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皇城。
宣室殿中。
春日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櫺,班駁地灑在鋪滿青石的地面上,爲這莊嚴而沉悶的宣室殿添了幾分生機。
劉禪坐在堆積如山的奏章前,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難以掩飾的焦慮。
編寫《氏族志》的任務如同一座無形的大山,壓在他的心頭。
這不僅是一項技術活,更是一場政治博弈,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大漢朝局的動盪,而他,作爲一國之君,必須謹慎選擇那個能夠擔當此重任的人。
人選需得地位顯赫,聲望卓著,能以一己之力震懾羣雄,同時又要具備超凡的智慧,能在錯綜複雜的世家關係中游刃有餘,既要控制世家,又不能激起過大的波瀾。
然而,這樣的人選何其難找!
一旦接下這個任務,勢必會得罪無數權貴,聲名狼藉,甚至仕途盡毀。
劉禪心中暗自嘆息,這樣的重擔,該由誰來承擔呢?
正當他沉浸在深深的思緒中時,一陣輕柔的腳步聲打破了室內的寂靜。
皇后張氏,身着華麗的鳳袍,身形豐腴而不失端莊,緩緩步入殿內。
她的手中牽着一位身着皇子袍服,約莫四五歲的孩童,那是皇長子劉嗣,稚嫩的臉龐上洋溢着純真的笑容,一雙大眼睛好奇地四處張望。
身後,宮女們手捧食盒,緊隨其後,空氣中瀰漫着一股誘人的飯菜香。
皇后行至劉禪身前,微微欠身行禮,聲音溫婉如春風拂面:“陛下日理萬機,也要注意龍體,這午膳未食,如何能成?”
劉禪聞言,從堆積如山的奏章中擡起頭,眼神中閃過一絲疲憊,卻也帶着幾分欣慰。
他站起身,伸了個懶腰,活動着因久坐而僵硬的筋骨,嘆息道:“國事繁雜,哎難喲”
皇后見狀,便親自上前,一邊將食盒輕輕打開,露出裡面精心準備的各式美食,色香味俱全,一邊溫柔地爲劉禪盛了一碗飯,輕聲道:“再忙再煩,也得吃飯。陛下是天下人的依靠,更需保重身體。”
劉禪點了點頭,接過飯碗,雖心不在焉,卻也勉強吃了起來。
皇后見狀,心中不禁泛起一陣漣漪,她知道,能讓劉禪如此憂心的,必是朝中的大事。
於是,她輕聲問道:“有何事?陛下竟如此茶飯不思?”
劉禪停下了手中的筷子,目光變得深邃,緩緩將編寫《氏族志》的難題和盤托出。
皇后聽後,秀眉微蹙,沉思片刻,忽而嘴角勾起一抹淺笑,說道:“若是個得罪人的差事,臣妾有一人可以舉薦。”
劉禪聞言,眼睛一亮,彷彿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連忙問道:“何人?”
皇后笑得溫婉而自信,輕啓朱脣:“臣妾的父親!”
此言一出,劉禪先是一愣,隨即大笑出聲,心中的陰霾彷彿一掃而空。
張飛不僅武功高強,威震敵國,更在朝中享有極高的威望,由他來主持編寫《氏族志》,確實再合適不過。
其實劉禪早就想到這個人選了。
但編寫《氏族志》阻力不小,難度極大,張飛一把年紀了,劉禪不忍將這個差事交給他,但皇后都如此說了,看來他這個三叔,是在家閒不下去了。
皇后見劉禪面露喜色,心中也鬆了一口氣,看來,自己的這個建議,算是解了陛下的燃眉之急。
她輕撫着劉嗣的頭,眼中滿是柔情,心中卻也在盤算着如何更好地支持劉禪,穩固這大漢的江山。
劉禪放下飯碗,站起身,走到皇后面前,握住她的手,感激地說:“皇后此計甚妙,岳丈確實是最佳人選。有他在,朕相信《氏族志》的編寫定能順利進行。”
皇后微微一笑,眼中閃爍着智慧的光芒,輕聲道:“臣妾只願陛下無憂,大漢昌盛。”
“皇后有多久沒有見到岳丈了?”劉禪的聲音溫和而低沉,打破了殿內的寧靜。他的話語中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關懷。
皇后聞言,微微愣了一下,手中的玉勺輕輕一頓,隨即擡起眼眸,望向劉禪,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意外。
“想來也有許久了。”
劉禪見狀,嘴角勾起一抹溫柔的笑意,那笑容裡既有對皇后的疼惜,也有作爲一國之君的從容。
“明日便去大將軍府,皇后回家省親去吧!”
