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預謀高麗

宋政和五年十月到宋政和六年二月的五月時間內,盧T7T|伴自己的五位嬌妻和五位愛子嬌女外,基本將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鋼城萊蕪,軍事交給朱武處理,政事交給許貫忠,統戰、後勤和裝備等諸多雜事交給燕青,盧俊義專心指導凌振研製新式火炮。

從政和三年末開始的火炮研究,在盧俊義不斷飛鴿傳書的指點下,轟天雷凌振陸續研究出了黑火藥、雷、雷管、火帽和彈頭,進而研製出了諸如開花彈之類的近代炮彈,而且初步將“轟天炮”、““盧賊勢大,應封公爵以慢盧賊之心”之下,不得不封盧俊義爲“樑國公”。

自此梁山義軍正式更名爲樑軍,盧俊義將國公府建在濟州,控運河和諸湖泊之水利,以便日後伺機逆水而上威脅東京,逼迫朝廷答應樑軍的各項要求。

普天之下不明真相的百姓都以爲盧俊義接受了招安,朝廷、方臘、田虎、王慶等勢力的普通百姓和士子們遷移到盧俊義的境內,就沒有心理負擔。

朝廷地太尉宿元景多次前來催促樑軍前去匯合童貫軍前去攻擊方臘。而盧俊義卻早就跟方臘達成了秘密盟約。經宿元景百般催促。纔派出一個軍前去假打。將新近剿除地水賊和鹽賊頭顱呈報給朝廷謊稱殺方臘賊兵所得。盧俊義知曉如果自己如果全力協助童貫。自然是能夠很快將方臘等三大寇平定。隨後在剿匪中積蓄力量地童貫就會調頭打盧俊義。只有讓朝廷人馬和三大寇拼個兩敗俱傷。才能保證盧俊義可以平順地發展自己地勢力。畢竟最近三年發展地太快。沒有紮實地發展內政。如果再遇到連番戰爭。很容易淪落爲黃巢和張獻忠之類。

這一年。遼金之間在遼國東京道和中京道一帶連番大戰。遼人接連敗退。該地遼民慘遭金人屠戮。盧俊義派張橫地海軍冒死前去金國境內和遼國前線轉移漢民和願意加入漢籍地契丹人前來山東。契丹人漢化已久。大多同意加入漢籍。也苦於金人地暴虐。略微知曉山東梁山義軍地仁義愛民之名。也都心甘情願離鄉背井離開故土來到山東。

開始前去拉遼民(漢人和漢化地契丹人)前來山東地是段景柱和他地販馬團隊。等他們拉來了一些願意遷移地遼民後。就以前期遷移過來地遼民爲主力前去金國領地和遼境拉攏移民。用地還是讓澎湖人去拉福建人去臺灣地一套。但是獎勵增加了。因爲危險性增大了。

福建人多地少。當地官府巴不得少一點人。對人口外流不太在意。而金國現在領土已經有大宋地一半。而人口只有區區三百多萬。遼國領土本來比宋國還大。卻只有一千一百多萬人口。他們是嚴重地地多人少。所以對人口外流非常介意。寧可殺死也不

其他勢力。

所以盧俊義給遼民地獎勵是拉來一人即獎賞一百文。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前期地遼民悍不畏死。偷回遼境或金境。天花亂墜勸說同鄉們或其他地方地漢人或漢化契丹人前去山東。從政和六年到政和八年地三年內。遼國和金國流失了五十多萬人口前去盧俊義地樑國。

尤其在後期金國攻打燕雲十六州時,因爲那裡大部分都是漢人,再加上戰爭吃緊,所以盧俊義更開出了拉來一人獎賞一貫的價格,用錢堆出來跟金國搶奪人口。

最近一百多年內遼國鐵騎在陸地上縱橫無敵,最近幾年來金國鐵騎在陸地上所向披靡,他們驕傲於陸地的戰績,洋洋自得,卻忘了更大的縱深戰略寶地海洋。

雖然他們現在的實力都遠強過盧俊義,但他們從來沒有海洋意識,他們從來不願意不在他們不懂的領域花費金錢和精力,他們的海軍甚至趕不上大宋有些富商的商船護衛隊,當然更比不上梁山義軍辛苦經營了五年打造出來的強大海軍。

