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六賊伏誅

在做自動布時點錯了時間,導致這一章比七十二章布,請各位先看完七十二章再來看着一章)

王寅和扈成拿下了大名府後,繼續南下,攻佔了此時的黃河以東的沿河重鎮南樂、清豐,一直到攻佔開德府治所濮陽了以後,才停住南下的腳步,扈成隨後帶着警衛軍攻佔了開德府之下觀城、朝城諸縣,王寅這禁衛陸軍第四軍負責防守從阜城到濮陽的黃河沿岸重鎮,而扈成率領的警衛軍負責防守黃河沿岸諸碼頭港口以及腹地內諸州縣,沿黃河東岸每隔五里就依託地形建立一個排級的寨子,來監看金軍是否會從這裡的黃河渡河,如果金軍從這邊渡河,則燃起狼煙,聚齊人馬攻擊半渡的金軍。超速更新最新小說章節

而杜_率領的禁衛陸軍第七軍在李應率領的五萬警衛軍配合下,攻佔了滄州治所清池,繼而攻佔了黃河沿岸重鎮南皮鎮、北望鎮、南大樹鎮、弓高鎮、長蘆鎮、乾寧鎮,黃河北流到白溝一帶,跟白溝、海河匯流成爲這邊的界河,然後東流,在塘沽流入渤海灣。杜_、李應聯軍便攻佔了界河以南的泥古寨、雙港寨、小南河寨、獨流東寨等宋軍營寨。而李應的警衛軍則攻佔了滄州治下鹽山、南皮諸縣。杜_、李應兩軍的分工跟王寅、扈成的分工一樣,軍隊部署也是一樣,都是來監控金軍舉動防止金軍從此過河威脅齊國腹地。

因他們攻打的現在都是趙宋領土,所以盧俊義命令杜_、王寅、扈成、李應這四支部隊在攻打任何一個州縣時都要先打着宋軍的旗幟,詐開城門或被識破後強攻進去,不準放過一個逃兵,隨後依然打着宋軍的旗幟守城,務必使得汴梁城內的趙宋朝廷不加提防,更加使得金軍不加提防,如果完顏宗望知曉這是齊軍駐守,因此喪失信心撤兵回去就不太好了。

與此同時,完顏宗望率領金軍渡過黃河迅速逼近開封的消息傳入龍德宮中,剛剛退位的道君皇帝趙就準備南逃。靖康元年正月初三,趙桓正式下詔,公佈了道君皇帝官家將赴毫州太清宮(州雖曾被盧俊義佔領,後來卻用來交換河北人口而還給了趙宋朝廷)燒香還願的消息。詔書中說:“恭奉道君皇帝,近來因操勞國事而生疾,遙向太清宮禱告,旋即康復。如今沒有日理萬機之繁,可以前往太清宮報謝,定於今春正元節前擇日詣州太清宮燒香,有司應做好準備。”趙在逃跑方早等不及,燒香上貢選吉日,逃跑用得着什麼吉日,越是早點跑越吉利。靖康元年正月三日晚間二更,趙一行人趁夜色,偷偷離開東京城,倉皇出逃。隨行的有太上皇后、皇妃及一部分王子、公主,扈從官員只有蔡攸及宦官等數人。

數日前的趙還是半身遂,一到逃跑簡直比兔子還快。老貪官蔡京聽說趙率先逃跑,也趕快收拾家裡地金銀帶着家人追了過去。老太監童貫得知趙提前出“燒香”的消息比較晚,他也隨即追了上去,還帶走了一萬勝捷軍。原本就防禦兵力不足的京城又被抽走一部分精銳部隊去保護“燒香”,京城的防禦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昏君和姦臣們的借燒香爲名陣脫逃的行爲,暫時騙騙普通的人民羣衆還是可以的。但是這個把戲騙不了滿朝地文武大臣,壓抑在廣大軍民中的憤怒和不滿迅速爆,也深深地刺痛了朝廷上的一些忠君愛國之士的心。況且金兵的入侵以及宋軍的快速崩潰,都是這羣誤國害民的傢伙造成地,關鍵時刻這羣人就想一走了之,天下哪有這麼便宜之事。

