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雙管齊下

連續參觀了馬尾船廠、龍巖兵工廠、三明煉油廠,又觀看了裝甲部隊和空軍戰鬥機中隊的演練之後,餘漢謀對十九路軍、對福建的信心高漲,堅定了同舟共濟的決心,在返回廣東之前,孫百里特意設宴給他送行

臨別之際,孫百里語重心長地說道:“餘司令,我軍不久就要強攻南昌,爲了配合這次行動,希望第2集團軍能夠把廣東和廣西的日軍拖住,使其既不能支援南昌”

餘漢謀鄭重其事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孫長官,請你放心,第2集團軍有信心有能力把日軍阻擋在韶關以南地區,爲了達成這一目標,無論付出多大的犧牲都在所不惜”

孫百里連忙說道:“餘司令,你誤會了我的意思了,此次作戰最主要的目的是殲滅日軍深入江西的野戰部隊,改變江南的態勢,爲福建拓展戰略空間,並不是要和敵人爭奪一城一地,如果犧牲太大的話,即使打下南昌也沒有什麼意義”然後他關切地說道:“二師和第53師將繼續留在廣東,在你的直接指揮下戰鬥,戰區司令部會在物資和裝備上面全力支援你們的,有什麼需要的話儘管提”

餘漢謀感激地說道:“孫長官,你考慮得太周到了第2集團的七個師都已經換裝完畢,再加上二師和第53師,兵力過十五萬人,如果還擋不住日軍幾個師團的攻勢,怎麼對得起裝備的這些先進武器”

爲了消除孫百里的擔心,他又補充道:“你別忘了,廣東還有第五縱隊這些強悍的地方部隊,日軍怎麼可能佔到便宜呢?”

孫百里知道餘漢謀在廣州淪陷的打擊之下,痛改前非,以非常嚴格的紀律來約束部下,第2集團的戰鬥力和作戰的意志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應該足以應付第2軍的攻勢,於是就用輕鬆的語氣說道:“那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

送走餘漢謀之後,孫百里立即命令江北軍團相機奪取江陰要塞,暫時切斷日軍的長江交通線,掀開了南昌戰役的序幕

長江邊上的江陰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由於此處江面是長江下游地區最狹窄處(500米),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素有‘江海門戶’、‘鎖航要塞’之稱早在春秋時期吳國就在這裡修築過烽火臺,春秋之後的數千年裡,歷朝歷代都在江陰要塞上駐屯過水師和戰艦,算得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在‘.28’事變後,吳淞要塞按照《淞滬停戰協訂》中的要求被撤除,中國軍隊撤出上海市區,國軍沿海防務在長江口被劃出了一個大缺口,江陰要塞驟然成爲長江江防的第一線,成爲國軍首都衛戍佈防的重點參謀本部城市要塞組專門成立江陰要塞工程處,徹底整修要塞工事,並修築從江陰到巫山等地的四條軍用公路,形成非常完善的防禦體系

日軍佔領江陰以後,派駐了一個大隊的兵力駐紮在江陰縣城,因爲長江水道已經完全在其海軍艦隊的控制之下,要塞的位置就顯得不是很重要,所以只在黃山主陣地上面部署了一個步兵中隊,其他幾個陣地則完全放棄,防備極爲鬆懈

此時的江北軍團自從恢復與總部的聯絡之後,大批的人員、物資源源不斷地從上海轉運過來,再加上日軍根本無意經營江北,隊伍迅發展壯大起來,並控制了西起滁州、明光,東至京杭大運河,南起長江,北至洪澤湖的廣大地區,與江蘇省主席韓德勤、四軍控制的蘇中、蘇北根據地交相呼應儘管根據地的人口已經接近兩百萬,但是江北軍團司令田紀明並沒有盲目擴大部隊的規模,而是按照十九路軍一貫主張的精兵原則,在原來第三團的基礎上組建了六個支隊組成的軍團野戰部隊,每個支隊的兵力與十九路軍的團級編制相當,但是具有直屬的炮兵營和通訊連,可以獨立進行小規模的戰鬥,當遇到比較大的戰役的時候再集結起來,由軍團統一指揮爲了保障部隊的後備兵源,軍團在每村都設有訓練班,對適齡男子進行軍事訓練,並選拔佼佼者

接到總部的命令之後,軍團司令田紀明立即命令主力部隊向六合集中,然後召集幾個指揮官開會,商議如何完成上頭交待下來的任務

田紀明首先把軍部的要求簡單地介紹一遍,接着用非常嚴肅的語氣說道:“自從我們在江北開闢根據地以來,總部一直不遺餘力地給與支持,如果沒有這個堅強的後盾,咱們很難支撐下去現在,總部把控制長江的任務交給了我們,是對江北軍團的信任,大家要主動負擔起這個責任,獻計獻策,想方設法打好這一仗,免得辜負了總部對我們的信任”

