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清明(三)

跑去前堂的橘子十分招眼,毛茸茸圓墩墩的脖子上戴着柳枝編的草環。

蘇杭金陵一帶,有清明戴柳的風俗。

王元昨夜宿在友人家中,清晨歸家的路上,因心虛怕捱罵,遂摸出三枚銅板與橋頭披着蓑衣的賣柳翁,抱回一大捆嫩綠勻稱的柳枝條,多少也顯得還算操心家中事。

王元殷勤地將柳枝分去各房,又送去大母處,王錫瑞冷哼一聲,只說:“做了件芝麻綠豆大的事,倒恨不能請個腰鼓舞獅隊來宣揚慶賀了。”

王錫瑞去了私塾中授課,王元則哼着小曲兒回去睡回籠覺。

王錫琛剪下一小截柳枝,插在妻子鬢邊,笑着說:“諺雲,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既戴柳,便芳齡永駐。”

楊瑾娘面頰微紅:“哪裡還有什麼芳齡……”

貞儀聽在耳中,便給橘子編了個小小的柳環,蹲身給橘子戴上:“我想讓橘子永遠不要老去。”

橘子的媽媽老去了,貞儀不清楚貓媽媽活了多少歲,春兒說,應當有十幾歲。

而橘子今年和貞儀一樣九歲了,貞儀很怕橘子老去。

橘子咬了咬脖子邊的柳葉,口感不太好。

但既然是貞儀的一番心意,它就勉爲其難戴上一日好了。

橘子跑去了前堂,貞儀未去,她留在小院裡,陪着楊瑾娘和大太太,學着摺紙錠。

紙是金銀箔紙,拿剪刀裁剪罷,折成元寶狀,用來祭祖敬神。今日是寒食節,兩日後便是清明日,還要再送些去土地廟,之後廟祝會設儀仗鼓樂,帶上神符祭品,擡去上真觀,再將元寶焚化,爲敬獻的百姓們祈福,是爲“解天餉”。

大太太和楊瑾娘嘴上不明說,但她們都認爲老爺子是因在惠州任上毀神廟開罪了神靈,所以纔會被罷官流放,又因歸家之後數年,也不允許她們大肆敬神,所以影響了家裡的風水。

加上楊瑾娘去年生產不順,今年便想多折些紙錠,用以折罪,求神靈寬宥庇佑。

貞儀和她的大父一樣,並不信神。

但楊瑾娘不許貞儀口出不敬,貞儀因不想惹母親生氣,便乖乖管住嘴巴。

不過貞儀心裡還是不信,她歷來更願意信書。

可是,近日貞儀時常感到茫然。

貞儀如今在跟着父親讀儒學典籍,和時下大多數讀書人一樣,王錫琛十分信奉儒學,而其中主張的君臣父子天地倫常之道,讓九歲的貞儀第一次開始自我反省一件事的對錯。

在這件事上,她好像並不合乎書上的道理秩序,她似乎不是一個明理的好孩子。

大太太的視線落在發呆的貞儀身上:“貞儀怎不往前堂湊熱鬧去?”

楊瑾娘:“已九歲了,怎好再跟個毛孩子似得?”

“聽說隨園裡那位老先生,真要收咱們貞儀做女弟子了?”大太太:“打算何時將貞儀送去做學問?”

楊瑾娘勉強一笑,含糊過去,岔開話題:“還要再與二爺商議……大嫂可知今日登門的是哪家人?”

大太太:“家中做生意的。”

“商人?”

大太太點頭:“城中蔣家布行,專營花布生意……單是鋪子就開了三四家呢。”

楊瑾娘便問:“誰從中牽線保媒的?”

“還未請媒人。”大太太:“今日登門的是蔣家的太太和少爺……蔣家太太與三弟妹在遊園時見過,約是早就相中了淑儀的。這蔣家太太我也見過,是個極其爽利的聰明人。”

楊瑾娘:“那這位蔣家哥兒呢?”

