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雨覆2

“最新軍報,黃王大軍已破潭州,而全取湖南觀察大部。。”

“殺獲守軍各萬,餘皆潰去,潭州守臣李系逃不知所蹤。。所獲甲械財貨堆如山積。。”

當這個消息抵達廣府留守司之後,頓時又是一陣不小的歡騰,以及隨即而來利好、景氣的市面反應;因爲就算前方有再多的繳獲,也繞不過廣州這個唯一可以折變互易的口岸和港埠。

城中這些在義軍治下得沿襲下來的海商和船社,光是作爲分銷的下游和轉賣的外圍,就能利益均沾的享受到不少的好處和其他方面分潤。在配合留守司的積極性大漲的同時,也等於變相的被綁上了義軍這一方面的戰車了。

而周淮安也正站在講習所大堂裡的一處地圖沙盤前,對着諸多部下還有被看好的生員,以及前期吏員中挑選出來的種子;深入淺出逐一的講解和分析,如今義軍北上戰爭進程和局勢推演的諸多變化和可能性;以及在市面流通和民生方面所帶來的影響和變化之類的。

這也是培養和維持一個新興團體,向心力和集體凝聚力的必然手段與過程;正所謂是類似人生三大鐵的道理;在日常宣傳的大致共同奮鬥方向之外,就得維持和營造出一個他們所引以爲豪的共同標記和烙印;就是接受過自己親自教導的資格和傳道授藝的這個名分。

而在講解這些宏觀層面上的東西,也是培養這個羣體當中的基本大局觀和在戰略層面上的認知;當然了,這種事情短時之內也是看不到什麼實際效果;在不斷強調和增強整體認同感的同時,也是廣撒網捕魚式謀取某種玄學概率的人才發掘。

因此,當得到黃巢大軍義軍輕易攻破潭州的消息之後。他也不由在心中暗道,終於還是按照歷史進程走到了這一步啊;那接下來自己的一些佈置和手段,也該開始發揮作用了。比如隱晦和間接扮演一下似是而非的神棍和先知之類角色,然後從中獲取一些利益好了。

隨後,周淮安就在回家的路上,得到了一個來自潮陽方面的意外消息。

“朝廷派來了招安的使者?。。”

“不,乃是福州經略使陳巖的私人使者?”

作爲信使前來的馬團校尉劉六茅低聲解釋。

“就是那個土軍出身的鎮將陳巖麼?。。”

周淮安不由的反問道。

“正是此撩呢。。。”

劉六茅點頭稱是道,並且爲他簡單的介紹起對方的背景和緣由來。

唐代中期以後,南方紛紛而起設以備盜、保境的“土軍”。其具體構成頗爲複雜,既包括地方招募的健兒,也含有“緩則爲農,急則爲兵”的團結兵以及稍後出現的“土團”,還有特定時期人數衆多“自備資糧,共相保聚”的子弟、鄉兵之屬。

這陳巖就是汀州黃連鎮(今建寧縣)人出身的土軍將領。當初黃巢的農民軍自北方南下,經江西抵浙江,由仙霞嶺入福建,進攻建州(州治今建甌)。建州刺史李乾佑棄城而逃,繼任刺史李彥聖被殺。時有當地富有名望的豪強出身陳巖乘機組織鄉團,聚集幾千人馬,號稱“九龍軍“,赴建州與黃巢軍作戰。

因爲黃巢所部志在進軍福州,因此與九龍軍只稍稍接觸即行撤離,所以讓他撿了個復土的大便宜。朝廷以陳巖守土有功,命在黃連鎮設置義寧軍,任陳巖爲鎮將,“置鼓角,賜牌印“,以“剪除餘寇,撫安鄉井“。

同年十二月,農民軍攻克福州,病急亂投醫的福建觀察使鄭鎰表請陳巖爲團練副使,率部抵抗。起義軍在福州停留了月餘,即拔隊南下廣州,結果讓陳巖跟着尾巴順利地進佔福州。

然後鄭鎰就後悔了,因爲陳巖很快就以鄭鎰兵勢薄弱,庸懦無能爲由,就地驅逐和逼迫他離職出奔,而上奏朝廷以自代;但是鄭隘雖然兵事不行卻是靠山很硬實,搶在朝廷做出反應前很快就從浙南引來了外援,而據建州與之對戰。

而閩地其他的漳泉汀龍各州刺史和鎮將們,也乘時各據一方而紛亂四起;所以倒是根本無心南下侵入義軍的勢力範圍,反而因爲擔心腹背受敵的緣故,想要避免與義軍交戰乃至受到攻打的可能性。

