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清除後患

以四城爲中心,各自聯結周邊的軍鎮戍堡兵站烽墩,派駐兵馬,屯田訓練。

“以遼河西岸之兵駐懷遠,鎮遼西以及遼北。以遼東周邊之兵,駐遼東城········”

這樣便打破原來把忠武軍分屬六郡的分配,並且重新調整鎮城堡壘等,對於一些已經是腹內的鎮城可以降級減少駐兵,對於邊界要地,可以升級鎮城堡壘的級別,增派兵馬。

總的來說,第一軍駐懷遠,負責鎮守的是遼河一線。

而第二軍駐新城,負責鎮守的是小遼河一線,即渾河流域。

第三軍駐遼東,負責鎮守大梁水一線,即太子河流域。

第四軍駐守旅順,負責的是遼南沿海一線。

四軍的戰略支撐點,便是懷遠城、新城、遼東城和旅順城。

四大城下,各擇六座險要之地的大城設爲軍鎮,各派一廂兵馬分駐。

這樣一來,便等於是把整個安東道劃分爲四大戰區,每戰區下再設六個軍分區。

一個軍對應一個戰區,一個廂對應一個軍分區。

對於柳城啊、瀘河啊、建安啊、營口啊這樣的腹心之城,雖然城大,如今也很繁華,人口多,處於商路上或是海港,可也並不需要派太多兵馬駐守。

主要的府兵郡兵,還是應當駐於邊境線上,把守好每一條重要的孔道關隘。至於建安啊柳城這些大城,可以少量駐守兵馬,配以土團鄉兵協防就夠了。

畢竟真打起來,還是外線作戰,而不會任敵人突破到後方去。

羅成點頭。

對於李靖的這個戰略部署很滿意。

“那我們接下來就按藥師你的計劃,重新調整劃分這些府兵郡兵的隸屬。”

“對,最好是就地隸屬駐防原則,這樣較爲方便。”

比如張三如果是在遼西,那他就劃到第一軍去,如果他剛好處於懷遠城下,那麼可以將他編到第一軍的牙兵中軍,或者編到左近的通定軍鎮,或是旁邊的哪個軍堡、或兵所、兵站、兵墩去。

這樣就近隸屬,就近居住,就近駐防,比較方便。

再比如張三如果只是個組長,他又分到一個兵墩,那他就可以兼任墩長。如果他是個火長,那他如果是在一個兵站,就可以兼任站長。

總之,就是儘量讓士兵就近駐守,越近越好。

“好,趁着夏收過後,趕緊開始這輪整編調整。待秋收過後,我們正好可以拿扶余川試試手。”羅成撫着下巴道。

羅成自迫淵氏求降之後,已經兩年多沒有再跟高句麗人開戰了。

現在中原紛亂不止,而安東道卻是一片欣欣向榮,經過兩年多的屯田積蓄,如今忠武軍不但糧食充足,而且戰馬也充足,更不用說羅成還組建訓練出了近五萬郡兵,使得現在忠武軍名面上還是五萬人,實際上已經翻了一倍的兵馬。

甚至他還有雄厚的戰備力量,隨時能夠徵召出不下十萬人的土團鄉兵來助戰。

積蓄了這麼久的實力,也是時候可以再啓戰端了。

第一個目標,羅成便是瞄準了扶余川。

扶余川曾經是扶余古國所在之地,這裡是松遼平原的中部腹地。說細緻點,扶余川便是在松花江流域,確切的說是西流松花江,此時也叫粟末水。

扶余川中不但有高句麗重城扶余城,而且周邊還有四十餘城,人口不下百萬。對於羅成來說,現在扶余川其實是被羅成切斷了與淵氏國內城的聯繫的,孤懸北部。

因此,拿下扶余川其實有很不錯的條件。

這比直接進攻國內要容易的多,而拿下後,又能有極大的收穫。更不要說,拿下扶余川后,還能從此解除安東道北面之威脅。

以後羅成便能放心的向東進攻淵氏,再無後顧之憂。

柳城太守李靖對於羅成的這個攻奪扶余川的計劃,也是持完全贊成態度。不直接去打國內城,而是先打扶余城,這在李靖看來完全正確。

畢竟淵氏現在手裡還是有十幾萬兵馬的,而且向國內城方向,雖然孔道已經打開,但沿途全是大小山城,更別說烏骨、國內諸城還都十分險要龐大,易守難攻。

倒不如先去斷掉扶余這一臂,既能重創淵氏,又能解後顧之憂,還能奪得百萬人口壯大忠武軍實力。

“藥師,若攻打扶余川,則懷遠的第一軍和新城的第二軍,必爲主力。你是柳城太守,所以我欲請你來擔任這第一軍的軍使之職,還請不要推辭。”