遼國和金國派出的破爛戰船都盡被孫立海軍擊垮,只能隔着渤海望着山東悲嘆。

盧俊義既然不想介入內戰,便想謀劃未來數年內的戰略方向,便將目光投向了大宋境外的各個勢力,西夏、大理、吐蕃、安南都是隔着朝廷諸多州府,鞭長莫及;遼國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金國韜光養晦近百年最近幾年一飛沖天如日中天,他們的騎兵都不是現在只有兩萬騎兵的樑軍可以沾惹的。

如此看來,擺在盧俊義面前的所有柿子,軟的只剩下那兩個無恥小國可以捏一捏,可以讓梁山義軍在這幾年內練練手。

倭國(此時的宋人雖然知道倭國人自稱日本,但驕傲的宋人還是稱之爲倭國)和高麗,並非那麼難惹。中央上國之所以不向他們動兵,一是從宋朝開始民族魂就像被閹割了一樣失去了開疆擴土的進取性(西夏那邊只是收復並非開疆),另外並沒有強大的海軍後盾(其實宋朝的海軍只是相對於其他國家算強,但並不足以支撐攻擊倭國和高麗),再者這個時代的宋人並不太清楚那兩個國家蘊藏的資源和未來的危害。

從政和四年,盧俊義就派出了臥底潛伏到這兩個國家,掌握那裡的基本情況和兵力部署。政和六年末,派往高麗的部分特工返回山東,接受了盧俊義的詳細問詢。

當年派往高麗的特工有十五人,三年內病死三人,這番回來了二個人,還有十個人繼續在高麗偵察。這些特工平素通過信鴿跟山東義軍大本營通訊,盧俊義原本知道這個時代高麗國和朝鮮半島的大致情況,這次只是想問的更加清楚詳細。

這次返回的是弟兄二人,他們在高麗時用的名字一個叫做樸德雙,一個叫做樸德歡。盧俊義心道這是什麼爛名字,“嫖的爽,嫖的歡”,這兩個小子難道在那裡有些樂不思魯了。

樸德雙彙報道:“高麗原有六百多萬子民,因數年前高麗軍連番征討懶甸部女真(女真避契丹遼興宗宗真名又曰女直),敗多勝少,消耗特大,高麗國內因廣泛徵兵和連續戰爭而民生凋敝,目前已不足六百萬人,其中女子約有三百三十萬,男子只有二百六十多萬,高麗國在九年前派尹瓘、吳延寵爲正副元帥,率十七萬大軍,號二十萬,已經將近高麗國能派出的兵力之極限,即便高麗國砸鍋賣鐵頂多也只能湊出三十萬人馬。”

盧俊義笑道:“三十萬人馬光是站着讓咱們砍都手痛,有必要讓他們內耗一點,高麗目前的政局如何?”樸德歡回報:“高麗王名叫王,現已經登基十二年,此人既無治國之才,也無權術之變,懦弱不堪,高麗的朝政被國丈李資謙把持。”

盧俊義暗道有機可趁,便問道:“那李資謙可掌握了高麗的軍隊,他有無亂心?”

樸德雙回道:“高麗名將尹瓘數年前雖敗於女真人之手,但也是女真名將完顏阿骨打前去支援曷懶甸部女真,女真聯盟甚是強大,並非尹瓘無能,卻被李資謙乘機落井下石,割去尹瓘所有職務,貶爲庶民。李資謙趁機掌握了高麗的大部分軍隊,開始驕橫跋扈不可一世。”