這時候以陳東爲地太學上書要求殺“六賊”以謝天下。陳東很早就灑脫不拘,不肯居於人下,不憂懼自己的貧寒低蔡京、王等奸臣當時用事專權,不敢指責,只有陳東無所忌諱,以至於他參加宴會或集會,在座的客人害怕連累自己,都避開他。

俊義在七年前派人強請李綱時,也曾強請陳東,奈何這廝是愚忠,差點自殺回報他所忠心向往的趙宋朝廷,惹得盧俊義有些厭煩,就打這人迴歸汴梁等待時日誅殺六賊。

趙桓即位後,陳東鑑時事危機,爲整朝綱,於十二月二十七日聯合其他清流太學生上書,書中說:“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樑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朱結怨於東南,王、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隙。宜誅六賊,傳四方,以謝天下。”蔡、童貫等“六賊”在趙時期爲非作歹,早就引起朝野清流的極大不滿,陳東等人的行動很快就得到廣大清流官員、將領的一致擁護,廣大百姓也衷心擁護,在朝野中形成了巨大的聲勢。

趙桓爲確立自威信,加強自己地統治,加上因爲王

並策劃鄆王趙楷即位之事早就想殺掉他,於是在靖康初三(陳東上書後的第五天)下令:將朱罷官並放歸田裡永不錄用;貶黜王爲崇信軍節度使,永州安置,二十七日在前往永州去的途中在雍丘(河南杞縣)被誅殺(開封府知府聶山與王有宿怨,立即派武士追至雍丘縣南二十里輔固村,將他殺死,而託言爲盜所殺);命令李彥立即自殺,並且抄沒他的所有財產充公。

處置上述三人的同一天,金軍渡過黃河,趙連夜逃跑,童貫、朱(雖被放歸田裡,但還在趙的庇護之下)等護衛左右,“六賊”之蔡京也“傾家南下”。蔡京等人的南逃,既是對金軍的恐懼,也是陳東上書後他們已經難以容於東京。陳東認爲童貫等人罪大惡極,不應該縱容,另外他們挾持下,是心存異志,想另立中央對抗新朝廷。於是陳東於正月六日又單獨上書,請求追回童貫等人,按典刑治罪,另外選忠信之人前往侍趙左右。

當時樑師成還留在朝廷裡面(趙桓還是太子時,樑師成曾有恩於趙桓),陳東等懷疑是樑師成“陰賊於內”,而使趙桓縱容童貫等人的逃跑行爲,於是第三次上書論“六賊”之罪,其中特別指出樑師成罪大惡極,而今仍留在宮中,要求欽宗嚴加懲處,以明誅賞。在朝野一片強烈要求聲中,正月十二日欽宗以命樑師成與李等人將宣和殿的珠玉器玩送往金營爲名,將樑師成騙出宮中,下詔公佈其罪行,責授爲彰化軍節度使,遣使押赴貶所。正月二十九日行至八角鎮(開封西南),又將他死。

這樣,趙時期把持朝政地“六賊”,三人被誅殺,一人放歸田裡,另兩人也實際上成爲了戴罪的逃犯。經過陳東等人地努力,“六賊”對朝政的影響已經完全肅清。

趙退位時,曾表示除了道教事情外,其他事一切不管。但是,當靖康元年正月中旬逃到襄陽,在隨他一起南逃地蔡攸及陸續趕到的童貫、蔡京、朱等人地慫恿唆使下,他以太上皇帝聖旨的名義先後把荊楚、四川、兩廣等地區給中央的奏報、綱運物資及勤王援兵扣住不放,不準前往都城開封。童貫、蔡京死黨還直接把持江南的行政、經濟、軍事大權,並準備在襄陽把趙重新扶上臺,對趙桓的統治直接構成了威脅。

