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欲拒還迎【1】

“文蘭姐姐,喝藥了。”香梅端了一碗藥走了過來,吹了吹,放在她嘴邊,欣慰地說道,“還好沒什麼問題,萬一被燒傷了,伺候不了皇上了,那才嚴重呢。”

“我還不願意伺候皇上呢,大不了一死了之、一了百了。”莫文蘭倔強地說道。

“文蘭姐姐,你怎麼可以這樣說,我看得出來,皇上對你可是非同一般啊。”香梅解釋地說道。看到莫文蘭搖搖頭,一臉苦笑,又說道,“你還不知道,昨天晚上到現在,皇上一直在這個地方,寸步不離,據我所知,皇宮裡還沒有一個人有這樣的待遇。”

“那又如何,如果真的是非同一般,那天晚上怎麼會發生那樣的事情?”莫文蘭氣憤地說道,哼了一聲,憤然道,“如果是看我不順眼,那就殺了我,大不了一了百了;現在這個樣子,一天到晚威脅恐嚇,算什麼樣子。”可能是因爲太激動了,禁不住擡高了聲音。

“文蘭姐姐,你小聲點,如果讓別人聽見了,那就完了。”香梅急忙提醒地說道,站了起來,捂住她的嘴,左右看看,沒什麼人才放了心。

坐下來,拉着她的手,安慰道,“我看得出來,你不願意伺候皇上,可畢竟是麗妃娘娘的意思,你也知道她的脾氣,如果知道你是這樣,怎麼會放過你。我們只不過是下人,那些人一句話,我們就死無葬身之地。文蘭姐姐,你千萬要想清楚,不要意氣用事啊。”

莫文蘭聽了她的話,陷入了沉思,昨天晚上到底是怎麼回事,真的是意外嗎,莫文蘭沒有辦法相信;想一想當時的情況,如果香梅及時拉住自己,肯定不會如此。

阻止香梅的是麗妃,這個人是什麼目的,想讓自己死嗎,還是想讓自己和那個和妃來個同歸於盡?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樣的道理莫文蘭還是明白的,只不過對於這件事,莫文蘭越發糊塗,解鈴還須繫鈴人,這件事情恐怕只有麗妃自己才知道。

嶽楚凌讓自己住在這個地方,哪兒也不許去,雖然是沒有自由,但一個人在這裡,也可以好好休息一下。剛閉上眼睛,就聽見腳步聲了,擡頭一看是香梅,想都不要想就知道她要幹什麼。

“又要吃藥了?”雖然是不願意,但還是坐了起來。莫文蘭覺得沒什麼事,只是輕微的灼傷,沒有任何傷疤。如果是在現代,自己根本就不當一回事。

“不是的,麗妃娘娘讓我告訴你,今天晚上你準備準備,伺候皇上。”香梅回答地說道。

“什麼,這也太突然了吧。”莫文蘭翻身坐起,愣在那裡,好半天才反應過來,看着香梅,難以置信地問道,“你說的是真的,麗妃娘娘真的讓我今天晚上伺候皇上?”

香梅認真地點點頭∶“千真萬確,麗妃娘娘就是這樣說的。”

看到莫文蘭一臉頹廢,魂不守舍的表情,拉了拉她的衣服,勸慰地說道,“文蘭姐姐,你不要這樣,這是機會。那天晚上的事情雖然我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但我相信你不是那樣的人,不可能和別人,說不定是發生了什麼意外;今天晚上你好好伺候皇上,我相信你一定可以證明清白的。”香梅這樣說着,信心十足的看着莫文蘭。

“謝謝。”勉強地笑了笑,莫文蘭應了一聲。自己已經不是原來的莫文蘭了,當初那個婢女文蘭到底是什麼人,有沒有和其他人發生關係,莫文蘭一無所知;如果這件事是真的,瞞不了多久的。

自己該怎麼辦,這個時候如果可以有一個人幫自己一馬,那就太好了。可這種事情屬於個人隱私,就算是有人願意幫忙,自己可以告訴他嗎?

已經很晚了,嶽楚凌還沒過來,莫文蘭打了個哈欠,看了看窗外,月上柳梢頭,這麼晚了,應該不會再來了吧。雖然麗妃想讓自己伺候皇上,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嶽楚凌能不能過來,也不是麗妃說了算的。

算了吧,自己

也累了,莫文蘭想了想去,還是覺得應該睡覺,於是就躺了下來,慢慢地閉上了眼睛,昏昏欲睡之際,忽然聽到一個渾厚的聲音在自己的耳邊響了起來—

“沒想到到了這個時候,你還可以睡得着覺。”

“啊--”莫文蘭聽到聲音,馬上就睜開了眼睛,看到了嶽楚凌,不敢相信,揉了揉眼睛,才知道果然是他。

急忙坐了起來,往後靠了靠,警惕的看着他,“你怎麼過來了?”忽然意識到自己穿着單薄,急忙用被子把自己裹了個嚴嚴實實。

“用得着這樣麼?”嶽楚凌嗤之以鼻,一步步地靠近她,“你可別忘了,你已經是朕的女人了。”說完,把莫文蘭拉入懷中,就要索吻。

“你幹什麼,放開我。”莫文蘭拼死反抗,一個用力,把這個人推到牀下,拿起旁邊的衣服,披在身上,看到那個人的樣子有些狼狽,禁不住笑了起來。

“你是朕的女人,朕過來找你,你應該是求之不得,而不是抗拒。”雖然非常惱怒,但嶽楚凌還是儘可能保持平靜,站了起來,直視着她的目光。

莫文蘭卻是不懼,只是笑道∶“如果我真的是皇上的女人,皇上過來看望臣妾,臣妾自然是求之不得,不過很可惜,現在的事情不是這樣,所以……”說完,極富玩味地看着嶽楚凌,目光中充滿了明瞭。

