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滅世族

河東。

太原,天龍山下。

晉陽宮城輝煌雄偉,東城爲宮城,城周七裡,牆高四丈。西城爲倉城,週週八里,高四丈,東西城牆相連。

這座距離太原城五十里的巨大宮室,讓羅成都爲之驚歎。

“最早在此修築晉陽宮的是高歡,在此建宮避暑。後隋朝開皇九年,晉王楊廣擴建晉陽宮,一開始只築宮城,初名宮城,後文帝更名爲新城,以區別高歡的大明城。開皇十六年時,又築倉城。大業三年,楊廣北巡路經晉陽,又下詔重建了東魏的晉陽宮。大業十二年,雁門之圍,天下兵馬集結太原勤王,無數錢糧軍械也奉詔運抵。”

據蕭瑀向羅成所說,雁門之圍以前,晉陽宮其實就和北面五十里的太原三城一樣,都是朝廷在河東北部的軍要要塞。雁門之圍後,皇帝更是徵調了無數民夫運送了許多錢糧器械北上,最後囤於晉陽宮城中。

“光是鎧甲就有四十萬領!”

聽到這數字,確實是讓人驚歎。

四十萬領鎧甲啊,民間私藏一套鎧甲都是重罪,而皇帝卻在這裡一地就儲藏了四十萬領。其它的刀槍劍矛弓弩更是無數。

也正是憑着這大量的軍械儲藏,當初楊義臣才能守的住太原,鎮的住河東,否則,這裡估計早就跟其它地方一樣,不知道亂了多少回了。

“還有多少軍械錢糧?”羅成問蕭瑀。

“鎧甲兵器等幾乎沒用多少,還都封存在晉陽宮中武庫中,宮城裡原本儲了約百萬石糧,倒是取用了不少,但依然還有一半多。”

聽到這個數字,羅成很驚喜。

這些軍械,可以說都是大隋最強盛的時候打造的,尤其是開皇七年以前,朝廷打造了大量的軍械,那是徵召了無數工匠,耗費了無數民力打造出來的。

而現在天下動盪,四方割據,不說工匠流失嚴重,就是大秦這樣強橫一方的勢力,也是一時難以聚集這麼強大的軍械打造能力的,光是四十萬領鎧甲,就不知道要花費多少人力物力了。

“隋開皇年間和大業初三十年積蓄的實力,可謂是冠絕各朝的,可·····”羅成搖頭嘆氣。

蕭瑀也是忍不住嘆氣。

大隋在天下囤積了多少糧食和軍械啊,大隋的府兵百萬計,可最後卻還是數年間就崩潰掉了。

想想都讓人嘆息。

李密王世充這些梟雄,在中原打來打去爭了好幾年,其實都是靠着大隋的家底子在爭。

楊義臣和蕭瑀鎮守河東數年,也是靠着當年留下來的這些積蓄。

就連羅成,能在關外起事成事,其實也是以徵遼的那些府兵精銳爲底子的。

“陛下,太原的士族官員將校,皆在宮外求見。”

羅成卻沒什麼興趣,只是揮了揮手。

“我知道大家都想早點見朕,無非就是想安下心,但朕現在暫時無空見他們,還有勞蕭侍郎與溫學士等代朕安撫下他們。”

“哦,對了,太原王氏一意孤行,頑抗到底,對這等自稱河東士族領袖的頑抗者,朕認爲也不能對他們太寬仁了,否則便不知何爲威!”

蕭瑀嘴角一抽,想不到皇帝這剛拿下太原,就要對太原王氏動手,這太原王氏可是五姓七家之一啊,河東最大的士族了。

羅成卻沒有半點要顧忌太原王氏的意思,對於那些士族豪強和那些貴族官吏,他的態度是願來歸附的,量才錄用,給予些優待。但也沒到要跪舔這些人的地步,他羅成靠的是一刀一槍打下來的江山,從遼東起兵之初,憑的是他的遼東軍功集團,而那些人也主要是以山東豪強出身。

