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官軍的填河 裂痕

因爲有渦水這百餘步寬的河相隔,不管那一邊先動手,另一邊都會覺察到,必經趟河涉水,這想要不驚動對方太難了。

河水雖然不深,但畢竟是速度要比平地上慢一些,而且這渦水是膠州營的火器範圍之內,若是其他的大明官軍,不管是火器還是工事,這完全不成問題,闖軍和曹操軍聚起前鋒,一個動員就能拿下。

畢竟北岸那邊僅僅是倒置的木柵,而不是開封城那高厚的城牆,但昨天死掉那三千多流民,讓李自成羅汝才心中都是惴惴,這些流民炮灰在這樣的衝鋒之中,實際上作用比精銳士兵差不了多少,甚至還有所超過。

Wшw▪ ttkan▪ ¢ ○

畢竟打老了仗的軍兵,都知道如何在戰場上保存自己的性命,如果對方火器確實是壓的厲害,這些人未必會那麼狂熱的衝上去。

大家都是有個估計,若是讓陝西的邊兵和老弟兄向上衝,死的人不會少於三千,而且這些人都是骨幹,逼他們厲害了,火併、譁變都不是不可能。

但再用炮灰去衝,昨日掩埋屍體的時候,這些流民百姓已經是膽寒,在驅趕上前可沒有昨天那樣的效果,對面的幾萬大軍,倚靠着黃河和歸德府最大的幾個莊子,補給問題不大,可自己這幾十萬人,人吃馬嚼的又要消耗多少。

李、羅聯軍雖然有一定的後勤,但這個後勤軍需所能提供的軍糧補給,對這幾十萬人來說,實在是太過微薄,大多數還要依靠打開寨子和府縣城池拿裡面積儲來補充,即便是現在,這幾十萬兵馬。那些最外圍的人有時候還要吃點樹皮和野菜之類的。

如果就這麼不尷不尬的相持下去,官軍無所謂,可自己這邊怕是要崩盤了,許多人不就是爲了一口吃的纔跟隨闖軍嗎,而這吃的,闖軍目前只能是通過不斷地運動,不斷的攻城略地才能獲取。

闖王李自成確實是發愁,牛金星和宋獻策幾次和他建言。說是大王的氣勢已成,應當據有一地滋養,以圖大事,而不是現下這般到處遊戰,徒費兵馬士氣。下面幾個軍將也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但目前羅汝纔要回陝西,就連自己手下的不少人都是這個念頭,但在陝西闖王李自成的親朋故舊已經沒有太多,他的親族不是跟着他一起出生入死。就是被明朝的地方官吏殺了個乾淨,羅汝才卻不同,他地部下里面陝西邊兵的成份很大,回到陝西,收攏那些流散的邊兵。勢力還會膨脹。

羅汝才和李自成合軍的時候,差不多也就是四萬多人的規模,但這四萬多人卻都是核心的精銳,所以他纔有和李自成平起平坐的地位。如果說再讓羅汝纔回到陝西,勢力膨脹,兩人的地位高下又該如何呢?

這出生入死地造反打仗,到底是爲了什麼?

幾十萬大軍在南岸紮營佈陣,除卻在靠近河岸的地方佈置越來越嚴密的防護之外,一直是沒有動靜。

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闖營卻推了十幾門火炮到岸邊,準備試着轟擊前兩排的工事。不過闖營地十幾門火炮都是那種最老式的炮座,移動起來極爲的麻煩,這邊距離河岸邊還有十幾步而定時候。

就看到對面的官兵合力地把木柵搬開,也是推出五門火炮,這種下面裝着大輪子的火炮,移動起來可是要迅速很多。

而且這官兵炮兵的裝填彈藥當真是快的驚人,火炮推出來之後,三下五除二已經是裝填好了炮彈。點火開炮。

一共打了三輪。這次山東兵馬用的是鐵彈,威力雖然稍微差些。但射程卻更加的遠,一看見第一發炮彈的落點,推着十幾門炮上前的那些闖營炮兵就是一鬨而散,三輪炮下來,實際上也就是把對岸地火炮砸毀了三門,連個人都沒有傷到,不過卻向着闖軍展示了一下膠州營這邊的火器能力。

