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珍珠玳瑁無用物

洛陽宮裡。

李輔國還在海上飄着,但卻讓人快信先送往先往洛陽。皇帝看着李輔國的信,“李輔國忠心可嘉,但經驗卻還是有些不夠。”

“怎麼了,陛下?”幫皇帝整理奏章的觀音婢長孫昭儀問。

“你看李輔國,在嶺南大肆抄沒叛逆財產,然後弄了一百多船的東西正運來洛陽。”

“這是好事啊,朝廷如今不是正缺錢嘛,之前蘇帥上奏,說西山剛設道置郡,但西山道路不通,城池未有,計劃要修築城池軍堡和驛站,所需極大,請求拔款呢。安西的程帥也說對射匱的用兵還在繼續,也一樣需要錢糧犒賞將士······”

普通人家開門七件事,鹽米油鹽醬醋茶,但對於朝廷來說,如此大的一個帝國,開銷更巨大。

今年又是科舉推行的第一年,全國諸道各郡都要朝廷科舉考試,爲了辦好這科舉考試,朝廷十分重視,計劃拔下專款,用以各道郡科舉之用,在各地修建貢院考場,還有給考生們準備學館以備住宿休息。

從道郡縣,再到京師,上下都要修貢院修學館,這開銷可不是一點點。

“錢財當然是好事,關鍵是你看這李輔國,他捨棄了銅錢和絹,嫌那些太重太佔地方,於是全帶的輕貨。”

“陛下,輕貨不是更值錢嗎?”

羅成於是隻能給長孫上一課,告訴他錢帛是貨幣,而金銀不是貨幣,雖然金銀算是一種天然的貨幣,但這東西並不能直接流通。

更別說,珍珠象牙犀角玳瑁珊瑚琉璃以及各種香料了,這些東西確實值錢,但本質上他們其實還是一種商品。

既然是一種值錢的商品,那就有量和價的商品。

就如合浦產的珍珠,這東西數量稀少,而且品質好,因此價格極高。但價高除了品質高,最重要的還是量少。

如果洛陽城裡突然出現大量的珍珠,那這東西自然就要跌價。

就算是香料也是一樣。

李輔國從嶺南奪取的時候,他們本身是很值錢的,因爲他們只是放在那些俚帥豪強們的手裡,並不是在市場上流通,此時的價值是很高的。

可大半個嶺南的這些珍寶香料等一下子涌入洛陽,皇帝若還要變現,那這些東西就會上市,供過於求,大量的存量必然導致超過需求,於是從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於是買方就能不斷喊跌。

在嶺南值一千萬貫的輕貨,一下子聚集到洛陽,若短時間要拋出,那可能就只值九百萬或八百萬甚至是七百萬貫。

而如果這些東西不變現,不流入市場出售,那對於朝廷來說,就只是一堆沒有實際作用的好看的東西而已。

長孫氏似懂非懂。

“真會這樣?”

“是的,一定會的,這是市場規律,就算皇帝也干涉不了。得讓李輔國停下來,不能馬上把那些東西運到洛陽來,不然,那船上的東西得貶值許多,甚至連內庫裡的那些,也要貶值。”

長孫覺得很荒唐,怎麼大量金銀珠寶香料要運來,皇帝還不高興。

“陛下,直接把這些東西用來代給官員俸祿或是充做將士們的賞賜不行嗎?”

“昏招。”

羅成直指她的錯誤。

“還是那個問題,市場流通量的問題,就算把這些輕貨換個方式用出去,比如拿來折給百官的俸祿或將士們的賞賜,但最終這些東西還是流到了市場上。市場上大量增加存量,供依然大於求,於是不是會貶值。”

“唯一不同的就是本來是砸在我們手裡,我們虧了,但現在卻變成將士們和官員們虧了,本來官員到手一百貫錢,我們給他一百貫錢的胡椒,然後市場上大量胡椒,最後官員手裡一百貫的胡椒,只賣出七八十貫,他就虧了。”

“這樣搞,會讓大家不滿怨恨的,尤其若是把這些當成賞賜折給將士們,結果卻等於變相少給將士們賞賜,你說會是什麼惡劣的後果?”

