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站隊

bookmark

在張公謹爲湖北總督之時,對於地方世族和官吏來說,並無太大的念想。畢竟國朝體制的特殊性,使得哪怕底層再怎麼不得志的精英,也能夠清晰地捕捉到時局變化的脈絡。

體制精英人人皆知張德會接張公謹的班,但知道是一回事,知道了怎麼去做有什麼反應又是另外一回事。

至少荊襄土豪是見不得張德上位的,十多年交道打下來,張德這條江南土狗是什麼狗脾氣,別人不知道,他們還能不知道嗎?

就是現在,荊襄世族自家的貞觀一零後中,也出了不少“叛逆”少年,言必稱武漢,彷彿武漢的月亮,似乎也要比荊襄的圓一點。

動不動就提“先進”,動不動就講“發展”,彷彿荊襄世族家中,就是腐朽的,就是陳舊的,是要被推倒重來的。

面對這種狀況,荊襄本地的豪門,既不敢掀桌跟張德正面開打,也不敢和中央政府那樣,大搖大擺地高舉“拿來主義”,武漢好用的制度,他們不敢用也不會用。至於武漢好的技術,他們也不敢用,即便用了,也是小心翼翼忐忐忑忑,彷彿着用的多了,便會身死族滅一般。

張德在揚子江行走這麼多年,別的不敢說,刺殺他的人裡面,荊襄豪門絕對不在少數。

至少蕭氏肯定有巴不得他去死的老大貴族。

若非留着這些老大貴族還有用處,老張早就把這數千上萬的蕭氏家族屠了個乾淨。

“先進”和“發展”是對比出來的,沒有荊襄老大世族的承託,怎麼顯示得出武漢權貴資本家們的“溫柔”“多情”?

更何況,武漢的待遇多多少少,三五年都會提一提。而荊襄小農或者山民,別說三五年,三五代人也就那樣。

種豆一石,只得三成;種糧兩畝,只收八分。

這就是荊襄底層的現狀……哦不,這還不是底層,比小農更底層的存在也是有的。一個地方豪強,按照兩千人的家族計算,其中泰半都是農奴。

那末,農奴就是最底層了嗎?

不是。

因爲比農奴更低的,就是世世代代的奴隸。

以荊州爲例,治所江陵縣固然也是天下雄州之地,但江陵以東有一片澤國縣城叫作安興縣。此縣在東北沼澤地和山區,有着數量不小的累世奴隸存在。這些奴隸的來源比較複雜,有本身就是逃奴的,有南北朝戰亂時期的北方小農,也有山中雜居的野人。

總數量有五六千,分別爲江陵縣、安興縣的豪門所有。

他們的待遇,大約就是跟牲畜差不多,成年之後開始在主人的安排下交配,然後生產新一代的奴隸……如此循環下去。

而且他們和一般的農奴不同,農奴還有翻身的希望,這些存在,沒有主人他們是活不下去的。

當年老張爲沔州長史,老李爲竟陵縣令,對此事都是心知肚明,但這些奴隸,他們買的心思都欠奉。

純粹是機械的無意識人形牲口,講白了,他們被主人洗的連腦子都不帶,沒有個人的主觀意識。

若非這只是特殊時代的特殊產物,情緒上很不爽的老張,可能就真的提起四十米的大刀砍死那幫荊襄老世族雜碎。

荊襄離武漢這麼近,卻始終沒有撿到武漢太大的便宜,固然有荊襄上層社會的保守封閉原因,但老張爲數不多個人情緒上的不爽,就用在了這個“近鄰”身上。

至於公安縣那個倒黴蛋,純粹屬於意外。

有本能想要疏遠武漢的地方州縣,自然也有想要擁抱的。

同樣是荊襄“近鄰”,峽州、歸州就希望在湖北總督老大人張德的帶領下,走向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

唯一不爽的是,東進武漢的道路,被荊襄堵住了。

比如夷陵順流直下,過荊州就有四鎮三關一個百里洲,到哪兒都得把錢袋子抖個響叮噹。也就是因爲販運貨物前往武漢利潤高,否則咬咬牙,還是會交給荊襄豪門的白手套去賺大頭利差。

以絲綢爲例,世人只知蜀錦,卻不知道峽州南北,同樣是有品質極好生絲的。尤其是巴山縣和遠安縣兩地,早年就是冉氏的重要生絲收購“基地”。

也就是這十來年,才扭轉了非常尷尬的局面,能夠讓本地人把生絲販賣到武漢賺錢。

只從收入上來講,地理位置比較尷尬的兩縣,僅僅是糧農轉桑農,就基本能夠保證一年到頭能有飯吃。

長陽縣有個碼頭,就是專門給巴山縣購入糧食做堆場的,糧倉每天都要販運糧食進入巴山縣。

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所以不管荊襄豪門怎麼想,峽州這種不尷不尬的地界,是尤爲希望張德統籌管理湖北,那麼峽州本地的物流成本,就會進一步降低。不管官僚和土豪們的本意如何,桑農是在蛋糕做大的過程中,享受到了便利、好處。