警告對面不要有什麼不切實際的想法,想要過來打,就要在我山東兵馬的鋼鐵暴風雨的洗刷下過來,就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轟隆隆的炮響之後,兩邊又是安靜下來,如果不是李孟下達了命令,膠州營衆將還以爲雙方就是把營地擺在這渦水兩岸對視來着。

闖軍所有主事的大頭目都是在外面看到了這一切,就連最樂觀地人臉色也變地陰沉下來,默默的轉回了營盤。

李自成轉回去地時候,卻是盯了郝搖旗一眼,心中想道:“郝搖旗當日跟我說,原來沒有什麼誇大的地方。”琢磨了下,回頭看了一眼對面層層疊疊的工事,暗歎道:

“果然是有逼我簽訂城下之盟的本錢!”

又是這麼安靜了下來,夜深人靜的時候,闖營中又是有人跑出來,準備把火炮拖回去,不是沒有想過,趁着夜深開幾炮找找便宜,誰想到對面的岸邊火把通明,幾門炮就那麼擺在那裡,炮兵也在值守。

比較一下官兵的火炮和自家火炮的射程,闖軍的炮兵們還是悻悻然的把火炮拉回了自己的營盤,還是不要去撩撥的好。

這一夜又是這麼僵持着過去,深夜裡,高一功曾經帶着牛金星悄悄的進入李自成的營帳,面色有些難看的和闖王稟報,軍糧最多也就是在能支撐十天,必須儘快的結束這場戰鬥,或者是打下另外的城池,闖王軍帳的燈火亮到很晚……

“大王,大王,河對面的官兵有動作了。”

一大清早,闖王李自成就被衝進來的護衛頭領給叫醒,這護衛頭領是江湖人士出身,因爲武藝精強才被提拔爲護衛的頭領,不過這大驚小怪的習慣卻總是讓人皺眉,李自成拿手揉搓了幾把臉,悶聲的說道:

“鐵通,你也跟了我這麼多年。怎麼還是這麼不穩重,外面這麼安靜,要是有大工作,難道其他軍將不會過來稟報嗎?”

“好,好,好”

騎馬出營的李闖在馬上連說了三個好字,陰沉了兩天的臉上,難得地看見了笑容。近面的木柵不知道什麼時候都已經是搬走,只有一隊隊士兵從高坡上排列到河邊,據靠近查看的軍官回報,坡頂到坡下的士兵都是火銃兵,而且隊列之間的間隔很大。

官兵這麼守着,好像是渾身是刺的刺蝟,根本沒有辦法下口,但自己撤掉了攻勢。擺出這樣的架勢,顯然是要打進攻了。

現在的闖營,不怕他進攻,就怕他守,只要是扯出來打。人多勢衆,一人一口吐沫也淹死了他。

不光是李闖高興,就連羅汝才,以及李劉宗敏、劉芳亮等一衆地大將也都是興高采烈的模樣。唯一提出不同意見的就是田見秀,他不太確定的開口說道:

“闖王,會不會有什麼蹊蹺……”

他們這些打過的人,心中實在是有些摸不準這膠州營兵馬的底細,但這時候郝搖旗卻沒有出聲,劉芳亮卻在邊上插嘴說道:

“就算是有不對的,這堂堂正正拉開了打,也比咱們傻乎乎的衝上去送死強。”

李自成看了羅汝才一眼。笑着說道:

“老曹,野戰地兵馬,還是你手下的強些,如何?”

這時候,羅汝才卻沒有昨日的那麼推脫,凝神看看對面的佈置,重重的點點頭,開口說道:

“前隊中軍我地兒郎來主攻。大哥你給俺護着兩翼。”

說完之後。轉頭和自己的親兵大聲的下令,調集兵將在南岸和大營之間準備列陣。迎戰官軍。

從北岸的河邊到坡頂這邊,一排排地火銃兵按照最大的間隔站立着,按照這種間距來進行輪換射擊,差不多要六排才能實現不間斷的開火,不過他們在這裡僅僅是戍守而已。

在李家坡頂的後面,膠州營各營兵馬都已經是開出了營盤,按照本營本隊的兵馬聚攏站好。

李孟難得的穿着他全副的披掛,渾身精鋼的鎧甲,背後是大紅地大氅,騎着的馬匹也是靈山商行特地從西域購來的高頭大馬,以李孟的身材,這一身打扮,真是顯得威武非常,此時太陽剛剛升起,陽光照在李孟的身上,整個人都好像在閃閃發光。