明朝時就喜歡搞這種,比如朝廷發行寶鈔,強行規定的是鈔錢一比一,但因爲大量超發,實際上鈔很不值錢,可朝廷還是按一比一發給官員和將士們,就等於變相剋扣官員和士兵們的俸祿和賞賜了。

再有就是拿胡椒等海貿過來的商品折錢發給官員們,充當俸祿,一樣是折錢高,結果到手卻實際貶值的情況,弄的怨聲載道,這都是朝廷坑爹之舉。

羅成肯定不能這樣搞的,那是自己給自己挖坑。

其實就算是朝廷法定的貨幣錢、絹,甚至是金銀幣也一樣是有這樣的問題的,比如京城物價爲什麼貴呢?

就是因爲京城有大量拿薪水俸祿的,他們手裡掌握着大量的現金,錢多自然就導致物價貴。而在鄉下,百姓們拿工資的手,手裡現金更少,於是交易也少,買的少,物價自然就低。

這都是很簡單的經濟學原理,但是這個時代真正懂這個的並不多。

“讓李輔國回來途中,放緩速度,沿途交易,把這些輕貨都交易出去,換成錢、絹,就是金銀銅也行,交易不完,還可以把船隊分開,分別往江南、淮南、中原甚至是河北、關外、巴蜀、關隴等諸地交易。”

“這樣就不會導致貶值嗎?”

“大量輕貨財寶猛然都涌入一地,必然導致貶值,但是如果分散開來,其實還是能夠吸收掉的,尤其是在短期內,信息沒有那麼通暢,市場上並不知道各地都涌入了這麼多貨物,於是對當地的衝擊不大,但是,回頭各地市場消息彙總起來,肯定還是會帶來整體的跌價貶值的。”

不過那個就只是個市場反應了,羅成的東西已經賣出去了,不用擔心貶值,他也沒有折錢給官員充當俸祿或給將士當賞賜,因此朝廷沒損失,官員或將士們也沒損失,也許商人們有損失,但這是市場商業行爲,有虧有賺,不能怪誰。

再一個,這些輕貨並不民生用品,多是奢侈物品,因此其實也不會影響到普通的百姓。甚至有一個,這些輕貨在全國市場上出售後,被大量人分散買入,其實也並不會馬上又流出,只要不是短時間內的密集大量交易,其實也不會有那麼快的市場反應,帶動價格下跌的。

這就和銀行擠兌是一樣的,一般情況下不怕兌現,怕的就是擠兌,再大的銀行,也怕這個。

輕貨換成銅錢和絹帛,這都是貨幣,貨幣就算集中到朝廷手裡,可畢竟是要用出去,是用到各個地方,因此貨幣雖在流通,可總量沒變,不會造成什麼壞影響,頂多也就是京城官員和京城宿衛將士多領了點賞,導致物價稍稍上漲一點而已。

而如果交易成金銀,那麼運回皇家鑄幣局,鑄成金銀幣後,再流通出去,那點金銀幣,其實對於整個天下的貨幣量來說,都是微不足道的。

畢竟朝廷若不是錢緊,也就是貨幣量不足,也就不會把絹帛也充當貨幣了。絹當貨幣可不是因爲使用方便,而僅僅是朝廷沒有更多銅鑄更多的銅錢而已,銅錢遠不夠使用,這才用絹爲充當貨幣。

“臣妾想不到這裡面居然還有如此多的學問。”

“那是自然,其實僅僅是一個貨幣,就大有學問,若能管理好貨幣,那朝廷甚至天下自然安穩。不過古往今來,真正能弄明白這貨幣,搞好這貨幣的卻是不多的,甚至很多朝代,鑄銅錢還虧本,鑄的越多虧的越多,導致朝廷只能鑄那些一當十甚至一當二十的錢幣,或是鑄那些含銅少的白錢,導致朝廷貨幣信息極差,市場上於是遍地私鑄,最終導致的是市場的混亂,同時也帶來朝廷稅賦和財收的失控。”

鑄幣虧本,朝廷認爲是用銅太多,於是降低含銅量,甚至乾脆一當十,結果給了私鑄錢的利潤空間,最終朝廷貨幣發行權和鑄幣的利潤落入到了不法分子之手,百姓還深受其害,市場也跟着混亂。