現今,身爲地頭蛇的陳巖顯然是已經有些吃不住勁了,除了已經佔據的理所福州之外,就連起家老巢的汀州眼看也要保不住了,就只剩下一個黃連鎮在苦苦的堅持着。所以慌不擇路的到被朝廷視爲叛賊的義軍這邊,來尋找援力和幫助了。

而身爲名義上軍主的王蟠在短暫交涉和接觸之後,自覺參不透裡面的利害得失,就趕緊把這事情直接交付過來了。不過他也提到一件事情,就是當初他在怒風營爲大軍斷後時,相比那些窮追不捨如虎狼的外地客軍,對於這些本地土軍的印象和評價就是介於“好狠鬥勇”與“菜雞互啄”之際而已。

想到這些周淮安心理就已然有了些初步計較了;他隨後就給王蟠寫了一封數頁內容的回覆公文,其中具體解釋和分析了一些利好關係,以及可言後續進行的陳條和操作建議。

雖然他短時間內沒有興趣踩到閩地,這個明顯山多地貧土客矛盾頻繁的爛泥潭裡去;但是通過外圍的威懾和交流,乘火打劫的挖點牆角、收聚流民佔點便宜什麼的,還是可以考慮操作一二的。

其他的不說,光是福漳泉各州沿海大量存在的民間海貿船隻和相應的修造船能力,還有相應基數的水手和匠人,就會是一筆相當寶貴而有用的財富啊。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算是義軍同樣也需要自己多多益善的海貿船隊和護航力量。

因此,在前階段壓榨性挖掘了工礦產業的潛力之後;他下一步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打算逐步恢復廣州當地的造船業的產能,以帶動一些相關附屬產業的繁榮和景氣;畢竟,廣州這個天然位置在這裡,是任何想要進入東土牟利的外域商人,所根本繞不過去關鍵所在。

只要能夠維持一隻小有規模的近海武裝船隊,很容易就對進入東土的主要航線進行截斷和封鎖,乃至以海路巡檢爲由進行例行的抽稅和檢查;這可是不比搶劫來錢更慢的營生啊。

而得益於在南海開埠的很早緣故,廣州造船業的歷史之淵源流長,也完全可言上溯秦漢時期;當地南越政權就已經能夠建造相對簡陋的舟版,而橫渡近海的往來中南半島上的番國小邦;而在重新歸漢之後,更是得到了中原造船技術的反哺,而在南方發展出獨樹一幟的造船產業來。

發展至今,已經在天下官定的宣(宣城)、潤(鎮江)、常(常州)、蘇(蘇州)、湖(湖州)、揚(揚州)、杭(杭州)、越(紹興)、臺(臨海)、婺(金華)、江(九江)、洪(南昌)以及東方沿海的登州(煙臺)、南方沿海的福州、泉州、廣州等二十多處大小造船產地當中;與沿海的揚州、明州、福州、登州並稱天下五大海造治所。。

因此在義軍攻入廣州之前的記錄,廣州當地已經有人造過載重萬料,而數重水密隔艙的浮海巨舶了;也有某年一次性爲朝廷造船數百的先例。根據廣州營造大使衙門當中沒來得及被燒燬的圖範和木樣,可以說在廣州造船業的全盛時代,從官定六舶式樣的“樓船”、“艨艟”、“鬥艦”、“走舸”、“漕船”、“斥馬”,到民用的“遊艇”和“海鵠”“梭羅”都可以製造出來了。

雖然如今因爲戰亂和人口流失的干係,而在沿海各處有所不同程度的衰退和荒廢;但是港灣船臺物料等基本的老底子還在,如果想要恢復起來的話也不是毫無基礎的。

當然了,步子一下子邁得太大還是會扯着蛋的;更何況眼下的廣州留守司並不是周淮安說了算的一言堂。所以只能徐徐圖之,而從現有掌握的船隻當中,抽調出十幾艘狀況叫好數百料以下的中小型快船,(大船都租售出去跑航路了);配合義軍名下現有的水夫、船工,以及沿海募集而來漁民、船戶之屬,從最基本的操船出海到短程巡航能力開始訓練;

待到初步的操船嫺熟之後,才能裝載上一些具有足夠殺傷和威懾力的武器,比如守城用的車弩和放火用的投擲器,接舷戰用的強弓勁弩什麼的;再搭配以恢復起來的維護和修理產能,才能維持住一隻相對穩定的海面巡曳力量。

畢竟船隻要一下水之後,就等於是在無時不刻不在慢性的損耗當中了。而一旦義軍將來的海貿船隊也成型之後,那作爲廣州可以變相壟斷和專營性的商品,從出口價到到岸價又是完全不同的水準了。這也是個相對長遠的規劃鋪墊中的重要一環。