皇后心中一暖,她深知皇帝此行的真正目的——編寫《氏族志》,以鞏固皇權,平衡朝中勢力。
然而,皇帝不召見自己父親入宮,反而選擇親自前往大將軍府,這無疑是一種姿態的放低,也是對她的一種體恤。
嫁入深宮,身爲皇后,想要離開皇宮一次,談何容易。
想到這裡,皇后的眼眶微微泛紅,動情地說道:“臣妾多謝陛下恩寵。”
劉禪輕輕擺了擺手,眼神中滿是溫柔與堅定。
“你我本一體,無須多言。”
說完,劉禪再次低下頭,專注地扒拉着飯食。
半飽之後,他放下玉筷,用一旁的絲帕輕輕拭去嘴角的殘漬,隨即轉身走向案牘,那裡堆滿了等待他批閱的奏章。
劉禪坐在龍椅上,拿起一本奏章,細細閱讀起來。
他的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眼神中透露出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
要當一個明君,遠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
皇后見此,默默心疼,卻也只得拉着皇長子離開大殿。
翌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輕輕拂過大將軍府的屋檐,爲這座古老而莊嚴的府邸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幔。
大將軍府內外,早已是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
昨夜,皇后省親與皇帝親臨的消息如同春風一般,迅速吹遍了府中的每一個角落,使得原本沉寂的夜晚瞬間沸騰起來。
府中的僕人們,無論是老練的管家還是年輕的丫鬟,都忙得腳不沾地,穿梭於各個庭院之間,打掃、佈置、準備迎接雙聖的到來。
他們臉上洋溢着興奮與緊張交織的神情,手中的活計不敢有絲毫懈怠。
廚房裡,更是熱火朝天,大廚們揮汗如雨,精心烹製着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佳餚,只爲能讓皇帝與皇后品嚐到最地道的美味。
大將軍張飛,儘管年歲已高,骨架雖大卻略顯瘦削,但那雙眼睛依然炯炯有神,彷彿能洞察人心。
他身着錦服甲,腰懸寶劍,站在府門前,威嚴中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柔情。
夏侯夫人,張飛的妻子,雖已徐娘半老,但風韻猶存,舉手投足間盡顯熟婦的韻味與高雅。
她身穿華貴的錦袍,頭戴金飾,眼神中滿是對女兒歸來的期盼與喜悅。
“夫君,你看,那是不是皇上的車駕?”夏侯夫人突然指着遠處,聲音中帶着一絲激動。
張飛聞言,立刻凝神望去,只見遠處塵土飛揚,一隊華麗的馬車緩緩駛來,車身上的龍鳳圖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彰顯着皇家的尊貴與威嚴。
“不錯,正是皇上的車駕。”張飛點了點頭,心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自豪與榮幸。
隨着時間的推移,車駕越來越近,張飛與夏侯夫人不由自主地向前幾步,目光緊緊鎖定在那輛最爲華麗的馬車上。
馬車停穩,侍從們迅速下車,恭敬地掀開簾子,皇帝劉禪與皇后張氏緩緩走出。
劉禪身穿龍袍,頭戴皇冠,面容俊朗,眼神中透露出一種不怒自威的氣質。
皇后張氏則身着鳳袍,頭戴鳳冠,端莊秀麗,臉上掛着淡淡的微笑,顯得溫婉可人。
他們一眼就看到了站在門前的張飛與夏侯夫人,立刻快步走上前去。
“大將軍,夏侯夫人,朕與皇后前來探望,讓你們久等了。”劉禪的聲音溫和而親切,沒有絲毫的架子。
“臣等恭迎聖駕,皇上、皇后能蒞臨大將軍府,是臣等的榮幸。”張飛與夏侯夫人連忙行禮,聲音中充滿了感激與敬畏。
一番寒暄之後,皇帝與皇后在張飛與夏侯夫人的陪同下,緩緩步入大將軍府。
府中的僕人們紛紛跪拜行禮。
入了大將軍府,劉禪與皇后張氏攜手步入宴會廳,岳丈張飛與岳母夏侯夫人早已等候多時。
廳內佈置得既莊重又不失溫馨,紅燭高照,金碧輝煌,牆上掛着歷代先賢的畫像,空氣中瀰漫着淡淡的薰香,讓人心曠神怡。
家宴開始,桌上擺滿了各式佳餚,既有川蜀之地的麻辣鮮香,也有江南水鄉的清淡雅緻。