而陳六、張江、王海等人也都是穿着全甲,騎馬肅立在陣前,李孟後面有十幾名同樣騎馬的親兵。

凌晨士兵們都被軍官們叫起,吃完早飯之後,就來到營外列隊,衆人自然是知道大戰即將來臨,對面是幾十萬的流賊,不管戰力如何,這個數目就很讓人心驚膽戰,人人心中都是有些忐忑。

但看到自家的主帥在陣前來回巡視,人人都覺得心中漸漸被勇氣充滿,山東總兵李孟在這些普通地膠州營士卒之中有許多傳說,從一開始地起家到統領近十萬大軍,每一步都可以當作故事來講。

山東總兵李孟,他就是傳奇,而今這傳奇就在自己的面前,就要領着自己去作戰,那肯定是從勝利走向勝利,自己還有什麼要擔心地。

每名膠州營的士兵和軍官都是自覺不自覺的挺直自己的胸膛,握緊手中的武器,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帥校閱。

每營爲一隊,營和營之間都有不小的空隙,李孟縱馬在各隊之間奔馳,等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來的時候,他放慢了馬速,在馬上大聲的喊道:

“兄弟們,你們的背後是那裡?”

李孟說完一句,跟隨在他身邊的親兵護衛齊聲大喊,把李孟的話語重複一遍大喊了出去,李孟一開口,陣列之間已經是肅靜之極,只有李孟的話在迴盪。

下面的軍兵一聽到“兄弟們”這幾個字,不約而同的感覺到心中被什麼東西充滿,一時間感覺到熱血沸騰,第二句卻都有些糊塗,背後是哪裡,很多人回頭去張望,不是營盤嗎。有的人想的遠些,難道是柘城。

而更遠處的那些地主武裝充滿敬畏的看着這個場面,此時地膠州營幾萬人悄然無聲,森然肅立,好像是一個神威凜凜的巨人,正在作他的準備。

衆人還在琢磨的時候,李孟已經替他們回答了:

“你們的背後是山東,你們的父母親人都是生活在那裡!”

“你們隨我南征北戰。這天下間,還有比山東太平的地方嗎,還有能給你們和家人溫飽的地方嗎?”

李孟地大聲詢問,下面的士兵開始的回答還是凌亂和嘈雜,後來則是匯聚成了巨大的聲浪

“沒有!!”“沒有!!”

李孟一直南邊,開口大聲的喝道:

“對面是什麼,是幾十萬的流賊,是肆虐天下的蝗蟲。他們走一地就要搶掠一地,吃光所有的糧食,帶走所有地青壯,餓死所有的老弱,如果我們不能擋住他們。這些流賊就要進入山東,毀掉咱們山東的太平,搶走你們家人辛苦耕種的糧食,讓你的家眷或者稱爲填河地炮灰。或者活活餓死,你們答應嗎?”

這些話已經完全的把士兵們的情緒調動起來,李孟這一段話說完,下面山呼海嘯一般的回答:

“不!!~~~”

稍微平靜,李孟抽出佩刀,高舉過頭,又是大喊道:

“拿起你們地刀槍,想想你們是爲何而戰。不是爲了你們自己,是爲了你們的的家人父老,爲了你們爹孃的溫飽和笑容,爲了山東的太平。”

又是山呼海嘯的回答,但這次卻不是回答李孟的問題,而是聲嘶力竭的喊道:

“願爲大帥效死,爲大帥而戰!!”

每個人在李孟地這個問題一問出來,下意識的就想到了自己的溫飽。自己家人的溫飽安寧。相比於其他處的有如地獄,山東這樣的局面。自己這樣的生活是從何而來,還不是李大帥功勞。

靠近李孟坐騎的營隊,有士兵已經是喊道地淚流滿面,那種願意去捨命廝殺地狂熱完全是發自心底。

“膠州營,向前!!”

李孟在馬上向前揮刀,大聲的發出了這個命令,親兵們跟着大喊,每個營隊地千總、把總,每列的士官,每一名士兵都是同聲同氣的發出了大喊:

“向前!!”“向前!!”