話音剛落,第三支隊長的劉大彪立刻站了起來,大聲說道:“團長,你放心,這一仗弟兄們肯定會卯足了勁打,要不然,以後碰上其他部隊,還能擡得起頭嗎?咱們畢竟是集團軍絕對主力——獨立師的老底子,怎麼也不能讓他們看扁了,以爲咱們和地方上的游擊隊一樣,打不了硬仗”雖然總部把江北軍團的編制和級別提高了,但是在這些獨立師出身的軍官們心目中,自己仍然是主力部隊的一分子,習慣於用舊日的稱呼

“講得好”田紀明首先鼓起掌來,指揮員們立即齊聲歡呼,給劉大彪打氣

田紀明等大家的情緒稍微平復一點之後,緩緩說道:“其實以我軍的兵力,奪取江陰要塞絕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全殲江陰縣城的日軍也不是很困難,不過,要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滿足這樣一個前提條件——部隊能夠悄無聲息地運動到江陰要塞,卻能不被日軍察覺”指揮官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過來,空曠的會議室裡只有田紀明的聲音在迴盪着:“江陰要塞在長江南岸,距離六合有一百多公里,而必經之地揚州卻在日本人的手裡,給部隊的穿插造成很大的困難長江水道已經全部被日本海軍控制了,坐船的話風險大”

第一支隊長朱大剛補充道:“過了揚州就是四軍和韓德勤的江蘇保安部隊在打游擊的地方,目前雙方摩擦不斷,會不會放我軍通過也是個問題”

王浩隨即提議:“團長,其實軍部的目的是要我們控制長江水道,切斷日軍增援南昌的道路,其實打下鎮江也可以達到目的,沒有必要捨近求遠,長途奔襲去打江陰”

田紀明問道:“你的意思是請求總部改變命令?”然後他搖搖頭說道:“鎮江要塞附近的長江江面寬度都在四公里左右,只有射程最遠的50毫米步兵炮能夠勉強達到,而這樣的大炮整個軍團也不過十門,如何能夠封鎖江面?軍部之所以選擇江陰,應該是出於這個考慮”

劉大彪對王浩的提議很不以爲然,他說:“如果我們向軍部提議改攻擊目標的話,肯定會留下不好的印象,在那幫參謀眼中,咱們江北軍團肯定就會和地方部隊處於同一個層次了,所以,我認爲,無論如何也要完成這個任務”

田紀明點了點頭,說道:“大彪講得很對,任務不但要完成,還要完成的漂亮,讓軍長和師長(鍾武)看看,咱們江北軍團還是具有主力部隊的戰鬥力”

這時候,原本是天長縣保安團長的四支隊長程嘉興說道:“軍部不但要求我們奪取要塞,還要求堅持一段時間,如果想完成任務的話,我認爲必須雙管齊下”

劉大彪急忙問道:“老程,把你的雙管齊下給大家解釋一下”

程嘉興回答道:“我的意思是不但要把江陰要塞奪下來,還要把鎮江要塞也奪下來,這樣一來,日軍必須先肅清兩個要塞才能夠繼續前進,只要咱們在長江的主航道里面布上幾十顆水雷,就是不用大炮也能夠把敵人拖上幾天,從而順利完成任務”

田紀明想了想,說道:“辦法倒是不錯,只是鎮江距離南京太近,很難堅持住的另外,這兩個要塞全部在長江南岸,到時候部隊的撤退也是個問題”

王浩眯縫着眼睛想了一會,提議道:“乾脆這樣辦,打下要塞之後,用最快的度把上面的大炮摧毀,然後在陣地上埋設地雷,同時用漁船在江面上佈雷,迫使日軍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清除水雷地雷,部隊完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從容撤退到江北”

也許是受到了他的啓發,朱大剛說道:“咱們可以分兵在江北的孤山構築工事,這樣一來,即使黃山要塞被日軍奪回去,仍然能夠威脅航道,小口徑火炮雖然不能威脅到戰列艦和驅逐艦,但是打運輸艦的話就不同了”

田紀明總結道:“咱們兵分三路:一路攻擊鎮江,一路攻擊江陰,一路在江北的孤山地區構築工事計劃好是好,可是該如何通過日軍、四軍和韓德勤控制的地區呢?”

劉大彪笑着說道:“團長,你實在是多慮了咱們只要橫越高郵湖,就能夠避開日本人的耳目;韓德勤那裡只要總部以第四戰區司令部的名義出面協調就可以了;四軍那裡就容易了——當年,咱們軍長送了那麼多的武器裝備,還保護了他們好幾年,怎麼可能這點忙都不幫?”

