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復興二年。
春。
皇帝張超下詔,再次重申永不加賦。在重申田賦總數固定不增加的情況下,朝廷公佈了朝廷中原直轄地區的田畝數量。
一千四百四十萬三千八百六十二頃,比之貞觀初的八百二十萬頃,增長了六百餘萬頃耕地數量。
雖然說此時一畝地面積比後世的小,此時一畝五百五十平左右,而後世一畝六百六十平左右。
但朝廷依然擁有十四億四千多萬畝田地,這個耕地數量是相當恐怖的。尤其,這個耕地數量,是不包含諸侯封地內的耕地面積的。
如果加上諸侯的耕地面積在內,那麼將突破兩千萬頃地。
大華不缺耕地,就算這兩千萬頃,都只是已經耕種的田地。如呂宋、朝鮮、河中、信度等地還有大量的可耕地沒有開墾出來。
朝廷兩這兩十億畝已耕地來攤分固定的三千萬貫田賦和丁稅,每畝分攤不過十五文錢。
這十五文錢裡,包括了田賦,也包括了攤入田賦中的丁稅。
兩十億畝耕地面積,大華總人口也不過九千萬,平均每人佔有耕地二十二點二畝左右。
看似不多,但對比隋最強盛時,人均九畝耕地,其實已經翻了兩倍多。
而大華如今的農業生產技術大大提高,從事農業的人口大大減少,因此實際上,農夫們擁有的耕地數量還要增加不少。
一家擁地百畝,算是非常尋常的自耕農。
擁有一百畝地,田稅和丁稅加一起也不過一千五百文錢,除此之外,別無他賦。
農民們其它的開支則是種子、肥料,還有耕種折舊,牛馬使用等開支。相對來說,哪怕糧食賣的最便宜,只要不遇災,這一年都能有不少存餘。
對於百姓來說,永不加賦,真是一劑最讓他們放心的良藥。
總田賦和總丁稅一直固定爲三千萬貫,但大華不斷開疆拓土,耕地面積不斷增加,平攤下來的賦就一直在不斷的降低。
這是一個非常直觀的開拓紅利,哪怕不移民去邊疆,百姓也能得到非常直觀的好處收益。
對百姓來說,還有一個最大的福利是攤丁入畝,丁額固定。
過去丁稅佔大頭,一家有幾個丁就得承擔幾個丁稅和丁役。有的時候,役甚至比稅更負擔重。
在擁有的耕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家裡人丁越多,則負擔越重。
百姓無法承擔這種壓力之後,就會自然則然的少生,甚至生了也會溺嬰棄嬰,甚至送孩子去出家,及至賣兒賣女爲奴。
那些出家的,賣爲奴的,過去實際上根本就不能算是國家子民,對國家毫無益處。
國家的人口達到一定程度就漲不動了,根本原因還是土地不足,負擔太重,於是百姓自己調節了人口增長。
而現在,一個永不加賦,讓百姓的田賦大大減輕,甚至可以說,純田賦來說,甚至不及過去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
而一個攤丁入畝,不需要再承擔免費勞役,更是大大的減輕了百姓負擔,解放了生產力。
生產技術提高,糧食產量大增。
朝廷對外開疆拓土,移民實邊,耕地面積在不斷的增加,於是每畝田賦進一步的降低了。
百姓的負擔更輕了,他們都能擁有足夠耕種的田地,可以養家,甚至供養更多的孩子。
甚至醫療技術的提高,以及醫療投入的增加,百姓手裡更富裕,如牛痘接種技術,如鄉鎮醫院的設立,鄉村診所的推廣扶持,都讓百姓的壽命延長,新生兒夭折率大大降低。
這個時代的百姓,算是遇上了最好的時代。
有不下兩千萬的奴隸在爲他們墊腳,讓他們成爲幸福的自耕農,可以多生多育,可以生的起,也養的起。
每人個都在享受着這個時代的紅利。
耕地、田賦,甚至是醫療和教育等基礎的投入。
朝廷鼓勵人口增長,但若沒有一定的基礎條件,就算有政策鼓勵,也是空的。進行能夠讓百姓早婚早育,但百姓若養不起,生的多了也會直接拋棄溺死。甚至百姓貧窮,孩子病了也無錢醫治,一樣容易早夭。
歷史上,滿清人口爆炸,正是源於永不加賦,尤其是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徹底的放開了人口增長的閘門。
家庭人丁增長,不再是負擔,而是一個幫助。
如今就算生再多也不怕,雖然中原地區已經不再分田均地了,但兒子長大後,可以把家裡田產傳給嫡長子,然後讓其它兒子或去經商打工,或者去邊疆移民屯墾。
到了邊疆,一樣能分到田地,努力之下也能建立一個家族。
就算去做工人,去經商,以如今的環境,也會很有發展前途。
生的多,不用愁負擔重稅賦重,也不用愁將來孩子分家,把本就不多的幾畝地給分的越少,不擔心孩子們將來無法生活。
正月裡皇帝的新詔令一下,繼續重申永不加賦,重申攤丁入畝,讓百姓們都無不感恩。
而隨着這道詔令下達的,還有朝廷的男十五女十四爲結婚年齡,晚婚兩年則將由官媒匹配的詔令。
朝廷鼓勵大家多生育,在對晚婚處罰的同時,也對多生的夫婦進行一定的獎勵。
甚至出臺了每生一個孩子,官府就給予一筆補貼款。
孩子接牛痘免費,六年免費義務教育等等條件。
多生孩子朝廷居然還給賞錢。
шωш ⊕T Tκan ⊕¢ ○
這可真是破天荒的事情。
另一方面,朝廷也鼓勵鰥夫寡婦再娶再嫁。
“好政策啊!”