“這倒是未曾見過。”大太太笑着說:“不過既敢領上門來,想必差不到哪裡去。”

大太太又說起這蔣家之事,蔣東家正值壯年,但據聞早年行商時遇匪,傷了命根子,再不能有子嗣了。

故而這蔣家哥兒乃是一獨到底的獨子,往後布行生意便都是要留給他的。

也因此,蔣家太太在擇選兒媳一事上也一貫挑剔,鐵了心要選個合意的。

“只是咱們淑儀,原是要嫁去讀書人家,做官夫人的……”楊瑾娘還是嘆口氣。

大太太也嘆息:“誰說不是呢,可如今這光景……”

老爺子被流放之事,往上頭細捋,那是牽扯了極厲害的大人物之間的黨爭,官場之上千絲萬縷勾連着,王錫璞近年來也處處受阻……凡是想走仕途的,誰又想沾上這等不確定的麻煩?

太寒苦的讀書人家或是顧不上挑揀的,可即便不談門第,誰家父母又想讓女兒嫁去吃苦頭?

相比之下,商賈人家倒是很不錯的選擇了。

如今王家的日子已不如從前,王錫璞在官場上寸步難行,更需要銀錢打點,之後王介讀書科舉的花銷也少不了……雖說不能全指望嫁出去的女兒幫襯,但有這樣一門親戚在,總歸多一條路。

而不說旁的,只說女兒不必遠嫁,還能日子富足這一條,對做父母的來說,就已經很欣慰了。

“只是這蔣家太太,太精明瞭些,淑儀又太過年少乖順……”大太太道:“這蔣家太太分明早就看中淑儀了,偏等了這一年多,眼看着淑儀傳出了挑揀的名聲,三弟妹爲此正覺躁慮……又專挑了三叔回金陵的日子登門,說得白些,這蔣家太太就是想一舉敲定這筆生意呢。”

楊瑾娘細思訝然,只覺自己愚笨:“還是大嫂心亮,我竟全然沒想到這上頭來。”

楊瑾娘自認是三個妯娌中最心笨嘴拙之人,既不比大嫂沉穩精明,也不比三弟妹有教養有條理……若非當年她那做郎中的父親偶然結識了不重門第的老爺子,她斷是沒機會嫁來王家的。偏偏她至今也未能給王家添下男丁,因此日日更覺心虛慚愧。

大太太察覺到楊瑾孃的敏感心思發作,忙笑着說:“我也不過渾猜罷了……咱們如何說都是白搭,還是要憑三叔他們夫妻二人做主的。”

貞儀覺得,或許也該聽一聽橘子的。

橘子很快回來了,嘴巴里銜着散開的柳環,進屋抖了抖身上的潮溼。

貞儀忙走過去,蹲身下來,剛接過那散開的柳環,就聽橘子口中嗚嗚喵喵表達不滿。

橘子冒雨屁顛顛地跑去前堂,剛進得堂中,就聽那蔣家的哥兒蔣茂一聲大叫:“去去去,哪兒來的畜生!”

說着,一腳便朝橘子踢過去。

當然,橘子彈跳躲開了。

屏風後的淑儀聽到動靜,起身看過來。

上一刻還一臉受驚的蔣茂見着淑儀,神情呆了呆。

見他神態,淑儀一羞,忙背過身。

蔣家太太先是斥責了兒子大驚小怪,而後才笑着說:“他幼時叫貓抓傷過,怕到心裡去了!”

王錫璞見橘子驚擾了客人,便讓下人把橘子驅趕了出去。

橘子銜着散開的柳環,生氣地跑了回來。

貞儀重新給橘子編好,戴回脖子上。

橘子裡裡外外將皮毛舔乾淨了,纔算消氣。

寒食節不得見煙火,春兒端來了春團和焐熟藕。

橘子嗅到青草氣,便跳到貞儀腿上,去嗅她手裡的青糰子。

貞儀撕下一小塊放在手心裡,橘子嚐了嚐,黏在上頜處,空嚼一陣還是甩不掉,不由犯嘔。

貞儀忙將青團塞進嘴巴里咬着,輕車熟路地幫橘子摳了出來,貞儀看着食指上的那塊青色的黏糊,咧嘴佯裝嫌棄地“咦”了一聲,然後抹到橘子鼻子上。

橘子也很嫌棄地伸出爪子甩了出去,不滿地喵嗚一聲,砰砰打了貞儀的胳膊兩記貓拳作爲懲戒,貞儀咬着青團,靠在椅中笑起來。

楊瑾娘無奈提醒:“又在鬧了,當心別嗆着!”