田紀明把自己腦袋一拍,懊悔地說道:“瞧我這記性——那個叫魯大虎就在四軍的一個支隊裡面當隊長,以前還派人送過幾次情報,應該還是會講這個交情的”

大方向定下來之後,其餘的事情就非常簡單了,經過簡單的磋商之後,江北軍團留下兩個支隊保護根據地和後方機關,其餘四個支隊兵分三路東下:第一、二兩支隊在六合渡江,直奔鎮江要塞;第三支隊和第四支隊橫渡高郵湖,經四軍游擊區南下,第三支隊在江北轉而向東,經過韓德勤游擊區至孤山佈防,第四支隊則在泰興附近渡江南下,直插江陰要塞

第166章 捨生忘死第248章 長沙市民第332章 天皇問計第37章 福州印象第85章 義正詞嚴第222章 碧血長空第270章 陳誠示警第153章 雪中送炭第257章 修正草案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324章 死戰黃河(中)第310章 佯攻緬甸第52章 密令截擊第164章 鋼鐵雄師第102章 兵分兩路第342章 核武計劃(上)第172章 奇襲機場第260章 近海防禦第48章 視察軍工(上)第62章 中國國籍第261章 金門之戰(中)第232章 大局爲重第153章 雪中送炭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四)第294章 急轉直下第172章 奇襲機場第126章 以牙還牙(上)第256章 民主憲政第153章 雪中送炭第14章 臨危受命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第366章 喋血灘頭第385章 破門之戰(上)第48章 視察軍工(上)第258章 激烈交鋒第116章 浴血南京(十一)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245章 國民參政第49章 視察軍工(下)第192章 臺灣來客第66章 國難當頭第252章 蔣委員長第164章 鋼鐵雄師第261章 金門之戰(上)第265章 形勢逼人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92章 鏖兵吳福(一)第115章 浴血南京(十)第158章 鬧市驚魂第126章 以牙還牙(上)第206章 冬季攻勢第4章 形勢惡化第264章 盾堅矛利(下)第117章 浴血南京(十二)第240章 李代桃僵第306章 南陽災情第55章 斬首行動(上)第52章 密令截擊第392章 櫻花凋謝第338章 雪百年恥第283章 高層會議第54章 兩廣事變(上)第303章 佈局西北第217章 衝冠一怒第179章 戰機旋轉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八)第250章 陪都見聞第105章 輕鬆奪權第388章 苟延殘喘第25章 還鄉地主第132章 抱病議事(上)第222章 碧血長空第399章 對德宣戰第44章 財政狀況第49章 視察軍工(下)第389章 登陸九州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九)第109章 浴血南京(四)第14章 臨危受命第319章 九里山前(上)第220章 炮臺悲歌第99章 鏖兵吳福(八)第362章 空中堡壘第215章 知恥後勇(下)第203章 折戟竹山第293章 左右逢源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九)第92章 鏖兵吳福(一)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三)第396章 鹿島登陸第262章 鎩羽而歸第162章 河源問計(下)第18章 攻克漳平第265章 形勢逼人第156章 經濟作戰(下)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第215章 知恥後勇(中)第370章 祖國之歉第324章 死戰黃河(上)
第166章 捨生忘死第248章 長沙市民第332章 天皇問計第37章 福州印象第85章 義正詞嚴第222章 碧血長空第270章 陳誠示警第153章 雪中送炭第257章 修正草案第120章 戰略轉移第324章 死戰黃河(中)第310章 佯攻緬甸第52章 密令截擊第164章 鋼鐵雄師第102章 兵分兩路第342章 核武計劃(上)第172章 奇襲機場第260章 近海防禦第48章 視察軍工(上)第62章 中國國籍第261章 金門之戰(中)第232章 大局爲重第153章 雪中送炭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四)第294章 急轉直下第172章 奇襲機場第126章 以牙還牙(上)第256章 民主憲政第153章 雪中送炭第14章 臨危受命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第366章 喋血灘頭第385章 破門之戰(上)第48章 視察軍工(上)第258章 激烈交鋒第116章 浴血南京(十一)第212章 黃雀在後第245章 國民參政第49章 視察軍工(下)第192章 臺灣來客第66章 國難當頭第252章 蔣委員長第164章 鋼鐵雄師第261章 金門之戰(上)第265章 形勢逼人第202章 沙坪伏擊第92章 鏖兵吳福(一)第115章 浴血南京(十)第158章 鬧市驚魂第126章 以牙還牙(上)第206章 冬季攻勢第4章 形勢惡化第264章 盾堅矛利(下)第117章 浴血南京(十二)第240章 李代桃僵第306章 南陽災情第55章 斬首行動(上)第52章 密令截擊第392章 櫻花凋謝第338章 雪百年恥第283章 高層會議第54章 兩廣事變(上)第303章 佈局西北第217章 衝冠一怒第179章 戰機旋轉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八)第250章 陪都見聞第105章 輕鬆奪權第388章 苟延殘喘第25章 還鄉地主第132章 抱病議事(上)第222章 碧血長空第399章 對德宣戰第44章 財政狀況第49章 視察軍工(下)第389章 登陸九州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九)第109章 浴血南京(四)第14章 臨危受命第319章 九里山前(上)第220章 炮臺悲歌第99章 鏖兵吳福(八)第362章 空中堡壘第215章 知恥後勇(下)第203章 折戟竹山第293章 左右逢源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九)第92章 鏖兵吳福(一)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三)第396章 鹿島登陸第262章 鎩羽而歸第162章 河源問計(下)第18章 攻克漳平第265章 形勢逼人第156章 經濟作戰(下)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第215章 知恥後勇(中)第370章 祖國之歉第324章 死戰黃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