而歸州情況和峽州類似,早年煤礦還沒什麼用,但隨着武漢的幾個鋼鐵廠以及燃料大戶越來越龐大,市民階層對燃煤的需求也是每日劇增,兩州儲量不算太豐富,但開採相對便利的煤礦,也就有了存在價值。

尤其是水運成本極低,一支十條沙船的船隊哪怕翻船一半,也還是有得賺,利潤相當可觀。

可如果自用消耗,那煤礦和路邊的石頭沒有區別。

荊襄豪門,出於自己優勢存在的考量,對武漢是抗拒的。

但對歸州、峽州這些地方“屌絲”來說,武漢這個高富帥帶他們玩就行,白富美什麼的,反正他們連想都不敢去想。

只是現在的問題,就是荊襄這個白富美擋在了前面,以往“屌絲”沒辦法,愛得深沉所以跪舔。

現如今卻是大不一樣,擺明了高富帥要帶大家一起爽,勇氣自然就有了那麼一丟丟,就算不敢正面反抗,迂迴狂抱高富帥的大腿,那肯定是沒問題的。

更何況,“屌絲”並非是真的矮矬醜,哪怕只是賣煤、生絲、木材、陶土,他們也能翻身。

只今年爲止,江夏新開陶瓷廠就有十七八家,大小不論,但技術都是沒差。而巧得很,峽州、歸州都是品質不差的紫砂陶土,高檔器皿在兩京諸州的銷路根本不愁。尤其是貴族們在對外掠奪貴金屬的過程中,手中掌握了大量的現金。

揮霍,正是貞觀朝第二十五個年頭的主流。

局部地區通貨緊縮,局部地區通貨膨脹,荒誕卻又現實。

峽州也不是沒想過自己做紫砂陶土深加工,可請一個武漢陶瓷大工的成本極高。一個三五千人口的地方土豪,是很難承受得起這種前期投資的。

退一步講,就算咬咬牙承擔得起,從投資開發到打開銷售渠道,僅僅時間成本,最少都要一年半。

而最完美的條件全部達成之後,最終還是要走水路,可問題又繞回原點,如果走水路,就要被荊州世家、豪強強行勒索。

選擇走陸路,那成本更加誇張,除了要被荊襄豪族勒索之外,還要承擔更高的商品折損率,甚至一趟貨沒有到京城,就已經全部毀壞。

這種情況,就不得不低頭,把自己生產出來的優質商品,轉交給荊襄豪族的白手套,讓他們賺取最大的利潤。

實際上的狀況又是什麼呢?荊襄豪族往往把從上游、高山地區的優質商品拿來,轉手就賣給武漢。

他們連販運到京城的意願都沒有,更不要說出口貿易,那都是懶得搭理的事情。

講白了,荊襄豪族和佔山爲王的山大王並沒有區別,就是個高等級的二道販子。

只不過他們的名聲更好聽,社會地位更加高一點。

類似歸州、峽州的地方州縣,只是這一兩家嗎?自然不是。

所以當張公謹上臺之後,地方精英都是相當的雀躍,而且大膽推測,接下來就是江漢觀察使上位,整個湖北就會被徹底地統籌在一起。

至於武漢跟各地豪族的鬥法,除了極少數的頑固老世族,絕大多數嘴上不敢喊,但內心是支持武漢的。

原因很簡單,屁股決定腦袋。

武漢對各地各個階層的推動,是肉眼可見,是親身感受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是地方土鱉對於老世族的畏懼,又是千幾百年以來的正常心態,在沒有真正決出勝負之前,他們是絕對不敢公開支持武漢,哪怕內心狂喜,內心呼吼,甚至恨不得在夢中搖旗吶喊。

只是爲了表示對武漢的默認支持,去年今年兩年,武漢的秋季運動會,都有湖北各地州縣的隊伍前來參加。

比如遠安縣這個小縣城,就有參加摔跤的選手,是遠安縣所在鎮將的親兵。

這些人本身是遊離在地方體制之外的,他們的見識、見聞,在武漢看到的一切,傳達回“老家”之後,可信度更高。對有意“進步”,想要“發展”的地方精英來說,這就是說服同僚、屬下甚至是鄉黨的最好方式。

於是和去年相比,今年秋季運動會中,很明顯湖北各地州縣前來觀摩的官吏,都開始逐漸向江漢觀察使府表達了意願,甚至有個別相當“激進”的官吏,在府內開辦的交流會上,居然十分鄭重地作了公開表態。

毫無疑問,隨着張德正式入京,湖北諸地的地方土鱉,也逐漸不願意做沉默的大多數,明知道要面臨荊襄豪族的威壓,但此時此刻,只有亮明態度,選擇站隊,纔是唯一出路。

不管從理性還是感性出發,對這些個地方精英而言,武漢的勝出是必須的,更是理所當然的!

