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7章 皇恩浩蕩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復興二年。

春。

皇帝張超下詔,再次重申永不加賦。在重申田賦總數固定不增加的情況下,朝廷公佈了朝廷中原直轄地區的田畝數量。

一千四百四十萬三千八百六十二頃,比之貞觀初的八百二十萬頃,增長了六百餘萬頃耕地數量。

雖然說此時一畝地面積比後世的小,此時一畝五百五十平左右,而後世一畝六百六十平左右。

但朝廷依然擁有十四億四千多萬畝田地,這個耕地數量是相當恐怖的。尤其,這個耕地數量,是不包含諸侯封地內的耕地面積的。

如果加上諸侯的耕地面積在內,那麼將突破兩千萬頃地。

大華不缺耕地,就算這兩千萬頃,都只是已經耕種的田地。如呂宋、朝鮮、河中、信度等地還有大量的可耕地沒有開墾出來。

朝廷兩這兩十億畝已耕地來攤分固定的三千萬貫田賦和丁稅,每畝分攤不過十五文錢。

這十五文錢裡,包括了田賦,也包括了攤入田賦中的丁稅。

兩十億畝耕地面積,大華總人口也不過九千萬,平均每人佔有耕地二十二點二畝左右。

看似不多,但對比隋最強盛時,人均九畝耕地,其實已經翻了兩倍多。

而大華如今的農業生產技術大大提高,從事農業的人口大大減少,因此實際上,農夫們擁有的耕地數量還要增加不少。

一家擁地百畝,算是非常尋常的自耕農。

擁有一百畝地,田稅和丁稅加一起也不過一千五百文錢,除此之外,別無他賦。

農民們其它的開支則是種子、肥料,還有耕種折舊,牛馬使用等開支。相對來說,哪怕糧食賣的最便宜,只要不遇災,這一年都能有不少存餘。

對於百姓來說,永不加賦,真是一劑最讓他們放心的良藥。

總田賦和總丁稅一直固定爲三千萬貫,但大華不斷開疆拓土,耕地面積不斷增加,平攤下來的賦就一直在不斷的降低。

這是一個非常直觀的開拓紅利,哪怕不移民去邊疆,百姓也能得到非常直觀的好處收益。

對百姓來說,還有一個最大的福利是攤丁入畝,丁額固定。

過去丁稅佔大頭,一家有幾個丁就得承擔幾個丁稅和丁役。有的時候,役甚至比稅更負擔重。

在擁有的耕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家裡人丁越多,則負擔越重。

百姓無法承擔這種壓力之後,就會自然則然的少生,甚至生了也會溺嬰棄嬰,甚至送孩子去出家,及至賣兒賣女爲奴。

那些出家的,賣爲奴的,過去實際上根本就不能算是國家子民,對國家毫無益處。

國家的人口達到一定程度就漲不動了,根本原因還是土地不足,負擔太重,於是百姓自己調節了人口增長。

而現在,一個永不加賦,讓百姓的田賦大大減輕,甚至可以說,純田賦來說,甚至不及過去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

而一個攤丁入畝,不需要再承擔免費勞役,更是大大的減輕了百姓負擔,解放了生產力。

生產技術提高,糧食產量大增。

朝廷對外開疆拓土,移民實邊,耕地面積在不斷的增加,於是每畝田賦進一步的降低了。

百姓的負擔更輕了,他們都能擁有足夠耕種的田地,可以養家,甚至供養更多的孩子。

甚至醫療技術的提高,以及醫療投入的增加,百姓手裡更富裕,如牛痘接種技術,如鄉鎮醫院的設立,鄉村診所的推廣扶持,都讓百姓的壽命延長,新生兒夭折率大大降低。

這個時代的百姓,算是遇上了最好的時代。

有不下兩千萬的奴隸在爲他們墊腳,讓他們成爲幸福的自耕農,可以多生多育,可以生的起,也養的起。

每人個都在享受着這個時代的紅利。

耕地、田賦,甚至是醫療和教育等基礎的投入。

朝廷鼓勵人口增長,但若沒有一定的基礎條件,就算有政策鼓勵,也是空的。進行能夠讓百姓早婚早育,但百姓若養不起,生的多了也會直接拋棄溺死。甚至百姓貧窮,孩子病了也無錢醫治,一樣容易早夭。

歷史上,滿清人口爆炸,正是源於永不加賦,尤其是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徹底的放開了人口增長的閘門。