因此,士族們支不支持,其實沒到那麼嚴重的地步。他優待士族也有條件,對那些頑抗不從的,當然也要拿出來儆猴。

太原王氏這次的抵抗很堅決,導致太原城雖奪下,但燒燬了三分之一,軍民死了兩萬餘。雖說秦軍傷亡不多,也就損失千餘,可羅成依然很惱恨王氏的不配合。

既然不配合,那他們也就沒有資格再佔着河東第一士族的位置了。

太原溫氏就很配合,完全可以取代王氏。

其實所謂的五姓七家,在朝廷的強權面前,也是不堪一擊的。

就好比北魏時的崔浩,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朝重臣,太武帝最重要的謀臣心腹,爲北魏統一北方立下汗馬功勞,可後來修國史,就因爲寫了北魏拓跋家的壞話,結果還不是坐國史之獄,最終被夷滅九族,當時他可都是七十高齡了,依然沒被放過,還牽連了同是五姓的范陽盧氏,以及頂級士族的河東柳氏和太原郭氏。

崔浩又是元老重臣,又是頂級名門士族五姓崔,又與五姓聯姻,這不可謂不貴了,但又如何,皇帝說殺就殺,還夷他九族,株連他的姻親,跟殺雞似的。

當然,也有人說修國史只是一個引子,真正被殺的原因還是因爲他權力過重,引的那些北魏拓跋貴族不滿和擔憂,於是就把當時身爲漢人士族領袖的崔浩殺了,還夷他九族,又株連他的姻親士族。

但歸根到底,五姓七家也好,關中士族也罷,其實士族力量雖強,但強的是其整體,而非個體,再強的個體也對抗不了皇權。

對於羅成來說,現在除掉太原王氏那是有正當理由的,而做爲開國皇帝的他又恰是處於皇權最強的時候,他要除王氏,太原溫氏、蘭陵蕭氏這些跟王氏一起相處了多年的人,都沒法替他們說話。

只要羅成不開地圖炮,不針對所有士族下手,只是幹掉頑抗他的王氏,那誰都沒話說。

“臣建議陛下還是隻追究抗拒天威之王氏,而不論其它人。”蕭瑀再三請求。

羅成哈哈一笑。

“既然蕭侍郎你如此進諫,那朕也就納諫如流,這樣吧,朕也知道太原王氏有很多分支,其中主要有晉陽王氏和祁縣王氏兩大支,而晉陽王氏又有四房王室的分支和中山王氏。這次帶頭頑抗的王氏卻是祁縣王氏的家主王裕,他是李淵的妹夫,王裕父親王秉也曾在隋授過三公之司徒,可就算如此,他也不當頑抗。”

太原王氏畢竟是數百年的大族,發展到如今,支系衆多。比如這祁縣王氏中,就有一個子弟現在也是羅成朝中的重臣,他便是此前投羅成的王珪。還有一個相當有名的人物,便是在龍門授課的大儒王通,門下弟子幾千人,杜淹、房玄齡等都是他的門生。

羅成因此便順水推舟,王珪和王通這兩支王氏不論,祁縣王氏其它的都要被株連,誰叫他們都跟着王裕父子死忠李淵呢,甚至晉陽王氏也要牽連。

能保全王珪和王通這兩支王氏,羅成已經算是法外開恩了。

“王裕父子等明白斬首於晉陽城外,其餘王氏子弟皆流放至安東道樂浪和帶方二郡爲屯田民。”

