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朕的大唐亡了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立秋過後,日變短,夜變長。.更新最快

天也一天比一天涼快。

八月初七。

夜。

登基的前一夜。

張超一家人已經搬進了紫禁宮,入宮第一件事,張超把紫禁宮,改回紫微宮。

登基用的冠冕禮袍都準備好了。

殿內省尚衣局女奉御帶着一羣局內宮女圍在張超四周,爲他試衣。尚書局的人手藝非常的高超,衣服袍冠鞋襪等都非常的貼身合適,不大不小剛剛好。

這些人也是非常辛苦,她們負責宮中皇家的衣服,不但要製作,而且每天半夜就要開始熨燙衣物,等皇帝起來前,就要把衣服準備好送過去。

衣服熨燙的很整齊,而且薰過衣。

上玄下赤的龍袍,顏色偏暗,這種色調張超並不喜歡。赤是暗紅,玄色,則是先染白再染黑,黑中揚赤。

皇帝的這套大禮服,其實還是起身周,一直延續到如今,象徵的是正統。

奉御捧來旒冕。

皇冠嚴格來講,不叫冠。

皇帝戴的叫冕,冕和冠算是兩種不同的概念,雖然說這都是戴在頭上的物件,但對於帝王而言,含義就帶有唯一性和推他性了。

就好比皇帝自稱朕,朕雖然也是我的意思,但除了皇帝其它人不能用。

冠,就好比我,很平常,誰都能用,甚至連猴子都能戴。

但冕,則獨顯尊敬,彰顯身份。

所以加冕、衛冕也就擁有獨特的含義。

冕,天子、王侯、卿大夫才能戴的帽子,說文解字裡專門註明,冕,大夫以上冠也。

帝王冠冕,就是皇冠,皇帝才能戴的帽子。

這個帽子也一樣是千百年來都不曾改變的式樣,

大體由“”、“旒”、“纓”、“”、“纊”、“”等組成。

,就是頭頂上那塊長方板,前圓後方,寓意天圓地方;旒,就是懸掛在方板前後的那個珠玉簾,一般用五彩絲線穿五彩珠玉串連而成;

纓,冕板左右垂下的紅綢繩;

,有專門用途,也是絲做成的線繩,線繩下端有個黃色綿丸,專用名詞叫纊;

纊,其實就是掛在頭上的玉,謂之,因爲兩塊正好位於左右兩隻耳朵旁,所以又名充耳、塞耳;

冠冕如何固定在腦袋上?用一根叫做玉笄的東西,其實就是俗稱的簪子;玉笄的兩端繞頷下系硃紅絲帶,這樣才能把整個冠冕固定住,叫做。

旒,就是擋在天子眼前的那個珠簾。

天子冕十二旒,前後各十二旒。諸侯九旒,上大夫七,下大夫五。

戴着冕,前面還有一排珠簾,這是會擋住視線的。

魏徵和房玄齡、馬周、孔潁達等一羣重臣站在旁邊。

孔潁達做爲翰林學士,又是孔聖後裔,他問張超。

“旒珠垂於眼前,會擋住君王視線,可陛下知道爲何一直以來卻要掛這十二串旒珠呢?”

明日就將是登基御極,因此現在開始,大臣們也開始尊敬張超爲陛下。

張超當然也是知曉一這些這旒珠緣由的,不過還是笑着問,“學士定然知曉深意。”

“旒珠確實大有深意,漢書東方朔列傳裡曾記載東方朔的一番言語。他曾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

水太清澈了就沒有魚,一個人過於苛求明白就會曲高和寡,也就少了信徒和朋友。所以說,做爲統治萬民的帝王,頭上戴個特製的帽子,帽子前面墜上珠簾,正是用來適當摭擋視線的,兩耳旁邊堵上玉塊,正是爲了適當降低聽覺的。

蔽明和充耳這兩個詞,十分形像。

“陛下可知爲何特意要摭住一些帝王的視線,堵塞一些他的耳朵呢?”

張超明白這也是古人的一種思想體現,要求當皇帝的人,主要精力要用在嘉獎有德之人,忽視和赦免人的小過失,不能苛求完美。這體現的其實是一種中庸之道,凡可不可過於較真。而中庸,正是不走極端。

該睜隻眼閉隻眼的時候,也要睜隻眼閉隻眼,難得糊塗。

“學士果然學識淵博,一頂冠冕,也能說出這麼一番大道理。不過這話確實對,身爲帝王,統領萬里河山,億兆子民,應當有選擇性的去看,有選擇性的去聽。目光應當去看到天下的不足之處,看到百姓的艱苦。耳朵要聽到忠懇的建議,聽的進那些治國的良言忠告。”

張超幾句話,讓孔潁達等都稱讚不已。皇帝心裡能清楚這些,自然是社稷之福。

明天的禪讓大典一切都已經準備妥當了。

“承乾那邊呢?”

