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的來信,鎮守太監劉福來說的很明白,李孟在接下來的信箋中也不能是着急去催促,畢竟是自家的長輩,官場上的倚靠,做事要講究分寸,可這山東,李孟總是覺得距離遼東太近了,北直隸又是一馬平川的地方多,眼下能做的,還是不斷的讓自己變得強大,更強大。
這些新找來的兵馬通通的放到登州去,趙能做事一絲不苟,訓練新兵最是合適,這些新兵開始依舊是作爲武裝鹽丁的編制進行,把登州府的鹽路好好的梳理一遍,這次招兵從二月下旬開始,斷斷續續招收到了三千多人,到了三月中旬只能是無奈的停了下來。
招來的這三千多人,土匪響馬出身的,騎兵過來挑揀了一次,黃平過來挑揀了一次,潰兵則是在經過第二輪的篩查之後,大多編入輔助後勤的部門,而那些地主士紳的子弟,則都是編入武裝鹽丁,說起來還就是這些富家子,更有成爲膠州營正規軍戰士的可能。
李孟雖說率領着馬步軍卒在登州府境內打生打死,可在膠州,由新任膠州同知周揚牽頭進行的屯田之政已經是轟轟烈烈的展開。
本地人不能做本地官,這周揚坐同知的時候,文書出身上小小的變更一下,但這違犯規矩的本身在膠州已然是轟動異常,那舉人周揚跟參將李孟交結甚密,還被很多讀書的士子詬病鄙視,認爲是絲毫沒有士人的風骨做派,眼下一個舉人居然是做個實打實的一州同知,還是本地人本地官。
衆人眼紅是一方面,立刻也都是知道站隊應該站在那裡了,古人屯田都是因爲天災人禍,有大批的無主荒地,而山東屯田,雖然說天災人禍也是頻發,可荒地卻不多,大部分都是被大地主買下了,所謂的兼併是也。
從前一縣一鎮都有幾名,幾十名士紳地主,可因爲這幾年的大災和兵『亂』,登州府和萊州府的北部的士紳地主的數量大大的減少,除卻在城池周圍的那些士紳地主之外,其餘的地方土地都是集中起來。
李孟的屯田就是從這些人手中獲取土地,土地獲取有兩個方法,有一個叫做購買,有一個叫做合營。
那些大地主們獲得了大批的土地,但自己手中的人力根本不夠去耕種這麼多的土地,而且招募那些流民和災民過來耕種的話,還要預先搭上許多的物資和錢財,都不願意做這種賠本的買賣,所以大批的拋荒和廢棄,都是等着地價飛漲的時候轉手賺錢。
既然是沒有太多利益到手,李孟這邊來買,這些地主們倒也沒有太多的反對意見,也不是沒有不賣的,不過周同知當日說的明白,咱們好聲好氣的去和對方談買賣,對方肯定都會答應。
試想,一個人和氣帶笑的來要買你的地,態度十分的客氣,但這買家的身後跟着一幫那種刀槍棍棒的兇漢,你賣還是不賣。
果然,周舉人用“十分公允”的價格買到了大批的田地,登州府、萊州府,青州府的田地都是被收攏了過來,這些田地差不多都能連接成片,當然了,隔在中間的那些土地,總歸是可以和顏悅『色』的談下來。
在寧師爺和侯山的運作下,鄭家的八閩商行代爲中轉,大批的糧食、糧種和工具通過海路運送到膠州,這工程不光是把鹽場販賣私鹽的銀子全都丟了進去,而且還倒貼了一部分,前段時間,闖營那邊借去了五萬兩,山東又是因爲大災民生凋敝,本地的私鹽買賣收入也是劇減。
屯田、招兵、練兵都是花銷極大的事情,李孟手頭真是緊張無比,已經開始動用在銀庫的老底子了。
去年的大旱災之後,許多人熬不過這個冬天,還有很多熬過來的,卻面臨糧食吃完,沒有任何後繼的局面,眼看着就是等死的慘象了。
一方面,聞香教,彌勒教在地方上藉機拼命的鼓動,另一方面卻是這三府有許多大田莊招募佃農,這件事官府也是大力的支持,常平倉的糧食早就是見底,南方的糧食大部分都是補給京師和各路剿賊的兵馬,山東這邊能分到極少,而且這極少的部分也都是優先於軍鎮和官吏系統。
有人開大田莊招募災民,儘管晚了些,卻強過沒有,同樣是三月初,經過專門的人員
在各地宣講之後,大批的無地流民開始向登、萊、青三府流動,地方上的官府都是如臨大敵,生怕流民聚集有人趁機作『亂』。
不過這三個府縣都是膠州營的兵馬鎮守,兵強馬壯,監視的緊密,倒也不擔心有人作『亂』。