鼓聲咚咚咚咚的連續敲起,而那些一直是邊上凝神靜氣觀看的地主武裝,這時候纔算是吐出口氣,方纔真是連出聲都不敢出聲,他們這才見識到,山東兵馬之威,居然如斯。

這些地主武裝和他們糾集的民壯們也有用處,抗土填河,他們每個人肩膀上都是扛着裝滿泥土的草袋或者是布口袋,還有人提着裝滿碎石的籮筐。

鼓聲響起,他們接到了命令,連忙迅速的朝着河邊跑去,給他們留出的路徑就是火銃兵們之間的間隙,這些河南民壯們戰戰兢兢的跑着,每列火銃兵就是一堵活人組成的牆壁,兩列就形成一條道路。

這十幾條“道路”,從何路下坡,再從何路回到取土的所在,都有嚴格的要求。

這些河南地主武裝的民壯們,扛着泥土和碎石,小心的跑動,空隙足夠的大,他們不會也不敢觸碰邊上的火銃兵們,這些河南的年輕人們,很多聽方纔李孟的演講都是心動神弛,只想着,我要是在這膠州營中爲一士卒該多好。

而且這“填河”,和昨日闖營的填河不同,他們並不是炮灰,因爲站在最前面的是膠州營的士卒,他們只需要在身後把土石丟進河中。

第一排和第二排的火銃兵就站在岸邊,魚貫而下的民壯們把土石丟在河中,填起一塊土地,他們就跟着向前一點,後面的大隊也是跟着緩慢的向前移動。

道路通暢,泥土用草甸和布袋裝着,丟進水中不會被河水衝散,而夾雜碎石讓填河的土地更加堅實。

道路通暢,不是一擁而上,而是規劃好道路和輪次,同樣是填河。官兵們做的可就是比闖軍效率要高許多。

在對面正在列陣準備迎擊的闖軍諸將,看見這川流不息的填河人流,田見秀拿手拍拍自己的額頭,嘴裡面罵了一句。

而中軍的羅汝纔則是神色慎重,方纔對面傳來地喧譁和大喝,他還嗤之以鼻,但此刻卻是凜然,他是老粗。但也是久經戰陣的老將,自然知道眼前這一切到底是代表着什麼,“用兵聚散爲常以爲上”。

對方的兵馬陣列,嚴整到這樣的程度,想想郝搖旗所說的對方的可怕,還有那些原本以爲匪夷所思的傳聞,現在看來未必是誇張。

儘管爲了不讓官兵的火器發威,羅汝才和闖軍這邊把陣線壓地很後。距離河岸邊差不多有三百步,這也是爲了給自己的騎兵有衝擊的空間。

但所有在陣線前列的人,都能看到對面嚴整列陣的膠州營火銃兵,以及在其中涌動的填河人羣,河中不斷的濺起水花。對方的隊伍不斷地向前移動。

這些士兵移動的速度並不快,可給人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羅汝才的眉頭越皺越緊,終於衝着身後吆喝道:

“老九。你領着五百騎上去轉轉,對方火器厲害,小心着,不要被打着!”

一名年輕些的軍將抱拳領命,騎馬招呼一聲,領着幾百騎狂奔而出,而今這等率大軍者,都是喜歡收義子。有了義父子地關係,也是九族之內的親戚,比起外人來,關係肯定是近了許多,用起來也放心。

羅汝才也是不能免俗,手下也有所謂的“十三太保”,至於爲什麼湊個十三的數字,這就說不明白了。

此時地渦水河已經被填起了快有一半的距離。站在第一排的火器統領看見對方的騎兵開動。他也是大聲的下了命令。

第一排的火銃兵直接是高舉着火銃,走進河中。涉水先上北岸,第一排移動,後面的也都是跟着移動,火銃兵都是在水中有些艱難的朝前走去,五十步而已,並不遠,在輕騎還沒有兜過來之前。

膠州營地火銃兵前一步上了南岸,後面那些還在填河的民壯們有些錯愕,馬上就被軍官們和他們頭目的吆喝以及咆哮給驅動起來“不要停,又他孃的不要你們去前面拼命”“誰再發傻,老子砍了他!!”

