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五十八章 方法論

bookmark

第五十八章方法論

有沒有好處?的確有,邊州軍費不再緊張,解州只管產鹽不管運輸,自然有一大幫商賈屁顛屁顛地往外拉,朝廷保證了稅收不流失,不被截留。

沿途十幾個州,大家都有了便宜鹽吃。

只是辛苦了那幫子商人而已,爲了利潤這也是應該的。

再到後來,鹽引變成鹽鈔。

不打戰了,糧草不急,大宋祖制,天下銀錢匯京師,那就貨物運到京城交割,在汴京換鹽鈔,再去產地提貨。

宋朝人發明鹽鈔的時候,自己都沒有想到過一個問題。

鹽在這一圈商業循環的過程中,充當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

這東西是實實在在擺在那裡的,鹽鈔對應的紙面價值,與鹽產量是直接掛鉤的!鹽在這時,就變成了極有信用,硬梆梆響噹噹的準備金!

有了這個,鹽鈔的性質開始轉變,轉變成什麼?貨幣!這個性質,遠比提貨單重要了一萬倍不止!

終宋一代,鹽鈔的信用度,遠比同期的交子,會子爲高。

直到蔡京敗壞鹽政。

這娃對經濟一竅不通,將鹽鈔變成期貨證明,然後待到大量舊鈔無法兌現的時候,發行新鈔折價兌舊鈔,鹽鈔變成了朝廷敲剝商人的工具。

可以說蔡京就是上天安排來到這個世界上來特意加速大宋垮臺的。

除此以外,大宋不殺士大夫,士大夫們就很囂張,地方政府的官員們各種名目的費用多如牛毛,極大地阻礙了商品和經濟流通。

大宋的高層,皇室,不少的有識之士都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不過都拿這個沒有辦法。

地方利益集團的阻力太大,各種辦法根本沒法執行,鹽鈔已經是在戰爭逼迫下取得的極大進步了。

再要逼迫,地方官員就敢鬧,那麼多編制外邊的胥吏誰來養?地方政府不要維持運轉了?理論上一個州縣,拿朝廷俸祿的人就那麼點,朝中大佬誰不是歷練出來的?不會真以爲只靠拿俸祿那點人就能統治地方吧?這些人的祿米何來?不都得我們自己找轍?!

蘇油和史洞修一邊聊天一邊思索,隨行的娃們一個個眼睛發亮。

比如張麒,他完全沒有想過,這世界上還有這麼一套規律在運轉。

鹽鈔的壞處有沒有呢?也有。

首先因爲它是和鹽掛鉤的,不是所有商人都願意老老實實賣鹽,更多的寧願在邊州或者汴梁就地轉手套現。

這就催生了鈔引兌現業務,汴京的大財主一邊大肆打壓鹽鈔價值,掌握大量鹽鈔,一邊控制市場供應,哄擡鹽價。

總之,怎麼賺錢怎麼來,國家,朝廷,小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邊去!

宋廷是一個溫和的朝廷,這事情要是換到大明蠻清,輕輕一張紙下來,無數人抄家滅口頭落地。有一萬種辦法逼這些吃人的老虎乖乖吐出來。

宋廷沒有那些辦法,稍微一動作朝堂便鬧得烏泱泱的,於是只好在汴梁設了一個鹽倉,派了倉大使,引入國家調控機制,鹽價三十五文一斤以下時,那不管,一旦超過四十文,國家便要加入賣鹽的隊伍中,和豪商們爭奪定價權。

蘇油越想越冷,心底暗暗點頭,有朝一日等老子得到機會,總要好好收拾這幫蛀蟲一通!

然後邊聽史洞修笑道:“要說商務通達,以我川峽四路爲最。我們雖然用的是鐵錢,交子,但是得益於稅務開明,因此一直繁盛。”

“聽說大人們正在議稅法,四路之外管不着,四路之內,只收一次地稅,一次行稅,途中不得再苛索。賢侄你看着吧,我們西川,尤其是夔,瀘,嘉,眉到成都這一線水道,還有得繁華。”

蘇油笑道:“這稅制一變,各州府便要更加重視生產,行稅會大幅下降,地稅會被更加重視,世伯的玉瓷一出,那在知州,縣令眼裡,自是水漲船高了。”

史洞修哈哈大笑:“什麼我的玉瓷,你不也有份?!”

蘇油摸着光滑的下巴:“真要這般變化,那問題還有很多:諸如這稅法從哪些大宗商品開始試點?再如成都府是各路商品的終點,行稅一家獨大,而這商路的修繕,保養,又必須依靠地方,所以它也不能獨吞,所得如何分潤?還有各地倉儲,如何調配,管控,監督?又是一大篇文章。還真想去益州路轉運司一究其奧啊……”

史洞修說到:“賢侄心思遠大啊,不過你年紀尚幼,現在當厚培基礎,等待一鳴驚人之時。”

這句話,有點培養今後幾十年江卿世家代言人的意思了。

又和史洞修聊了一番工藝,將球磨機制造難度所在分解出幾個攻關方向,其中高精度的軸承滾珠便是一項。

不過好在這東西材料便宜,可以進行大規模試驗,大軸承可以承受較大的工差,比較好辦,至於史家折刀要用到的小軸承滾珠,那就以量取勝,燒它幾萬顆出來,總能挑出能配到一處的。

商量完這個,史洞修還不放他走,招呼史大過來:“你不是還有要問明潤的嗎?”