三月中旬的時候,算上正在趕路過來的,差不多有五萬多人,大部分都已經安置進了田莊中簡易搭造的窩棚之中,正在進行春耕的各項工作。這些流民眼下是純粹的消耗糧食,不過李孟卻絲毫不在意消耗,通過各種途徑購買,這也就是李孟有海路這途徑,要不然,還真是爲難糧食的來源。
合營這種方法則大多在兗州府一帶進行,由孔府的族人豪商孔三德出面,在兗州府和東昌府購置大批的田地,招募各地的流民耕種,田地所得孔三德七成,李孟三成,但人口完全歸李孟來支配。
對於苦熬了一年的流民和饑民來說,屯田給絕望的他們活命的希望,只要是願意到田莊耕田,那會得到餬口的口糧,會有農具和耕地的牲畜發到手中,在沒有收穫前,都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
看起來,這當真是慈善無比的舉動,把什麼善人、寺廟之類的都給比了下去,不過這樣的“善舉”卻也有着殘酷的條件,無耕牛者,收成抽五成,提供耕牛者,收成抽六成,剩下的那些糧食也就是保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而且凡是如屯田田莊種田者,都要在官府派出的公人公證下,簽下契約,要籤死約,終生爲田莊主人的奴僕,而且世世代代如此,他們的後代也都是田莊主人的奴僕。
很多原來是自耕農,甚至是小地主的人們,卻一下子喪失了自由人的身份,變成毫無尊嚴的奴僕。條件很嚴苛,可在生死麪前,這些都是無所謂了,最起碼在這個田莊耕種還能活下去,能避免土匪流寇官府衙役的壓榨和『騷』擾活下去,好死不如賴活着。
五萬多人,人數並不算多,更多的人還在等待,心想今年的年景是不是會比去年好些,這樣幾年也就緩過來了。
對於自己的屯田之政才招來了五萬多人,膠州同知周揚的心中頗爲的不滿,幾次在李孟的面前,表達了歉意。李孟卻和他說無妨,說咱們這屯田又不是隻辦一年,肯定還要持續着辦下去,這才一個月就五萬多人,相信將來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多。
不過李孟內心實際上對這五萬多人頗爲的滿意,經過大災之年,能熬過這個冬天的人都是身強力壯的男女,至於那些老弱則是被寒冬和飢餓無情的淘汰掉了,這五萬多人共有兩萬戶有餘,而在平時,兩萬戶的人口將近要十萬。
那些死去的人,那些人間慘劇,綜合到膠州營的中樞這邊來的時候,只不過是一個個冷冰冰的數字而已。
銀子緊張歸緊張,花錢的地方一點沒有見少,京師,濟南府還有南京那邊的銀錢流水一般的花了出去,雖說把五個府有能力和自己別苗頭的軍將都是打垮,但卻沒有取得進入這些府縣的官方許可,所得到的無非是默認而已。
總歸要在上面取得個名義纔好,只是山東一省,總鎮纔有濟南府的地盤,可分守某地的參將卻控制五府之地,委實是有些怪異,很給人本末倒置的感覺。
但大明而今,怪異的事情太多了,也不多這山東一件,李孟下面做下既定的事實,上面再明文下來,萬事大吉。
李孟的內宅裡面,而今卻有些奇怪的情況,顧橫波和柳如是兩女不再呆在宅院裡面自娛自樂,而是主動的幫助木雲瑤整理邸報塘報,還有侯山和黃平一明一暗帶回來的各類文書情報,侯山是作爲商隊行走各地,黃平則是通過從前私鹽的渠道,招募江湖中人。兩人一在明,一在暗,逐漸的在山東展開一個情報的網絡。
這些私鹽販子和江湖中人自然就不要提什麼文化水平,可憑着口述肯定是面目全非,眼下正逐漸形成這樣的制度,一般常規的事情,都由帳房文書之類的角『色』抄錄成信箋帶回膠州,若有重大的情況,這些人則會去膠州某店鋪買某樣東西,會被掌櫃請進內室。
內室當中垂下一門簾,簾子上有鈴鐺,報告者背對門簾坐,鈴鐺響,則開始陳述自己所要報告的事情,報告完之後,鈴鐺響,則出門。
簾後坐着的人則是木雲瑤、顧橫波、柳如是三女,所記錄內容,不過夜傳至李孟手中,閱後簽字存檔。
最新的消息是,被孫傳庭和洪承疇率領的官軍盯住不放,天下皆雲,反賊覆滅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