率隊的火器統領上岸之後,朝前十幾步,左右看看地勢,把自己手中的火銃豎立起來,立正不動。

他就是個標杆,其餘的火銃兵們都是在他的左側排成戰鬥時候地陣型,轉眼間,已經有六排,將近四百火銃兵上岸了。

輕騎已經是逼近,火器統領稍微一估算,發出了號令,羅汝才地這位九太保行動非常的謹慎,騎兵地速度不快,一直是試探着前進,可還是有幾匹馬進入了百步之內的範圍,膠州營的火銃射程雖然是百步,但一般都是講究放進到八十步或者是六十步然後再開火。

但在不同的戰局下,要有不同的應對策略,一聲令下,第一排的火銃都是舉起,稍一準備就是齊聲的開火。

百步之內好歹是有效的射程,又是幾十支火銃的齊射,進入這個射擊範圍的幾名曹操軍的輕騎,連人帶馬都是給打了下來。

那九太保立刻判斷明白了局勢,對這個火銃的陣列,百步之內是危險的,連忙的發號施令,那幾百騎都是在外圍兜住了馬,開始繞起圈子。

說起來,大陣距離這河邊一共也就是二百步的距離,火銃兵的陣線和射程疊加,就是一百二十步左右,那輕騎就好像是沒衝出來一樣,動作間很是侷促。

碎石筐、土包還在不停的丟在河中,坡頂上的火銃兵都是趟水過河來南岸列隊,也許是田見秀和郝搖旗前日裡衝陣在火銃面前的傷亡實在是太大,對面大陣兵馬雖然是勢大驚人,卻沒有敢於動作的。

“闖王,動用擼車,或者是調火炮上來?”

高一功看着戰局有些着急,李自成闖軍的攻城武器以及重型火器,保有量比其他的流民軍馬要高出許多。

羅汝才和張獻忠這種一直被官軍追擊,和闖營合軍之後纔有些安穩日子過的兵馬幾乎沒有什麼重型武器。

眼下對方的火銃兵在河岸上剛剛立足,按照高一功的想法。應該是趁勢的把這些火銃兵打回河對岸,要不立在這裡,一步步這麼推過來,這仗還怎麼打,儘管要讓這些火銃兵回到對岸,恐怕要付出地傷亡肯定很慘重。

擼車是那種厚木板頂在前面,上面放上沙包和棉被,用人力推着前行。因爲前面是木板和沙包,所以對面的弓箭和火器一般無法對這擼車造成什麼傷害,用擼車掩護着身後的步卒,就可以直接的衝進對方的陣列之中。

看起來,對付這膠州營的火銃兵,這擼車是最好的工具,眼看着對方只有火銃兵上岸,而沒有火炮。正可以用火炮來進行壓制。

這一仗羅汝才既然是在中軍,那主導者就是羅汝才,李自成正在左翼的陣前,聽到高一功這麼說,闖王臉上沒什麼表情。只是轉頭看了眼邊上羅汝才地中軍,淡淡的開口說道:

“擼車和火炮在攻打開封城的時候,已經是頗爲的破敗,拿來給曹操用。那不是給他幫倒忙嗎,莫要做這多餘的事情?”

高一功一愣,卻立刻是明白過來,他可是闖軍中難得的深沉角色,心思也轉悠的快,方纔李自成朝着中軍瞥那一眼已經是說明很多問題了,稍微安靜,高一功又是上前低聲說道:

“闖王。這大戰在即,輜重補給不能有失,末將先去後面押後,走的遠些,免得除了紕漏。”

李自成不動聲色地點點頭,高一功招呼幾個人,撥馬朝着陣後轉去。

這邊在算計,羅汝才也不是三歲的小孩子。他轉頭看看兩邊的兵馬。朝着地上就是一口吐沫,嘴裡低聲的暗罵幾句。一臉嚴肅的和身邊地親兵命令道:

“快些告訴李闖王,那官狗就是個刺蝟,在岸邊一口吃不下去,騎兵步卒衝不起來,咱們大傢伙把隊伍朝着後面退一退,扯出個衝鋒的地方,俺老羅先退了。”

那親兵一走,羅汝才就和後面的幾名親信將領冷聲的說道:

“退,每個人都給我看住你們手裡地兒郎,不要亂。”

聽到羅汝才的這個命令,就算是他的親信也有些不理解,一人大着膽子說了一句:

“大將軍,咱們中軍一退,怕是整個陣線就散了,闖王那邊會不會怪罪下來。”

羅汝纔在自己這些心腹面前,可是沒有什麼隱瞞,黑着臉冷聲說道:

“怪罪他娘,他那邊那麼多攻城打仗的傢什都是放在陣後,讓咱們光膀子去送死,憑什麼,還他孃的仗義闖王,快退快退,退個三百步,要是這李闖沒個表示,咱們撒丫子散夥,孃的,那裡不是咱們過不好,大不了再去招安。”

天底下最盛的三股勢力,闖王、八大王、曹操,羅汝纔是最不堅定的一個,幾次都是主動和朝廷談論招安,而且曹操羅汝才地兵馬行事最肆無忌憚,剽掠成性,不分窮富,這或許和他部下大多是邊兵出身有關。

嗚嗚的號角聲響起,正在陣線上嚴陣以待的膠州營火銃兵緊張戒備的舉起了火銃,準備應戰,誰想讓他們愕然無比的是,對面那李、羅聯軍,開始緩緩的後退,這是什麼鬼動向,大家可都是糊塗了。

羅汝才說退就退,闖軍在兩翼的軍隊一陣混亂,闖王也是有些措手不及,不過他反應也是不慢,幾十名傳令親兵騎着馬在各處的奔跑通知,那些混亂過後,各隊也是緩緩地向後移動。

有件事情,不管是闖王還是羅汝才都是做到了前面,大營在一清早就已經是開拔,朝着西面而去,遠離這個戰場。

在渦水北岸坡上地火銃兵們都已經是到了南岸,差不多兩千一百人的陣列,排成了四排。

填河地工程快要結束,李、羅聯軍還是在不停的退卻,後退時候的混亂,想要控制住並不是那麼容易。

遠遠的看着坡頂,一杆大旗緩緩的坡頂升了起來,上面黑底紅字。血紅地一個“李”擎着大旗的騎兵控制着胯下的馬匹慢慢的向前,在這掌旗士兵的身後,是殺氣森森,嚴整向前的膠州營方隊。

有節奏的鼓聲一直是在響着,長矛方陣的士兵們豎立拿着長矛,列隊通過前面那些民壯填上地土地。

前兩個營過這土地的時候,還有些磕絆,但走過之後。差不多就是踩踏的平整了,那些填完河的民壯,都是站在土地兩邊的河中。

他們要是朝着後面跑,肯定會擾亂陣型,反正闖軍已經是遠離了河岸,他們直接就是跑進了河中。

看着山東兵馬用他們見都沒有見過的嚴整陣型走過土地,這些地主武裝集中起來的民壯,此時覺得自己也爲這大戰中出了一份力。心中很有些自豪的感覺,都是站在兩邊地河水中大聲的歡呼。

這一退不要緊,差不多退後了七百步,羅汝才和李自成都是把所有的輕騎放在了陣前,生怕對方因爲這個掩殺過來。

不過這一退。也代表着李自成和羅汝才兩軍在合兵之後,縱橫中原的蜜月期的結束,這種聯軍,在面對強敵和巨大壓力地時候。很多矛盾都被催發出來。

李自成領着幾名心腹親自去羅汝才所在的中軍商談,雙方簡單的交談了一句,這纔是定下方略,算是統一認識。

闖軍的馬隊和步卒開始朝着中軍調動,既然是不願意獨自地打前鋒,那麼就聯合起來吧。

膠州營的營方隊從河對岸有序並且迅速的過河列陣,十二個營方隊緩緩的展開,在戰場上構成了一道長陣線。後面又是十二個營方隊。

這二十四個方隊在戰場上排成兩列,彼此之間留有一定的間距,豎立如林的長矛,驗證有序的隊列。

二十四個方隊就好像是二十四座小城,南岸大片的平原,李、羅聯軍佈置在前隊地人足有四萬。可四萬對不到兩萬人,李、羅聯軍的每個人都是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一時間羅汝才和李自成想。或許退這幾百步不是什麼壞事。就近接戰,怕是頂不住啊!

“弟兄們。不用擔心什麼身後事,俺老羅都給你們管着呢!”

“只要我李自成有一口飯吃,兄弟們的家眷就有口飯吃,老李沒吃的,就割肉給兄弟們的家人吃飽!”

