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1章 來自銀河的你

“果然是金子總會發光!”

羅成看過馬周的試卷後,也是稱讚不已。不論是貼經墨義部分對經書的掌握理解,還是對諸史的通熟掌握,又或是時務策論,還是判案,都非常合格。就連他的字,也非常出色,看的出,比先前代何進寫奏章時還有不小的進步。

“父皇,馬周這麼厲害嗎?”

“是個人才。”

“那父皇能把馬周安排到東宮嗎?”太子問。

“哈哈哈,你倒是鬼聰明,不過估計馬周未必願意到東宮。”

“爲何?”

羅成笑着給太子檢查着他的作業,一邊道,“馬周這樣的年輕人啊,有才,又年輕,故此是恃才又傲物的,尤其是有着迫切想幹大事的熱情,而你的東宮,現在又並不真正管什麼事情,因此在他們這樣人的眼裡,只能算是個清閒衙門,做不了什麼事,陪太子讀書,無疑不是他想要的。”

“可我是儲君,將來的天子,早晚要管事的。”太子有些不太服氣的道。

“嗯,早晚要管事,可畢竟不是現在。不過朕也正是欣賞馬周的這種衝勁,若是一般士子,你若相邀,他肯定會很高興到東宮,在東宮呆個一二十年,將來就能一飛沖天了。可馬周不,他不想等那麼久,他就想現在就乾點實事。朕希望朝廷科舉錄取的,都是這種年輕而又有激情的士子。”

羅成繼續翻看着太子的作業,看着不由的皺眉。

“太子啊,你這書讀的不怎麼用心啊。”

太子馬上老實了。

“父皇,兒臣很用心讀書了。”

“讀書,得用心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朕就跟你提個簡單點的問題吧,你說爲何我們叫做漢人?”

“父皇,漢人是因爲漢朝。”

“那你說,兩漢早就亡了數百年,之後出現有魏、晉等諸國,可週邊胡人卻更多稱我們爲漢人,而不是其它呢?”

這下太子答不出來了。

“在劉邦建立漢朝以前,周王朝統治天下八百餘年,周王爲天下共主,不過春秋開始,諸侯們開始互相征戰,周王這個共主實際上已經無力約束管轄諸侯。因此那個時候,其實當時的天下人,已經開始稱爲楚人、秦人、晉人、宋人、齊人等等,都是以諸侯國爲稱。

直到秦並六國統一天下,於是天下人都稱爲秦人了。

可惜秦二世而亡,後來漢代之,前後漢共數百年天下,漢人的稱呼深入人心,此後漢雖亡,可漢族卻依然沿續,漢成了爲我們華夏人的另一個代稱,甚至比華夏更成爲普遍的主流稱呼。”

“故此,雖然父皇我建立了大秦帝國,可我們既是秦人,卻也是漢人。”

“哦,原來這樣啊。”

“那父皇再問你,你知道劉邦建立的朝代爲何稱爲漢嗎?”。

“這個我知道,因爲劉邦與項羽他們滅秦之後,被楚霸王項羽分封爲漢王。”

“那你說爲何封爲漢王呢?”

“因爲他的封地在漢中。”

“漢中又因何而名?”

“那裡有漢水。”

羅成呵呵一笑,“看來你地理學的還不錯,那朕又問你,這漢水之名又來自哪裡呢?”

這下太子便答不出來了。

“朕告訴你,漢水的漢,本意爲星漢之漢,星漢便是指天上的銀河。而古人把發源於漢中一帶,流經襄陽,最後匯入長江的這條大河稱爲漢水,是因爲古人認爲這條河跟天上的銀河很像,所以以銀河的名字爲這條河命名。”

“當然,也還有另外一個遙遠的傳說,據說啊,古漢水一代生活的人們,其實他們在很久很久以前,是從天上的銀河降臨的,從此世代生活在這裡,爲了不讓後世子孫忘記出身祖地故鄉,於是把這條新家鄉的河命名爲漢水。”

“父皇,他們是神仙嗎?從天上銀河來?”

