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不滿婚事,宮中來使

自從芳菲去紫竹院瞧過閔芳蕤之後,文秀就暗地裡傳來消息,二姑娘也不纏綿病榻了,日日吃的飽,睡的足,氣色比往日更加紅潤。

文秀還悄悄告訴了文鳶,閔芳蕤自己拿針線做了一個十分精緻的人偶,上面寫了名字和生辰八字。文秀不識字,趁閔芳蕤去院子裡閒逛的時候,偷偷照葫蘆畫瓢抄錄在了帕子上,然後拿給芳菲瞧。

芳菲一見那上面的“苓”字就明白,閔芳蕤心中已然生了毒刺,二姑娘和三姑娘再不能像從前一般和好如初了。

一晃進了十月,天氣漸漸轉寒,這一日,大太太喚來芳菲和閔芳華去頤心堂做衣裳。久不露面的黃姨娘也在,模樣卻十分憔悴。

芳菲忙給她見禮,黃姨娘虛弱的一笑:“四姑娘恕我不能起身回禮了!”

大太太擺擺手,體諒道:“你如今是保養身子爲主,什麼客套的虛禮一概都免了。今兒要不是給你量衣裳,我也不會把你折騰來。”

黃姨娘低着頭:“太太關心妾身,其實妾身去年冬天的衣裳還十分新,太太大可不必爲我重新縫製。倒是兩位姑娘,都是如花似玉的年紀,多穿新樣子纔好看。”

大太太望着兩個女兒,開懷一笑:“何曾少過她們倆的穿戴?只是這次我孃家兄弟送來許多關外的好皮子,除了孝敬給老太太,還餘下許多。今年又是個冷冬,去年的大毛衣裳怕毛不好了,所以每人再做兩件。或是家裡宴客,或是穿出去走親戚,都十分體面。”

三人再次謝過。不多時,金線樓的女師傅們便打外面進來給三人量身。

一年光景。芳菲的個子往上又躥了不少。身形更加窈窕,腰肢更加纖細,就連胸口也鼓鼓的,有着少女的馨香。

爲芳菲量身的女師傅一面不停手中動作。一面與大太太笑道:“去年來給四姑娘做斗篷,還是小小的個子,今年可是大變樣。怕以往的東西都穿不上了。”

李氏和藹的笑道:“說的極是!小姑娘長的快,我們芳華這樣大的年紀時,也是一年十好幾套衣裳。有時候往往是新做的還沒上身,隔天就小了。”

女師傅賠笑:“大小姐隨了太太,都是高挑的美人兒。說起來,大姑娘今年也有十七了吧?恕我多一句嘴,大小姐可許配了人家?”

李氏淡笑:“還在相看。只是富春城就這麼大。世家子弟年紀相當的也不多。想要議定婚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對了,你們日日在深宅大院間走動。可有什麼適當的人家?好歹我們家是你們金線樓的老主顧,怎麼着也該替我家大丫頭留心留心。”

女師傅覷着閔芳華僵硬的臉蛋。笑意不斷:“日前在揚州,我和師妹去一戶人家,看見位公子,今年十五,長的好生俊俏的模樣。我想着太太家兩位小姐都不曾婚配,心裡就有意給太太搭個線。要論這位公子的模樣,聰明智慧,根基家當,倒也配的過。只是不知道大太太是什麼心思,所以不敢造次。大太太要覺得好,我便和師妹去探探口風。”

芳菲明白,女師傅口中的婚事,應該只是說給閔芳華。

果然,大太太遲疑了片刻就追問道:“究竟是什麼人家?”

女師傅笑道:“是寶應縣縣令的長公子。”

大太太似乎對這個家世還算滿意,微微頷首:“可惜年紀小了兩歲。”

“這有什麼?女大三抱金磚,何況大小姐只比那位公子長了兩歲。”女師傅喜出望外,她一開始只當李氏是要將四姑娘做婚配,沒想到卻有意外之喜。一個嫡出長女,一個庶出幼女,寶應縣縣令自然要選前者。

大太太就勢請對方幫忙留意打聽,女師傅忙不迭答應,去時又說了許多動聽的好話,哄得大太太合不攏嘴。

芳菲在一旁偷瞄着,發現閔芳華的臉色已經不能用陰沉來形容了。可見,大太太歡喜的婚事,在閔芳華這兒卻行不通。

金線樓的人一走,閔芳華再也撐不住,當即發作起來:“母親憑什麼做主給我找那樣一戶人家?”

