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認知變化

bookmark

“你們這個思路是對的,現在織物種類多,有些家戶一天要換洗的衣裳量大,全靠手洗,總有來不及的時候。尤其是那些自家開客舍的,咱們武漢是定了標準的,輪換抽查,也使得這些人家不得不時常換洗。”

內廠和臨漳山書院也搞創收,不過這一回卻有點特別,是武漢客舍、酒樓的行會,專門委託了內廠和臨漳山書院,希望造一種機器,可以洗衣服很快。

說起洗衣機,也不是沒有,不過都是給礦場、工坊用的。因爲這些單位一次性需要洗滌的衣服數量相當大,於是就有了水力洗衣機,效果只能說還行,工人對衣裳的洗滌效果,也沒有多大追求,和客舍、酒樓行會是全然不同的。

針對這個要求,加上縫紉機的研發過程中帶來的腦洞,內廠和臨漳山書院搞了一種腳踩式洗衣機。用皮帶輪帶動,牛皮繩作爲傳動帶,爲了降低成本且易保養維護,滾筒是木質結構,且是臥式。

一旦轉動,立刻水花四射,需要額外加擋板才能防止打溼。

洗滌效果也很一般,但因爲脫水效果斐然,依然很受行會喜愛。儘管材料和加工工藝都不算成熟,但依然成爲了武漢客舍行會的一個評級標準。

武漢客舍行會受江漢觀察使府的監督下,給擁有腳踏式洗衣機的客舍,在其它要求合格的情況下,評定爲兩星。

因爲行會將這個條件作爲必要條件,這就導致不少來漢旅客在選擇客舍的時候,就有了一個傾向。

標準反向影響了市場,市場又使得生產研發單位得以回籠資金,一時間讓內廠和臨漳山書院都有點打開新世界的感覺。

腳踏式洗衣機2.0很快就設計出了原型機,在內廠看來,這個業務有搞頭。隨着武漢常駐人口的大大提高,流動人口不斷擴大的現在和未來,腳踏式洗衣機對人力佔用更少,客舍行會從用人角度考慮,也會更加有所傾向。

張德在視察了腳踏式洗衣機的生產車間之後,對他們的思路表示了肯定。按照千萬人次這個來漢規模計算,光靠漿洗坊,洗到猴年馬月去?而武漢的生活生產節奏都很快,又有新式的衛生管理條例,對個人衛生的自我要求也自發地在提高,這種需求是自然而然的。

只要思路正確,市場能夠接受,創收也就水到渠成。

“山長,就是這漿洗粉不好弄,從河套進口的鹼面還是貴了些。前頭萃取皁角,也沒甚用場。”

“那就不叫洗衣機,就叫脫水機好了。”

洗衣服要洗乾淨,這個時代也只能靠手洗。指望弄點鹼面然後扔滾筒裡攪合攪合就能洗乾淨,也無異於做夢。客舍行會看重的,還是批量洗滌之後,能夠快速脫水,只脫水這一點,就強了不知道多少。

要知道全國各地的旅客穿着各有不同,衣服的材料緻密度沒有標準,萬一擰乾水份的時候大力點,絲麻質量不好直接斷裂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情。而脫水桶甩幹,靠的是離心力,弄壞的概率就大大降低。

客舍能夠提供洗衣服務,還能不洗壞,在這年頭,是相當高的服務質量。

“這機子,賣蘇杭興許也能成。還有泉州廣州,那也是旅客甚多的地界。工坊也多,還沒有水力大機子,咱們這機子,說不定還能賣去工坊。”

“工坊不能仿造麼?”

“少仿個還行,多了絕對做不來。蘇州巧木匠一天能做幾塊筒壁?再說廣州銅鐵作坊,又能做幾個軸?不說軸,就是輪子,就是皮帶,他們又能做多少?”

“有理,咱們這些都是現成的,不過是拿別處機子的零件重新攢了一個新機子。成本算下來確實不高。”

漢陽鋼鐵廠的鐵器青銅器模範相當多,別的地方要是也用個青銅軸承,能虧出血,武漢同樣用青銅軸承,壓力並不大,技術相當成熟。更何況武漢也不用青銅,鐵器加工也是相當的成熟,球墨鑄鐵能夠相對“穩定”地產出,何況這個。

多年的技術積累,僅僅是材料一項,就足夠讓別處土豪乾瞪眼。而想要從武漢這裡摳一個材料配方,難度係數相當的高,外界甚至根本不知道誰掌握誰不掌握。

武漢“土貢”之中,有兩種地磚能燒製出紫色,一種是紅紫色,加的是銅;另一種是相當純粹的紫色,用的卻是鉛、金以及一種黔中特產的礦石粉末,還有無色透明玻璃。

而加熱的溫度又各自不同,五百度、七百度和一千一百度燒製出來的品相是大相徑庭的。

僅僅是這些配方和加工工藝,武漢吃個一百年都沒有問題,如果其他地方沒有運氣相當不錯的燒窯小工爆人品,那麼這個工藝配方吃個兩三百年都有可能。

“土貢”表面上來看武漢是有點虧,但實際上“土貢”不是專供,洛陽權貴追捧朱紫也不是一天兩天,哪怕大唐亡了,換了新的朝代,這種權貴的硬性需求依然放在那裡。

也是因爲這個原因,武漢的研究熱情還是相當不錯的,訂單維持了生產,也維持了技術。

二十年前,人們對技術還停留在“匠人”這個層面,但貞觀二十年的當下,至少揚子江兩岸,精英階層的視角早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哪怕是吳王府,儘管某個親王沉迷放大小蝌蚪不能自拔,但吳王府研磨的眼鏡片還是相當優秀的。僅僅是賣眼鏡片,以及兵部採購“千里眼”,就足夠讓某個親王可以繼續揮霍財富探究小蝌蚪的秘密。