“你知道了什麼?”嶽楚凌聽她這麼一說,警惕的看着她,那天晚上她是昏迷不醒的,怎麼會……

“我知道了什麼,皇上清楚。”淡淡的說了一句,看到這個人一步步逼近自己,伸出手,抵在他的胸口,嫵媚一笑,“皇上,男女授受不親,難道你不明白麼,我覺得我們兩個人應該保持距離。”

“你知道你這個樣子,容易引火上身。”握住她的手,放在脣邊,輕輕一吻,把自己的臉貼着她裸露在外的肌膚上,“朕恐怕真的控制不住,真的要了你。”

(本章完)

第446節 誤會不斷第348節 無奈請求第118節 冷靜面對第456節 狼狽爲奸【3】第360節 坦誠以待第247節 故意挑唆第270節 應對挑釁第228節 分析舊事第103節 提出條件【1】第473節 意圖不軌第421節 告知身份五 糾纏第70節 質問因由第354節 約見曹嬤嬤【2】第43節 莫名其妙地擋劍第454節 狼狽爲奸【1】第387節 警告無效第477節 誓死不從第459節 拒絕要求第448節 解釋舊事第358節 又遇刺客第123節 太后擔憂第248節 試圖勸服第293節 心浮氣躁第399節 擔憂出事第30節 無助的漪貴人第139節 中途阻攔第486節 再度回宮第481節 一走了之第467節 朝堂對壘【1】第127節 冷宮相見第64節 得知孕事第105節 去見麗妃【1】第292節 負氣而去第74節 可怕的周嬤嬤第177節 依依惜別第185節 試圖營救第422節 死不悔改第69節 冷漠對關懷第465節 爭執失敗第417節 內鬼自盡第255節 太后踟躕第46節 左右爲難第284節 殘害無辜第2節 針鋒相對第431節 苦惱和親第496節 皇后省親第413節 不願相信第277節 心神不寧第496節 皇后省親第136節 蠢蠢欲動第186節 報告情況第213節 刻意壓制第453節 又見皇后第456節 狼狽爲奸【3】第441節 韓宇暗示第51節 兄弟鬩牆第101節 開導和妃第284節 殘害無辜第308節 幼子要求第490節 故意反對第370節 相互對峙【2】第202節 逼迫合作第93節 試圖改變第418節 決定攤牌第7節 火中救人第243節 產生質疑第215節 感到危機第222節 巧對太后第112節 質疑身份第97節 故意刁難第264節 突然襲擊第458節 皇后求人第3節 懷疑侍寢第78節 夢斷關鍵處第290節 不願屈服【2】第195節 坦言信任第62節 獨探坤寧宮第388節 不甘失敗第84節 嫁禍於人第34節 大事化小第182節 見面之前第337節 離開此處第382節 知己知彼第362節 密談對策第238節 相互威脅第14節 失身之痛第254節 皇后不甘第195節 坦言信任第207節 告知身世第316節 皇后不服第291節 廢立皇后第429節 擔心孩子第519節 朝堂對簿【2】第401節 親自滅口第184節 陰謀被劫第129節 不請自來第62節 獨探坤寧宮
第446節 誤會不斷第348節 無奈請求第118節 冷靜面對第456節 狼狽爲奸【3】第360節 坦誠以待第247節 故意挑唆第270節 應對挑釁第228節 分析舊事第103節 提出條件【1】第473節 意圖不軌第421節 告知身份五 糾纏第70節 質問因由第354節 約見曹嬤嬤【2】第43節 莫名其妙地擋劍第454節 狼狽爲奸【1】第387節 警告無效第477節 誓死不從第459節 拒絕要求第448節 解釋舊事第358節 又遇刺客第123節 太后擔憂第248節 試圖勸服第293節 心浮氣躁第399節 擔憂出事第30節 無助的漪貴人第139節 中途阻攔第486節 再度回宮第481節 一走了之第467節 朝堂對壘【1】第127節 冷宮相見第64節 得知孕事第105節 去見麗妃【1】第292節 負氣而去第74節 可怕的周嬤嬤第177節 依依惜別第185節 試圖營救第422節 死不悔改第69節 冷漠對關懷第465節 爭執失敗第417節 內鬼自盡第255節 太后踟躕第46節 左右爲難第284節 殘害無辜第2節 針鋒相對第431節 苦惱和親第496節 皇后省親第413節 不願相信第277節 心神不寧第496節 皇后省親第136節 蠢蠢欲動第186節 報告情況第213節 刻意壓制第453節 又見皇后第456節 狼狽爲奸【3】第441節 韓宇暗示第51節 兄弟鬩牆第101節 開導和妃第284節 殘害無辜第308節 幼子要求第490節 故意反對第370節 相互對峙【2】第202節 逼迫合作第93節 試圖改變第418節 決定攤牌第7節 火中救人第243節 產生質疑第215節 感到危機第222節 巧對太后第112節 質疑身份第97節 故意刁難第264節 突然襲擊第458節 皇后求人第3節 懷疑侍寢第78節 夢斷關鍵處第290節 不願屈服【2】第195節 坦言信任第62節 獨探坤寧宮第388節 不甘失敗第84節 嫁禍於人第34節 大事化小第182節 見面之前第337節 離開此處第382節 知己知彼第362節 密談對策第238節 相互威脅第14節 失身之痛第254節 皇后不甘第195節 坦言信任第207節 告知身世第316節 皇后不服第291節 廢立皇后第429節 擔心孩子第519節 朝堂對簿【2】第401節 親自滅口第184節 陰謀被劫第129節 不請自來第62節 獨探坤寧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