大太太收起笑容,冷冷道:“那人家怎麼了?和咱們一樣的官宦出身,恐怕還更好些,至少他父親還做着寶應縣縣令。”

“反正我是不嫁的,太太喜歡那家的權勢,叫四妹妹嫁過去就是。”

芳菲一見矛頭直對自己,又見大太太也往自己這邊觀瞧,忙笑道:“長幼有序,況且我年紀小,還想在太太膝下多孝敬兩年。”一句話,不但將婚事與自己撇的乾乾淨淨,還偷偷表白了志向。

黃姨娘看着屋子裡鬥雞似的三人,早不敢吭聲,瑟瑟躲在一邊,此刻她是想出去也不敢,留這兒更不敢,只希冀大太太別發現她。

芳菲說這話的時候,黃姨娘暗暗咋舌。她在京城跟了大老爺多年,最明白大老爺是怎樣疼大小姐的。這個小小的四姑娘卻敢直接駁回大小姐的面子,還真是有些無法無天。

可黃姨娘轉念又想起了下人們的閒言碎語:都說,大太太待四姑娘,有時比親生的長女更好。開始黃姨娘還不信,等回來待產,黃姨娘才感到大太太對四姑娘的重用,對大小姐的漫不經心。

想到自己眼下處境,想到兒子還控制在管姨娘手中,黃姨娘又不得不硬着頭皮附和、奉承大太太。

閔芳華見三人一齊衝自己發難,又是委屈又是氣憤,鬧得正不愉快時,大老爺閔朝宗從外面匆匆趕了回來。

一進門看也不看芳菲與黃姨娘,只滿心歡喜的對閔芳華道:“宮中的旨意已經進了富春,眼下宣旨的公公纔到渡頭,你快快收拾打扮,免得叫貴人誤以爲咱們失了禮數。”

大太太急忙起身:“怎麼這樣快?”

閔朝宗頗爲得意的笑道:“那位傳旨的公公和平南郡王十分交好,所以提前打發了小太監騎快馬進城來通知我。不過眼下倒不是說這些的時候。大丫頭穿戴未免太素淡了些,你快些預備衣裳,務必要叫咱們的女兒一鳴驚人!”

芳菲下意識瞧了瞧閔芳華的打扮。

緋色的柳花綴錦細襖,下身配着一條硃紅色百褶如意月裙,晃的人眼睛痠疼的還是閔芳華腳上那雙金燦燦的五彩祥雲繡鞋。這麼一身亮瞎人眼睛的妝扮,在閔朝宗看來卻是素淡至極!

芳菲不僅暗暗腹誹:要依着大老爺的意思,怕是將皇后那身明黃色穿在身上,才堪匹配這位大小姐。不過老實說,閔家這些女孩兒中,也就是閔芳華才壓得住那些大紅大紫的正色。

大太太默默瞧了瞧閔芳華,扭頭叫着丫鬟寶蓮:“去把給大姑娘預備的衣裳首飾取來。”

寶蓮連忙應下,不多時就從隔壁箱籠中取出一整套禮服。衆人只覺得眼前一亮,閔朝宗更是讚不絕口,眉開眼笑:“還是夫人心思縝密,想的比我們都長遠。”

這種恭維的話並沒叫大太太多歡喜,她只是淡淡道:“芳華也是我的女兒,雖說進宮就要天各一方,但好歹這是她自己的執念,我們能幫的也就這些。”

大太太從寶蓮遞來的匣子中取出一串晶瑩剔透的項鍊,瞧着不像瑪瑙,琥珀,依稀和水晶有些相仿。

“夫人!”閔朝宗又驚又喜,顯然是認出了這串項鍊的來歷。

大太太面無表情,沉聲與閔芳華道:“這串鏈子叫做菡萏冰腦,是我當年的陪嫁。如今轉送你,望你前程似錦,圓了你父親這些年的企盼。”

菡萏冰腦是水晶中的極品,玉髓清澈明亮,外面像是裹了一層蛋清似的油滑細膩。真是一件難得的珍品!

閔芳華強壓下狂喜,復又親親熱熱挽住了大太太的臂膀:“母親最疼的果然還是我!”

閔朝宗忙看向李氏神情,尷尬的笑道:“這是自然,你是你母親的嫡出女兒,哪有不心疼的道理?”