靖康元年二月十七日,圍困了東京一個多月的金兵渡過黃河北歸,宋朝亡國威脅暫時解除,趙桓得以有精力對付蔡京、童貫死黨。二月十八日,御史孫上奏論蔡京、蔡攸、童貫之罪,欽宗便將蔡京父子、童貫一併罷免。以後,大臣們又紛紛進言,要求加重對蔡京、童貫等人的處罰。陳東第四次上書論蔡京、童貫的陰謀,請誅殺蔡京等人。

蔡京、童貫一黨一再被貶逐到嶺外州軍。這年七月,蔡京再被移州(海南縣)安置,行至潭州(湖南長沙)病死,子孫二十三人被分別驅逐至外地州軍,遇赦不能返回,而長子蔡攸、次子蔡絛後均被誅。

罪大惡極的朱亦被賜死,結束了自己可恥的一生。

“六賊”之中,以宦官童貫的死最富有戲劇性。童貫起先被移吉陽軍(海南寧遠水下游)安置,後來趙桓下詔書列出了童貫的十大罪狀,派出監察御史張明達追斬童貫。張明達知道童貫身材魁梧久在軍旅會些武功,怕斬的時候怕出意外。在到達童貫住地的前一天,派人上門拜訪童貫,假說朝廷有茶葉和藥物賞賜給童貫,並且朝廷因軍務緊急,要童貫回京擔任抗金的河北宣撫使。童貫信以爲真,對使說:“朝廷還是少不了我”。第二天,張明達趕到,童貫高高興興地迎接,正在跪接聖旨的時候,張明達宣讀童貫的十大罪狀。童貫雖然醒悟,但是爲時已晚,被張明達的隨從一刀砍下了腦袋。

陳東等人不瞭解兵事,自不知原禁軍太尉高俅之惡,此人執掌禁軍十多年,將禁軍從精銳之師變成了無用的擺設,碰到金軍就土崩瓦解,其罪可誅。逃到了州,童貫、高各帶領若干勝捷兵和禁軍也趕到與之匯合,一時間又組成了一個趙的親信小班子。但是趙的寵臣們卻爲了邀寵而爭風吃醋,勾心鬥角,相互傾軋。在到達州後不久,童貫便與高生衝突,衝突結果是童貫扈從趙繼續南下,而把高俅留在了州,高俅於是以生病爲由,回到了開封。原來歷史上,當時隨從皇帝的童貫、樑師成一夥人都被連坐殺死,童貫被處死並於開封,蔡攸也被欽宗下旨處死,恰恰是因爲高俅提前離開了江南,沒有參與當時徽宗集團與欽宗集團的鬥爭,反而使他得到了一個比童貫、蔡攸等人幸運得多的下場。

