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

bookmark

第九百四十六章詩案

偏巧了,當時出版的《元豐續添蘇子瞻錢塘集》,給御史臺的新人們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監察御史臺裡行舒亶,對詩集進行了四個月的認真學習專研,來了個趁熱打鐵,上了第二封彈章:

“至於包藏禍心,怨望其上,訕瀆謾罵,而無復人臣之節者,未有如軾也。

蓋陛下發錢以本業貧民,則曰‘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陛下明法以課試郡吏,則曰‘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

陛下興水利,則曰‘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

陛下謹鹽禁,則曰‘豈是聞韶解忘味,爾來三月食無鹽’;

其他觸物即事,應口所言,無一不以譏謗爲主。小則鏤板,大則刻石,傳播中外,自以爲能。”

這些詩文,都是從蘇軾剛剛刊印的行詩三卷裡邊摘錄出來的,實話實說,的確是受了沈括當年的啓發。

緊接着,國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前腳後腳殺到,他們歷數蘇軾的罪行,聲稱必須因其無禮於朝廷而斬首。

李定舉了四項理由說明爲什麼應當處蘇軾極刑。

“知湖州蘇軾,初無學術,濫得時名,偶中異科,遂叨儒館。”這是說蘇軾不學無術,中科舉純屬僥倖,空有虛名。

“軾讀史傳,非不知事君有禮,訕上有誅,而敢肆其憤心,公爲詆訾;而又應試舉對,即已有厭弊更法之意。”這是說蘇軾讀書讀到狗肚子裡去了,慢君訕上,詆譭朝政,反對新法。

“初騰沮毀之論,陛下猶置之不問。軾怙終不悔,狂悖之語日聞。”這是說陛下對他寬容已久,冀其改過自新,但是蘇軾拒不從命,明知故犯,不知道死字怎麼寫。

“及陛下修明政事,怨不用己,遂一切毀之,以爲非是。傷教亂俗,莫甚於此。”這是說他之這麼做,還不是是因爲陛下要搞新法,不能用他,於是才心懷怨恨,最後發展到爲發對而反對。

最後提醒皇帝,雖然蘇軾所寫之詩荒謬淺薄,但小民士林卻一味臭捧,在全國影響甚大。並且總結道:“臣叨預執法,職在糾察,罪有不容,豈敢苟止?伏望陛下斷自天衷,特行典憲,非特沮乖慝之氣,抑亦奮忠良之心,好惡既明,風俗自革。”

這一句非常厲害,“斷自天衷,特行典憲”的意思,是無需依法走審判流程,陛下你直接下旨把蘇肥仔剁了就好,乾淨利落天下太平。

趙頊這兩年有些飄了,正是“雄姿英發”,準備大展宏圖的關鍵時候,這時候鬧出這事兒,頓時大怒,命知諫院張璪、御史中丞李定推治以聞。

可憐蘇軾才因爲徐州治績的功勞改知湖州,結果都還沒來得及正式履任,便被鎖拿進京。

……

等蘇油理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曾布才說道:“學士,事情越鬧越大,得趕緊解救啊。我看朝中這風向,有些不對。”

蘇油說道:“這時節你還不避嫌疑來提醒我,足感盛情。不過御史風聞奏事,這是符合程序的。而國法,人人必須遵守。”

曾布大驚,無論如何都想不到蘇油會說出這種話來,場面話都顧不得了:“明潤這是要袖手旁觀?”

蘇油樂了:“誰跟你說我要袖手旁觀?族兄爲人外柔內剛,溫文而毅,處事精審,直亮不回。說他接受請託,我是不信的,事情審理清楚了,自然就出來了。”

說完眉頭又皺起來:“倒是大蘇,口無遮攔,寬懷不知防人,這回啊,是真的惹禍了……”

曾布急道:“你是沒見着那天的陣仗,我聽代知湖州講述過,嚇人得緊呢!”

真實歷史上,趙頊剛剛下達抓蘇軾的旨意後,便是蘇軾的好友,駙馬王詵,趕緊派人去給在南京張方平幕府的蘇轍送信。

而在這個空間裡,王詵雖然已經去了嶲州坐冷板凳還沒回來,但是架不住大宋還有另一位駙馬,蘇油的好友,張敦禮。

於是送信人變成了張敦禮,蘇轍立刻派人去告訴蘇軾,而朝廷派出的欽差皇甫遵也同時出發。

不過這個時空裡,四通商號的快馬快船,不再如歷史上那般還要和皇甫遵搶時間,中間要不是皇甫遵的兒子生病耽誤了一天,蘇轍的人還沒法趕上。

總之就是蘇軾先知道消息,於是立即請假,由通判祖無頗權攝州事。

曾布搖了搖頭:“好在子瞻的夫人有主見,直接將子瞻來往的詩詞書信,平日裡所寫的文章,一把火給燒了大半。他們後發,聽說抵達安徽宿縣的時候,御史臺又派人搜查他們的行李,找詩,書信和文牘。得到的手稿殘存者不多。”

蘇油摸了摸鼻子,這個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界的一大損失,不過那是後世人的遺憾,對於王閏之來說,當然是先保住自家丈夫的狗命緊要。

幹得漂亮!