李自成和羅汝才都是在己方的陣列中大聲的發話鼓動,這第一批衝陣地士卒,在膠州營地火器面前幾乎是必死的。

但這樣地先鋒,還不能用那些炮灰流民,因爲那些人固然有狂熱赴死的心態,也隨時有可能被對方打回來,不可控的程度太高,只能使用這種老卒,大戰在前,李、羅兩人也顧不得什麼算計了。

兩軍中的老卒,或者是自願,或者是抽籤,總歸是選出一批人,這也是每逢大戰前的規矩,衆人倒沒有什麼害怕的神色,聽着兩個人這麼說,還有人吆喝着大聲說道:

“闖王爺,咱老趙這輩子跟您不後悔,下輩子還給您拎着刀拼命。”

“大將軍,五年前要不是你,小的我就被人吃了,這命就是您的,您老可要保重啊!”

即便是李自成和羅汝才這樣的鐵石心腸,面對這些死忠的話語,也是有些激動,李自成在馬上抱拳深深一揖,羅汝才擦擦鼻子,大聲的吆喝:

“孃的,去吧,老子肯定給你找套好的棺材。”

在南岸的二十四個方隊彼此之間還在做着細微的位置調整,火銃兵們都是跑到了第一排去站立,還有部分則是聚集在這大陣的兩側,。

差不多有三千名火銃兵站在大陣的最前面,排着整齊的隊形站立,引領步點的鼓聲也已經是停歇。

戰場上稍微安靜了下,突然間,李、羅聯軍那邊的鼓聲大作,那邊的流民兵卒都是齊聲的吶喊。

最前面的步卒開始走出陣列,手中拿着刀槍向前靠過來,這些步卒們的步伐不快,就和向前行軍一般,隊形很散,橫排很鬆散,而豎列卻很深,在這些步卒的後面,還有騎馬緩步跟上的騎兵。

第一次的衝擊,闖軍差不多就動用了將近一萬人,就是要衝擊官兵的陣列,不過出乎意料的是,膠州營這邊的鼓聲在這個時候同聲的響起,最前排的火銃兵們,也開始向前邁步移動,後面的大隊也都是慢慢跟上。

劉宗敏在陣中眼睛都快瞪出來了,看了一會,猛然間大聲的對身邊的部將說道:

“這麼打不對啊,那些官狗一動,陣型肯定要亂,這不是亂來嗎,哈哈,一定是那些文官又是催促快些打,給咱們撿了便宜,小的們準備跟上吧!!

劉宗敏是個直腸子,肚子裡面藏不住話,闖營和曹操軍中的將領也都是驚訝非常,官兵的戰術應該是以靜制動,這麼對衝,莫非是腦袋壞掉了。但既然如此,就說明自家有機會,紛紛的喝令,後隊做好準備。

在坡頂上,馬隊的騎兵簇擁着中間的李孟,李孟看着對面的即將爆發的戰鬥,開口對身邊的王海說道:

“火器只能是把對方打散打跑,這些流賊轉眼間又是收攏起來,咱們膠州營的兵馬也快要被火器養出富貴毛病了,要取勝,要給流賊們一個不能忘記的教訓,怎麼辦,只能是真刀真槍的去撕殺,去給他割肉放血!!”