市場的興盛,能夠讓聰明人發生改變。同樣的,市場的極大崩壞,也能夠讓笨蛋稍微清醒一點。

浙水兩岸的土豪們頭一次覺得得自己辦個大型造船廠,還不能光造看上去個頭大的玩意兒。

從武漢買船是很爽,但船跑得沒“海賊”快,“海賊”船撞過來立刻就能撞個破洞,也讓正在遭受煎熬的浙水兩岸“出口商”們痛定思痛,打鐵還需本身硬,不但要好船,還得要好人……

不過自身硬之前,還得先服軟,這就有點尷尬了。

第二十四章 無奈第八章 今時溫二第十七章 門房魏大爺第三十二章 認清自己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五章 關係網第四十二章 不是等閒第七十八章 極品飛馬2(三更)第七十章 不同的鳥兒們第六十二章 圓桌好漢第七十九章 比爛第十二章 衝突第二十二章 道理相通第二十八章 無語第十一章 食肆見聞第九十五章 押寶第十七章 唱歌的程處粥第八十一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十章 禍害鄉里第五十六章 年輕活力第十七章 少年立論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七十七章 錢太多第六章 一個人的畢業第四十三章 有點意思第十章 始料不及第四十九章 行動第五十五章 暗爽不已第九章 禮尚往來第九十七章 石碑之威第十八章 投資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聲第八十九章 新路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四章 俺脫第五十章 功績第八十四章 出乎意料(豬年初一第二更)第九十九章 摸底第二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四十一章 專利司不成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六十八章 小偏差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第七十三章 歪風邪氣第二十九章 一千萬貫第四十六章 教育大鱷第九十二章 驟變第二十四章 都是好詩啊(第二更求推薦票)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十三章 豪門稻草第十五章 搞定第七十六章 崔娘子的麻煩事第三章 閃了腰第六十八章 鑽營之道第三十章 單道真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第十一章 抗稅背後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第六十五章 修路的心第四十八章 滿庭芳第五章 大買賣第八十三章 幫會第八十六章 排隊第八十六章 參差荇菜好吃嗎第五十九章 冷靜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簡單第五十二章 唯一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九章 不順第七十八章 極品飛馬2(三更)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二十九章 特殊貿易第二十七章 成熟的土壤第六十六章 豐厚回報第七十章 事有偏差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四十一章 淮揚新風第二十三章 用力舔第六十二章 提督第二十七章 給人添堵第六十章 搓你狗頭第八十八章 珍珠養殖第六章 癡女第八章 接風第八十章 免稅成兵第三十三章 東海共識第一章 站街女第十八章 辦事效率第六十二章 業務多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六十幾章 推油第五十五章 拜門何求第四十六章 沔州行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二十七章 關愛老年人第八十七章 小盤算(年初二第三更!)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九十四章 人味兒
第二十四章 無奈第八章 今時溫二第十七章 門房魏大爺第三十二章 認清自己第五十四章 慚愧第五章 關係網第四十二章 不是等閒第七十八章 極品飛馬2(三更)第七十章 不同的鳥兒們第六十二章 圓桌好漢第七十九章 比爛第十二章 衝突第二十二章 道理相通第二十八章 無語第十一章 食肆見聞第九十五章 押寶第十七章 唱歌的程處粥第八十一章 冬天裡的一把火第三十六章 稱宗道祖第十章 禍害鄉里第五十六章 年輕活力第十七章 少年立論第八十九章 德不配位第七十七章 錢太多第六章 一個人的畢業第四十三章 有點意思第十章 始料不及第四十九章 行動第五十五章 暗爽不已第九章 禮尚往來第九十七章 石碑之威第十八章 投資第五十七章 江湖名聲第八十九章 新路第五十七章 切入點第四章 俺脫第五十章 功績第八十四章 出乎意料(豬年初一第二更)第九十九章 摸底第二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一章 京中急件第四十一章 專利司不成第三十九章 做媒第六十八章 小偏差第六十五章 農事院第七十三章 歪風邪氣第二十九章 一千萬貫第四十六章 教育大鱷第九十二章 驟變第二十四章 都是好詩啊(第二更求推薦票)第七十六章 兩個成語第十三章 豪門稻草第十五章 搞定第七十六章 崔娘子的麻煩事第三章 閃了腰第六十八章 鑽營之道第三十章 單道真第二十五章 放下屠刀不成佛第十一章 抗稅背後第十一章 自己搬起來的石頭第六十五章 修路的心第四十八章 滿庭芳第五章 大買賣第八十三章 幫會第八十六章 排隊第八十六章 參差荇菜好吃嗎第五十九章 冷靜第三十三章 套路不簡單第五十二章 唯一第五十六章 深意第九章 不順第七十八章 極品飛馬2(三更)第五十六章 擔憂第二十九章 特殊貿易第二十七章 成熟的土壤第六十六章 豐厚回報第七十章 事有偏差第五十五章 天生孽障第四十一章 淮揚新風第二十三章 用力舔第六十二章 提督第二十七章 給人添堵第六十章 搓你狗頭第八十八章 珍珠養殖第六章 癡女第八章 接風第八十章 免稅成兵第三十三章 東海共識第一章 站街女第十八章 辦事效率第六十二章 業務多第五十二人 詩人第六十幾章 推油第五十五章 拜門何求第四十六章 沔州行第五十四章 猶如關東之門戶第二十七章 關愛老年人第八十七章 小盤算(年初二第三更!)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第九十四章 人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