“又能這樣鬧幾年?”大太太笑着說:“家中下個議親的,說不定便是貞儀了。”

王介是要走科舉的,親事不着急。

至於王元,去年秋日裡倒也定下了一樁親,只是如今擱置了,提到這個,大太太便有些煩憂。

這親事是王錫瑞定下的,是王錫瑞好友的次女,這戶人家在金陵城外,是世代耕讀的人家,家境尚可,家風清白,女孩子也知書達理……只是定親後不久便病下了,病症還有些古怪。

對方家中便主動提出退親,但王錫瑞重體面,未曾答應,反而送去銀兩補藥。

王元在這方面倒是很聽父親的話,他是個混不吝,對什麼事都滿不在乎,也不着急成家,樂得一個人自在,於是大太太也不好獨做這個惡人,只好暫時觀望着。

見大嫂爲之煩憂,楊瑾娘試着提議,說哪個道觀裡的符水有神效,可以讓那家人去問一問。

大太太只是嘆氣。

接下來數日,蔣家太太又單獨登門兩趟,特意去見了董老太太,口中爽利笑音不斷,全是對淑儀的喜愛:“家中就茂兒一個,若真能娶了淑儀,這是我們蔣家的福分,舉家上下都是要將她捧起來疼的!不說蔣家了,就是在這金陵城中,誰敢叫淑儀受半點委屈,我準是要與他撒潑拼命的!”

董老太太只是笑着點頭,三房不是她親生,她只能陪着商議,卻不便做決定。

王錫璞夫妻和老太太商議罷,將利弊都理清,已是大致滿意了,於是三太太便去問女兒的意思。

淑儀輕輕點頭:“都好,聽父親母親的。”