羅成呵呵一笑,“也許吧,你讀過山海經沒?”

“讀過一點,可老師說山海經只是一本荒誕的志怪之書。”

“錯,山海經不是一本志怪之書,這是一本歷史書,一本地理書,這上面的許多記載,只是帶有密碼,需要解讀。裡面記載着我們遠古時代的歷史,我們從哪來,經歷了什麼,走過了哪些地方,上面都有記載。”

“父皇,山海經不是神話故事嗎?”

“太子,你要記住,神話,其實就是我們過去的歷史,山海經裡記載的許多地方都是存在的,許多神奇的怪獸,其實只是一些中原之外的禽獸而已,事實上,世界很大,無奇不有。”

收起太子的作業,羅成還給太子。

“你看,讀書就得如這樣,要發散思維,學習舉一反三,不能只是死記硬背。有疑惑,不管對錯,都要主動的提出來,甚至,盡信書不如無書。”

“父皇最近有意要在洛陽城建立一個很大的動物園和一個植物園,要把天下各地的各種禽獸、植物,都弄一些來。然後,定期開放給整個洛陽的百姓們觀看,讓他們瞭解下這世界之大,世界之奇。”

“比如說蜀地的貔貅、條支的駝鳥、北極的白熊、交州的巨蟒、雲南的大象等等。”

太子聽的充滿嚮往。

殿試很快舉行。

皇帝在宣政殿親自面試貢士們,殿試沒有貼經墨義這些,也不再有歷史地理算術這些,只有時務策問一道,以及判疑案一件,考試時間一天。

由皇帝點選九名閱卷官協助閱卷,輪流傳閱,閱完後在卷後加上圈叉等五等符號,最後卷子按得圈的數量排名。

最終選得圈最多的十份卷子交給皇帝,由皇帝欽選前三名,點狀元郎、榜眼、探花。

殿試只定排名,不淘汰貢士,殿試後所有貢士皆爲進士。

所有進士分爲三等,一甲只選三名,爲進士及第,二甲三十人,爲進士出身,三甲一百九十七人,爲同進士出身。

馬週一襲儒袍,奮筆疾飛。

時務策的題目只有二百來字,要他們作出三千字的策論來,題目問的不是時下的滅蝗防災之事,而是關於稅賦和邊疆。要把朝廷的稅賦制度,和邊疆聯繫到一起,還得言之有物,三千字左右,這並不容易。

可馬周卻是幾乎不加思索的就開始答題策論。

第二道題目,則是一道判案題,這案子是一樁殺人案,而殺人案卻又牽涉到分家的財產案,可謂是一道案中案。好在馬周是潛心研究律法判辭和許多典型案例,面對此案給出的材料證據等,倒是很快抽絲剝繭的判案起來。

禮部試後,馬周奪得會元后,他並沒有與其它多數考中的貢士一樣整天在酒宴應酬之中,他考完之後,還沒放榜便直接去了北邙山中一處清淨之地讀書了。

直到殿試前一天才回來。

這些天的清修讀書,使的他的頭腦依然清醒,思路依然敏捷。

考試時間才過半,結果馬周就已經答完並檢查好謄寫好了試卷。

羅成坐在殿上,目光在二百三十名貢士中來回的掃過,這些從天下十萬讀書人中精選出來的貢士,確實個個儀表堂堂,年長者有四十來歲的,年少者也是二十出頭,並未有十來歲的神童或是白髮的老儒。

每個人都長的也不錯,很符合身言書判的條件。

羅成也早看到馬周早早就答完了題。

他笑着對今天同在殿上的房玄齡、魏徵幾人道,“朕看馬周是覺得這考試題目太容易了些啊。”

魏徵道,“此子有些鋒芒過露了些,就怕剛過易折啊。”

