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五百二十五章 大名府

bookmark

第五百二十五章大名府

“就連汴京城內的軍隊,除了抽一支練雜耍,其餘的在幹啥?真在努力進行軍事訓練,時刻準備抗敵嗎?”

“最好笑的笑話,還有帥臣認爲不該舉行訓練,因爲訓練就要花錢;我在渭州搞演習,朝裡彈章一堆,難道平日裡不演習不找問題,夏人來後纔開始找?”

“所謂冗官,也是我聽過最好笑的笑話,反正我在夔州,渭州,嶲州的時候,手裡都是缺人,缺到恨不得一個人當三個來用。”

“那我就要問了,說好的冗官呢?他們在哪兒?”

“他們揹着自己的官職,領着國家的俸祿,在汴京貪慕繁華,流連不任!”

“官家許與士大夫共治天下,那這話反過來講,國家需要的是能夠幫助治理天下的士大夫,那些眠花宿柳,貪生怕死,見利忘義之輩,有資格稱爲士大夫嗎?!”

“權力,應當與責任對等!不能好事處處被彼佔盡,臨到艱難拼命就由百姓背鍋,那麼大宋的百姓可能都要問一句了——憑什麼?!”

眼看就要進入災區,蘇油的情緒有些不穩。

其實司馬光也是如此,不過他是此行的老大,因此表面上看不出來。

不過目光有些陰鬱。

……

次日清晨,蘇油出艙來到船上開闢出來的辦公區,見司馬光的案桌上,壓着一首小詞。

漁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閒。

綺窗紗幌映朱顏,相逢醉夢間。

松露冷,海霜殷。匆匆整棹還。

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尋此路難。

司馬光很少作詞,這一點也和蘇油很像,兩人都認爲詞這東西不好寫,容易寫軟,容易暴露出內心柔弱的一面。

當然也有那種能把詞寫得需要鐵板伴奏的怪胎,不過那娃現在還在老翁井守孝,其代表性詞作還沒有問世。

司馬光這首《阮郎歸》是取《桃花源記》的典故,把昨日那個小漁村想象成了桃花源裡那烏托邦一樣的境界,然後發揮出自己的想象和寄託。

同時他也明白,要大宋處處如桃花源一般晏然安樂,那如同尋找仙路一般的艱難。

雖然沒有署名,蘇油還是老實不客氣的將小詞收了起來,可貞堂的藏品,又多了一張。

船隊過了鄆州,開始進入運河,抵達博州之後,就是黃河東流段,也就是大宋歷代回河工程所想要將黃河帶回來的第一故道。

這裡是下游,河水速度已經能夠方便地行船,沈括開始帶着一支考察隊逆流而上,前往前往上游的濮陽。

那裡和更上一點的滑縣,是魚池,靈平,商胡,六塔諸埽工程所在,也是黃河河患高發,屢堵屢決,屢決屢堵的重要地區。

沈括的任務,就是考察橫隴故道,研究第一回河方案的可行性。

船隊繼續北上,過清平,高唐,抵達平原。

從這裡開始,分出第二支小隊,分別由陳昭明和內使李德明帶隊,往上考察至內黃,往下考察德州,德平,樂陵。這條線是如今重點討論的第二回河方案,黃河東流線路,尤其是二股河到底能不能作爲黃河的分流河道,兩人必須推考成數據詳實的鐵證。

剩下的大軍,沿黃河故道逆流抵達北京大名府。

在大名府交割錢糧之後,蘇油會沿着黃河新改出來的北道,從大名府過平恩,宗城,冀州,武邑,樂壽,清州,保定軍,直到泥沽寨入海口。

這九百里由蘇油和張麒帶隊親自勘探,中途還要護送司馬光到此次地震洪災的中心河間府瀛洲,坐鎮主持賑濟之事。

這一條線沿河都是災區,也是最煩難的的地區。

船隊抵達大名府,就能見到碼頭上已經有災民聚集。

一位官員帶着衙役開闢出一片空地,在那裡帶着屬下官員等待。

見到司馬光和蘇油的大船過來,身後還跟着如此大的船隊,官員臉上神色一振,迎上前來:“下官王廣廉,拜見司馬學士,蘇侍制。”

蘇油的稱呼可以有很多,李憲他們愛叫他知監,胄案下屬叫他案判,去往外州,地方官員愛叫他侍制或者侍講,因爲他身上有個寶文閣侍制和翰林侍講的名頭,因爲一般官員,都以清貴能接近皇帝的官職爲榮。

王廣廉蘇油認識,這娃早年在陝西轉運使司薛向手底下任職,還私下裡弄青苗法,春散秋斂,頗有章法,不過收息高達三分。

等蘇油到了渭州,和薛向鼓搗了一番,決定轉運司退出親自經營,改行監督之策,而貸款業務交由四通商號操作,而且蘇油的諸多產業扶持的後續,比王廣廉的辦法細緻周備得多,利率一分,因此相應的也就比他效果好得多。

