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爐和高爐

bookmark

第八百七十一章平爐和高爐

等到了熙寧十年,經過改造的冶爐,產量已經翻倍,平均年產八萬斤左右,而且隨着焦煤的使用,高爐的擴大,各種先進技術的投入,以及南方二林部,渡口,鄭州,徐州,鄆州,兩浙路梧州諸地鐵礦的發現,南方鋼鐵的產能已經直追北方,三司對元豐元年的預估,全國鐵課,將達到一千三百萬斤左右。

不過各地鋼鐵質量參差不齊,最好的鋼鐵在二林部和梧州,這兩處出產的鋼鐵,除了用作鑄造槍炮,兵器之外,常常被其它鐵冶,用作改良自己鋼鐵品質的“鐵母”。

但是交趾鐵,因爲鐵礦和煤礦的品質關係,比二林部的二林長刀以及兩浙路的龍泉寶劍還要更勝一籌,最關鍵的是,第六代高爐經過前五代二十多年的積累之後,產生了質的飛躍!

從結構上來說,這已經是一座近代意義上的冶鐵高爐!

冶州高爐和後世一樣採用了鋼板作爲爐殼,殼內砌耐火磚內襯。高爐本體自上而下,分爲爐喉、爐身、爐腰、爐腹、爐缸五大部分,與後世幾乎一模一樣。

高爐生產時,同樣是從爐頂裝入鐵礦石、焦炭、造渣用熔劑——石灰石,從位於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

煉出的鐵水從鐵口放出,爐渣從渣口排出。

產生的煤氣從爐頂排出,經除塵後,作爲熱風爐、加熱爐、焦爐、鍋爐的燃料,同時還是製備硫酸和氨水的生產原料和燃料。

熾熱的煤氣,還是鍊鋼爐的重要燃料。

而爐渣,又是磚廠和水泥廠的原料。

高爐的上料和配料系統,也採用了容積配料法和重量配料法。其中鐵礦和焦煤用的是容積固定的斗車,而石灰石則採用斗車加彈簧大稱平臺。

高爐爐殼內部的耐火磚,底部厚達一米,頂部也厚達四十公分,煉爐底部採用石墨磚,上部爲礬土燒製的高鋁磚。

另外還有補充燃燒的吹料系統,這口高爐吹的是煤粉。

爐外掛着鐵質的水箱作爲冷卻系統,以防止爐殼在高溫下軟塌。

除此之外,還有無數嚴格的的操作規範,作業流程,保護措施,全都是一條條人命換來的經驗教訓。

這個高爐嚴格說起來只能算作小爐,一爐只能生產鐵水兩千斤,別說和後世相比,就連大宋如今的普通鐵冶一爐的產量都達不到。

但是它有個現代高爐的特點,就是一旦點火,晝夜不停,一天能夠熔鍊四爐,日產就是八千斤。

一年三百萬斤,一個高爐就幾乎佔了十年前大宋鐵課的一大半!而且無需如以前那樣煉一爐毀一爐造一爐,一個高爐能夠連續使用十年以上!

這個高爐,是皇家理工學院,眉山理工學院,鐘山理工學院,司天監,將作監,三司胄案,商州胄案,石家,四通商號,皇宋銀行齊心協力攻關的結果。

高爐的總設計師是石富,副總設計師是陳昭明,趙宗佑,負責研發。

總監理是蘇油,副監理是石鍮,負責協調資金,人力,物力,從四面八方抽調精英參與設計,計算,討論……

方案五年前就已經拿出來了,中間有反覆修改,關鍵部位如耐火磚,吹料系統,渣口,鐵口,無數的小設計小改進,都在各地的鐵冶進行過實驗。

所以這個高爐,可謂是大宋舉國理工人才,能工巧匠,各地鐵監,實際管理者們共同的智慧結晶。

等到所有的設計,計算,實驗最後都做完了,高爐卻卡在了礦料上。

大宋各地的煤鐵礦標本,經過皇家理工學院的檢測,只有渡口的勉強合格,其餘含硫均太高,會嚴重影響高爐壽命和鐵料品質。

倒是聽風閣經過千辛萬苦,從西夏祁連山脈和遼國大草原上搞到的礦料,檢測通過。

趙頊在敷文閣收到報告後,氣得當場就摔了書桌上的碧玉山子。

蘇油在密摺中安慰趙頊,冶金的進步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就和理工的學問一樣,雖然大高爐一時造不成,但是各處鐵冶上使用的小措施小改進,也讓大宋的鋼鐵產量在十年內翻了一番,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可兩人心中,其實都難免遺憾。

交趾的征服和高品位煤鐵礦的發現,終於給美夢送來了舒適的枕頭。

鋼鐵的生產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準備過程,在交趾興建如今大宋最大的鋼鐵基地,可以說是完全是白手起家。

勘探,繪圖,開路,架橋,試煉,確定品位,修建鐵軌,組織人力,搬運機械,炸礦,開採,建造中轉倉房,修建港口,組織船運……

等到第一爐鐵水煉出來後,蘇油一點興奮感都沒有了,就好像將地丁膠遞到自己面前的張道長一樣,在豐功偉績面前,只剩下淡淡的裝逼味道……

不是想裝逼,真的是太特麼累,連裝逼的力氣都沒有了!