第324章 官軍的填河 裂痕第154章 有賊南山第273章 草莽羣像第38章 城門所見第419章 齊王第79章 謙卑的同知第114章 一無所獲第263章 逼殺第211章 考試第141章 八閩鄭掌櫃第154章 有賊南山第365章 尚有不如 內外夾擊第68章 立木第349章 好大一盤棋 十之八九第341章 胸無大志 厘金局督辦第493章 懲罰 突圍乎第235章 新炮 舊炮第350章 濟寧的悠閒時光第394章 施威於人 趕上第155章 猥瑣第256章 探子 追第12章 趁着天黑第513章 風向轉 人情變 李仙風第28章 造福一方第83章 照顧 事起第186章 朝野之間第51章 定價標準第129章 可惜啊第415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257章 盡人事 小戰第217章 下注而已第86章 新火銃第137章 不信第370章 北邊第501章 家中事 雙雄會第284章 立矛爲城 割肉補瘡第314章 此路不通 掘坑塌城第241章 堅持第220章 屯田第171章 姓費的洋人第473章 抉擇之時 說打就打第250章 敵不在外 相逢不如偶遇第410章 捷報所到第167章 私聊第470章 挫虜示威 汝州始戰第364章 我是一個傭兵第61章 相逢第534章 大勢所趨第478章 郟縣和襄城之間第302章 棄剿用撫 暗渡陳倉第108章 奇遇第236章 探第483章 夜 鐵騎 破營第493章 懲罰 突圍乎第340章 不聽調 納雙妾第104章 東家請客第266章 紅利 萊黨 忽視 軍議第270章 各色人等第201章 不解風情 男尊女卑第135章 不負君心第226章 溫水煮青蛙第90章 文武殊途第423章 平庸之世 見微知着第450章 謀定 懸殊 輕而易舉第99章 老兵 相問第261章 分潤第288章 欺軟怕硬 虎狼食人第199章 “攘外必先安內”的歷史淵源第294章 翁婿之誼 一視同仁第419章 齊王第236章 探第44章 火線提拔第134章 五萬兩第331章 萬事不如錢 拿人第477章 迷茫 破局 自信第306章 襄洛罹難 背水紮營第339章 諸公震怒爲厘金第453章 崇禎十七年初第454章 下套 邊角之戰第97章 低烈度戰爭第525章 南北朝第269章 海邊青壯 全家出遊第43章 狹路相逢第68章 立木第137章 不信第38章 城門所見第530章 殖民先行者第383章 夜行 霧散第73章 火器 城中第512章 襄城定策 戰後諸事第361章 棋局處處 笑對風雲第416章 患 京師 盛京第272章 楊四第483章 夜 鐵騎 破營第224章 地方不靖第492章 無路可退第111章 識字 洛陽 沒品第219章 模仿第152章 託付
第324章 官軍的填河 裂痕第154章 有賊南山第273章 草莽羣像第38章 城門所見第419章 齊王第79章 謙卑的同知第114章 一無所獲第263章 逼殺第211章 考試第141章 八閩鄭掌櫃第154章 有賊南山第365章 尚有不如 內外夾擊第68章 立木第349章 好大一盤棋 十之八九第341章 胸無大志 厘金局督辦第493章 懲罰 突圍乎第235章 新炮 舊炮第350章 濟寧的悠閒時光第394章 施威於人 趕上第155章 猥瑣第256章 探子 追第12章 趁着天黑第513章 風向轉 人情變 李仙風第28章 造福一方第83章 照顧 事起第186章 朝野之間第51章 定價標準第129章 可惜啊第415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257章 盡人事 小戰第217章 下注而已第86章 新火銃第137章 不信第370章 北邊第501章 家中事 雙雄會第284章 立矛爲城 割肉補瘡第314章 此路不通 掘坑塌城第241章 堅持第220章 屯田第171章 姓費的洋人第473章 抉擇之時 說打就打第250章 敵不在外 相逢不如偶遇第410章 捷報所到第167章 私聊第470章 挫虜示威 汝州始戰第364章 我是一個傭兵第61章 相逢第534章 大勢所趨第478章 郟縣和襄城之間第302章 棄剿用撫 暗渡陳倉第108章 奇遇第236章 探第483章 夜 鐵騎 破營第493章 懲罰 突圍乎第340章 不聽調 納雙妾第104章 東家請客第266章 紅利 萊黨 忽視 軍議第270章 各色人等第201章 不解風情 男尊女卑第135章 不負君心第226章 溫水煮青蛙第90章 文武殊途第423章 平庸之世 見微知着第450章 謀定 懸殊 輕而易舉第99章 老兵 相問第261章 分潤第288章 欺軟怕硬 虎狼食人第199章 “攘外必先安內”的歷史淵源第294章 翁婿之誼 一視同仁第419章 齊王第236章 探第44章 火線提拔第134章 五萬兩第331章 萬事不如錢 拿人第477章 迷茫 破局 自信第306章 襄洛罹難 背水紮營第339章 諸公震怒爲厘金第453章 崇禎十七年初第454章 下套 邊角之戰第97章 低烈度戰爭第525章 南北朝第269章 海邊青壯 全家出遊第43章 狹路相逢第68章 立木第137章 不信第38章 城門所見第530章 殖民先行者第383章 夜行 霧散第73章 火器 城中第512章 襄城定策 戰後諸事第361章 棋局處處 笑對風雲第416章 患 京師 盛京第272章 楊四第483章 夜 鐵騎 破營第224章 地方不靖第492章 無路可退第111章 識字 洛陽 沒品第219章 模仿第152章 託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