第六十三章 不能守株待兔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六十七章 倭兵惡行第三十二章 遇梁紅玉第六十二章 水滸桃園三結義第三十七章 預謀高麗第八十七章 籠絡下屬第六十七章 韓世忠鬥史文恭第七十七章 建復興黨第三十五章 重整商業第三十一章 鼓上蚤第六十三章 快速轉移第六十四章 決心拯救李師師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十八章 單騎救美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八十三章 開發倭地第五十九章 無敵弩炮第五章 趙佶昏招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十章 玄教三界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三十五章 名將脫穎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第三十三章 抓捕第十一章 鬥敗高廉第五十六章 方臘謝我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三十一章 朝廷定策第十六章 生擒童貫第一百一六章 呼延搬兵第五十一章 所謂冗官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六十五章 金軍南下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七十五章 趙佶來了第四十六章 搶敵之妻第九十章 阻擊兀朮第一章 病關索楊雄第七十四章 荊公後裔第五章 雞肋麒麟功第十一章 拜訪樑中書第三十章 洪七第十一章 潘金蓮第十五章 鄆哥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二十九章 高俅慘敗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第十六章 生擒童貫第四十章 收服馬靈第三章 風韻寡婦潘巧雲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二十六章 少華山第八十二章 培養血性第四十二章 花家槍法第二十二章 救下高僧除二惡第九十章 梁山亂因第三十七章 雙槍將董平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七十四章 整肅軍紀第四十一章 金點子第四十一章 金點子第一百章 開國大典(大結局全書完)第六十六章 謀奪梁山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一百零一章 宋江慘敗第四十四章 整軍備戰第九十七章 統一北方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第六十七章 火拼王倫第四十七章 政治婚姻第七十三章 建設種田第六十二章 大敗粘罕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九十七章 趙佶動怒第三十七章 金毛犬段景柱第三十二章 賬本名冊第七十二章 天仙又如何第六十七章 韓世忠鬥史文恭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十五章 鄆哥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一百章 開國大典(大結局全書完)第三十七章 預謀高麗第十八章 佔據淮西第五十三章 宋末鴉片戰爭第十八章 單騎救美第八十九章 齊國憲法第二十一章 擒下惡婦孫二孃第三十四章 田虎將亡第一百零八章 發明鏡子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三十一章 紅幫第三十四章 田虎將亡
第六十三章 不能守株待兔第八十五章 截生辰綱第六十七章 倭兵惡行第三十二章 遇梁紅玉第六十二章 水滸桃園三結義第三十七章 預謀高麗第八十七章 籠絡下屬第六十七章 韓世忠鬥史文恭第七十七章 建復興黨第三十五章 重整商業第三十一章 鼓上蚤第六十三章 快速轉移第六十四章 決心拯救李師師第一百一三章 救下三娘第三十一章 大興馬政第十八章 單騎救美第十章 公孫來救第八十三章 開發倭地第五十九章 無敵弩炮第五章 趙佶昏招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十章 玄教三界第二十三章 人口制勝第一百一二章 降服凌振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三十五章 名將脫穎第七十八章 復興架構第三十三章 抓捕第十一章 鬥敗高廉第五十六章 方臘謝我第六十八章 娶李清照第三十一章 朝廷定策第十六章 生擒童貫第一百一六章 呼延搬兵第五十一章 所謂冗官第一百零五章 一夢麒麟第六十五章 金軍南下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七十五章 趙佶來了第四十六章 搶敵之妻第九十章 阻擊兀朮第一章 病關索楊雄第七十四章 荊公後裔第五章 雞肋麒麟功第十一章 拜訪樑中書第三十章 洪七第十一章 潘金蓮第十五章 鄆哥第九十五章 攻佔西北第二十九章 高俅慘敗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第十六章 生擒童貫第四十章 收服馬靈第三章 風韻寡婦潘巧雲第二十章 擊敗項充第二十六章 少華山第八十二章 培養血性第四十二章 花家槍法第二十二章 救下高僧除二惡第九十章 梁山亂因第三十七章 雙槍將董平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七十四章 整肅軍紀第四十一章 金點子第四十一章 金點子第一百章 開國大典(大結局全書完)第六十六章 謀奪梁山第八十一章 沒有血性第一百零一章 宋江慘敗第四十四章 整軍備戰第九十七章 統一北方第三十六章 楊家復興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第六十七章 火拼王倫第四十七章 政治婚姻第七十三章 建設種田第六十二章 大敗粘罕第八十八章 金軍北歸第九十七章 趙佶動怒第三十七章 金毛犬段景柱第三十二章 賬本名冊第七十二章 天仙又如何第六十七章 韓世忠鬥史文恭第六十九章 所謂階級第十五章 鄆哥第八十一章 倭國滅亡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一百章 開國大典(大結局全書完)第三十七章 預謀高麗第十八章 佔據淮西第五十三章 宋末鴉片戰爭第十八章 單騎救美第八十九章 齊國憲法第二十一章 擒下惡婦孫二孃第三十四章 田虎將亡第一百零八章 發明鏡子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三十一章 紅幫第三十四章 田虎將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