熱氣騰騰的清蒸魚,魚肉細嫩,湯汁醇厚;紅燒獅子頭,肉質酥軟,入口即化;還有那金黃酥脆的油炸花生米,小巧玲瓏,香氣撲鼻。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氣氛逐漸熱烈起來。
劉禪輕輕放下酒杯,目光掃過在座的每一個人,神色變得嚴肅起來。
他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其實朕今日前來,是有一件事情,要與大將軍商議。”
夏侯夫人聞言,心中一緊,當即起身,她懷中抱着外孫皇長子劉嗣,對着皇后溫柔地說道:“我們到裡間去罷,讓孩子們也早點休息。”
皇后點了點頭,隨同母親和外甥一同離開了大堂,留下劉禪與張飛繼續深談。
待女眷離開,大堂內頓時安靜了許多。張飛緩緩放下手中的筷子,目光炯炯地望向劉禪,沉聲道:“不知道是何事情?只要陛下用得着我這塊老骨頭,臣下自然竭盡全力。”
他的聲音雖有些沙啞,但卻充滿了力量與決心。
劉禪點了點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欲想達成先帝之夙願,一統天下,興復漢室,便要先解決國內之患。如今,國內之患,世家之患尤甚。他們手握重權,盤根錯節,嚴重阻礙了國家的統一與發展。朕欲編寫《氏族志》,拉攏削弱世家,此任重大,非要強人出手不可。”
劉禪的話語清晰而有力,每一個字都彷彿敲擊在張飛的心上。
他緩緩將編寫《氏族志》的細節一一道來,包括如何調查世家的底細,如何拉攏那些有潛力的新興勢力,以及如何逐步削弱世家的權力。
張飛聞言之後,心中已然明白了這件事情的艱鉅與重要。
他當即表示道:“臣下一日能吃三碗飯,此事交給我便是了。我有分寸,定不會讓陛下失望!”張飛的聲音堅定而有力,他的眼神中閃爍着一種不屈不撓的光芒。
這不僅僅是爲了國家,更是爲了他結拜兄長的夙願,爲了興復漢室的大業。
劉禪聞言,心中稍感寬慰。
他點了點頭,說道:“此事做成,興復漢室,便再進一步!”
張飛聞言,眼神更加閃爍。
興復漢室是他與劉備共同的夙願,也是他一生奮鬥的目標。
更何況,自己的女兒是皇后,皇帝有事情要他做,他豈能推脫?
外孫如今是皇長子,他自然也要開始爲他鋪路了。
種種原因交織在一起,使得張飛即便已經半歸隱,此刻也要毅然出山。
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隨後,他看向劉禪,聲音堅定地說道:“陛下放心,臣下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所托!”
家宴繼續進行,但氣氛已經變得不再輕鬆。劉禪與張飛繼續商討着編寫《氏族志》的具體事宜,而夏侯夫人與皇后則在裡間照顧着皇長子劉嗣。
夜色漸深,燭光搖曳,大將軍府內卻依然燈火通明,彷彿在預示着即將到來的變革與挑戰。
。。。
三日後,晨光初破曉,皇城之內,一股莊嚴而肅穆的氣息瀰漫開來。
劉禪身着龍袍,頭戴皇冠,端坐在高高的御座上,目光如炬,掃視着下方跪拜的羣臣。
身前,大內官黃浩深吸一口氣,聲音洪亮地頒佈了聖旨:“朕,劉禪,今日特命大將軍張飛總理編寫《氏族志》之事,許靖、劉巴、龐羲、射援等賢臣協助編寫,以期澄清玉宇,整肅朝綱,共謀大漢之興盛!”
聖旨一出,朝堂之上頓時響起了一片低沉的議論聲。
衆臣或驚訝,或疑惑,或沉思,皆因這《氏族志》的編寫,預示着大漢天下即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
張飛聞言,心中涌起一股難以名狀的豪情壯志。
他挺身而出,聲音鏗鏘有力:“臣,張飛,領旨謝恩!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重託,爲大漢之興盛貢獻綿薄之力!”
許靖、劉巴、龐羲、射援等人也紛紛表態,表示將全力支持張飛的編寫工作,共同爲大漢的繁榮穩定而努力。
然而,朝堂之外,朝野之間,議論之聲更是不絕於耳。
世家大族們對於《氏族志》的編寫持謹慎甚至抵制的態度,他們擔心自己的權勢和地位會受到威脅。
而一些新興勢力則是躍躍欲試,認爲這是打破世家壟斷、實現個人抱負的良機。
《氏族志》的編寫工作,就在這樣複雜而微妙的氛圍中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