“多愛惜些就是了,年輕人嘛,沒有銳氣豈不就死氣沉沉?”羅成笑道。“朕覺得,既然馬周這麼早就答完了,不如再增加一場答辯面試好了,這也符名身言書判裡的言。”

房玄齡等人有些意外,科舉考試的內容那都是幾經商議後才定下的。

“科舉本來沒有殿試,也沒有縣試、郡試、道試等,可現在不也有了,如今朕要再加一道面試答辯,也可以的。”

皇帝如此說,衆臣自然也就沒有異議。

到日暮時分,貢士們一起交卷。

馮力士上前,對士子們宣佈要加考一場口頭答辯,要接受皇帝和八位考官們的提問。

答辯不僅限於他們的時務策論和疑案判決。

有些貢士們聽了,不由的頭大,這種面試肯定容易緊張,尤其是根本不知道皇帝和考官們會提什麼方面的問題。

當然,馬周卻依然十分平靜。

“聖人有諭,召會元馬周第一個上前答辯,所有貢士皆在殿中聽辯。”

這就是公開答辯了,有些人更緊張了。

馬周起身站起,叉手回禮,應喏上前。

“馬周,朕問你,何爲華夏何爲蠻夷?”皇帝一上來就直接問了一個華夷之辯的大問題,這個可是爭論了千年的大課題,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思想主流。

馬周略加思索,答道,“回覆聖人,學生以爲,華夷之辯不能僅以血緣或地域而論!”

“四夷之民長有重譯而至,慕中華之仁義忠信,雖身出異域,能馳心於華,吾不謂之夷矣。”

“而中國之民長有倔強王化,忘棄仁義忠信,雖身出於華,反竄心於夷,吾不謂之華矣。”

“豈止華其名謂之華,夷其名謂之夷邪?華其名有夷其心者,夷其名有華其心者,是知棄仁義忠信於中國者,即爲中國之夷矣,不待四夷之侵我也,有悖命中國,專倨不王,棄彼仁義忠信,則不可與人倫齒,豈不爲中國之夷乎?四夷內向,樂我仁義忠信,願爲人倫齒者,豈不爲四夷之華乎?記吾言者,夷其名尚不爲夷矣,華其名反不如夷其名者也。”

