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章 不想當宰相的狀元郎不是好秘書

先秦之時,古人以文明禮儀來區分華夷。

合於華夏禮俗者爲華,或稱夏、華夏、中國。不合者爲夷,或稱蠻夷,化外之民。

春秋時,孔子着春秋大義,提出尊王攘夷,而楚國自稱蠻夷,後文明日進,與中原諸夏會盟,則不復以蠻夷視之。鄭國本爲諸夏,後行爲不合義禮,因被視之爲夷狄。

“春秋左傳記,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而到了漢晉以後,華夷的區分又有了變化,特別是經歷了五胡亂華之後,對於華夷之別,開始加入了血緣關係,甚至將血緣列爲華夷之辯的首要條件。這是因爲五胡十六國時代,華夏遭受胡人入侵,飽受蹂躪,當時的北方漢人甚至差點族滅,故此對於華夷之辯更注重血緣。

地域和文化禮儀反而放到了後面。

房玄齡提問。

“左傳有言,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何解?”

“回房相,春秋管仲曾言,‘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當年狄人進攻邢國,管仲便力諫出兵救援。戎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

“夷不謀夏,夷不亂夏,這是以武力打出來的,不是妥協優待出來的,沒有強大的武力,強硬的態度,他們是不會放棄對神器的窺探的。”

羅成對馬周開始的那段論點很感興趣,馬周對夷很鄙視,充滿歧視,也有很強的防範之心。不過他又說,華夷並不是以血統和地域來論的。哪怕是再根正苗紅的漢人,可如果反竄心於夷,那麼就算身出於華,也不能稱他爲華了。

他的觀點,還是認爲,華夷的區分,關鍵在於文化和心理認同。

這一點羅成很贊成。

這就好比後世的那些香蕉人,本身出於華,可是到了國外後,早就心理認同了外國,不把自己再當成華,竄心於夷,這些人自然就不能再算是華夏了。

而有一些蠻夷,歸化華夏,尤其是一些蠻夷遷移內地入籍落戶,幾代之後,他們的子女說着漢話,習着華夏禮儀,甚至心裡認同也完全是華夏,這些人便已經不再是蠻夷而是華夏了。

“馬周,大秦又當如何對待四周之蠻夷呢?”

“回聖人,學生以爲,對於夷狄,不能過於寬厚,夷狄終究是畏威而不懷德之禽獸也,不懂仁德只畏刑威。故要時刻提防蠻夷,對於蠻夷要先示威後宣德,四方之蠻夷,有欲內附者,可遷入落籍,但不可有特殊優待,更不能給予保留其傳統習俗等,也不許聚落居住,歸化入籍者,須得從此着我華夏衣裳、說我漢人言語,繳納稅賦,遵守國法,改漢姓名說漢話!”

“魏晉之時,對於北方的諸胡就是過於優厚,那些被擊敗的諸胡內附,全都內遷,劃田授地,讓他們聚落而居,甚至依然是沿習他們的那一套傳統,這樣便成了國中之國,終究導致了五胡入侵亂華夏江山,這是前車之鑑,不可不防。”

按馬周說的,只要這些蠻夷戎狄,依然保留着他們過去的名字、傳統習俗,依然是如過去般的單獨分開居住生活,那麼這些人不管他入沒入籍,有沒有內附,他們就始終都是蠻夷戎狄,絕沒有成爲華夏一部份,這些人就早晚會成爲禍害。

羅成覺得這種觀點,正是如今大一統的大秦帝國需要的華夷之辯的統一思想。

蠻夷們要麼歸化,要麼就依然是蠻夷,不可能讓他們有兩重身份,兩個國籍。對於想要歸化的蠻夷,當然歡迎,但沒有什麼特殊優待,不可能讓你們成爲大秦帝國下的什麼突厥人、靺鞨人、粟特人、俚僚人、羌人等等,只要一入籍,你就是華夏,是漢人,是秦國子民。

你就得用漢名漢姓,你就得蓄髮戴冠,你就得穿漢人衣服,就得學習漢話,就得繳賦納稅。

更不會允許什麼突厥部落、粟特部落、羌人區等出現,不可能讓他們自治,讓他們成爲國中之國。

這就好比科舉考試,你蠻夷要是入了籍也一樣可以按正規渠道參加科舉,考不考的上,全憑你真本事,不會給你加分不會給你特招。

·······

三天後。

殿試的成績出來了,筆試和麪試的成績都出來了。

十人名單擺在皇帝面前,這是最優的十人。

筆試前十和麪試前十,都有馬周。

馬周的那通華夷之辯說的大氣,深得皇帝讚賞,諸位考官們也很支持。他的那番話,很符合如今朝堂上的華夷之策,更深得皇帝喜歡。

毫無疑問,羅成最終欽點了馬周爲狀元郎,一甲第一名,狀元郎,賜進士及第!

