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更,還有一更
柏林的戰火持續了將近五天,雖然最終南部突入的裝甲師撕破了德意志聯邦國防軍的防線,順利插入內部,但是突入敵軍的裝甲部隊已經損耗嚴重,再也沒有向前進一步的可能,最終只能形成雙方對峙的膠着狀態。
柏林街區到處都是被摧毀的t80和t84坦克,有些甚至已經失去了炮塔,在車頂蓋的位置殘留着拳頭大小的坑印,這些都是被航炮眷顧之後的痕跡。還有墜毀在路邊的f4鬼怪戰鬥機殘骸,佈滿彈孔的斷壁殘垣被裝甲戰車的履帶碾壓而過,到處都是巡邏和戒嚴的士兵,手持卡拉什尼柯夫步槍的共和軍站在空曠無人的大街上,警惕着敵人的炮火打擊。
整座柏林進入了斷電和停水的狀態,有些居民偷偷從地下室冒出頭,往河邊打水,共和軍士兵在看到一些小孩後會主動遞給他們一塊巧克力。
西德士兵則躲藏在彈坑或者壕溝之中,他們偶爾從壕溝裡探出頭勘察是否有敵人的進攻,但是空曠的街道除了燃燒的鐵皮和裝甲車之外,似乎已經沒有其他的生命。他們在短短的五天時間內讓柏林變成了一半的廢墟,這樣的代價有些讓人難以承受。厭戰的情緒在西德內部蔓延,很多士兵甚至想着乾脆後撤或者投降算了,如果不是督戰隊的mg3機槍槍口還在抵着他們的脊樑骨,說不定這場戰爭真的會以西德的全面潰敗爲告終。
接下來將有一場更大規模的戰役等待着他們,所有人都預感到了柏林將會引發新一輪的血腥衝突。在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之後,雙方都在重整旗鼓,打算再來一場血腥的戰役。
在讓聯邦德國空軍付出了慘烈代價之後,山毛櫸已經全部耗盡,除了自行火炮之外,已經沒有能夠阻攔聯邦國防軍步伐的武器了。防空導彈發射架已經空空如也,就連部署在前線指揮部的山毛櫸也被拉到了這場攻堅戰之中。
前所未有的挫敗感正在籠罩着德意志民主共和軍,久攻不下的柏林正在消磨着所有人的耐心與作戰意志。
位於塞洛的戰略指揮部內,所有高級官員都失去了以往的喜悅神色,柏林戰役已經讓他們集體陷入了焦慮的處境之中。這不僅僅是來自德國空軍的壓力,更多的是他們已經接到了美國第二裝甲騎兵團進入西德的消息。
美國到來的唯一可能就是直接支援柏林,他們準備徹底的將局勢扭轉。事實已經證明,只要對方不是蘇聯軍隊,那麼就沒有北約軍隊無法扭轉的戰局。
室內的燈光有些灰暗,喬尼什基斯上校站在沙盤面前,雙手支撐着框架的邊緣,他的眉頭緊鎖,目光緊緊的盯着柏林這一片區域。它已經成爲了喬尼什基斯上校的一塊心病。
周圍的高級將領都無一例外流露出疲倦的神情,包括第九坦克師師長萊施納和第四摩托化步兵師師長萊斯特納,久攻不下的柏林幾乎讓所有人產生了放棄了這一塊“必勝之地”的想法,退一步鞏固已經奪下的東北部三個州。
第八摩托化步兵師師長羅爾夫·詹德對喬尼什基斯上校說道,“現在什未林的局勢變得越來越複雜了,美國裝甲部隊有一部分開始往漢堡方向駐軍。然而德國駐紮了民主共和軍大量的兵力,一旦他們對什未林展開進攻,我們將難以抵擋裝甲部隊的進攻。畢竟第八摩托化步兵師已經將絕大多數的力量賭在了柏林。”
“不是還有蘇聯的海軍步兵旅嗎?”喬尼什基斯上校回答道,“只要蘇聯海軍步兵旅協助第八摩托化步兵師駐防什未林,第八摩托化步兵師完全可以勝任駐防。”
“問題在於,你們認爲一旦交戰的話,蘇聯的海軍步兵旅主要作戰部隊是我們,不是蘇聯。柏林投注的大量兵力已經讓其他幾個州處於危機的邊緣,是時候應該緩和一下局面了。我們需要重整旗鼓,從一開始德意志民主共和軍的力量就不如聯邦國防軍,到現在爲止,如果我們再不鞏固現有的勝利果實的話,就連東北部三個州也無法保存下來。”
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中,詹德的臉色變得異常的陰暗灰白,他的部隊在奧拉寧堡的攻堅戰中損失慘重,駐守什未林的部隊在美國第二裝甲騎兵團面前簡直就是不堪一擊。何況近衛336海軍步兵旅的實力尚不如美國部隊。
“不行,如果現在不攻下柏林,我們以後就很難再拿下這座城市了!”
喬尼什基斯上校已經將一切都賭在這座城市,德意志民主共和軍絕對不能輸。拿不下柏林,在接下來的談判中就意味着他少了一個重要的籌碼。柏林是換取政治利益的最重要保險。
喬尼什基斯的執着讓在場所有人面面相覷,他們不知道如何說服這位固執的復興黨領袖。
此時響起的電話鈴聲打破了沉默的氛圍,喬尼什基斯上校說了一句抱歉,轉過身去接起電話,等他拿起電話聽到電話另一端開口說話的人時,喬尼什基斯上校有些微微愣住了。
這是來自克里姆林宮的專線,負責柏林情況的弗拉基米爾將直接跟喬尼什基斯上校通話,彙報任何克里姆林宮的情況。
“喬尼什基斯上校,這是來自莫斯科的命令。”弗拉基米爾的聲音有些威嚴,帶着讓人無法拒絕的壓迫。他並沒有打算跟喬尼什基斯寒暄,開門見山直接進入了主題。
喬尼什基斯上校聽到他的聲音,心裡涌起不祥的預感,似乎將有什麼不幸的事情發生。
接下來弗拉基米爾所說的話應驗了他的猜想。
“從現在起,請德意志民主共和軍停止柏林的一切軍事活動,儘快回到談判桌上解決問題,蘇聯也會促進雙方之間的和談。這不是莫斯科的請求,這是來自克里姆林宮的命令。”
弗拉基米爾沉聲說道。
“放棄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