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

第九百四十六章詩案

偏巧了,當時出版的《元豐續添蘇子瞻錢塘集》,給御史臺的新人們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監察御史臺裡行舒亶,對詩集進行了四個月的認真學習專研,來了個趁熱打鐵,上了第二封彈章:

“至於包藏禍心,怨望其上,訕瀆謾罵,而無復人臣之節者,未有如軾也。

蓋陛下發錢以本業貧民,則曰‘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陛下明法以課試郡吏,則曰‘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

陛下興水利,則曰‘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

陛下謹鹽禁,則曰‘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

其他觸物即事,應口所言,無一不以譏謗爲主。小則鏤板,大則刻石,傳播中外,自以爲能。”

這些詩文,都是從蘇軾剛剛刊印的行詩三卷裡邊摘錄出來的,實話實說,的確是受了沈括當年的啓發。

緊接着,國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前腳後腳殺到,他們歷數蘇軾的罪行,聲稱必須因其無禮於朝廷而斬首。

李定舉了四項理由說明爲什麼應當處蘇軾極刑。

“知湖州蘇軾,初無學術,濫得時名,偶中異科,遂叨儒館。”這是說蘇軾不學無術,中科舉純屬僥倖,空有虛名。

“軾讀史傳,非不知事君有禮,訕上有誅,而敢肆其憤心,公爲詆訾;而又應試舉對,即已有厭弊更法之意。”這是說蘇軾讀書讀到狗肚子裡去了,慢君訕上,詆譭朝政,反對新法。

“初騰沮毀之論,陛下猶置之不問。軾怙終不悔,狂悖之語日聞。”這是說陛下對他寬容已久,冀其改過自新,但是蘇軾拒不從命,明知故犯,不知道死字怎麼寫。

“及陛下修明政事,怨不用己,遂一切毀之,以爲非是。傷教亂俗,莫甚於此。”這是說他之這麼做,還不是是因爲陛下要搞新法,不能用他,於是才心懷怨恨,最後發展到爲發對而反對。

最後提醒皇帝,雖然蘇軾所寫之詩荒謬淺薄,但小民士林卻一味臭捧,在全國影響甚大。並且總結道:“臣叨預執法,職在糾察,罪有不容,豈敢苟止?伏望陛下斷自天衷,特行典憲,非特沮乖慝之氣,抑亦奮忠良之心,好惡既明,風俗自革。”

這一句非常厲害,“斷自天衷,特行典憲”的意思,是無需依法走審判流程,陛下你直接下旨把蘇肥仔剁了就好,乾淨利落天下太平。

趙頊這兩年有些飄了,正是“雄姿英發”,準備大展宏圖的關鍵時候,這時候鬧出這事兒,頓時大怒,命知諫院張璪、御史中丞李定推治以聞。

可憐蘇軾才因爲徐州治績的功勞改知湖州,結果都還沒來得及正式履任,便被鎖拿進京。

……

等蘇油理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曾布才說道:“學士,事情越鬧越大,得趕緊解救啊。我看朝中這風向,有些不對。”

蘇油說道:“這時節你還不避嫌疑來提醒我,足感盛情。不過御史風聞奏事,這是符合程序的。而國法,人人必須遵守。”

曾布大驚,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蘇油會說出這種話來,場面話都顧不得了:“明潤這是要袖手旁觀?”

蘇油樂了:“誰跟你說我要袖手旁觀?族兄爲人外柔內剛,溫文而毅,處事精審,直亮不回。說他接受請託,我是不信的,事情審理清楚了,自然就出來了。”

說完眉頭又皺起來:“倒是大蘇,口無遮攔,寬懷不知防人,這回啊,是真的惹禍了……”

曾布急道:“你是沒見着那天的陣仗,我聽代知湖州講述過,嚇人得緊呢!”

真實歷史上,趙頊剛剛下達抓蘇軾的旨意後,便是蘇軾的好友,駙馬王詵,趕緊派人去給在南京張方平幕府的蘇轍送信。

而在這個空間裡,王詵雖然已經去了嶲州坐冷板凳還沒回來,但是架不住大宋還有另一位駙馬,蘇油的好友,張敦禮。

於是送信人變成了張敦禮,蘇轍立刻派人去告訴蘇軾,而朝廷派出的欽差皇甫遵也同時出發。

不過這個時空裡,四通商號的快馬快船,不再如歷史上那般還要和皇甫遵搶時間,中間要不是皇甫遵的兒子生病耽誤了一天,蘇轍的人還沒法趕上。

總之就是蘇軾先知道消息,於是立即請假,由通判祖無頗權攝州事。

曾布搖了搖頭:“好在子瞻的夫人有主見,直接將子瞻來往的詩詞書信,平日裡所寫的文章,一把火給燒了大半。他們後發,聽說抵達安徽宿縣的時候,御史臺又派人搜查他們的行李,找詩,書信和文牘。得到的手稿殘存者不多。”

蘇油摸了摸鼻子,這個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界的一大損失,不過那是後世人的遺憾,對於王閏之來說,當然是先保住自家丈夫的狗命緊要。

幹得漂亮!

