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不難

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不難

傅明璫微笑道:“真沒想到阻止此事的,卻是大蘇先生,要不是司徒及時上奏,只怕此事,卻也難行了。”

薛忠笑道:“其實夫子也不是忌憚高麗,主要還是忌憚遼國。畢竟高麗如今還是兩國的共同藩屬,害怕遼人找司徒,當然,也找貴國的麻煩。”

“此次前來,西京越見興旺,百姓安居樂業,官員廉守,將士用命,最可喜的是幾位小王子康健活潑。”

“恭喜娘娘,這是王室大興之兆啊。”

傅明璫愛惜地整理了一下披帛,上面是蘇油讓李辛娘用緙絲之法複製的一副工筆圖畫。

絹底是寶蘭色的,中部是整個高麗半島,上面有放大的城池,縮小的山脈、河流、島嶼,還有飛鳥走獸,帆船鯨魚,卻是高麗三千里江山圖。

傅明璫緩步前行:“司徒贈我這個,不怕國夫人吃味?”

這問題很難回答,薛忠轉了轉眼珠子:“我朝李之儀,不知賢妃有聞否?”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的李之儀?”

“對,此君乃範公和夫子的學生,元佑八年夫子出京,士願從者半朝廷,然皆不敢有請於夫子。而夫子一日言於朝廷,請以端叔佐幕府。”

“李之儀的妻子胡文柔,乃常州金陵著姓,性高嚴,喜風節,自許甚重,練達世故。”

“喜論事,於人物取捨,則毫髮不假借。上自六經司馬氏,更及諸纂集,多所終識。”

“猶精數算,我朝新任工部尚書沈存中,間有疑志,不好打擾司徒、陳昭明和蘇郡君的時候,必請問於文柔。屢嘆曰:‘得爲男子,吾益友也’!”

“夫子在京,李之儀從學,文柔曾經勉勵之儀:‘夫子名重一時,讀其書,使人有殺身成仁之志。君其善同之邂逅’。”

“一日夫子造訪李之儀,方從容笑語,忽有以公事至前,遂力爲辦理,以竟曲直。文柔從屏間嘆曰:‘我嘗謂子瞻未能脫書生談士空文遊說之蔽,今見其所臨不苟,信一代豪傑也!’”

“夫子亦喜文柔,經常討論詩詞,非常看重她。因文柔與朝雲同修《大藏》,夫子稱其‘法喜上人’。”

“夫子自貶,文柔製衣以贐,曰:‘我一女人,得此等人知,復何憾?!’”

“文柔尚且如此,司徒常常盛讚賢妃,乃高麗章獻、宣仁一般人物,如何當不得此物?”

“可見世間奇偉曠達的男女,豈能爲禮法所拘哉?”

傅明璫微微一笑:“員外倒也好巧嘴。”

薛忠說道:“其實司徒的意思,對高麗來說,真的不算是什麼損失。”

“獐鹿二島,先王早許宋朝永久租借,就算入宋,也只是名目而已。”

“司徒說了,即便獐鹿二島入宋,也一切照舊,大宋不但會保護島上高麗人的現有利益,就連女直、日本、遼國人的利益,也是一應如常。”

“也就是說,除了和名目,其實沒有什麼分別。”

傅明璫說道:“可獐鹿二島,畢竟離我西京太近,西京是我與夫君根本之地,還有恐怕朝中有議……”

薛忠低聲道:“娘娘,司徒贈送的披帛之上,哪個城市最大?所以高麗王室的根本之地,從來都是開京呀……”

傅明璫沉吟了起來。

薛忠又說道:“有些事情,便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獐子島上老航海的都知道,風向可是不等人的,如果不在順風順水的時節張帆好好賺一筆,錯過機會,那可就得等來年了。”

話裡有話,傅明璫心中已經竊喜,薛忠這是在暗示自己與夫君把握機會,大宋會支持王顒當高麗之主!

就聽薛忠繼續道:“如今就諸國態勢來講,遼國衰弊已現,又給女直隔離在鴨淥江北,江口遼人的定州,高麗的宣州,女直的來遠城三城並立,高麗女直,與遼人隔江而治,那裡,就是貴國與遼國僅存的一點聯繫了。”

“只要遼人過不了江,高麗其實已經不懼遼人約束。”

“而國內來說,雞林公造訪京師,探望兄長病情,都被李氏無端拒絕。”

“連京城都進不了,足見李氏對雞林公是多麼的忌憚。”

“今日不好好把握時機,只怕來日,翻爲內憂啊。”

傅明璫看向薛忠:“若非早知員外一介商賈,我還要以爲是張良陳平當面呢。”

薛忠老臉一紅:“我哪裡想得出來這些,我就一傳聲鸚鵡,都是……是那位……娘娘你當明白的……”

傅明璫笑道:“如果是那位說的,話就不會這有這麼一點,他的性子我清楚,開出的價錢,從來叫人無法拒絕。”

薛忠點頭:“是,而這個利益,還會分作短期與長期。”

“短期內嘛……先王曾經委託小邵先生推步王陵,當時其實發現西京還有一處地方也是絕佳,然已經被佔,那就是大同江畔的牡丹峰乙密臺。”

“小邵先生回國之後,參詳了很多典籍,推斷那處地方,應當是箕子舊陵!”

“什麼?!”傅明璫不由得大驚失色:“此事當真?”