於是,在王錫璞動身回任上之前,兩家合了八字,遞了聘書,這門親事就此定下了。

至於婚期,要擇明年的吉日,需兩家後續再行商議。

清明過後十五日,晚間,貞儀帶着橘子坐於屋前階下觀星,見夜幕之上北斗方位指辰,即知穀雨時節到了。

貞儀在望星,揣着手臥在石階上的橘子在看貞儀——它總覺得貞儀這個小孩兒,近來總是心不在焉,不知道在想什麼。

貞儀在猶豫一件事。

九歲的貞儀,將視線從夜幕上收回,低頭看着自己並放着的雙腳。

貞儀輕輕動了動腳尖,又輕輕落下。

橘子看着那雙鵝黃色繡玉兔的小繡鞋,恍然明瞭——噢,又在煩惱裹腳這件事了啊。

前日裡那位盧媽媽又來了一趟,橘子一直戒備地擋在貞儀腳邊,沒讓盧媽媽接近。

橘子不喜歡盧媽媽——這位媽媽對別人的腳有着強烈到不可理喻的佔有慾,真是豈有此理。

作爲貞儀的監護貓,橘子早就決定了,它一定要讓這個小孩的腳平平安安地長大。

橘子喵了一聲,輕甩了一下尾巴,想讓貞儀放下心來,有它呢。

貞儀一手托腮,眼神依舊茫然,九歲的孩子乳牙開始脫落,逐漸開啓了真正的意識,環境見聞餵養着這份意識,並逐步掩蓋本能天性。

三日後的晨早,盧媽媽又來了一趟。

盧媽媽走後,楊瑾娘喊了貞儀去她屋子裡。

橘子如臨大敵地跟上,尾巴高高翹起,一點也不打彎兒的那種。

第三十七章 立秋(一)第七章 驚蟄(一)第六章 雨水(三)第二十六章 芒種(二)第十七章 穀雨(二)第二十八章 夏至(一)第二十八章 夏至(一)第三十六章 大暑(三)第二十九章 夏至(二)第十五章 清明(三)第二十九章 夏至(二)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第三十七章 立秋(一)第六章 雨水(三)第十一章 春分(二)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二十二章 小滿(一)第三十二章 小暑(二)第三十四章 大暑(一)第十五章 清明(三)第十章 春分(一)第四章 雨水(一)第二章 立春(二)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第五章 雨水(二)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第七章 驚蟄(一)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第十一章 春分(二)第七章 驚蟄(一)第二十六章 芒種(二)第十八章 穀雨(三)第二十八章 夏至(一)第二十六章 芒種(二)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三十一章 小暑(一)第十八章 穀雨(三)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第三十四章 大暑(一)第九章 驚蟄(三)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楔子第十七章 穀雨(二)第十四章 清明(二)第三十二章 小暑(二)第三十章 夏至(三)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八章 驚蟄(二)第三十五章 大暑(二)第三十五章 大暑(二)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二十九章 夏至(二)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十七章 穀雨(二)第六章 雨水(三)第三十六章 大暑(三)第三十二章 小暑(二)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二十章 立夏(二)第十七章 穀雨(二)第二十二章 小滿(一)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十五章 清明(三)第十三章 清明(一)第九章 驚蟄(三)第三十一章 小暑(一)第二十一章 立夏(三)第三十二章 小暑(二)第三十一章 小暑(一)第八章 驚蟄(二)第三十四章 大暑(一)第二十二章 小滿(一)第八章 驚蟄(二)第三十三章 小暑(三)第三十七章 立秋(一)第十七章 穀雨(二)第三十四章 大暑(一)第三十六章 大暑(三)第二十六章 芒種(二)第五章 雨水(二)第三十六章 大暑(三)第一章 立春(一)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三十五章 大暑(二)第十五章 清明(三)第三章 立春(三)第四章 雨水(一)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三十五章 大暑(二)第四章 雨水(一)
第三十七章 立秋(一)第七章 驚蟄(一)第六章 雨水(三)第二十六章 芒種(二)第十七章 穀雨(二)第二十八章 夏至(一)第二十八章 夏至(一)第三十六章 大暑(三)第二十九章 夏至(二)第十五章 清明(三)第二十九章 夏至(二)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第三十七章 立秋(一)第六章 雨水(三)第十一章 春分(二)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二十二章 小滿(一)第三十二章 小暑(二)第三十四章 大暑(一)第十五章 清明(三)第十章 春分(一)第四章 雨水(一)第二章 立春(二)第二十七章 芒種(三)第五章 雨水(二)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第七章 驚蟄(一)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第十一章 春分(二)第七章 驚蟄(一)第二十六章 芒種(二)第十八章 穀雨(三)第二十八章 夏至(一)第二十六章 芒種(二)第二十五章 芒種(一)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三十一章 小暑(一)第十八章 穀雨(三)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二十三章 小滿(二)第三十四章 大暑(一)第九章 驚蟄(三)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楔子第十七章 穀雨(二)第十四章 清明(二)第三十二章 小暑(二)第三十章 夏至(三)第十二章 春分(三)第八章 驚蟄(二)第三十五章 大暑(二)第三十五章 大暑(二)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二十九章 夏至(二)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十七章 穀雨(二)第六章 雨水(三)第三十六章 大暑(三)第三十二章 小暑(二)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二十章 立夏(二)第十七章 穀雨(二)第二十二章 小滿(一)第十六章 穀雨(一)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十五章 清明(三)第十三章 清明(一)第九章 驚蟄(三)第三十一章 小暑(一)第二十一章 立夏(三)第三十二章 小暑(二)第三十一章 小暑(一)第八章 驚蟄(二)第三十四章 大暑(一)第二十二章 小滿(一)第八章 驚蟄(二)第三十三章 小暑(三)第三十七章 立秋(一)第十七章 穀雨(二)第三十四章 大暑(一)第三十六章 大暑(三)第二十六章 芒種(二)第五章 雨水(二)第三十六章 大暑(三)第一章 立春(一)第十九章 立夏(一)第三十五章 大暑(二)第十五章 清明(三)第三章 立春(三)第四章 雨水(一)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二十四章 小滿(三)第三十五章 大暑(二)第四章 雨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