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1)

多爾袞穩固了大清政權後,便開始了向外擴張。他要滅掉明朝和新建立的大順政權,攻進北京城,坐上整個中國的皇帝寶座。

而此時,在北京也有兩方在惡戰,那就是大順和明朝。

明王朝的建立是在1639年。那時候,明朝的崇禎皇帝正集中力量對付清軍,沒想到正好有一股由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軍進入河南。他提出的“均田免糧”,正好迎合了正經歷着嚴重天災的農民心理,更多的人蔘加到了農民軍中。因此,民間開始流傳“殺牛羊,備酒醬,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民謠,這讓李自成的農民軍勢如破竹,並在1641年正月攻破洛陽,殺死了明朝福王朱常洵,把王府和富豪的金銀財寶、糧食傢什發給了正處在飢餓中的民衆手裡,民衆拍手稱快,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去。

很快,李自成又帶着農民軍攻克了西安。

1644年,也就是五歲的福臨即位的第二年,李自成在西安定國號爲“大順”,年號“永昌”,並將西安稱爲“西京”。而就在此時,張獻忠帶領的另一路農民軍也攻佔了武昌,建立了大西農民政權,並在成都稱帝。

一時之間,全國各地涌現出了很多農民軍,整個國家陷入到了亂戰之中。

規模最大的是李自成的大順,很快分兩批東渡黃河,嚮明朝的首都北京進發。他們和多爾袞的目標一樣:一舉拿下北京,奪取大明政權。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一面發佈檄文揭露明朝的罪惡,一邊向民衆宣佈“三年不徵”、“買賣平等”等政策,讓農民軍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路凱歌,向北京進發,並駐紮在了離北京二三百公里以外的地方。

眼看着農民軍就要攻進來了,崇禎皇帝急了、怕了,急忙召集幾員猛將:吳三桂、王永吉、唐通和劉澤清等入京,並稱要給他們封伯。

然而,山東的總兵劉澤清卻藉口身體不適拒不奉詔;位於寧遠的總督吳三桂和薊遼總督王永吉也因爲路遠,一時之間趕不回北京;最後只有薊鎮的總兵唐通帶着八千人馬準時到達。

崇禎見只有唐通回來,爲了籠絡人心,即刻封唐通爲定西伯,並命令他把守居庸關。令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農民軍還沒進攻居庸關,唐通就投降了。居庸關不攻自破,農民軍直趨而入。

唐通的投敵,讓明朝的形勢更加嚴峻了,寧遠總督吳三桂也放棄了寧遠,向山海關進發。

吳三桂到了山海關的時候,李自成已經率領農民軍到了北京的郊外。吳三桂繼續向北京進發,並一路打敗了投降李自成的唐通等人。然而,憑藉吳三桂的力量,根本無法抗衡越戰越勇的農民軍。

1644年4月25日,北京城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攻破。崇禎皇帝看着大勢已去,隨即吊死在了煤山的壽皇亭下,明王朝滅亡。

李自成雖然攻破了北京,但他知道,吳三桂的力量不容小覷。而他要想坐上整個中國的皇帝,吳三桂的去留尤爲重要。如果能將吳三桂攬入帳中,那坐穩江山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於是,李自成在攻入北京的第二天,就將關在獄中的原明朝職方郎中張若麟放了出來,因爲他知道,張若麟和吳三桂的私人關係很好,而吳三桂又是個講義氣的人。

李自成將張若麟放出來後,委以重任,讓他出任山海關的御使,目的就是爲了勸降吳三桂。爲了讓吳三桂投降大順,李自成還採取了利益和親情相結合的措施,首先派人兩次前往山海關,賞遼兵白銀四萬兩,賞吳三桂白銀萬兩、黃金千兩、錦千緞,並封吳三桂爲候;接着,他又命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在北京寫信給吳三桂,勸其投降。

此時的吳三桂,面臨着兩個選擇:一個是大順,另一個則是大清。

(2)

吳三桂,在大清國的皇太極還在世時,皇太極便想招降。甚至還親自寫信勸降,足可見皇太極對吳三桂的重視程度。

多爾袞在成爲大清國的實際執政者時,也看出了吳三桂的價值,但他卻一直沒有動,甚至還在冷眼旁觀,直到李自成的農民軍滅掉了明朝爲止。

多爾袞有着自己的如意算盤,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他要坐收漁翁之利。

在李自成向吳三桂拋去了橄欖枝的時候,多爾袞也給吳三桂寫了一封信,但這封信卻被吳三桂看都沒看就扔掉了。

對於吳三桂來說,雖然明朝滅亡了,但他卻不想投向大清國的懷抱。自小接受傳統儒家思想的吳三桂,一直將漢人以外的民族視爲蠻夷,又怎麼可能投向蠻夷?同時,一直以來,大清國都是他的死對頭,他自然情願投向新政權大順,也不會倒向自己的敵人。更主要的是,父親及家人在李自成的掌控之中。

於是,1644年的4月29日,吳三桂決定正式歸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並親自率領軍隊進京見新皇。

然而,在走到西沙河驛站的時候,吳三桂遇到了逃出北京的傅海山。傅海山是吳三桂父親的親信,他告訴吳三桂,李自成的軍隊不僅曾經痛打他的父親吳襄,而且他的愛妾陳圓圓也被李自成的手下劉宗敏搶走了。

吳三桂一聽,怒髮衝冠,大叫:“大丈夫連自己的女人都不能保護,還有什麼臉面見人?”