馬周朗朗揚聲,自信答辯,皇帝聽的連連點頭。

第442章 黎陽第157章 反了第904章 遷都第963章 固犁其庭掃其穴第1304章 黃金酒器第508章 抱大腿第1256章 劉文靜第1302章 聖心獨裁第608章 誰是英雄!(爆炸十連更!)第194章 金釘棗陽槊第1425章 凱撒的歸凱撒,羅成的歸羅成第586章 義軍崛起第784章 亡國爲奴第1290章 秦懷玉、蕭瑀第1314章 流求太守第365章 賜劍第765章 入關第285章 一劍光寒十九州第618章 飛信入雁門(感謝農民伯伯萬賞!)第299章 婦人之仁第493章 榮華富貴第269章 箭(第六更、再爲秋懷涵夢盟主賀!)第714章 十二年秋第638章 太原兵變第294章 逃第84章 殺威第861章 兩國交兵,先斬來使第644章 兒可汗第1511章 飛地建國第824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第1037章 汝之妻子吾養之第261章 宇文承都第1417章 倭國割地第748章 嫡系中央軍第815章 魏王掛帥第1073章 寶船揚帆戰兵至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474章 遼東撤退第49章 劫殺第564章 流放宇文述第1120章 倭寇第528章 八大總督第204章 三百斤錘第1007章 驅虎吞狼戰不休第1365章 失守第1035章 秦人永不爲藩奴第1479章 雪藏第572章 杜伏威還是李世民第517章 嫡庶第1436章 割地賠款第83章 少年軍團第915章 使團滅國第118章 六路進軍第199章 丁憂第950章 度種還是仙人跳第531章 以帥爲餌第858章 五百里魏王國第1456章 以一擊十第1064章 請兵未成反被削第262章 認我做義父第594章 不當兒皇帝(第六更)第155章 劍拔弩張第145章 霸王餐第421章 抄家滅族第716章 決勝於千里之外第736章 還君以命第609章 飛虎(吐血第十一連更,感謝農民伯伯萬賞!)第758章 長孫第666章 渡海南下第284章 死戰第474章 遼東撤退第586章 義軍崛起第686章 再下一城第183章 杞人憂天第758章 長孫第899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1484章 駕崩第1086章 皇太子毆打楚王第164章 罪妻補兵第711章 十二帝第386章 屠城第1048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250章 六猛五金剛第139章 奴隸第450章 捷報御前第93章 狼、狗、狐第857章 羣起而攻第1022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859章 推恩令第557章 亡國奴第171章 身世揭開第939章 頓悟成佛第517章 嫡庶第107章 龍兄虎弟第380章 十萬旌旗斬閻羅第347章 賠款議和第513章 江淮之王第39章 西廂小娘子第229章 鄭觀音第456章 兄弟反目
第442章 黎陽第157章 反了第904章 遷都第963章 固犁其庭掃其穴第1304章 黃金酒器第508章 抱大腿第1256章 劉文靜第1302章 聖心獨裁第608章 誰是英雄!(爆炸十連更!)第194章 金釘棗陽槊第1425章 凱撒的歸凱撒,羅成的歸羅成第586章 義軍崛起第784章 亡國爲奴第1290章 秦懷玉、蕭瑀第1314章 流求太守第365章 賜劍第765章 入關第285章 一劍光寒十九州第618章 飛信入雁門(感謝農民伯伯萬賞!)第299章 婦人之仁第493章 榮華富貴第269章 箭(第六更、再爲秋懷涵夢盟主賀!)第714章 十二年秋第638章 太原兵變第294章 逃第84章 殺威第861章 兩國交兵,先斬來使第644章 兒可汗第1511章 飛地建國第824章 一朝禍起蕭牆內第1037章 汝之妻子吾養之第261章 宇文承都第1417章 倭國割地第748章 嫡系中央軍第815章 魏王掛帥第1073章 寶船揚帆戰兵至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474章 遼東撤退第49章 劫殺第564章 流放宇文述第1120章 倭寇第528章 八大總督第204章 三百斤錘第1007章 驅虎吞狼戰不休第1365章 失守第1035章 秦人永不爲藩奴第1479章 雪藏第572章 杜伏威還是李世民第517章 嫡庶第1436章 割地賠款第83章 少年軍團第915章 使團滅國第118章 六路進軍第199章 丁憂第950章 度種還是仙人跳第531章 以帥爲餌第858章 五百里魏王國第1456章 以一擊十第1064章 請兵未成反被削第262章 認我做義父第594章 不當兒皇帝(第六更)第155章 劍拔弩張第145章 霸王餐第421章 抄家滅族第716章 決勝於千里之外第736章 還君以命第609章 飛虎(吐血第十一連更,感謝農民伯伯萬賞!)第758章 長孫第666章 渡海南下第284章 死戰第474章 遼東撤退第586章 義軍崛起第686章 再下一城第183章 杞人憂天第758章 長孫第899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1484章 駕崩第1086章 皇太子毆打楚王第164章 罪妻補兵第711章 十二帝第386章 屠城第1048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250章 六猛五金剛第139章 奴隸第450章 捷報御前第93章 狼、狗、狐第857章 羣起而攻第1022章 賠了夫人又折兵第859章 推恩令第557章 亡國奴第171章 身世揭開第939章 頓悟成佛第517章 嫡庶第107章 龍兄虎弟第380章 十萬旌旗斬閻羅第347章 賠款議和第513章 江淮之王第39章 西廂小娘子第229章 鄭觀音第456章 兄弟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