史大憨笑着拱手:“小少爺,這釉料的事……”

蘇油笑道:“釉料的事情,配方上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想來可以在純度上下功夫。”

“最方便的辦法,便是先將礦料敲小,變成小粒,然後通過粗選去掉雜石,留下精礦。”

“然後再用小球磨機磨出細漿,通過水飛法得到極細的粉末。”

“這裡要注意的就是雜質的混入,因此球磨機的內面,最好便是由玉瓷燒造而成,這樣即使有所剝落,也沒有污染。”

“據我所知,釉料中的金屬成分,對瓷釉成色影響頗大,因此磨釉的過程中,要儘量避免接觸金屬。”

“同理,還要研究各種金屬對應的釉色,以及調配比例,用瓷片燒製,並做好實驗記錄。”

“這些事情做完,就是燒色了,窯溫變化是一個方面,另外進氣量則是另一個方面。”

“張大哥跟我在最近的研究裡,發現空氣中有幫助燃料燃燒的一種氣體,叫氧;張大哥最新的來信中,提到這氧和碳的反應,在氧氣供應充足和不充足的情況下,產生的是兩種氣體。”

“因此你們可以通過燒製過程中控制進氣的量,改變兩種氣體的比例,實驗在各種燃燒條件下釉色的變化,應該會有所收穫的。”

史大連連拱手:“小天師和少爺果真學究天人,定然是錯不了的。”

蘇油連連擺手:“一切以結果爲準,一會我再給你設計一個實驗表,你將所有跟生產有關的參數都填進去,這樣燒出好釉色,也有據可查,或者可以複製也說不定。”

“以後瓷坊無論做什麼,只要掌握了這套方法論,就能夠少走很多彎路。”

史洞修開心不已,將祭祀用的豬羊雞招待衆人大吃了一頓,又讓張麒包了一大包,給土地廟的孩子們帶去。

瓷公雞今天發了發財,一下子變得好大方。

回到土地廟,蘇油便打發內務組和商務組進城買大缸,還有豆粕。

張勝喜滋滋地道:“小少爺,我們要養雞嗎?”

蘇油笑道:“你看我們像有存糧的樣子嗎?幾十張肚子等着填呢,還養雞!”

張藻笑道:“少爺是能人,現在我們每天賣魚和淘鐵沙,大概能入六七貫錢財,人均一百多文,足夠開支了。”

蘇油拿桌上的竹篾輕輕抽了他一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你怎麼只看着進賬不算支出?”

說完從包裡翻出一個清單:“拿去看看吧。”

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四百五十八章 濮議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運糧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來錢的路子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五百零四章 何爲先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見董非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場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八百零七章 廷議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東西大工藝第四百八十九章 遊玩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議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四百八十四章 諒祚之死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教訓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槳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方夜譚第二百六十五章 請解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孟端儀第四百九十九章 開幕式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九百六十八章 竇仕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真定第二百六十八章 萬姓大集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吳家莊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撲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三百四十八章 軍靴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設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九百六十五章 竇四第五百四十一章 軍器監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見面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確的幫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五百一十六章 分析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別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爭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動員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彈劾第七百四十一章 礱磨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
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經濟學第八百五十七章 回交州第一千六百零一十六章 田字第四百五十八章 濮議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會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定諡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運糧第七百八十四章 模式的勝利第二百一十九章 倆花熊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來錢的路子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五百零四章 何爲先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二百九十七章 致用之學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又見董非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 入場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八百零七章 廷議第一百五十六章 小東西大工藝第四百八十九章 遊玩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廷議第八百七十三章 礦區第四百八十四章 諒祚之死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八百一十八章 相互算計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教訓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槳第九百零八章 陳田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第一百七十三章 阿囤元貞第五百一十七章 天方夜譚第二百六十五章 請解第六百八十章 佈置(爲盟主財叔寧打賞加更)第二百七十一章 船到了第三百三十一章 密謀第五百六十二章 鬥爭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萬人敵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一千六百零二章 孟端儀第四百九十九章 開幕式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朝儀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卻上心頭第八百零三章 見面禮第九百六十八章 竇仕第二百五十七章 南行集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矛盾根本第二百九十章 建言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用不了多久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火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真定第二百六十八章 萬姓大集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吳家莊第一百六十八章 反撲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六百六十三章 大媽護井團第七百七十章 旗幟第三百四十八章 軍靴第一千六百五十章 古道第九百八十三章 趙孝奕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定音第八百五十六章 建設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檢查第二十章 明道致用第九百六十五章 竇四第五百四十一章 軍器監第八百零四章 老朋友見面第七百零七章 多少是一點點第二百七十三章 汴京臘月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蔡確的幫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河湟變遷第五百一十六章 分析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文武之別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第八百一十三章 殉爆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第四百四十章 再見可龍裡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四百二十九章 計相學宮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利弊之爭第四百二十三章 戰後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動員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場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彈劾第七百四十一章 礱磨第五百一十五章 夫妻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