他當即下令掉頭,返回了山海關,甚至認爲李自成一開始給自己寫信就是爲了引誘自己到北京,然後消滅自己。

此時的李自成,根本不知道吳三桂心裡的變化。他帶領農民軍,向山海關進發,目的是爲了迎接吳三桂,雙方來個大回合。

吳三桂退回山海關後,當即招兵買馬,爲殺回北京、搶奪政權做準備。吳三桂知道,單憑自己的力量,肯定打不過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軍,怎麼辦呢?吳三桂在左思右想後,想到了大清國,想到了多爾袞給自己的那封信。投降大清國他肯定不願意,但卻可以和大清國合作。

就這樣,吳三桂措好詞,寫信給多爾袞,希望多爾袞借清兵給他。

吳三桂的信是以亡國孤臣,也就是明朝的臣子向多爾袞寫信的,目的是爲了明朝的中興。在信中,他詳細告訴了多爾袞需要借的清軍的進兵路線,而這種路線安排,也有着他的詭計。他和多爾袞一樣,想要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想讓多爾袞的清軍和李自成的農民軍大戰。

多爾袞看到吳三桂的信後,差點笑出聲來。他自然看出了吳三桂的詭計,經過思忖後決定將計就計。他一面給吳三桂回信,告訴他自己一定會出兵,另一方面又隱晦地提出讓吳三桂投降,並給出了給地封王的優厚待遇。

在將給吳三桂的信送出去後,多爾袞先是派人去山海關探聽虛實,隨後帶領多鐸、阿濟格等猛將,帶着紅衣大炮,以一日行一百里的速度向山海關進發。

吳三桂接到多爾袞的回信後,意識到自己想得太簡單了,而且還將自己處在了兩面夾擊中。一面是李自成的農民軍,另一面是多爾袞的清兵,他的路只有兩條:要麼向一方投降,要麼戰死沙場。

就在吳三桂還在猶豫之時,李自成率領的大軍率先抵達了山海關,吳三桂只得拼死抗爭。眼見五萬將士就要全軍覆滅,吳三桂冒死突圍,面見多爾袞。

這正是多爾袞求之不得的事,而這次的面見,實質上也就是吳三桂投降大清。就這樣,吳三桂和多爾袞的軍隊匯合,在1644年的5月8日,和李自成的軍隊進行了一場惡戰。原本就和吳三桂的將士打了一場惡戰,又迎來了更兇猛的多爾袞的清兵,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軍很快就丟盔棄甲。