第十五章 功業第十二章 東風氏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饋第一章 站街女第四章 癲狂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三十章 這一屆熊孩子第九章 無奈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二章 西行第五十八章 理解錯誤(遲來的一更)第八十六章 排隊第四十八章 加速時代第四十一章 奔頭第六十八章 安排第七十八章 地位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七十章 變化第三十八章 二代少年第一章 換個流程第七章 大舞臺第二十五章 我們的事業無人知曉第五十五章 都要發(第三更)第四十九章 魔性第六十一章 命好第三十九章 真會玩第六十三章 拜訪第九十八章 意思第九十八章 巧了第十三章 無道第五十五章 蘇將軍在草原(第三更)第十八章 弄璋之喜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八十一章 教育工作者第四十一章 看在“良心”的份上第四十三章 紛紛請戰第十章 衆犬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二十八章 感慨第二十二章 拉投資第四十五章 奇人奇事第二十八章 無語第九十八章 遮羞不成第三十章 忍不住第三十八章 錢老闆故智第十八章 辦事效率第五十八章 年獸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五十七章 何來不妥第三十章 李大哥第四十一章 存續發展第六十六章 技術強第九十二章 分水嶺第十六章 餅第九十六章 微小工作第二十章 玩火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四十九章 牀笫之語第十八章 熱情似火第二十一章 簡單粗暴第七十二章 套路上的默契第八十五章 有錢的反派第二章 兩朝勳貴第三十五章 給道士算命第十二章 糊里糊塗第四十章 過山東第八十七章 校址校長第九十九章 宣紙第三十三章 大佬們都來看他第五十六章 柴嗣昌的憂鬱第十九章 需求第十九章 認知變化第二十章 仙人指路第七十三章 路第八十四章 消耗民力第十章 禍害鄉里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聲第七十七章 風雪送雞湯第七十二章 富礦(推薦票!)第十六章 餅第五十八章 公侯萬代第四十五章 活靈活現第九十八章 冒進第七十章 戰慄第四十三章 忠臣(凌晨有票投點俺)第六十五章 杜正倫自救第十三章 大哥第八十一章 老一套第十九章 數學第六十五章 我狂犬也第四十幾章 人品第九十六章 平穩第十八章 進獻第五十四章 相當粗暴第九十三章 變數第五十章 改名第二十九章 見一面第七十四章 打錢
第十五章 功業第十二章 東風氏第九十二章 信息反饋第一章 站街女第四章 癲狂第二十二章 躁動的鬧劇第三十章 這一屆熊孩子第九章 無奈第九十二章 時勢易轉第二章 西行第五十八章 理解錯誤(遲來的一更)第八十六章 排隊第四十八章 加速時代第四十一章 奔頭第六十八章 安排第七十八章 地位第八十一章 腥味第七十章 變化第三十八章 二代少年第一章 換個流程第七章 大舞臺第二十五章 我們的事業無人知曉第五十五章 都要發(第三更)第四十九章 魔性第六十一章 命好第三十九章 真會玩第六十三章 拜訪第九十八章 意思第九十八章 巧了第十三章 無道第五十五章 蘇將軍在草原(第三更)第十八章 弄璋之喜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九十四章 上天有好生之德第八十一章 教育工作者第四十一章 看在“良心”的份上第四十三章 紛紛請戰第十章 衆犬第五十章 一個小風波第九十四章 在川上第二十八章 感慨第二十二章 拉投資第四十五章 奇人奇事第二十八章 無語第九十八章 遮羞不成第三十章 忍不住第三十八章 錢老闆故智第十八章 辦事效率第五十八章 年獸第八十五章 大唐義士第五十七章 何來不妥第三十章 李大哥第四十一章 存續發展第六十六章 技術強第九十二章 分水嶺第十六章 餅第九十六章 微小工作第二十章 玩火第十七章 府中心情第四十九章 牀笫之語第十八章 熱情似火第二十一章 簡單粗暴第七十二章 套路上的默契第八十五章 有錢的反派第二章 兩朝勳貴第三十五章 給道士算命第十二章 糊里糊塗第四十章 過山東第八十七章 校址校長第九十九章 宣紙第三十三章 大佬們都來看他第五十六章 柴嗣昌的憂鬱第十九章 需求第十九章 認知變化第二十章 仙人指路第七十三章 路第八十四章 消耗民力第十章 禍害鄉里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聲第七十七章 風雪送雞湯第七十二章 富礦(推薦票!)第十六章 餅第五十八章 公侯萬代第四十五章 活靈活現第九十八章 冒進第七十章 戰慄第四十三章 忠臣(凌晨有票投點俺)第六十五章 杜正倫自救第十三章 大哥第八十一章 老一套第十九章 數學第六十五章 我狂犬也第四十幾章 人品第九十六章 平穩第十八章 進獻第五十四章 相當粗暴第九十三章 變數第五十章 改名第二十九章 見一面第七十四章 打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