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學派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河西學派

好在大軍只在城外駐紮,壓根沒有進城,而且自帶糧秣,也無需肅州供應。

這讓城守真是覺得大宋和西夏就是兩片天。

最後到底是良心不安,送來了三百頭羊,然後蜀國公丟給自己六枚金燦燦的金幣,說這個叫舶來錢,以後幹外貿要用這個,一枚金幣抵用內地十貫寶鈔,或者是十匹絹帛。

城守趕緊謝恩,然後才反應過來,這是……這是秋毫無犯?勞軍的羊蜀國公都要花錢買?

蘇油叫他不要計較這些,然後欣慰地發現,肅州城守的漢學水平相當高。

再一打聽,原來當年西晉末年大亂的時候,儒學世家大部分渡江去了長江以南建立東晉,卻還有好多來到了河西。

當時曾有歌謠——“秦中川,血沒腕,唯有涼州倚柱觀”。

來到這裡的大儒,有張軌、郭荷、郭瑀、宋纖、祁嘉、馬岌、段承根、陰仲達、宗欽、趙柔、劉昞……最後竟然建立了儒學的一派——河西學派,五涼文學。

而自幼立志,長大後輔佐秉常的李清,竟然是李廣後裔,曾經割據一方,自稱“西涼王”的李暠的後人!

甘州、肅州、九原,也是西夏國內儒臣的三處主要的培養地。

現在的肅州城守,就是酒泉祁家的後人祁煥。

太奇幻了……

據祁煥講,當時河西大儒門下,動輒數千學生,河西並非蘇油想象當中那樣,屬於文化荒漠。

就算當年北魏遷移的時候,帶走了大多數,但是河西儒家,都在這裡留了宗。

李元昊的做派引得他們十分反感,因此河西儒家全都沒有出仕。

諒祚興漢制,依舊沒有得到他們的認可。

幸好沒有出頭,諒祚一死,一切又變了回去。

秉常親政之後,也只有李清一個願意出仕輔佐,但是哪怕是涼州李家,都不認同他的行爲。

因爲夏國王室的倒行逆施,尤其是剪髮令,已經將他們本就不多的人品敗光了。

蘇油這一刻感覺自己到底沒有被上天拋棄,他是真不知道河西還留了這樣一宗儒脈。

忽悠和尚道士,蘇油還欠了一些功力,常常得走大相國寺和天師府的路子才能達成目的,但是忽悠儒家同行,哈哈哈哈哈……

肅州也有學宮,不過非常破敗,祁煥和蘇油找了一個房間,兩人開始坐下細談。

河西儒家和中原隔絕了近百年,不知道現在的儒學已經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沒有關係,蘇油自創的理儒一脈,高舉的就是復古的大旗。

證古,是理儒學派的巨大課題,如今儒學和、關學、理工三派人馬正在不斷的挖掘探索。

兩人的探討,漸漸就成了祁煥請教,蘇油解答。

儒學問題主要是社會問題,社會問題都是複雜問題,哪怕是先儒一句話,要解釋清楚來龍去脈,引申出去都是涉及到方方面面。

蘇油還是挑了祁煥應該相對熟悉的因明邏輯來講解,對於理儒一派來說,都是繁複的。

其中一樣要涉及到數學、文學、天文、地理、歷史等科目,有些東西對於祁煥來說,明顯超綱嚴重了。

於是蘇油又得做更詳細的解釋。

不知不覺室內已經點上了油燈,祁煥感覺自己面對的,不是國公,不是夏國征服者,這尼瑪,是位聖人!

至少祁煥覺得,面前這位,是撥開歷史上各種儒家學派造出的迷霧,最接近先儒本義的人!

天理人情!對於淫浸經典一輩子的祁煥來說,簡直就是振聾發聵的玉振金聲。

直到娟兒翻着白眼過來叫少爺用飯,祁煥才發現天都黑了。

慚愧地說道:“不意中原儒學,已然精微如斯,學生敢請先生停留數日,待學生召集河西同道,共聆教諭。”

蘇油笑道:“慚愧,我也不知道河西尚有儒門遺緒,今日真是太高興了。”

“接下來河西會大興文教,我希望世兄能盡一份力,光倡河西先儒曾經鑄就的輝煌。”

“各家先祖的著述,我希望儘量蒐集,攜往興慶,我們共同整理成專著,上呈陛下御覽。”

“理學一門,講究因地制宜,合情入理,河西的情況與中原有些區別,因此先儒的著述當中,一定有關於河西治理的很多思考,值得我們借鑑。”

“剛剛與世兄交談,河西一派宗古之風,與我蜀學、關學頗爲相近,就如昨日見到的篳篥一般,孔見不同,一管相吹,諸音並作,相得益彰啊……”

祁煥連連擺手:“珠玉在前,怎敢濫領虛名,先生羞煞學生了。”

蘇油笑道:“還有一條,現在夏國高層清掃一空,我手裡缺少具備學問的治政之才,找陛下要人,陛下讓我先等幾年,讓軍將先代理知州。”

“這樣會有問題,軍政分離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標,因此不想走回老路上去,如果諸位賢達有心爲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做一些貢獻,我們可以試試。”

祁煥心中暗喜,河西儒家,這是終於要重新步入政壇了,他們對蠻夷的政權不怎麼感冒,但是不代表他們對中原華夏正統不感興趣。

起身一個大禮:“如此我這就召集同道,攜帶祖上的遺稿,共往興州,聆聽教誨。”

蘇油也站了起來:“實在是沒有想到,河西淪歷腥羶數百年,吾道依舊不孤啊!走吧,天大地大,吃飯最大,肚子填飽最重要!”