就聽曾布繼續說道:“據祖無頗言,那日皇甫僎到來的時候,身穿朝服,兩名御史臺卒身着白衣青巾夾持,態度兇惡。”

“二卒懷臺牒,藏於衣內,如暗藏匕首。”

“子瞻恐懼,不敢出見,與無頗商議。無頗說道:‘事已至此,無可奈何,只能出見。’”

“子瞻便要出去,無頗拉住他,讓他穿上朝服,子瞻說:‘今日必得罪,不可以朝服。’”

“無頗勸道:‘尚不知罪名,當以朝服,不然或者更添罪名。’”

“子瞻這才換上朝服,立於庭下,無頗等在後靜立,而御史瞪着子瞻,良久不語。”

“當此境地,人人皆以爲是賜死,子瞻畏懼道:‘蘇軾自知近來惱朝廷甚多,今日賜死,固是不辭,乞歸與家人作別。’”

蘇油恨得牙癢,這是御史臺製造假象,希望蘇軾自盡,歷史上則的確發生過這樣的烏龍。

這些細節,後世自己雖然讀過的烏臺詩案始末,但是卻並不知道得這樣詳細。

曾布說道:“直到這時,皇甫僎才緩緩說道:‘不至於此。’”

“無頗這才上前,問道:‘大博必有被受文字?’皇甫僎反問:‘你是誰?’祖無頗答道:‘我乃是權知。’皇甫僎這纔對臺卒點頭示意,將那匕首狀的東西取出來,打開一看,原來是尋常追攝文字,命子瞻行遣入京而已。”

說完曾布拱手:“明潤,如今看來,子瞻兇險非常,還是得努努力啊。”

蘇油沒有理這茬,繼續問道:“後來呢?”

曾布說道:“後來就由倆臺卒扎着臂膀,立刻登舟,無頗與我言及此事時,說是郡人送之雨泣,御史臺拉一太守,如驅雞犬一般。”

“其後京中也傳來消息,說是子瞻下獄,即問五代內有無誓書鐵券。”

蘇油答道:“我蘇家出仕不過兩代,怎麼可能有這個?”

“哎喲不是這個意思!”曾布對蘇油大條的神經都無語了:“我朝制度,死囚才問這個,他罪只問三代而已!你別告訴我不知道這個!”

真不知道。蘇油的官職都是正任,這是提舉刑獄司的事情,他只負責給提刑司壓力,從來沒有親自審過案子。

這也是蘇油手底下官員們開心的地方,上官只管大略,關心結果,從來不胡亂插手屬下管理的那一攤子,也從不胡亂下指令,如此反而上下恪守其責,政令通暢無比。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尷尬吧?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戰役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九百一十六章 守會安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第五百二十九章都是熟人第八百四十一章 改革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本綱銀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計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九百三十四章 鄒時闌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徵的逆襲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一千零八章 經濟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線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四百四十四章 洞房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華東心臟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集體告狀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九百六十一章 牡丹詩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五十八章 方法論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訓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來信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磁州窯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四百九十八章 討論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對第九百四十二章 啓程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內相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八百八十六章 硨磲第八百九十七章 驗屍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八百七十八章 簽字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癒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六百三十九章 街坊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誰的首功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來信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遊牧與農耕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第四百三十七章 很尷尬吧?第七百五十七章 筆名第七百七十五章 溪口戰役第二百一十七章 橋的題第六百三十六章 課程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第六百二十八章 方田均稅第四百一十九章 水火交逼第一千八百章 大賬第九百一十六章 守會安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出征第四百三十章 再次通報第五百二十九章都是熟人第八百四十一章 改革第一百六十二章 馬本綱銀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迴護第七百六十七章 章惇的算計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九百三十四章 鄒時闌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 危機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一千六百零一十章 新版寶鈔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四百六十四章 財政赤字第二百九十八章 徘徊太多第一千七百零七章 人皆有之第六百五十七章 木徵的逆襲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一千零八章 經濟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改線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四百四十四章 洞房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 華東心臟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集體告狀第四百五十三章 銅礦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河北發展計劃第九百六十一章 牡丹詩第一百零一章 鴨雛第二百七十二章 新樓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九百九十章 湯泉第五十八章 方法論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 巡視第七百零五章 小人之心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第一百六十一章 高兄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大捷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巫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挨訓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來信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六百六十九章 推演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第三百七十五章 董氈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磁州窯第四百四十七章 巡視第六百零五章 陪伴第三百一十一章 輸了!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矛盾第九百五十八章 善諫第四百九十八章 討論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對第九百四十二章 啓程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虛張聲勢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力諫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內相第六十八章 大蘇小蘇第八百八十六章 硨磲第八百九十七章 驗屍第四百零四章 家粱的判斷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八百七十八章 簽字第二百五十一章 病癒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六百三十九章 街坊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 老都知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自貶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燒了第六百八十五章 麒麟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誰的首功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三章 彩票漏洞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來信第八百零二章 出兵第一千六百章 代筆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準備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遊牧與農耕第八百六十六章 商議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和春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第六百四十五章 《金石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