羅成對李靖的能力可從不懷疑,況且在馬邑,也親自見證過他統兵和謀劃的能力了。

李靖大爲驚訝,他是剛調來安東道,在忠武軍裡算是新人。可羅成卻一來就把第一軍軍使這樣的要職給他,如何不驚訝。

這可是兩萬四千人馬啊,忠武軍四分之一的家當。

李靖跟當今皇帝差不多年紀,也是快五十歲的人了,當年還跟着羅成父親羅貴一起在親衛做過殿前侍衛的,可依然激動的不知道如何說話。

“什麼也不用說,替我把第一軍帶起來,等到秋後打扶余川時,不拉稀就行了。”

李靖哈哈一笑。

“這個你放心,若是到時第一軍帶不好,大帥你直接砍了我腦袋去當球踢。”

安排李靖爲第一軍軍使,不過剩下的三軍軍使羅成倒有些爲難了,麾下猛將不少,但一軍軍使就是要獨鎮一方,這不比平時打仗,聽令就行了。

“藥師,你看由羅存孝擔任第四軍軍使,由趙貴任第二軍軍使,由馮孝慈將軍任第三軍軍使可行否?”

李靖答道,“其實大帥也可以自統一軍啊!”

“我就算了吧,我是節度使,統四千牙兵就行了,至於四軍,還是交給其它人吧。”羅成沒有再兼任一軍軍使的念頭。

“論資歷,趙貴將軍和存孝將軍都是足夠擔任一軍之主的,當然,兩位將軍以往的表現也是足夠的優秀。”李靖道,在他看來,羅成麾下猛將不少,但真正帥才卻也不多,羅成不用說,侯莫陳乂也算一個。

至於其它,如羅士信,那是衝鋒陷陣的猛將,而慕容長生、尉遲亮、秦瓊、單雄信等也大抵如此。

“我也知道存孝不是最佳人選,其實我更看好徐世績和薛萬徹,他們更有帥才,然二人資歷卻是差些,威望不足。”羅成道。

“那大帥可以令他們爲軍副,協助存孝和趙貴將軍統領一軍。”

“哈哈,英雄所見略同,我也正是此意。”

於是當下便決定,由李靖出任第一軍軍使,副軍使爲周德威。

趙貴擔任第二軍軍使,薛萬徹爲其副軍使。

馮孝慈擔任第三軍軍使,慕容長生擔任其副軍使。

羅存孝擔任第四軍軍使,由徐世績擔任其副軍使。

又選秦瓊接任慕容長生出任都押牙兵馬使,統領忠武軍牙兵併兼牙兵三千輕騎兵馬使。授尉遲恭爲副都押牙兵馬使,併兼牙兵一千重騎的兵馬使,授李世民、長孫無忌爲牙內指揮使,協助秦瓊,各領一團白馬義從輕騎。