箕子是商末遺臣,名胥餘,因封國在箕地,所以稱箕子。

箕子與比干、微子並稱爲商紂時期的“三賢”,孔子在《論語·微子》中稱讚其爲“三仁”。

商紂王不聽勸諫,於是微子離他而去;比干剖心而死;箕子則裝瘋賣傻,結果被囚禁了起來。

武王滅商,箕子不願意周朝來釋放他,於是前往朝鮮。

武王得知後,便將朝鮮封給了他。

武王向箕子請教人倫規範,箕子便作了一篇《洪範》,向武王講述定國安民的道理。

《洪範》,在大宋儒家的重要研讀經典之一,王安石、歐陽修、蘇軾等人,都有專論。

哪怕王家不認箕子爲自己的血脈祖先,但是作爲高麗半島的“文明初祖”,其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

這必將是震驚朝野的大事兒,既然發現,那就肯定得重建、立祠、祭祀,王運將皇子、大臣遣出開京,來西京主持典禮,就是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這就給了王室很多可以操作的機會。

薛忠說道:“小邵先生的能爲,娘娘應當不用懷疑纔對。”

傅明璫點頭,心中已經開始了計較和盤算。

薛忠說道:“箕子是華夏大賢,今在西京發現故陵,對大宋來說,也是大事兒。”

“官家說了,如果高麗同意,他將撥付三萬貫襄助太保,給箕子造陵,立祠,賜義天法師禪杖兩千,以壯法事。”

這就是明目張膽給王顒錢財,給義天武裝了,而且理由非常的充分。

“至於其餘的事情,以太保和娘娘之能,就無需借力了,不過事成之後……”

“司徒有何要求?”傅明璫已經做好了接受漫天要價的準備,這是分生死決勝敗的關鍵,無論什麼要求,她都決意先應允下來。

不料薛忠卻搖頭:“不是什麼要求,而且也不是司徒的意思,卻是官家的意思。”

“官家說,高麗與中華,氣質相近,文華相通,本就應當是大宋着意扶持的藩屬。”

“任何國家要興盛,首先要重視的,是人才。”

“從遠期來看,大宋要扶持高麗,首先是要幫助高麗選拔人才。如果高麗有意,大宋同意幫助高麗選拔士子,送他們參加大宋的科考,量才授官。”

“觀政結束之後,這些人會回到高麗,扶助王室。”

傅明璫心中激盪,蘇油給她爭取到的利益實在是太豐厚了,果然是原來的風格,讓人無法拒絕!

今後朝中官員進拔,將掌握在自己手上!

把控了經濟、軍事、官員,那這高麗,該歸誰?

薛忠見傅明璫已然意動,暗暗放下心來,卻道:“不過太保和娘娘也得抓緊,要是被別人拿到這機會,卻又是爲他人做嫁衣裳了。”

傅明璫壓制下心中的激動:“便請員外回覆司徒,就說意思我已知曉,這便請夫君上表王上,遣使大宋,機會斷不可失也!”

薛忠躬身道:“娘娘的遠見卓識,司徒深知,臨行前曾交代與我,說此行不難,唯有一事,需說與娘娘知曉。”

“員外請講。”

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孟端儀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體罰第三百零七章 水轉大紡車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第七百一十二章 詩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金姐兒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寶貴的爐渣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七百一十章 爲君之道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謝罪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八百三十五章 楊曙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九百二十九章 橫山關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開會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軍校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課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跑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一千零一十章 蘇油的不靠譜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危機第七百二十章 奸臣分析奸臣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該打的仗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傳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攔駕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回京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三百八十章 學問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八百八十七章 鐵板釣魚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一千四百章 決議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十章 講究人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防遼第九百二十一章 趙頊的家事第七百四十四章 曬鹽場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詩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一千零四十章 字說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七十六章 在藜將軍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二十二章 試燒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
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孟端儀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體罰第三百零七章 水轉大紡車第三百五十二章 變態繁榮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洪井第七百一十二章 詩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金姐兒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一千八百零九章 舊城改造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寶貴的爐渣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橐駝口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燒曲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出擊第七百一十章 爲君之道第五百四十八章 叔叔駁侄兒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謝罪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挽救章惇第四百三十一章 大閱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八百三十五章 楊曙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九百二十九章 橫山關第一百二十七章 勝利的大會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開會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軍校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隱君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六百六十五章 上課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跑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共情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套小張第七百零九章 下雨了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五百四十四章 均輸法的弊端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三百三十三章 蘇頌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高手和低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老河工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一千零一十章 蘇油的不靠譜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麪粉廠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危機第七百二十章 奸臣分析奸臣第九百八十章 大宋該打的仗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論政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二十九章 理科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二章 二太守傳第三百八十三章 震天雷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攔駕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回京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三百八十章 學問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八百八十七章 鐵板釣魚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二百三十章 冠禮第一千四百章 決議第三百三十章 王文鬱第十章 講究人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積極防禦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防遼第九百二十一章 趙頊的家事第七百四十四章 曬鹽場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不武之謀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問題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詩第九百零一章 起義第一千零七章 君子小人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一千零四十章 字說第二百八十一章 強作解人第九百四十四章 李清第七十六章 在藜將軍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 不行特支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二十二章 試燒第七百九十章 交通規劃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涼州第八百五十五章 宗兄使遼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