盧俊義皺起眉頭:“聽過這個尹瓘善能治兵,可惜數年前死掉了。”樸德雙回道:“稟告主公,尹瓘只是詐死,他已經糾合高麗王的親信金燦、安甫麟等人準備除掉李資謙。”(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第八十九章 齊國憲法第三十二章 大興騎兵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第八十四章 青州三山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一百章 宋江來犯第三章 經營流求第八章 佛教真相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第八章 實情第三十一章 朝廷定策第五十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五十二章 遼國殘部第三十六章 榮升父親第八十二章 未來的海軍大將第一章 緩取流求第五十六章 方臘謝我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五十六章 調軍謀朝第二十四章 高俅來犯第七十四章 整肅軍紀第六十四章 倭國內亂第六十六章 謀奪梁山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十四章 金國奸細第三十八章 喬道清敗第一百二五章 橫掃山東第一百一四章 英烈陵園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六十二章 大敗粘罕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九十章 阻擊兀朮第一百一九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章 掃北高麗第九章 完善玄教第一百一四章 英烈陵園第九章 完善玄教第十五章 跟周侗林沖切磋第二十六章 岳飛拜師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五十四章 學白人的黑三角第二十四章 高俅來犯第十章 殺破狼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四十七章 田虎舊部第二十七章 繡防第四十二章 花家槍法第六十章 擊敗宗望第九十九章 玉幡竿孟康第十二章 大敗關勝第五十章 張覺之變第六章 整編山東第八十五章 反官本位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十一章 拜訪樑中書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二十二章 佔領浙東第四十三章 小美女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一章 緩取流求第七十五章 趙佶來了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一百一七章 新式火炮第八十八章 改良宋律第二章 到了水滸時空第六十九章 初定六部第七十三章 建設種田第六十章 擊敗宗望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十五章 鄆哥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四十二章 童貫攻遼第五十五章 出書第五十章 張覺之變第九十九章 建國大業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六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第八十章 船火兒張橫第七十五章 金圍汴京第八十章 女真崛起第一百零四章 緩行土改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第一百二八章 雄雞失喙第七十二章 天仙又如何第二十九章 謀白虎第七十章 趙佶罪己第五十五章 宋末婚姻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五十六章 合理剽竊第六十八章 一槍救二將第八十一章 抓獲趙構第八十五章 雙姝相和第三十二章 賬本名冊
第八十九章 齊國憲法第三十二章 大興騎兵第九十八章 統一宋境第八十四章 青州三山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七十章 絕非朋友第一百章 宋江來犯第三章 經營流求第八章 佛教真相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第八章 實情第三十一章 朝廷定策第五十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五十二章 遼國殘部第三十六章 榮升父親第八十二章 未來的海軍大將第一章 緩取流求第五十六章 方臘謝我第十三章 收兩美婢第五十六章 調軍謀朝第二十四章 高俅來犯第七十四章 整肅軍紀第六十四章 倭國內亂第六十六章 謀奪梁山第四十五章 軍政編制第十四章 金國奸細第三十八章 喬道清敗第一百二五章 橫掃山東第一百一四章 英烈陵園第八十二章 徹滅倭族第四十九章 水滸西施第六十二章 大敗粘罕第十七章 破曾頭市第九十章 阻擊兀朮第一百一九章 圍魏救趙第六十章 掃北高麗第九章 完善玄教第一百一四章 英烈陵園第九章 完善玄教第十五章 跟周侗林沖切磋第二十六章 岳飛拜師第十五章 晁蓋中箭第五十四章 學白人的黑三角第二十四章 高俅來犯第十章 殺破狼第三十章 處置高俅第四十七章 田虎舊部第二十七章 繡防第四十二章 花家槍法第六十章 擊敗宗望第九十九章 玉幡竿孟康第十二章 大敗關勝第五十章 張覺之變第六章 整編山東第八十五章 反官本位第一百二三章 安置清照第十一章 拜訪樑中書第八十四章 整頓吏治第七十六章 神化崇拜第二十二章 佔領浙東第四十三章 小美女第九十四章 初定皇位第一章 緩取流求第七十五章 趙佶來了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一百一七章 新式火炮第八十八章 改良宋律第二章 到了水滸時空第六十九章 初定六部第七十三章 建設種田第六十章 擊敗宗望第十一章 全民信仰第十五章 鄆哥第一百零三章 建獨龍堡第四十二章 童貫攻遼第五十五章 出書第五十章 張覺之變第九十九章 建國大業第五十三章 林沖蒙冤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六十五章 大獲全勝第五十五章 救人閹人第二十二章 農商並重第八十章 船火兒張橫第七十五章 金圍汴京第八十章 女真崛起第一百零四章 緩行土改第四十三章 伐遼慘敗第五十二章 更生恩愛第一百二八章 雄雞失喙第七十二章 天仙又如何第二十九章 謀白虎第七十章 趙佶罪己第五十五章 宋末婚姻第三十五章 大刀關勝第五十六章 合理剽竊第六十八章 一槍救二將第八十一章 抓獲趙構第八十五章 雙姝相和第三十二章 賬本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