王廣廉還爲此私下來找過蘇油,想要在陝西全境推廣渭州模式,然後蘇油給他分析了渭州模式,狼渡模式,商州模式,鳳翔模式,西京模式……一通模式下來後,告訴他其實就一個模式——因地制宜,發揮地方優勢纔是王道,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模式。

也不知道這娃聽進去沒有,後來也沒見他再來過,結果在這裡又遇着了。

蘇油便對司馬光介紹:“這位是我在陝西時的老同事了,王才叔的弟弟。”

王才叔就是王廣淵,英宗的親密手下,一說起他司馬光就明白了:“對,你家就是大名府的,當年王才叔將令祖文字呈送官家,官家命錄王家子弟入朝,才叔推薦了弟弟,自己卻走科舉入仕途,一時傳爲佳話,原來他弟弟就是你啊?”

蘇油說道:“正是,不過不光哥哥得宋綬所教,弟弟的書法大字也是一絕。”

王廣廉完全沒有想到蘇油會在司馬光面前說他的好話,連忙謙遜。

王廣廉如今是河北提舉常平官和轉運判官,轉運使因爲河決災荒已經落職由他暫代,累得跟孫子似的。

不過蘇油印象裡王廣廉是屬於內心火熱能力一般那種人,如今一見到碼頭上的情形就心裡直叫糟糕,替他說兩句好話,是因爲花花轎子人擡人,接下來自己的建議或許王廣廉纔會給自己幾分面子。

雖然頂着個“如朕親臨”的牌子,但是不給皇帝面子的大宋官員又不是一個兩個。

連皇帝都無法一手遮天,求同存異中相互妥協,大家拉扯着過,永遠是大宋的政治生態。

進入城中坐定,王廣廉彙報了兩個月以來的救災情況,以及黃河水情。

蘇油聽完,對司馬光說道:“學士,如今看來,王運判對事務還是精熟的。”

王廣廉又是連連謙虛。

蘇油接着說道:“王運判,我有幾個建議。”

王廣廉坐直身子:“蘇侍制政務精熟,下官正需指點。”

蘇油笑道:“指點不敢,不過是前人故智。”

“大名府人民衆多,當年河朔大水,民流就食。救災者皆聚民城郭中,爲粥食之,蒸爲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數日不得粥而僕。”

“剛剛入城之時,我見城門口的情形,似乎便是如此?”

王廣廉臉上一紅:“的確如此,不過我一直住在城郭間監督賑濟,還沒有發生不得食而僕的慘況。”

蘇油拱手道:“這自然是運判勞力愛民所致,蘇油是佩服的,但是所有細事繫於一身,雖武侯也未免不壽。”

“救災,主要就是解決災民的衣,食,住,業。”

“部民出粟,益以官廩,這方面運判做的很好了,不過我覺得——可以更好。”

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大敗第九百六十三章 朱婕妤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必須姓蘇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第九十九章 溫度計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臥雲堂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一百二十四章 別人的奇遇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學討論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五百一十章 萬貨集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幫助遼國第八百九十五章 鄭州對話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故人之子(加更賀新年)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光屁股重騎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撲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知識產權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內庫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嶽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局勢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甲骨文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練兵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愛讀書第一百零七章 扇翅膀第二百八十章 寫文章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一百二十一章 蠶市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軟模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倫理》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宮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勝第九百六十六章 招悔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傳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內庫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舊交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安答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見董非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蔡確的思量第十七章 鬥茶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
第八十八章 娃娃親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大敗第九百六十三章 朱婕妤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必須姓蘇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五百四十九章 再見章惇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季常公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自反而縮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青唐第九十九章 溫度計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畢仲遊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救災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臥雲堂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戰第三百八十四章 羊毛第一百二十四章 別人的奇遇第三百七十八章 理學討論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各有際遇第六十三章 扎染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優待第五百一十章 萬貨集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一千零九十章 和蚨祥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兩封信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幫助遼國第八百九十五章 鄭州對話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故人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故人之子(加更賀新年)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光屁股重騎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撲第八百三十六章 章法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李清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 知識產權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內庫第九百三十一章 程嶽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遺書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局勢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東西皆戰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甲骨文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練兵第七百八十八章 王安石的局面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愛讀書第一百零七章 扇翅膀第二百八十章 寫文章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第八十六章 松花蛋第一百三十三章 銅鏡(求推薦票)第一百二十一章 蠶市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四百七十七章 小妹的男朋友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軟模第五百二十三章 河鮮宴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倫理》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節奏亂了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五百七十七章 經略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 逼宮第八百一十四章 小勝第九百六十六章 招悔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傳第五百三十五章 皇后管內庫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舊交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朝會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七百四十七章 昌國縣第五百八十八章 大餅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第九百九十六章 種山藥的道理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收復河套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 安答第九百八十五章 普遍公平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見董非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蔡確的思量第十七章 鬥茶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