席間,蘇油又給祁煥講解了大宋如今的幾路主要儒學流派,以及各派之間的傳承,變化和區別。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祁煥聽了一下午,便已經知道自己面前這位年輕人,絕對是大儒級別的人物。

而且不光是儒學,天文地理音樂美術詩詞文學……幾乎無所不通。

就連工商水利農耕畜牧都是行家,你敢信?!

留下李拴住,讓祁煥好好配合測量勘探之後,蘇油頂着黑眼圈,前往沙洲。

過了肅州,風景便是一換,祁連山離大路越來越遠,沙漠和隔壁離大路越來越近。

好在沿着戈壁邊緣的小綠洲小河流前進兩百里,就遇到了一條較大的河流。

疏勒河,古稱溟水。

這條河與其主要支流黨河,也就是現在甘泉水一起流向敦煌,曾經在敦煌的北面形成過一個巨大的湖泊。

不過現在那個湖泊已經收縮成了月牙湖,水的消失,直接導致了敦煌這個古城的衰落。

不過敦煌附近的沙州,因爲貿易的關係依舊繁華着,那裡離肅州尚有六百里,中間還有一個城市,瓜州。

瓜州,因物產而名,這裡靠近戈壁,又有疏勒河的水源,於中原不同的是,這裡盛產各種瓜、梨、桃子、杏、葡萄、大棗,普遍種植黍麥。

因爲鹽鹼地的存在,這裡的牲畜也非常壯實,牛、羊都有地方優良品種,還有駱駝也很多。

瓜州是甘、肅、涼、蘭州之後,絲路上最繁華的城市,現在這裡的人主要是漢人和党項人,而且漢人比党項人還多。

這是因爲這裡是漢唐主要漢族移民屯軍的城市,而且農耕技術一直佔據主流,適合漢族生存繁衍的關係。

其實如今的老百姓,除了汴京、蜀中、兩浙這種文化普及程度極高,還有關中這種文明發源之地,對於國家這個概念並不是那麼敏感。

尤其是河西一帶,政權更迭實在是過於的頻繁,因此老百姓善於適應“被征服”的生活。

這裡的礦藏有金、銀、銅、鐵、鉛、鋅等,沒有煤,但是是河西黃金的主要產區。

瓜州和沙州是漢人政權在河西堅持最久的地方,直到六十年前,歸義軍張氏政權才被夏人覆滅。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來信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號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九百三十二章 舊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擊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確的幫手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美食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間府第三十章 縣令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六百零九章 衝擊相府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百二十一章 蠶市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會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九百三十四章 鄒時闌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變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範鎮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駕崩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與對策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年成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翁翁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黑心章楶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八百六十章 微服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周全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龍筋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鬧劇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五百七十一章 你們越線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老漢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醬油的羊蠍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黑汗第七十八章 指點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捱打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勾引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四章 瓊林宴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一百七十五章 寶貴的爐渣第七百一十九章 舉措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錢也不好
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神宗歸位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支持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三百一十四章 嘉獎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來信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淞江一號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七百五十一章 蠔油第九百三十二章 舊州第二百四十九章 措施第七百三十二章 章惇的狙擊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確的幫手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算賬第一千七百零八章 美食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 河間府第三十章 縣令第一百四十六章 君君臣臣(上架求定)第六百零九章 衝擊相府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一百九十六章 虛驚第一百二十一章 蠶市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一千八百零六章 中秋會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邢恕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九百三十四章 鄒時闌第二百二十章 買房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改變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範鎮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駕崩第七百八十三章 紫砂壺第九百九十三章 論教育第七十二章 軸承與來信第一百四十章 危機與對策第二百一十章 眼鏡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好年成第一千零三章 膨化食品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七百零五章 翁翁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正間反間第一千八百零四章 投誠第一百零八章 無聊第三百四十七章 潛移默化第一百一十五章 相處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 黑心章楶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大事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九百四十一章 西事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海潮論第八百六十章 微服第六百零八章 交流輪訓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周全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龍筋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得計第九百七十八章 軍事第三百二十一章 鬧劇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昭文相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 到此爲止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五百七十一章 你們越線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老漢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五百零五章 擇術爲先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上課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醬油的羊蠍子第四百三十五章 兩宮之意第一千六百六十三章 黑汗第七十八章 指點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捱打了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勾引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二十三章 瓷片第一千六百零一章 做局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二百八十四章 瓊林宴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術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花塔子鋪第一百七十五章 寶貴的爐渣第七百一十九章 舉措第六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許炫富詔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七百四十五章 突然有錢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