家庭人丁增長,不再是負擔,而是一個幫助。

如今就算生再多也不怕,雖然中原地區已經不再分田均地了,但兒子長大後,可以把家裡田產傳給嫡長子,然後讓其它兒子或去經商打工,或者去邊疆移民屯墾。

到了邊疆,一樣能分到田地,努力之下也能建立一個家族。

就算去做工人,去經商,以如今的環境,也會很有發展前途。

生的多,不用愁負擔重稅賦重,也不用愁將來孩子分家,把本就不多的幾畝地給分的越少,不擔心孩子們將來無法生活。

正月裡皇帝的新詔令一下,繼續重申永不加賦,重申攤丁入畝,讓百姓們都無不感恩。

而隨着這道詔令下達的,還有朝廷的男十五女十四爲結婚年齡,晚婚兩年則將由官媒匹配的詔令。

朝廷鼓勵大家多生育,在對晚婚處罰的同時,也對多生的夫婦進行一定的獎勵。

甚至出臺了每生一個孩子,官府就給予一筆補貼款。

孩子接牛痘免費,六年免費義務教育等等條件。

多生孩子朝廷居然還給賞錢。

這可真是破天荒的事情。

另一方面,朝廷也鼓勵鰥夫寡婦再娶再嫁。

“好政策啊!”

“是啊,皇恩浩蕩啊。”

“陛下真是仁義天子。”

“吾皇萬歲!”

這年頭,百姓普通十五六歲就成親,然後就開始生孩子,一兩年懷一個,正常情況下,能生到四五十歲。

一個女人生上十幾個非常正常。

只不過由於過去普遍條件不好,生的多但夭折率較高,能留下一半就不錯了。可就算能活下來大半,但因爲天災或者負擔重原因,許多人家這一半也是養不活的,最終孩子或溺或棄或賣,最終能留下來三五個都不容易了。

朝廷甚至放開了百姓納妾的禁令,只要婚後五年無所出,就允許百姓納妾。而在過去,百姓沒爵是不能納妾的,除非是無後且到了四十多歲,這個時候才允許納妾。

但現在,朝廷規定,只要娶妻後五年無所出,就允許納一妾。

爲了增加人口,張超也是非常的努力了。

雖然這些年朝廷不斷的征服外族甚至是購買奴隸,但張超對此也還是有一條警戒線。

不論如何,都得保證漢民族爲主體,而且還得是佔據多數。

否則,中華必亂。

他可不能接受華夏將來有一天,會如印度一樣的被換種。

漢家可以允許一部份胡夷與漢通婚然後同化,但這也得小心謹慎。

最穩妥的當然是漢一直爲主體,一直保持強大的數量,而要做到這個,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鼓勵漢人多生。