歸根到到,就是沒有把握好一個度。

既要保證銅錢成色不錯,得有足夠的含銅量這樣才值錢,也讓私鑄者沒多大利潤,但同時也不能讓朝廷虧本鑄幣,得還有利潤。這就意味着得有足夠的技術優勢,和管理的優勢。

最重要的還是朝廷的管理力度,比如打擊私鑄,打擊毀錢,打擊錢出境,打擊藏錢,加強對銅的管理,從開採到冶煉,都得有足夠的控制力。最重要一點,就是得鑄造出足夠的錢來流通,否則一切都是白提。

沒有足夠流通的錢,市場自然會有其它的替代品出現。

用絹來代替錢,正是因爲絹產量足夠大,同時也足夠值錢,因爲絹本身也是一種商品,且是價格穩定的商量。

現在朝廷正在逐漸的淘汰掉絹帛做爲貨幣,所依靠的正是銅開產量的不斷增加,以及鑄幣局銅錢鑄造技術的提升,產量大增以及成本大降。

隋朝時,做爲大一統的朝廷,可朝廷總共一百座鑄錢爐,一爐一年鑄錢三千貫,全國一年才鑄錢三十來萬貫。

但是大秦如今,銅錢統一由皇家鑄幣局鑄造,在數個產銅地設立鑄錢場,使用先進的新技術,僅去年一年就新鑄開元通寶一千萬貫有餘,是隋朝時三十多倍。

此外,鑄幣局還不停的鑄造金龍幣和銀虎幣,使的市場上能流通的錢不斷增加,加上錢莊、銀行的興起,銀票、莊票的使用,也使的貨幣流通性大增。

現在很多人已經不願意用絹來當錢了,絹迴歸到了他商品的本身。

不過一年千萬貫的開元通寶發行量依然遠遠不夠市場流通,而貨幣不足,便始終是在妨礙着經濟工商的發展,要知道,北宋末年,市場上的銅錢流通量有幾億貫之多,但依然還得依靠交子和銀子等支持市場貨幣運轉。

“其實這次嶺南真正值錢的東西,是李輔國留下的那些田地、奴隸、作坊等,那些纔是真正值錢的,珍珠玳瑁犀角象齒香料這些,有時還不如糧食來真正有用。”

“臣妾覺得陛下應當給民部的官員們好好上一課,你的這些話真是讓人茅塞頓開,勝讀十年之書。”

“哈哈哈,有空的話是可以的,民部裡確實沒幾個真正懂經濟的,越是品級高的,反越不如下面的經年小吏,他們只是管家,只知道收稅賦看府庫,哪個又懂的國家經濟呢。”

正是因爲這些人不懂經濟,所以羅成到現在都不敢提出紙鈔這個概念,哪怕現在一年鑄一千萬開元通寶都還遠遠不夠解決錢荒,但羅成也不想提出紙鈔,再好的經,交給歪嘴和尚,也還是會念歪的。