第619章 驚弓之鳥(感謝劉安鋼萬賞)第1335章 馬知縣第417章 朝堂的排擠第1454章 白虎陷陣第810章 虎牢第1382章 摘桃子第968章 無賴漢子佔花枝第1325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第104章 豎起反旗第42章 秦家第288章 襄陽侯第1411章 倭國女王第529章 抗旨不遵第1107章 雷人第1421章 徵夷大將軍第615章 逆戰第1314章 流求太守第312章 圖形凌煙閣第1503章 玩火第1277章 猛士第493章 榮華富貴第613章 敢死隊第185章 秦瓊第1248章 黑火綻放第877章 天子守國門第1370章 聰明人第281章 竇建德第1043章 朝廷請借天子錢第1059章 絲路重開公主至第498章 拜帥第349章 比狠第870章 雲侯第652章 軍旗墜落第193章 山東好漢第1036章 諸羌未臣天子憂第185章 秦瓊第248章 道士下山第985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188章 羅士信VS段志玄第699章 萬事俱備第52章 兄弟第371章 薛家五虎將第365章 賜劍第109章 擴充第663章 娘子軍再起第1269章 孤膽英雄第763章 真龍天子第1001章 党項封建成國丈第262章 認我做義父第343章 反將一軍第811章 秦皇揮劍,意在唐王第903章 戰神尉遲恭第414章 解甲歸鄉第734章 自立第299章 婦人之仁第1071章 五嶺之南再兵亂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582章 長樂王第606章 潛龍在淵第592章 勤王令第57章 重口味第670章 羅閥四鎮第9章 擂鼓甕金錘第1102章 禁不良人爲府兵第885章 亂世軍閥第1520章 太白經天第460章 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958章 長流至死不復回第1512章 退盟威脅第465章 出雲公主第1302章 聖心獨裁第564章 流放宇文述第131章 七戰七捷(第五更!求訂閱!)第1475章 最後一個反王第626章 攔路虎第1432章 打他第637章 出爾反爾第364章 結燕唐之好第789章 偏師第480章 楊老二第32章 天生神力第48章 密謀第293章 “負荊”請罪第1527章 起兵勤王第863章 中興之戰第135章 杜如晦(第九更,求訂閱!)第894章 吳越樑楚第1118章 韋氏姐妹第406章 再次殺回平壤第1535章 出宮第1233章 膽大妄爲第93章 狼、狗、狐第852章 突厥四兒第935章 禁令第287章 家書第108章 鋒芒畢露第1250章 積極進取的渤海艦隊第431章 暗影衛第669章 火併第1324章 代言人
第619章 驚弓之鳥(感謝劉安鋼萬賞)第1335章 馬知縣第417章 朝堂的排擠第1454章 白虎陷陣第810章 虎牢第1382章 摘桃子第968章 無賴漢子佔花枝第1325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第104章 豎起反旗第42章 秦家第288章 襄陽侯第1411章 倭國女王第529章 抗旨不遵第1107章 雷人第1421章 徵夷大將軍第615章 逆戰第1314章 流求太守第312章 圖形凌煙閣第1503章 玩火第1277章 猛士第493章 榮華富貴第613章 敢死隊第185章 秦瓊第1248章 黑火綻放第877章 天子守國門第1370章 聰明人第281章 竇建德第1043章 朝廷請借天子錢第1059章 絲路重開公主至第498章 拜帥第349章 比狠第870章 雲侯第652章 軍旗墜落第193章 山東好漢第1036章 諸羌未臣天子憂第185章 秦瓊第248章 道士下山第985章 可憐無定河邊骨第188章 羅士信VS段志玄第699章 萬事俱備第52章 兄弟第371章 薛家五虎將第365章 賜劍第109章 擴充第663章 娘子軍再起第1269章 孤膽英雄第763章 真龍天子第1001章 党項封建成國丈第262章 認我做義父第343章 反將一軍第811章 秦皇揮劍,意在唐王第903章 戰神尉遲恭第414章 解甲歸鄉第734章 自立第299章 婦人之仁第1071章 五嶺之南再兵亂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582章 長樂王第606章 潛龍在淵第592章 勤王令第57章 重口味第670章 羅閥四鎮第9章 擂鼓甕金錘第1102章 禁不良人爲府兵第885章 亂世軍閥第1520章 太白經天第460章 管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958章 長流至死不復回第1512章 退盟威脅第465章 出雲公主第1302章 聖心獨裁第564章 流放宇文述第131章 七戰七捷(第五更!求訂閱!)第1475章 最後一個反王第626章 攔路虎第1432章 打他第637章 出爾反爾第364章 結燕唐之好第789章 偏師第480章 楊老二第32章 天生神力第48章 密謀第293章 “負荊”請罪第1527章 起兵勤王第863章 中興之戰第135章 杜如晦(第九更,求訂閱!)第894章 吳越樑楚第1118章 韋氏姐妹第406章 再次殺回平壤第1535章 出宮第1233章 膽大妄爲第93章 狼、狗、狐第852章 突厥四兒第935章 禁令第287章 家書第108章 鋒芒畢露第1250章 積極進取的渤海艦隊第431章 暗影衛第669章 火併第1324章 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