就聽曾布繼續說道:“據祖無頗言,那日皇甫僎到來的時候,身穿朝服,兩名御史臺卒身着白衣青巾夾持,態度兇惡。”

“二卒懷臺牒,藏於衣內,如暗藏匕首。”

“子瞻恐懼,不敢出見,與無頗商議。無頗說道:‘事已至此,無可奈何,只能出見。’”

“子瞻便要出去,無頗拉住他,讓他穿上朝服,子瞻說:‘今日必得罪,不可以朝服。’”

“無頗勸道:‘尚不知罪名,當以朝服,不然或者更添罪名。’”

“子瞻這才換上朝服,立於庭下,無頗等在後靜立,而御史瞪着子瞻,良久不語。”

“當此境地,人人皆以爲是賜死,子瞻畏懼道:‘蘇軾自知近來惱朝廷甚多,今日賜死,固是不辭,乞歸與家人作別。’”

蘇油恨得牙癢,這是御史臺製造假象,希望蘇軾自盡,歷史上則的確發生過這樣的烏龍。

這些細節,後世自己雖然讀過的烏臺詩案始末,但是卻並不知道得這樣詳細。

曾布說道:“直到這時,皇甫僎才緩緩說道:‘不至於此。’”

“無頗這才上前,問道:‘大博必有被受文字?’皇甫僎反問:‘你是誰?’祖無頗答道:‘我乃是權知。’皇甫僎這纔對臺卒點頭示意,將那匕首狀的東西取出來,打開一看,原來是尋常追攝文字,命子瞻行遣入京而已。”

說完曾布拱手:“明潤,如今看來,子瞻兇險非常,還是得努努力啊。”

蘇油沒有理這茬,繼續問道:“後來呢?”

曾布說道:“後來就由倆臺卒扎着臂膀,立刻登舟,無頗與我言及此事時,說是郡人送之雨泣,御史臺拉一太守,如驅雞犬一般。”

“其後京中也傳來消息,說是子瞻下獄,即問五代內有無誓書鐵券。”

蘇油答道:“我蘇家出仕不過兩代,怎麼可能有這個?”

“哎喲不是這個意思!”曾布對蘇油大條的神經都無語了:“我朝制度,死囚才問這個,他罪只問三代而已!你別告訴我不知道這個!”

真不知道。蘇油的官職都是正任,這是提舉刑獄司的事情,他只負責給提刑司壓力,從來沒有親自審過案子。

這也是蘇油手底下官員們開心的地方,上官只管大略,關心結果,從來不胡亂插手屬下管理的那一攤子,也從不胡亂下指令,如此反而上下恪守其責,政令通暢無比。

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舊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一千四百章 決議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作爲和瞎作爲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六百二十章 利弊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四十五章 張天師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會第五百五十四章 貸與賑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澶州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九百二十五章 唱名第三百一十三章 愛聽評書的戰俘第一千四百章 決議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計劃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淨第五十七章 瓷碼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撲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一百一十一章 埋祟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一千零一十章 蘇油的不靠譜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八百六十一章 參觀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靈州第四百五十章 再到東川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瘋狂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六百章 吳逵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危機第四十章 生計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析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美食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
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九百六十七章 王珪的推薦第四百二十七章 前朝舊事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盛事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四百七十二章 進京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選擇第二百四十七章 時疫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歐陽發第一千四百章 決議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鬼章的謀略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作爲和瞎作爲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文討論第二百七十五章 內官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第八百一十五章 重挫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石府的變化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六百二十章 利弊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請客第七百二十二章 到任第五百五十章 論《青苗法》第一千六百八十章 婚事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爲白銀盟主老E先生加更)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四十五章 張天師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公然私會第五百五十四章 貸與賑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 電機第一百八十二章 小心的祭品第八百零八章 定議第四百三十二章 西方的文明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澶州第二百五十三章 控鶴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幸福前行加更)第九百二十五章 唱名第三百一十三章 愛聽評書的戰俘第一千四百章 決議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計劃第七百四十三章 言傳身教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循循善誘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清淨第五十七章 瓷碼第二百三十五章 打探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指點第四百八十二章 復綏州第五百六十三章 郭淮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撲第四十二章 八菜一湯第四百零六章 外快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陳希亮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七百零四章 求退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一百一十一章 埋祟第五百八十四章 遊說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一千零一十章 蘇油的不靠譜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期活期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不善加己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 大赦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雄州第四百五十七章 嶲州第七百四十章 安和圩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彈劾第八百六十一章 參觀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克靈州第四百五十章 再到東川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瘋狂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解禍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老而彌辣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六百章 吳逵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 危機第四十章 生計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繼任者第一千五百四十章 引領思路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析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美食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交流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小炮第八百零九章 刺客第三百六十章 綱領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戰略調整第一百九十七章倒春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