第860章 大秦傾國而戰第280章 前廂都將第905章 喪心病狂第518章 納叛第857章 羣起而攻第782章 新朝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349章 比狠第173章 鄉黨第588章 流民第1519章 軍區第1263章 綠帽王第781章 朕爲天子第1495章 永鎮西域第1532章 子孫滿堂第1468章 要塞第853章 五娘子第645章 一夜暴富第1126章 鏈枷騎士第534章 虎口拔牙第596章 死亡騎士(第八更!)第1100章 七十二營羽林郎第1章 藍面十八鬼第948章 跑單幫第1256章 劉文靜第1328章 天蝦雞排第443章 久別重逢第909章 鐵馬秋風大散關,征程飲馬渭河邊第62章 私放要犯第1392章 三尺白綾第614章 驕狂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1388章 象林縣男爵第1108章 知已知彼第1391章 格殺勿論第353章 天威第616章 斬首奪旗第477章 駙馬第322章 白馬義從第241章 鄭觀音的惡夢第1277章 猛士第986章 烈焰紅旗白鬃馬第1380章 自稱太守第857章 羣起而攻第734章 自立第341章 秦瓊、李淵第372章 分兵獨進第481章 楚帝第1061章 燒尾宴席驚吐蕃第1065章 螳螂捕蟬雀在後第907章 霸王硬上弓第631章 自相殘殺第165章 賞官第664章 我又回來了第1476章 太子旅賁第1385章 鷺島第1516章 焚書坑巫第596章 死亡騎士(第八更!)第998章 茶馬古道入黨項第478章 公卿子弟第807章 虎口拔牙第77章 羅士信第611章 教突厥騎戰第833章 漢城第374章 薩水第125章 士信割耳第950章 度種還是仙人跳第1469章 五年巡邊第43章 及時雨王薄第1039章 先捉後放宣天威第994章 西出陽關滅伊吾第448章 圍三闕一第1459章 上柱國第1057章 半億人口九億田第1348章 人亡政息第534章 虎口拔牙第780章 稱臣借兵第539章 鐵面無情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1403章 蠻子兇狠第1450章 沃野第17章 還債第1532章 子孫滿堂第47章 心懷怨恨第939章 頓悟成佛第966章 近郭樵漁成野市第1498章 夜未央第354章 五貴第205章 魚俱羅第1439章 漢委奴國王第494章 新舊貴族第1427章 太子妃第18章 一筆勾銷第386章 屠城第700章 英雄各有所見第222章 後院起火第216章 玄甲第932章 許和尚第476章 隋二世而亡第795章 光榮之家
第860章 大秦傾國而戰第280章 前廂都將第905章 喪心病狂第518章 納叛第857章 羣起而攻第782章 新朝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349章 比狠第173章 鄉黨第588章 流民第1519章 軍區第1263章 綠帽王第781章 朕爲天子第1495章 永鎮西域第1532章 子孫滿堂第1468章 要塞第853章 五娘子第645章 一夜暴富第1126章 鏈枷騎士第534章 虎口拔牙第596章 死亡騎士(第八更!)第1100章 七十二營羽林郎第1章 藍面十八鬼第948章 跑單幫第1256章 劉文靜第1328章 天蝦雞排第443章 久別重逢第909章 鐵馬秋風大散關,征程飲馬渭河邊第62章 私放要犯第1392章 三尺白綾第614章 驕狂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1388章 象林縣男爵第1108章 知已知彼第1391章 格殺勿論第353章 天威第616章 斬首奪旗第477章 駙馬第322章 白馬義從第241章 鄭觀音的惡夢第1277章 猛士第986章 烈焰紅旗白鬃馬第1380章 自稱太守第857章 羣起而攻第734章 自立第341章 秦瓊、李淵第372章 分兵獨進第481章 楚帝第1061章 燒尾宴席驚吐蕃第1065章 螳螂捕蟬雀在後第907章 霸王硬上弓第631章 自相殘殺第165章 賞官第664章 我又回來了第1476章 太子旅賁第1385章 鷺島第1516章 焚書坑巫第596章 死亡騎士(第八更!)第998章 茶馬古道入黨項第478章 公卿子弟第807章 虎口拔牙第77章 羅士信第611章 教突厥騎戰第833章 漢城第374章 薩水第125章 士信割耳第950章 度種還是仙人跳第1469章 五年巡邊第43章 及時雨王薄第1039章 先捉後放宣天威第994章 西出陽關滅伊吾第448章 圍三闕一第1459章 上柱國第1057章 半億人口九億田第1348章 人亡政息第534章 虎口拔牙第780章 稱臣借兵第539章 鐵面無情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1403章 蠻子兇狠第1450章 沃野第17章 還債第1532章 子孫滿堂第47章 心懷怨恨第939章 頓悟成佛第966章 近郭樵漁成野市第1498章 夜未央第354章 五貴第205章 魚俱羅第1439章 漢委奴國王第494章 新舊貴族第1427章 太子妃第18章 一筆勾銷第386章 屠城第700章 英雄各有所見第222章 後院起火第216章 玄甲第932章 許和尚第476章 隋二世而亡第795章 光榮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