大太太嘴角微微上翹,眼眸裡卻無笑意。

大太太心裡清楚,閔朝宗是鐵了心要送閔芳菲去宮中爭寵,她千般阻攔只會落個裡外不是人。不如寬厚些,讓二人都念及自己的好。

就是可惜了自己那串菡萏冰腦。

且說閔芳華在十幾個丫鬟服侍下,當即就在大太太的後罩房裡換了衣裳,重新梳妝打扮。等被人攙扶出來的時候,閔朝宗看着花容月貌的女兒,笑的合不攏嘴:“咱們家大小姐必會中選。”

黃姨娘和芳菲紛紛附和。

一時,外面老太太那裡急喚了人來請,閔朝宗領着妻子女兒,身後浩浩蕩蕩跟着許多丫鬟婆子,徑直去了焦恩堂。

當下,老太君正拉着周夫人焦急的翹首企盼,見長子一家子趕來,忙招手叫到什麼:“老大,宮裡的貴人可是已經入了城?”

閔朝宗笑道:“錯不了,我已經打發了小廝盯着那船,半個時辰前就上了岸,是知府親自陪着,大約片刻後就要往咱們家來。”

老太太連唸了三聲“阿彌陀佛”:“我這心總是七上八下,怕咱們家大丫頭沒那個福氣。現在好了,有平南郡王在其中牽線搭橋,何愁咱們家不能再出一位娘娘?”