。。。。。。

而在潭州的北面,曹師雄正率領一支人馬在星夜兼程的跋涉路上。

第859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第八章 依舊活着第五百三十四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第900章 烽火晝連光第830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九十二章 清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平2第四百二十三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第1022章 嚴秋筋竿勁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第932章 連旗登戰場(續二第778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續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發端3第931章 連旗登戰場(續第909章 虎竹救邊急(續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崢嶸2第742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續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下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五十二章 上路、旗語與紙甲,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六章 在北第五百七十七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六)第991章 種落自奔亡(續二)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二百八十七章 行路雨紛紛第859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二)第四百九十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七)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794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續二)第一百一十章 潮南第四百十四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中第五百九十六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第一百二十二章 各般心思二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八十五章 切換第七十九章 破後第1056章 簫鼓流漢思(續二)第769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四百十三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活3第二百三十六章 再定3第四百八十五章 而功施社稷(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二第876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中)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四百零八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三百四十一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中第962章 畫角悲海月第二百七十章 再造5第五百八十五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第778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續第1035章 天子按劍怒(續第758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續第一百六十九章 無題第979章 彎弓射賢王(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潮動4第三百一十一章 逞勇赴江漢(上)第736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919章 按劍心飛揚(中)第五百五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八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一百九十五章 雲翻5第二百二十九章 亂動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十第904章 烽火晝連光(續二第四百零二章 候烽河外暗(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1059章 旌甲被胡霜(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人心苦未平(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或聞通鬼魅(下第十五章 繼續活下去(下第一百零四章 城欲催(續第759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續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第二百九十五章 城池未覺喧(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第五百零十一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第765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第851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雲翻2第888章 虜陣橫北荒(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動5第1022章 嚴秋筋竿勁第三百八十三章 血灑陣雲飛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譎4
第859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第八章 依舊活着第五百三十四章 世事漫散隨流水(續第900章 烽火晝連光第830章 野死不葬烏可食第767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下第九十二章 清鄉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平2第四百二十三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續第三百四十四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第1022章 嚴秋筋竿勁第659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驚雷3第932章 連旗登戰場(續二第778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續第三百五十一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中第二百五十三章 發端3第931章 連旗登戰場(續第909章 虎竹救邊急(續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崢嶸2第742章 爲君一行摧萬人(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續二第三百四十六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下第920章 按劍心飛揚(下)第五十二章 上路、旗語與紙甲,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801章 黃昏塞北無人煙(中第六章 在北第五百七十七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六)第991章 種落自奔亡(續二)第885章 虜陣橫北荒第二百八十七章 行路雨紛紛第859章 戰城南,死郭北(續二)第四百九十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七)第三百九十四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續第794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續二)第一百一十章 潮南第四百十四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中第五百九十六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第一百二十二章 各般心思二第1004章 收功報天子(下第八十五章 切換第七十九章 破後第1056章 簫鼓流漢思(續二)第769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續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亂投3第四百十三章 羅衾不耐五更寒第一百七十三章 新活3第二百三十六章 再定3第四百八十五章 而功施社稷(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底事人心苦未平(續二第876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中)第三百六十章 因思利弊難(續)第四百零八章 手招都護新降虜(續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三百四十一章 生民何計樂樵蘇(中第962章 畫角悲海月第二百七十章 再造5第五百八十五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第778章 無罪見誅功不賞(續第1035章 天子按劍怒(續第758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續第一百六十九章 無題第979章 彎弓射賢王(下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潮動4第三百一十一章 逞勇赴江漢(上)第736章 長安少年無遠圖(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表裡兩相知(續第919章 按劍心飛揚(中)第五百五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八第二百八十一章 輾轉第一百九十五章 雲翻5第二百二十九章 亂動第五百六十八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十第904章 烽火晝連光(續二第四百零二章 候烽河外暗(中第四百五十七章 鳴鼓興士卒第1059章 旌甲被胡霜(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人心苦未平(續第三百三十六章 或聞通鬼魅(下第十五章 繼續活下去(下第一百零四章 城欲催(續第759章 天實亡秦非北胡(續二第五百八十五章 弓矢新韜士馬殘(續第二百九十五章 城池未覺喧(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三邊近日往來通第五百零十一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第765章 問之耆老何代人第851章 爲我謂烏:且爲客豪!(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雲翻2第888章 虜陣橫北荒(續)第四百八十七章 朝市相逢策治安第二百三十三章 亂動5第1022章 嚴秋筋竿勁第三百八十三章 血灑陣雲飛第一百七十八章 波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