取得了山海關大捷後,多爾袞和吳三桂率領八旗軍向北京進發,沿途的官兵也都獻城投降,一切都非常順利。

李自成在山海關失敗後,倉皇逃回北京,做好了出逃的準備。1644年6月4日,李自成一邊放火燒紫禁城,一邊棄城逃跑。

兩天後,多爾袞帶領將士們,從朝陽門進了北京城。多爾袞在進入紫禁城後,在臨武英殿御政,大清國邁出了它歷史性的最重要一步。

第51章 順治親政(1)第42章 皇太極猝死第37章 八皇子夭折第37章 八皇子夭折第48章 太后下嫁(1)第59章 愛情與親情的選擇第2章 驚馬奇遇第30章 姐妹爭寵(2)第39章 毒手(1)第28章 旗袍第50章 深情第5章 被趕出酋長家第58章 從少年天子到康熙大帝第40章 毒手(2)第15章 作繭自縛第27章 冊封女秀才(2)第17章 去盛京第5章 被趕出酋長家第15章 作繭自縛第56章 順治和董鄂妃(2)第10章 嫉妒第23章 皇太極稱帝第33章 計謀第13章 第二次相遇第20章 輔政第55章 順治和董鄂妃(1)第7章 錯失機會第58章 從少年天子到康熙大帝第8章 洗衣房的鬥爭第49章 太后下嫁(2)第56章 順治和董鄂妃(2)第25章 設計清朝官服第59章 愛情與親情的選擇第49章 太后下嫁(2)第9章 和明珠學刺繡第16章 蒙古人的使命第30章 姐妹爭寵(2)第8章 洗衣房的鬥爭第17章 去盛京第36章 香包裡的陰謀第48章 太后下嫁(1)第13章 第二次相遇第50章 深情第38章 福臨降臨第25章 設計清朝官服第9章 和明珠學刺繡第36章 香包裡的陰謀第59章 愛情與親情的選擇第48章 太后下嫁(1)第34章 宸妃產子莊妃懷孕第19章 阿巴亥殉葬第10章 嫉妒第48章 太后下嫁(1)第3章 蘇茉兒應徵侍女第4章 被刁難的第一關第53章 承諾第54章 母子矛盾第35章 金枝玉孽第18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59章 愛情與親情的選擇第34章 宸妃產子莊妃懷孕第3章 蘇茉兒應徵侍女第56章 順治和董鄂妃(2)第49章 太后下嫁(2)第4章 被刁難的第一關第10章 嫉妒第30章 姐妹爭寵(2)第42章 皇太極猝死第52章 順治親政(2)第40章 毒手(2)第20章 輔政第49章 太后下嫁(2)第41章 海蘭珠之死第33章 計謀第40章 毒手(2)第42章 皇太極猝死第5章 被趕出酋長家第49章 太后下嫁(2)第56章 順治和董鄂妃(2)第7章 錯失機會第10章 嫉妒第2章 驚馬奇遇第17章 去盛京第49章 太后下嫁(2)第6章 出現轉機第59章 愛情與親情的選擇第43章 皇位之爭(1)第8章 洗衣房的鬥爭第57章 賴其訓迪,手教國書第7章 錯失機會第5章 被趕出酋長家第39章 毒手(1)第27章 冊封女秀才(2)第46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35章 金枝玉孽第24章 受到冷落第27章 冊封女秀才(2)第48章 太后下嫁(1)第11章 迷人的海蘭珠
第51章 順治親政(1)第42章 皇太極猝死第37章 八皇子夭折第37章 八皇子夭折第48章 太后下嫁(1)第59章 愛情與親情的選擇第2章 驚馬奇遇第30章 姐妹爭寵(2)第39章 毒手(1)第28章 旗袍第50章 深情第5章 被趕出酋長家第58章 從少年天子到康熙大帝第40章 毒手(2)第15章 作繭自縛第27章 冊封女秀才(2)第17章 去盛京第5章 被趕出酋長家第15章 作繭自縛第56章 順治和董鄂妃(2)第10章 嫉妒第23章 皇太極稱帝第33章 計謀第13章 第二次相遇第20章 輔政第55章 順治和董鄂妃(1)第7章 錯失機會第58章 從少年天子到康熙大帝第8章 洗衣房的鬥爭第49章 太后下嫁(2)第56章 順治和董鄂妃(2)第25章 設計清朝官服第59章 愛情與親情的選擇第49章 太后下嫁(2)第9章 和明珠學刺繡第16章 蒙古人的使命第30章 姐妹爭寵(2)第8章 洗衣房的鬥爭第17章 去盛京第36章 香包裡的陰謀第48章 太后下嫁(1)第13章 第二次相遇第50章 深情第38章 福臨降臨第25章 設計清朝官服第9章 和明珠學刺繡第36章 香包裡的陰謀第59章 愛情與親情的選擇第48章 太后下嫁(1)第34章 宸妃產子莊妃懷孕第19章 阿巴亥殉葬第10章 嫉妒第48章 太后下嫁(1)第3章 蘇茉兒應徵侍女第4章 被刁難的第一關第53章 承諾第54章 母子矛盾第35章 金枝玉孽第18章 努爾哈赤之死第59章 愛情與親情的選擇第34章 宸妃產子莊妃懷孕第3章 蘇茉兒應徵侍女第56章 順治和董鄂妃(2)第49章 太后下嫁(2)第4章 被刁難的第一關第10章 嫉妒第30章 姐妹爭寵(2)第42章 皇太極猝死第52章 順治親政(2)第40章 毒手(2)第20章 輔政第49章 太后下嫁(2)第41章 海蘭珠之死第33章 計謀第40章 毒手(2)第42章 皇太極猝死第5章 被趕出酋長家第49章 太后下嫁(2)第56章 順治和董鄂妃(2)第7章 錯失機會第10章 嫉妒第2章 驚馬奇遇第17章 去盛京第49章 太后下嫁(2)第6章 出現轉機第59章 愛情與親情的選擇第43章 皇位之爭(1)第8章 洗衣房的鬥爭第57章 賴其訓迪,手教國書第7章 錯失機會第5章 被趕出酋長家第39章 毒手(1)第27章 冊封女秀才(2)第46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35章 金枝玉孽第24章 受到冷落第27章 冊封女秀才(2)第48章 太后下嫁(1)第11章 迷人的海蘭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