“是啊,皇恩浩蕩啊。”
“陛下真是仁義天子。”
“吾皇萬歲!”
這年頭,百姓普通十五六歲就成親,然後就開始生孩子,一兩年懷一個,正常情況下,能生到四五十歲。
一個女人生上十幾個非常正常。
只不過由於過去普遍條件不好,生的多但夭折率較高,能留下一半就不錯了。可就算能活下來大半,但因爲天災或者負擔重原因,許多人家這一半也是養不活的,最終孩子或溺或棄或賣,最終能留下來三五個都不容易了。
朝廷甚至放開了百姓納妾的禁令,只要婚後五年無所出,就允許百姓納妾。而在過去,百姓沒爵是不能納妾的,除非是無後且到了四十多歲,這個時候才允許納妾。
但現在,朝廷規定,只要娶妻後五年無所出,就允許納一妾。
爲了增加人口,張超也是非常的努力了。
雖然這些年朝廷不斷的征服外族甚至是購買奴隸,但張超對此也還是有一條警戒線。
不論如何,都得保證漢民族爲主體,而且還得是佔據多數。
否則,中華必亂。
他可不能接受華夏將來有一天,會如印度一樣的被換種。
漢家可以允許一部份胡夷與漢通婚然後同化,但這也得小心謹慎。
最穩妥的當然是漢一直爲主體,一直保持強大的數量,而要做到這個,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鼓勵漢人多生。
一對夫妻若是生上五個以上,保持這生育率,再減少點夭折率,那麼漢人的人口增長率將會是非常可觀的。
現在甚至有人向張超建議,那些崑崙奴等異族奴隸,尤其是那些看着與中原人種大相差異的奴隸,要閹割他們,避免他們繁衍後人過多。
這個提議被內閣否定了,張超倒也不支持。
現在的奴隸數量確實多,包括突厥奴、高句麗奴、琉求奴、呂宋奴等等在內,數量突破了兩千萬,佔據了大華人口的兩成多。
但奴隸們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的現狀,都註定他們不可能如漢人一樣的生育繁衍。
他們許多人甚至連娶妻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生孩子,這些人也沒有什麼醫療保障,他們奮鬥一生可能都換不回自己的自由。
他們工作條件也艱苦,壽命會普通偏短。
就算有些人能娶到媳婦,可他們也會養不起太多孩子。
總的來說,奴隸們的人口增長率,會遠遠低於漢人的增長率,這是事實。
再加上部份蠻夷胡狄,其實也算是半個華夏人,他們世代居住於華夏周邊,比較容易通過通婚被同化入漢主體。
在御前會議上。
張超對內閣的宰相們提出一條建議。
多生孩子不但有獎勵,而且應當是階梯式增幅獎勵,生的越多,獎的越多。而且朝廷應當免費爲產婦接生孩子,生產的費用一律免費。
孩子接受六年免費義務教育期間,那麼孩子的醫療和教育費用,都應當由朝廷承擔。
這些策略,都是爲了保證人口的增長率。
而人口,在這個時代,是超出一切的頂級資源。
尤其是對於如今正在不斷擴張,無人可敵的情況下,人口增加不是壓力,而是動力。
大華不有數之不盡的田地等着開墾,有着許之不盡的地方,等着去征服。
只要能夠保持人口增長率,朝廷也就夠將眼下的對外擴張態勢保持住。
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大華的擴張一天不止,那麼大唐就一天不用遭受外敵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