第227章 金順討好,花娘醫病第57章 花臺易主,堅定筆跡第336章 借她人口,達真目的第34章 無恥小人,泯滅天良第247章 糾結心態,見與不見第10章 恩將仇報,陷害脫身第364章 喜作新婦,夫妻同心第215章 賣女求榮,一棍打蒙第138章 芳華哭訴,初顯懷疑第339章 幾家歡喜,幾家煩憂第15章 強人所難,作風蠻橫第169章 不敢明說,真兇是他第291章 聖懿太后,允諾條件第94章 動歪念頭,走不歸路第302章 姐弟情分,淡薄如紙第108章 眼花繚亂,要見明芳第94章 動歪念頭,走不歸路第348章 京畿大變,搜繳逆黨第43章 求取墨寶,再度相逢第19章 七絕一出,誰與爭鋒第9章 兩房嫌隙,排憂解難第120章 順風順水,一路前行第229章 賢妃發狠,求助影嬪第267章 昌德酒肆,再續前緣第40章 京河田莊,舒心愜意第343章 後宮大亂,同仇敵愾第259章 郭家家廟,約見粟喬第354章 太后贈花,玉石海棠第212章 大地春回,萬物蔥蘢第22章 毛團小狗,桀驁不馴第112章 待遇問題,心生疑竇第100章 酒意撩人,忽聞驚報第113章 關門打狗,落荒而逃第148章 **提議,無人捧場第345章 虎符失竊,大幕拉開第209章 臨陣倒戈,年關三十第214章 雀佔鳩巢,強取豪奪第15章 強人所難,作風蠻橫第194章 不離不棄,相伴相依第131章 發展順利,宮中來人第69章 憐惜庶女,鴛鴦斗篷第315章 彼此合作,握手言和第76章 物歸原主,失而復得第161章 心猿意馬,情愫莫名第336章 借她人口,達真目的第204章 山中小道,京城串門第1章 閔家少女,芳菲多姿第52章 姑母夫人,表妹粟喬第216章 青斑夢魘,出謀劃策第376章 天羅地網,在所難逃第33章 峰迴路轉,喜出望外第308章 魚膾鮮蝦,火腿肘子第315章 彼此合作,握手言和第311章 索要信物,將信將疑第319章 擇路而往,昭儀殿中第175章 事有轉機,不肯放棄第164章 縮減開支,能免則免第180章 丟上客船,活該倒黴第293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347章 點破玄機,昭儀示弱第50章 啓程回府,香糕入懷第144章 太后的心,皇上的意第202章 少主情切,逼問下落第315章 彼此合作,握手言和第154章 答謝卓家,登門做客第134章 張冠李戴,婉言謝絕第266章 郭家父子,爭議焦點第368章 先揚後貶,委曲求全第279章 一樁命案,陰謀開端第4章 姐妹陷害,泰然自若第270章 先揚後抑,儒家道家第88章 雲海做媒,芳菲兩難第346章 原形畢露,冒險用藥第373章 蛛絲馬跡,郭家現形第88章 雲海做媒,芳菲兩難第311章 索要信物,將信將疑第340章 川北督軍,花落誰家第350章 各路神通,各懷鬼胎第157章 並非良配,不肯甘心第19章 七絕一出,誰與爭鋒第260章 般若寺院,粟喬有喜第147章 面子風光,內裡受苦第135章 精選首飾,內造雀簪第116章 閔老太君,戳破真相第240章 李氏疼女,悉心教導第58章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第52章 姑母夫人,表妹粟喬第156章 大長公主,喜當媒婆第233章 粟喬表姐,糊塗終身第12章 求饒寬恕,訴盡委屈第233章 粟喬表姐,糊塗終身第151章 肉團失蹤,一鍋肉湯第56章 秋後冷雨,聚衆吃酒第204章 山中小道,京城串門第191章 小道出手,勇捉女賊第116章 閔老太君,戳破真相第45章 張氏登門,背後小人第228章 爭寵獻媚,得罪賢妃第109章 好心規勸,遇登徒子第109章 好心規勸,遇登徒子
第227章 金順討好,花娘醫病第57章 花臺易主,堅定筆跡第336章 借她人口,達真目的第34章 無恥小人,泯滅天良第247章 糾結心態,見與不見第10章 恩將仇報,陷害脫身第364章 喜作新婦,夫妻同心第215章 賣女求榮,一棍打蒙第138章 芳華哭訴,初顯懷疑第339章 幾家歡喜,幾家煩憂第15章 強人所難,作風蠻橫第169章 不敢明說,真兇是他第291章 聖懿太后,允諾條件第94章 動歪念頭,走不歸路第302章 姐弟情分,淡薄如紙第108章 眼花繚亂,要見明芳第94章 動歪念頭,走不歸路第348章 京畿大變,搜繳逆黨第43章 求取墨寶,再度相逢第19章 七絕一出,誰與爭鋒第9章 兩房嫌隙,排憂解難第120章 順風順水,一路前行第229章 賢妃發狠,求助影嬪第267章 昌德酒肆,再續前緣第40章 京河田莊,舒心愜意第343章 後宮大亂,同仇敵愾第259章 郭家家廟,約見粟喬第354章 太后贈花,玉石海棠第212章 大地春回,萬物蔥蘢第22章 毛團小狗,桀驁不馴第112章 待遇問題,心生疑竇第100章 酒意撩人,忽聞驚報第113章 關門打狗,落荒而逃第148章 **提議,無人捧場第345章 虎符失竊,大幕拉開第209章 臨陣倒戈,年關三十第214章 雀佔鳩巢,強取豪奪第15章 強人所難,作風蠻橫第194章 不離不棄,相伴相依第131章 發展順利,宮中來人第69章 憐惜庶女,鴛鴦斗篷第315章 彼此合作,握手言和第76章 物歸原主,失而復得第161章 心猿意馬,情愫莫名第336章 借她人口,達真目的第204章 山中小道,京城串門第1章 閔家少女,芳菲多姿第52章 姑母夫人,表妹粟喬第216章 青斑夢魘,出謀劃策第376章 天羅地網,在所難逃第33章 峰迴路轉,喜出望外第308章 魚膾鮮蝦,火腿肘子第315章 彼此合作,握手言和第311章 索要信物,將信將疑第319章 擇路而往,昭儀殿中第175章 事有轉機,不肯放棄第164章 縮減開支,能免則免第180章 丟上客船,活該倒黴第293章 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第347章 點破玄機,昭儀示弱第50章 啓程回府,香糕入懷第144章 太后的心,皇上的意第202章 少主情切,逼問下落第315章 彼此合作,握手言和第154章 答謝卓家,登門做客第134章 張冠李戴,婉言謝絕第266章 郭家父子,爭議焦點第368章 先揚後貶,委曲求全第279章 一樁命案,陰謀開端第4章 姐妹陷害,泰然自若第270章 先揚後抑,儒家道家第88章 雲海做媒,芳菲兩難第346章 原形畢露,冒險用藥第373章 蛛絲馬跡,郭家現形第88章 雲海做媒,芳菲兩難第311章 索要信物,將信將疑第340章 川北督軍,花落誰家第350章 各路神通,各懷鬼胎第157章 並非良配,不肯甘心第19章 七絕一出,誰與爭鋒第260章 般若寺院,粟喬有喜第147章 面子風光,內裡受苦第135章 精選首飾,內造雀簪第116章 閔老太君,戳破真相第240章 李氏疼女,悉心教導第58章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第52章 姑母夫人,表妹粟喬第156章 大長公主,喜當媒婆第233章 粟喬表姐,糊塗終身第12章 求饒寬恕,訴盡委屈第233章 粟喬表姐,糊塗終身第151章 肉團失蹤,一鍋肉湯第56章 秋後冷雨,聚衆吃酒第204章 山中小道,京城串門第191章 小道出手,勇捉女賊第116章 閔老太君,戳破真相第45章 張氏登門,背後小人第228章 爭寵獻媚,得罪賢妃第109章 好心規勸,遇登徒子第109章 好心規勸,遇登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