第二名皇帝欽點了孫伏伽,這也是位河北士子,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孫伏伽曾經在隋朝時就考中了進士,大業末還任過大理寺史,是一位懷才不遇的小官。隋亡後,還曾在李淵的僞唐任過長安縣法曹,因上書李淵言事有功,被李淵升爲治書侍御史,不過後來因上書言事被李淵免官。

此後回到河北老家讀書靜修,這次前來參加科舉,也是一路過關斬將,尤其是他的判案判的極好,殿試上的答辯雖沒有馬周那麼出色,可也是得到皇帝好評。這次殿試,皇帝欽點其爲一甲榜眼。

探花郎皇帝則點了出身京兆韋氏的韋待價,他是尚書右丞韋挺之子,韋待價名門子弟,確實也很有才氣,皇帝對其很滿意,從殿試前十中點爲探花。

天津橋北,皇城端門前。

二百三十名進士皆在此等候放榜。

秘書監王珪親自捧着金榜出來。

金榜懸於端門前,秘書監親自唱名。

唱名從後往前,第一個被唱名的是三甲同進士出身的第一百九十七名。

“侯君素,三甲第一百九十七名,賜同進士出身!”

來自關中的士子侯君素激動萬分,他是朝中大將侯君集的族弟,但打小學文,沒想到這次還真的能夠中得進士,哪怕是最後一名,也是高興萬分。

“我中了,中進士了!”

貢士變成了真正的進士,鯉魚躍進了龍門。

四周傳來一片恭喜之聲。

·······

“一甲,探花,韋待價!賜進士及第!”

“一甲,榜眼,孫伏伽,賜進士及第!”

“一甲,狀元郎,馬周,賜進士及第!”

當最後三個名字念出後,端門金榜上,最頂上的一個名字也填寫完,許多翹首期盼的進士們,終於忍不住嘆惜。

雖說殿試不淘汰,可名次也很重要。

一甲前三,可以不通過朝考,而直接授秘書省官職,狀元直授秘書省秘書郎,榜眼和探花授校書郎。

秘書郎是從六品,校書郎從七品。品階既高,又清要。

要知道秘書省可是內三省之一,秘書監更是皇帝宣政殿御前會議大臣,能夠一經科舉便進入秘書省,哪怕僅是秘書郎和校書郎這樣管理圖書的官職,也是不同尋常的。

而其它二甲三甲的進士們,殿試之後還要進行一次朝考,考試合格者,授予秘書省校書、正字,而不合格者,分發各部任主事等職,或外放地方任縣丞等職。

秘書省的官職不是要職,可卻是個正途,能入秘書省,將來有極大機會入翰林院,而二百三十名進士,最終只選十三人入秘書省,除一甲三人,便只再選十人。

二百二十七人,爭十個名額,比會試還要嚴格的多。

“恭喜賓王兄,高中狀元郎!”

無數新科進士們過來向馬周道賀,兩千三百解額舉子,最終考出二百三十名進士,現在馬周獨點鰲頭,衆人的恭賀聲裡,羨慕的有,甚至妒忌者也有。

馬周很淡定,似乎自己中狀元是件早預料的事情。

“年兄就沒擔心過,萬一這沒中到狀元郎呢?”韋待價笑問。

韋待價是國子監的解額,國子監一萬二千監生,他是解元。相比起狀元馬周和榜眼孫伏伽,韋待價名門出身,其實是有些不太服氣馬周奪了狀元的,可不服氣也不行,這是皇帝殿試欽點。

“中不中狀元都無所謂,進士總是能中的。”馬周道。

這話讓韋待價有些無力迴應,他卯足了勁要在殿試上一爭先後,誰料這馬周卻如此不在意進士排名。

“倒要恭喜年兄,成爲從六品秘書郎了,今朝秘書郎,他日大學士!”

“我不會去秘書省做秘書郎的,秘書省裡管理圖書非我所願,我會向聖人請求下放地方,就算授一縣丞也好,乾點實事遠比管理圖書更好。”

韋待價無語,他是京兆韋氏子弟,父親還是尚書左丞,很清楚的知道不少科舉後的安排內幕,比如一甲的三人直接授秘書省官,不經朝考。而其餘的二百多進士,通過朝考選十人入秘書省授八品的校書、正字之職。

剩下的二百多人,則一半人是分發到諸省部寺監臺中擔任八品的主事一類的職務。剩下的一半,則是分發到諸郡裡任參軍事或是到縣裡任縣丞之職。

可以說,縣丞其實是新科進士分配裡最差的。

可馬周這新科狀元郎卻說要去當縣丞也不願當從六品秘書郎,可上縣丞才從八品上,中縣丞更是從八品下,若是下縣丞,更才正九品上而已。

“我當官,是爲做事,不經郡縣,他日如何省部,將來又如何入府院爲宰輔呢?”馬周毫不掩飾他將來就是要當宰相的遠大理想。

韋待價笑笑,“年兄還真是志向遠大,不過縣丞可不好當啊,尤其是偏遠之地的縣丞就更難當了。”

馬周卻道,“吾皇曾爲章丘縣尉,房相曾爲章丘縣丞,杜縣也曾爲章丘縣尉,地方歷練還是很有必要的。”

