝廷軍隊的很大一個原因。

(本章完)

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十九 何衝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五十四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4)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六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一百零二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9)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6)章兩百十六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上)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三十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8)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三四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3)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四十七 序幕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四十七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3)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
章九十二 順勢破勢天下勢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十九 何衝章二 穀雨識洛陽 筆落動兩川(2)章五十七 初回懷州會莫離 大軍整編一萬八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四十九 勢來天地皆同力 久負盛名於天下(4)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九十 蒼鷹戲鼠走檀州 白袍書生戰遼東(下)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4)章二 雄才大略爲君王 盛世帝國新大唐(2)章二十四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3)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七十五 誰在謗新政【第三更】章六十六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4)章八十四 千軍萬馬競南下 三尺之舌竊爾城(10)章五十四 名將風采今勝昔 誰在馬上稱豪傑(4)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五十三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9)章兩百四五 風捲黃旗過大崗 北境今起無戰事(10)章五十八 折勢斷其角【第三更】章二十五 十年國辱自今雪 永無休止的戰爭(4)章六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七十二 人間忠義有誰識 強國有道莫自毀(1)章兩百二六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3)章七十九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6)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戰不休(9)章七十六 英雄遲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驅秋(3)章十 一載相識十載別(4)章兩百二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2)章一百零二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9)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14)章十五 有人西樓殺宰相(4)章一百九十八 守得雲開終見君 虎踞龍盤戰扶余(1)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二八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6)章十七 孟平塗山擊劉信 潞王三戰李德誠(4)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7)章一百三十五 勢有分合難預料 夜半有人入夢來(中)章十五 明君可輔臣非才 不覓房杜覓啓誦(6)章一百五十八 萬事俱備東風起 終是離人盼歸人(1)章一百四十九 謀利有成志士歸 去王稱帝性未改(下)章一百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7)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6)章兩百十六 大勢已至終傾力 欲整山河顧奸何(上)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載 而今我爲唐皇帝(19)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七 俯觀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六十五 謀主智算敵軍行 三千銳士擒段凝章六三 金口千軍搬山易 袖刀翻入紅掌中(1)章九十五 調兵遣將上賭桌 不成虎狼便爲食章七十六 兩軍交戰氣勢隆 陣內陣外人心切(4)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戰需得有力爲(中)章四三 昨日煙雲留不住 明朝雙手織鳳霞(5)章八十八 夜半疑夢驚詫起 窗外風雨幾來襲(4)章五十六 精騎破敵甲【第一更】章一百零一 趙王領軍向楚地 秦王洛陽理大局(8)章七十三 錦繡江山萬萬裡 陽關未必無故人(1)章兩百三五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2)章三十 世間有風情萬種 大丈夫當歸何處(8)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爭今何姓(9)章十四 雲波詭譎章兩百二四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章十七 打鐵匠,使刀人章五十二 婉如清揚小娘子 人生最恨離別時(上)章兩百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 風雪漫過中州城(上)章三四 欲爲大事不避難 細加運籌方有成(3)章十一 一載相識十載別(5)章兩百二七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4)章一百六十一 歷經磨難終成鳳 多年對弈收官始(1)章七十五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2)章二十六 百戰安義(5)章五五 身在俗世無出入 三王風聚江陵城(2)章七十一 擡頭問蒼天【第一更】章三十五 劍南快縱馬 橫刀冷鍛甲(9)章十二 臨壽春城啓大戰 登八公山論古今(5)章九十 小麻雀與小妖精 少女心與英雄夢章六十二 伐謀伐交可得利 唯獨伐兵令人懼(下)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賊 有人出城去止殺章九十六 西行雲州會良將 夜火起時奔逃忙(3)章七十七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4)章一百二十二 鐵甲陣前橫殺敵 天將雄師出關急(5)章八十九 大浪來襲羣魚躍 風雨一路洗鮮血(2)章十四 淇門之變(6)章二十七 百戰軍之困章十八 秋風知劍州 鐵甲戰普安(2)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護府 十萬鐵甲出陽關(1)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爲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四十二 北境邊城戰事烈 廟堂雲譎天下變(3)章四十七 序幕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戰 能得幾人見州城(6)章四十九 旦爲私利百般鬥 暮見禁軍萬事休(5)章兩百三三 數年之功見成效 渤海四戰定大局(10)章七十六 如何不認罪【第一更】章五十 敢叫勇佐謀 大爭於天下(5)章七十八 兩軍決戰於滁和 盡得江淮莫神機(5)章四十七 李從璟取勢如棋 王彥章三日破敵(3)章十八 棋至中盤形勢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七十一 我比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