第1487章 二轉第442章 黎陽第525章 高句麗妾第670章 羅閥四鎮第834章 三娘震妒女,羅成奪太原第152章 步步緊逼第964章 古來創業豈雲艱第1256章 劉文靜第1040章 大秦創業起居注第710章 五鳳第1490章 無法無天第80章 聚夥第504章 咬人的狗不叫第192章 羣英聚會(再爲青翼追光加更!)第711章 十二帝第1473章 塵埃落定第879章 傳國玉璽第1516章 焚書坑巫第74章 你要什麼賞賜第1071章 五嶺之南再兵亂第1404章 龍兄虎弟第379章 瘋狂第599章 鐵騎入關第846章 頡利突襲第925章 山頭第1367章 逼反第305章 鐵馬冰河後庭花第616章 斬首奪旗第676章 江都、驍果第1005章 壯士飢餐胡虜肉第1343章 平步青雲第588章 流民第633章 戰個痛快第434章 閉門羹第1239章 公主請兵第716章 決勝於千里之外第14章 傻弟弟第677章 困龍覺醒第693章 奪印舉兵第1358章 秋狩第989章 單皇后垂簾聽政第931章 開元氏族志第763章 真龍天子第1409章 土地革命第1080章 永平城下心惶惶第1123章 豐歲屯第522章 割據遼東第307章 遊子歸來第1432章 打他第881章 假戲真做第344章 瞞天過海第1338章 壞天子第155章 劍拔弩張第727章 不殺汝,不拔箭第851章 開放式皇宮第276章 百里奔襲第526章 男人的尊嚴第424章 羅成遇襲第464章 將功贖罪第1095章 下龍灣中李世民第1072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第103章 兵臨城下第633章 戰個痛快第255章 叔侄相見第1315章 警報第107章 龍兄虎弟第146章 飛揚跋扈第716章 決勝於千里之外第973章 胸有良策定西疆第1430章 村上第98章 非禮第725章 公敵羅成第1080章 永平城下心惶惶第846章 頡利突襲第154章 忍無可忍,那便無須再忍第1370章 聰明人第1387章 皇帝萬歲第280章 前廂都將第350章 假降真受第564章 流放宇文述第91章 接管三班第544章 形勢所逼第120章 精兵悍將第862章 死節第447章 大掃蕩第465章 出雲公主第39章 西廂小娘子第589章 虎斑突騎第634章 洛陽天子,關外羅成第650章 李密獵虎第765章 入關第611章 教突厥騎戰第752章 半裝甲騎劉天王第702章 擁立第296章 逃兵第538章 天使李世民第662章 天生反王第116章 侍從扈衛第673章 一級戰備第311章 天使降臨
第1487章 二轉第442章 黎陽第525章 高句麗妾第670章 羅閥四鎮第834章 三娘震妒女,羅成奪太原第152章 步步緊逼第964章 古來創業豈雲艱第1256章 劉文靜第1040章 大秦創業起居注第710章 五鳳第1490章 無法無天第80章 聚夥第504章 咬人的狗不叫第192章 羣英聚會(再爲青翼追光加更!)第711章 十二帝第1473章 塵埃落定第879章 傳國玉璽第1516章 焚書坑巫第74章 你要什麼賞賜第1071章 五嶺之南再兵亂第1404章 龍兄虎弟第379章 瘋狂第599章 鐵騎入關第846章 頡利突襲第925章 山頭第1367章 逼反第305章 鐵馬冰河後庭花第616章 斬首奪旗第676章 江都、驍果第1005章 壯士飢餐胡虜肉第1343章 平步青雲第588章 流民第633章 戰個痛快第434章 閉門羹第1239章 公主請兵第716章 決勝於千里之外第14章 傻弟弟第677章 困龍覺醒第693章 奪印舉兵第1358章 秋狩第989章 單皇后垂簾聽政第931章 開元氏族志第763章 真龍天子第1409章 土地革命第1080章 永平城下心惶惶第1123章 豐歲屯第522章 割據遼東第307章 遊子歸來第1432章 打他第881章 假戲真做第344章 瞞天過海第1338章 壞天子第155章 劍拔弩張第727章 不殺汝,不拔箭第851章 開放式皇宮第276章 百里奔襲第526章 男人的尊嚴第424章 羅成遇襲第464章 將功贖罪第1095章 下龍灣中李世民第1072章 同室操戈相煎急第103章 兵臨城下第633章 戰個痛快第255章 叔侄相見第1315章 警報第107章 龍兄虎弟第146章 飛揚跋扈第716章 決勝於千里之外第973章 胸有良策定西疆第1430章 村上第98章 非禮第725章 公敵羅成第1080章 永平城下心惶惶第846章 頡利突襲第154章 忍無可忍,那便無須再忍第1370章 聰明人第1387章 皇帝萬歲第280章 前廂都將第350章 假降真受第564章 流放宇文述第91章 接管三班第544章 形勢所逼第120章 精兵悍將第862章 死節第447章 大掃蕩第465章 出雲公主第39章 西廂小娘子第589章 虎斑突騎第634章 洛陽天子,關外羅成第650章 李密獵虎第765章 入關第611章 教突厥騎戰第752章 半裝甲騎劉天王第702章 擁立第296章 逃兵第538章 天使李世民第662章 天生反王第116章 侍從扈衛第673章 一級戰備第311章 天使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