韋待價無話可說。

第14章 傻弟弟第961章 胡烽不斷接長安第624章 長城腳下第1061章 燒尾宴席驚吐蕃第470章 狼子野心第449章 陣斬八王第1273章 龜茲王子第32章 天生神力第1405章 吳王黨第1048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305章 鐵馬冰河後庭花第1516章 焚書坑巫第466章 逃出五指山第229章 鄭觀音第754章 奉正朔第209章 赤騎(第六更送上!)第82章 佔領第990章 神機霹靂萬國驚第850章 藩亂第978章 終南山中尋神仙第356章 王都第434章 閉門羹第1276章 流鬼夜叉第343章 反將一軍第840章 各謀退路第17章 還債第373章 攻入平壤第243章 黑光鐵騎第498章 拜帥第1424章 敗戰庭帝國第1358章 秋狩第1126章 鏈枷騎士第714章 十二年秋第1503章 玩火第606章 潛龍在淵第385章 孤軍第590章 挖牆角第757章 鄭觀音第517章 嫡庶第629章 李靖參謀第797章 鐵與血第1030章 伊麗封侯鎮安西第204章 三百斤錘第890章 白登山之圍第461章 半渡而擊、大獲全勝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266章 烏雲壓城城欲催第1504章 殺伐第62章 私放要犯第907章 霸王硬上弓第598章 皇帝突圍(十連更!)第688章 不殺李靖,留着過年嗎第1128章 女婿爲王第624章 長城腳下第202章 廟小容不下大佛第901章 皇太子第206章 家底第349章 比狠第122章 敲打第1339章 南樑水師第1360章 爭功第657章 聯郡自保第204章 三百斤錘第644章 兒可汗第1120章 倭寇第465章 出雲公主第313章 山東沸反第927章 將功贖罪第427章 二徵高句麗,必先殺羅成第980章 妙手神針能回春第832章 截胡第319章 刺殺第844章 太極宮大火第437章 重建左五軍第410章 死而復活(爲大吾王萬賞加更!)第103章 兵臨城下第134章 福將第947章 臨洮第916章 禁嫁十萬三韓女第1315章 警報第438章 一時納盡豪傑第772章 後院起火第812章 改天換地第188章 羅士信VS段志玄第84章 殺威第1496章 太子激將第1038章 人爲刀俎我魚肉第1459章 上柱國第323章 斬將奪旗第1002章 棄暗投明破寒冰第343章 反將一軍第569章 封疆大吏第87章 狂妄第74章 你要什麼賞賜第235章 唐國公第777章 羅軍大敗第1439章 漢委奴國王第291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1073章 寶船揚帆戰兵至第388章 後宮
第14章 傻弟弟第961章 胡烽不斷接長安第624章 長城腳下第1061章 燒尾宴席驚吐蕃第470章 狼子野心第449章 陣斬八王第1273章 龜茲王子第32章 天生神力第1405章 吳王黨第1048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305章 鐵馬冰河後庭花第1516章 焚書坑巫第466章 逃出五指山第229章 鄭觀音第754章 奉正朔第209章 赤騎(第六更送上!)第82章 佔領第990章 神機霹靂萬國驚第850章 藩亂第978章 終南山中尋神仙第356章 王都第434章 閉門羹第1276章 流鬼夜叉第343章 反將一軍第840章 各謀退路第17章 還債第373章 攻入平壤第243章 黑光鐵騎第498章 拜帥第1424章 敗戰庭帝國第1358章 秋狩第1126章 鏈枷騎士第714章 十二年秋第1503章 玩火第606章 潛龍在淵第385章 孤軍第590章 挖牆角第757章 鄭觀音第517章 嫡庶第629章 李靖參謀第797章 鐵與血第1030章 伊麗封侯鎮安西第204章 三百斤錘第890章 白登山之圍第461章 半渡而擊、大獲全勝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266章 烏雲壓城城欲催第1504章 殺伐第62章 私放要犯第907章 霸王硬上弓第598章 皇帝突圍(十連更!)第688章 不殺李靖,留着過年嗎第1128章 女婿爲王第624章 長城腳下第202章 廟小容不下大佛第901章 皇太子第206章 家底第349章 比狠第122章 敲打第1339章 南樑水師第1360章 爭功第657章 聯郡自保第204章 三百斤錘第644章 兒可汗第1120章 倭寇第465章 出雲公主第313章 山東沸反第927章 將功贖罪第427章 二徵高句麗,必先殺羅成第980章 妙手神針能回春第832章 截胡第319章 刺殺第844章 太極宮大火第437章 重建左五軍第410章 死而復活(爲大吾王萬賞加更!)第103章 兵臨城下第134章 福將第947章 臨洮第916章 禁嫁十萬三韓女第1315章 警報第438章 一時納盡豪傑第772章 後院起火第812章 改天換地第188章 羅士信VS段志玄第84章 殺威第1496章 太子激將第1038章 人爲刀俎我魚肉第1459章 上柱國第323章 斬將奪旗第1002章 棄暗投明破寒冰第343章 反將一軍第569章 封疆大吏第87章 狂妄第74章 你要什麼賞賜第235章 唐國公第777章 羅軍大敗第1439章 漢委奴國王第291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1073章 寶船揚帆戰兵至第388章 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