高爐不但能夠產生鐵,還能產錳鐵,但是真正在應用上有用的,是鋼材和錳鋼,以及球墨鑄鐵。

所以這些都還要要鍊鋼爐進行精煉。

大宋理工發展的精煉,一直都是走的平爐的路子。

從當年最早的帶蓋兒石墨坩堝,外加焦炭底部強吹熱空氣熔鍊開始,從小到大,一步步慢慢走過來。

後來有了玻璃,四通又開始用坩堝爐熔鍊玻璃。

平爐,其實質就是一個超級巨大坩堝爐,模樣有些像一個巨大的有蓋子的平底鍋。

但是之前受加熱效率的影響,平爐的體積註定大不了,一鍋也煉不了多少鋼。

直到石富將腦筋動到了了煤氣上。

當時的煤氣還沒有如今這麼多的應用,白白浪費掉不少,等到有了球閥和壓力錶之後,石富纔在坩堝爐側面多引了一根進氣管,添加了爐頭,用來走煤氣。

所以現在的鍊鋼平爐,爐膛是一個熔池,底部帶有加熱空氣和煤氣的蓄熱室。整體結構由熔鍊室、爐頭、上升道、沉渣室、蓄熱室、換向閥、煙道、煙囪等組成。

熔鍊室是平爐的中心部分,前面有裝料爐門、後面底部有出鋼口。

熔鍊室有厚厚的防火罩蓋子,熔鍊過程在密封環境中進行,通過輪番灌入熱空氣和煤氣,進行燃燒加溫和還原反應。

生鐵液在這樣的環境裡,過量的碳被氧化,帶走,鐵液的含碳量漸漸減少,變成鋼水。

平爐熔鍊室使用的是鹼性耐火材料,也就是鋁礬土磚築砌,與轉爐鍊鋼不同的是,轉爐只需要利用鐵水自身提供的熱量,就能靠吹入熱空氣,完成鍊鋼過程。

而平爐因爲爐體龐大,冶煉時間長,爐牆散熱損失和高溫廢氣帶走的熱量大,因此必須從外部供給燃料和使用預熱空氣,方能保持鍊鋼時需要的熱量和氧氣。

一爐鋼需要二十四個小時才能煉出來。

但是相比轉爐,平爐也有更多的先進之處。這玩意兒溫度高,能夠將廢鐵廢鋼進行重新熔鍊,能夠精確調控和配比,能夠往裡邊增加其餘金屬和非金屬添加劑,調成合金鋼或者球墨鑄鐵。

球墨鑄鐵說起來很高大上,就是通過球化和孕育處理,讓鐵器中的碳以球狀石墨的形式存在,可以有效地提高了鑄鐵的機械性能,特別是提高了塑性和韌性,從而得到碳鋼強度的鑄鐵。

種花家爲了對抗本土鋼鐵中大量存在的硫,提高鋼鐵性能,其實早在漢魏時期,就已經發明瞭球狀石墨鑄鐵。

而渡口鐵的加入,讓球墨鑄鐵工藝更加完善方便,因爲那裡的鐵料,富含稀土和鎂,以渡口鐵爲“鐵母”,能夠極大的改善鑄鐵的性能。

如果往裡邊添加富錳渣或者鏡鐵,得到的就是高錳鋼。

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藥局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五百零四章 何爲先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節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十五章 名聲也是個好東西第八十三章 開城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四百一十八章 義勇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九十五章 蛋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四百九十二章 紅臉白臉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勾引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擊手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理順第八百八十六章 硨磲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瓠子歌》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覲見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興亡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九百一十九章 訶黎之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占卜第二百九十一章 改造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戰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千七百章 種五的朋友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潛歸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不戰而勝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大敗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駕崩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文釗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五百九十二章 縱橫第七百七十四章 山寨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九百一十七章 大敗第六百章 吳逵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小侯爺第二百零九章 北極院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七百七十八章 見老鄉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歐陽夫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壕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
第六百九十八章 蔡京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宰相還是知客第二百八十六章 爲國考試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大勝第五百三十四章 刮目相看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藥局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雅事第八十四章 能人第五百零四章 何爲先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節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後勤到稅收第二十七章 定價第九十六章 衝壓第四百九十章 經濟影響力第十五章 名聲也是個好東西第八十三章 開城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四百一十八章 義勇第九百一十一章 奇怪的戰爭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 兩國第七百八十五章 黃魚季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興洛倉第九十五章 蛋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四百九十二章 紅臉白臉第一百七十九章 雄辯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招募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勾引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狙擊手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 掃蕩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父子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理順第八百八十六章 硨磲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瓠子歌》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意外第一千八百零一章 覲見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下興亡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九百一十九章 訶黎之死第一百六十四章 蹤跡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占卜第二百九十一章 改造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血戰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 回府第一千七百章 種五的朋友第六百三十四章 召回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彈劾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 潛歸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不戰而勝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馬蜂窩第五百二十章 議河第三百三十八章 衝突第一千七百七十章 大敗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駕崩第三百六十九章 被拋棄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李文釗第九百一十四章 甕城戰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零九章 琥珀和珊瑚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五百九十二章 縱橫第七百七十四章 山寨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七百三十章 常州與饒州第四百二十一章 威猛的石薇第七百五十五章 爭議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第三百九十九章 擡槓之旅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青岡峽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敲打清醒第三百五十一章 渭州第九百一十七章 大敗第六百章 吳逵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小侯爺第二百零九章 北極院第八百八十章 缺女人第七百七十八章 見老鄉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歐陽夫人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弊病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六百八十二章 拜訪第三百零一章 夔州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神醫第一百零三章 鱔魚第八百八十五章 聚會第五百八十三章 士德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出路第九百三十六章 遠慮纖圖第四百一十五章 戰壕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一夜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