一對夫妻若是生上五個以上,保持這生育率,再減少點夭折率,那麼漢人的人口增長率將會是非常可觀的。

現在甚至有人向張超建議,那些崑崙奴等異族奴隸,尤其是那些看着與中原人種大相差異的奴隸,要閹割他們,避免他們繁衍後人過多。

這個提議被內閣否定了,張超倒也不支持。

現在的奴隸數量確實多,包括突厥奴、高句麗奴、琉求奴、呂宋奴等等在內,數量突破了兩千萬,佔據了大華人口的兩成多。

但奴隸們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的現狀,都註定他們不可能如漢人一樣的生育繁衍。

他們許多人甚至連娶妻的機會都沒有,更別說生孩子,這些人也沒有什麼醫療保障,他們奮鬥一生可能都換不回自己的自由。

他們工作條件也艱苦,壽命會普通偏短。

就算有些人能娶到媳婦,可他們也會養不起太多孩子。

總的來說,奴隸們的人口增長率,會遠遠低於漢人的增長率,這是事實。

再加上部份蠻夷胡狄,其實也算是半個華夏人,他們世代居住於華夏周邊,比較容易通過通婚被同化入漢主體。

在御前會議上。

張超對內閣的宰相們提出一條建議。

多生孩子不但有獎勵,而且應當是階梯式增幅獎勵,生的越多,獎的越多。而且朝廷應當免費爲產婦接生孩子,生產的費用一律免費。

孩子接受六年免費義務教育期間,那麼孩子的醫療和教育費用,都應當由朝廷承擔。

這些策略,都是爲了保證人口的增長率。

而人口,在這個時代,是超出一切的頂級資源。

尤其是對於如今正在不斷擴張,無人可敵的情況下,人口增加不是壓力,而是動力。

大華不有數之不盡的田地等着開墾,有着許之不盡的地方,等着去征服。

只要能夠保持人口增長率,朝廷也就夠將眼下的對外擴張態勢保持住。

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大華的擴張一天不止,那麼大唐就一天不用遭受外敵的入侵。

第329章 虯髯客、紅拂女第759章 兒皇帝第124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493章 百萬雄師第361章 節度使第247章 壓歲錢、采薇第七十二章 女工第1411章 國相第832章 君臣鬥毆第1259章 弒君之意第769章 小魚兒大魚兒第302章 插秧忙第1550章 又一個李世民第1096章 先機第1377章 發難第1289章 權臣一言堂第599章 通通吃掉第877章 唐旗第1260章 瘋王第1387章 瘟疫第774章 白日夢第九章 一羣吃貨第七百三十章 1般1般,朝中第3第1456章 華租界第1011章 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第1325章 聞風而動第331章 去洮州第136章 燒刀子和二鍋頭第809章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1083章 五年之約第205章 私塾第555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870章 王牌第632章 得意的笑第1247章 請陛下退位第1537章 讓他跪第495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1070章 敢爲天下先第762章 做個交易第649章 觀音婢第1526章 斯巴達訓練營第1403章 大憲章第391章 削爵奪官第252章 長安紙貴第1014章 單刀赴會第620章 頭一炮第1100章 恩惠第一百五十七章 衣錦還鄉第572章 我李超失職了第502章 地主的清晨第1481章 紅利第897章第346章 正三品、開中第1302章 長孫無忌兵變了第631章 李大帝第735章 新太子第487章 雁門關李靖第988章 私軍第1090章 兩個南越王第733章 幹他媽的長孫無忌第1141章 迷妹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141章 搶食第419章 磨刀霍霍第1157章 夜宴第五十三章 黑野豬第1076章 播種第1119章 無孔不入第366章 免死金牌第787章 嘿嘿嘿!第728章 家祭第864章 排槍第1584章 承乾和長孫無忌知道嗎第1562章 新世家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第827章 非你莫屬第209章 張超著第1237章 我們也反了!第935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救急不救窮第1303章 黃袍加身第241章 探監第1596章 我來,我見,我征服第1586章 僱傭軍第1324章 密謀第675章 小別勝新婚第1278章 兩個太子妃第1485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983章 背後的阻擊第1202章 君臣坦誠第1585章 威鎮鹹海第630章 行者第291章 債還清了第194章 三天三夜第1145章 學壞了第537章 畝產萬斤第1348章 不許美人遲暮 只留英雄白頭第227章 過河卒第1105章 既得隴復望蜀第150章 膽大包天
第329章 虯髯客、紅拂女第759章 兒皇帝第124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493章 百萬雄師第361章 節度使第247章 壓歲錢、采薇第七十二章 女工第1411章 國相第832章 君臣鬥毆第1259章 弒君之意第769章 小魚兒大魚兒第302章 插秧忙第1550章 又一個李世民第1096章 先機第1377章 發難第1289章 權臣一言堂第599章 通通吃掉第877章 唐旗第1260章 瘋王第1387章 瘟疫第774章 白日夢第九章 一羣吃貨第七百三十章 1般1般,朝中第3第1456章 華租界第1011章 卿不負朕,朕亦不負卿第1325章 聞風而動第331章 去洮州第136章 燒刀子和二鍋頭第809章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1083章 五年之約第205章 私塾第555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870章 王牌第632章 得意的笑第1247章 請陛下退位第1537章 讓他跪第495章 近水樓臺先得月第1070章 敢爲天下先第762章 做個交易第649章 觀音婢第1526章 斯巴達訓練營第1403章 大憲章第391章 削爵奪官第252章 長安紙貴第1014章 單刀赴會第620章 頭一炮第1100章 恩惠第一百五十七章 衣錦還鄉第572章 我李超失職了第502章 地主的清晨第1481章 紅利第897章第346章 正三品、開中第1302章 長孫無忌兵變了第631章 李大帝第735章 新太子第487章 雁門關李靖第988章 私軍第1090章 兩個南越王第733章 幹他媽的長孫無忌第1141章 迷妹第318章 嗚呼、賭命第141章 搶食第419章 磨刀霍霍第1157章 夜宴第五十三章 黑野豬第1076章 播種第1119章 無孔不入第366章 免死金牌第787章 嘿嘿嘿!第728章 家祭第864章 排槍第1584章 承乾和長孫無忌知道嗎第1562章 新世家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第827章 非你莫屬第209章 張超著第1237章 我們也反了!第935章第一百二十六章 救急不救窮第1303章 黃袍加身第241章 探監第1596章 我來,我見,我征服第1586章 僱傭軍第1324章 密謀第675章 小別勝新婚第1278章 兩個太子妃第1485章 扯虎皮作大旗第983章 背後的阻擊第1202章 君臣坦誠第1585章 威鎮鹹海第630章 行者第291章 債還清了第194章 三天三夜第1145章 學壞了第537章 畝產萬斤第1348章 不許美人遲暮 只留英雄白頭第227章 過河卒第1105章 既得隴復望蜀第150章 膽大包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