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臣以爲不如還是搞對口移民,比如從河北移民到遼北,從山東移民到百濟,從淮南移民到林邑,從湖北移民到劍南,從湖南移民到黔中,從江西移民到西山。從關中移民到安西!”
這樣對口移民,無疑能讓操作更集中更簡單一些。
而且這樣同一地移民到一地去,也能讓移民們在新的家鄉更快適應起來。
這樣有利有弊,但總體來說確實更容易調動資源,節省人力物力。
“這個主意不錯,那就由一位宰相負責一對地區的對口移民,全權掛帥負責,下面兩道三司使全力配合。”
會議的氣氛很不錯,羅成喜歡這種御前會議,他也不會在會議上務什麼虛,都是目的明確,每次會議前都有確定好的主題,甚至提前通知了參會的大臣們,讓他們早做好了功課。
因此會議時,大家都是直奔主題,有事說事,直接解決問題,而不是在那裡爭論扯皮。這種高效的議事規則,其實就跟後世時公司開會一樣,都講究效率。
商議完了最重要的幾個議題,最後才順便提起封禪之事。
關於泰山封禪儀式,已經準備的都差不多了,現在就等那個選定的吉日了。
如今泰山下,已經聚集了幾十萬人。
四方八面的藩國,都是極爲重視,各國國王,能來的都來了,哪怕實在有生病或年邁的,也都派了自己的太子前來,沒有一個敢大意怠慢。
“倭國女皇帶着攝政廄戶皇太子、執政大臣蘇我馬子已經在青島登陸,正日夜兼程趕來。”
“新羅國王金白淨已經帶着侄女和侄孫金法敏到了承天府。”
倭國推古女皇是來賠罪的,之前幾次派使者前來謝罪求和,結果都沒得到秦天子原諒,倭國上下又聽聞秦國傳言倭國有大銀山大銅山,準備出兵來伐,於是嚇的也顧不得內鬥了。
本來明德太子跟老丈人蘇我馬子斗的水深火勢,這時也都坐下來一起商議對策。
最終,倭國最高的攝政和執政達成一致,奉請女皇親至大秦參加封禪儀式,親自面請秦天子原諒倭國。
四個女兒都嫁爲皇妃的蘇我馬子,在倭國已經執政大權幾十年,歷經了四任天皇的蘇我馬子,甚至精心挑選了兩個年輕美貌的女兒出來,請女皇冊封其爲倭國公主,然後帶着西海來秦,想要行美人計。
在上一次的戰爭中,倭國是真真實實的認識到了中原大秦的實力。
原本以爲,中原只是地方大點,但隔着大海,來朝鮮爭雄,肯定實力難以施展,誰料到,隔着茫茫大海,大秦的實力依然強大的讓倭國顫抖。
僅是一羣武裝商船隊,就已經打的沿海倭國豪強們不敢出門了,只能龜縮於堡壘之中,任由秦人來去自來,四處劫掠。
百濟瞬間滅亡,新羅嚇的跟雞一樣。
倭國上下都被響亮的耳光打醒了,現在他們已經沒有人再敢提什麼渡海北上爭奪對朝鮮的宗主權了,他們現在只希望能夠讓大秦做倭國的宗主國,甚至這一次來,推古女皇都已經去除了天皇這一個稱號,只稱女王,生怕犯忌惹了大秦天子的不快,再揮師渡海把倭國給滅了。
新羅國王顧不得一把年紀,也是乘船一路顛簸來到大秦。
他此次親來朝賀天子封禪外,還有兩個目的,一是送公主入宮。本來公主已經被他選爲王位繼承人了,可大秦駐新羅大使直接提出要送公主入宮,這讓金白淨雖不滿可又無可奈何,最後只得親自送來了。
另一個目的,就是帶着金春秋前來,想要得到大秦天子的冊封,德曼公主入秦後,他希望能讓金法敏做王世子。
“倭國的女皇和太子,還有執政的大臣、大連都來了,乾脆把他們全都留下,然後再派人去倭國另冊封一個國王算了,或者,乾脆就出兵倭島。”提出這個建議的是程咬金,樞密副使。
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傢伙。
“沒這必要,他們是來朝拜的,若是朕藉此扣留他們,那以後其它藩國之王豈還敢來中原朝拜?朕就算要滅倭國,也可以堂堂正正出兵滅之。何況現在朕也沒打算就出兵倭國,不是有那些武裝商船嘛,頒給了他們劫掠許可證,讓他們繼續去劫掠倭國沿海就是,一樣的效果,照樣能讓倭人慾死欲仙。”
“聖人,聽說那倭國女皇還挺美貌的啊,要不讓她給聖人暖暖腳好了。”老程一臉無賴的道。
“老程啊,這位倭國女皇本名額田部皇女,是倭國二十九代舒明倭王之女,二十歲時,成爲異母兄敏達倭王的皇妃,後來皇后去世,她被冊立爲皇后。在她三十五歲時,敏達倭王去世。由其用明倭王繼位。
可這位倭王繼位兩年就病死了,倭國兩大權臣蘇我馬子和物部守屋各擁一位皇子稱帝,最終蘇我馬子擊敗物部守屋,於是當時爲皇太后的額田部下詔立泊瀨部皇子爲皇。可是這位新皇因爲違逆蘇我馬子,結果被蘇我馬子派刺客暗殺。
殺了倭王后,蘇我馬子就乾脆擁立了皇太后,也就是上上任皇后額田部爲女皇,這個時候她三十八歲。
“那是哪一年?”老程問。
“那一年啊,那一年是開皇十二年。”
老程一下子吐了,“開皇十二年,開皇十二年她就三十八了,那現在豈不是六十多歲了?”一想到自己剛纔甚至意淫了個六十歲的倭人老太婆,老程不由的胃裡再次一陣噁心。
雖說推古女皇年輕時確實姿色端麗,可畢竟都六十多歲了。
推古女皇因得到舅父蘇我馬子的支持,成爲了倭國第一個真正稱天皇的女皇,但羅成對於她並沒有半點什麼想法。
“倭國女王畢竟也是一把年紀了,不顧辛勞來到大秦,派使臣去迎接一下吧。老程,要不你去一趟?”羅成笑問。
程咬金臉色發白的連忙擺手搖頭,他對一個六十多歲的倭國老太婆更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