既然是禪讓大典,自然就得承乾出面。

不過禪讓大典中,最重要的人卻不是承乾,而是奉送皇帝璽綬的行事官,漢魏禪讓時是以御史大夫行事,目的除崇重禪讓儀式外,亦象徵着舊漢官僚向魏朝皇帝臣服。

而魏晉禪讓以太保加太尉組合奉送璽綬。太尉源於東漢皇帝即位禮儀,太保則出身尚書顧命。

魏晉以後,則各朝禪讓基本上沿襲太保加太尉的組合。

眼下朝中的太師是張超。

太傅爲房玄齡,太保是李靖。

自從曹丕代漢行禪讓禮以來,基本上各朝興替都以禪讓行式。楊堅的隋,李淵的唐,都是禪讓而來。

除了禪讓以外,還有一種王朝更迭的方式是革命,不過比較少,以禪讓爲主。

“陛下,明天先繼皇帝位,再繼天子位。”

這也算是一種古禮,二重即位。

同一王朝內的繼位,一般是先繼天子位,再繼皇帝位。而禪讓則相反,先繼皇帝位,再繼天子之位。

皇帝繼位和天子繼位,是兩個階段,皇帝繼位是吉禮,天子繼位是凶禮。

兩個新舊王朝交替,兩位天子都必然要到場,另外百官也得到場。

而爲了明天的這場盛大的典禮。

大唐八千多位諸侯,不論年紀老幼,除了在外典兵打仗的,基本上都要到。京中文武百官,以及京外地方上的州刺史以上朝集資格的官員,也都要前來。

爲了這一天,朝廷已經準備了三個月時間。

如今漢京城裡,各道進奏院都住滿了入京的諸侯和官員們。

璽綬是皇帝禪讓儀式上最重要的象徵物,因此早就選好由李靖和房玄齡兩人奉送璽綬。

“承乾願意出席明天的典禮嗎?”

“已經派王承恩過去問過幾次,但都沒準信。一會說來,一會又說不來。”

張超笑了笑,他能夠理解承乾此時的心情,只怕確實是猶豫萬分。

當年他助李世民篡位奪權,當他準備登基的時候,李淵也是不肯出席。最後還是張超過去請人。

承乾護法之戰,迫李世民下臺後,李世民也一樣的不願意出席承乾的登基儀式,還是張超用的激將法。

“派王承恩過去跟承乾說,他出席典禮並做好配合,是之前談好的協議。如果承乾到時不肯來,那之前的協議自然也就當他放棄了。”

都這個時候了,再使小性子耍脾氣也沒有意義。

長樂宮。

夜已深。

可承乾卻又哪裡睡的着。

他披衣站在殿前,引頸望天。

滿天的繁星,明天肯定會是個好天氣。他多麼希望明天會是個惡劣的天氣,最好是雷鳴暴雨,狂風大作纔好。

明天,大唐帝國就亡了。

朕的大唐,朕的帝國。

自他祖父從隋帝手裡接過璽綬,得禪讓天下,到如今,不過二十二年而已。實際上,帝國只存續了二十一年。

唐三世而亡。

這和隋幾乎一樣。

也許後人會乾脆說唐二世而亡,根本不把他當成一帝。

以後他會有什麼名號呢?少帝、廢帝、哀帝、殤帝、讓帝、末帝?

愧對高祖皇帝,如果高祖皇帝得知他這個長孫,把唐帝國折騰亡了,估計在地下都不安心,棺材板都要壓不住了。

還有遠在美洲的父皇,若是他知道自己把他趕下臺,最後卻只當了兩年皇帝,估計只怕是帶兵從美洲打回中原的心都有吧?

是啊,太上皇還不知道這些呢。

也許自己應當給太上皇寫封信,把這個消息告訴他。

可這信怎麼寫呢?

當初若不是他聽信張超的話,起兵護法清君側,若他不把太上皇趕下臺,也許就沒有如今的這些事情了。

這世上,也許唯有太上皇能壓的住張超。

可惜當初他信錯了人,他寧信張超,也不信自己的父皇。

“陛下,夜深露重,莫着涼了。”

皇后張氏拿着一件批風過來,爲皇帝披上。

承乾對這個怎麼都不願意離婚,寧願隨自己去那遙遠非洲受苦,也不肯留在這中原當新朝公主的妻子有些無奈。

對她,他是真的心情複雜,既有些感動,又還有厭惡。

“朕的大唐都亡了,着涼又受的了什麼。”

夏花握住承乾的手。

“陛下,大唐還沒有亡,你只是丟了中原,你還有唐國。”

“什麼唐國,不過是放逐海外而已。一個幾萬裡之遙的異域,算什麼唐國?”

“陛下何必如此說,想當年越王勾踐不也臥薪嚐膽,然後才能率三千越甲吞吳嗎?”

“丟了中原,可陛下只要不放棄,一樣還有機會東山再起。”

承乾的眼中閃過一抹亮色。

東山再起!

第481章 看你的誠意第1340章 我不是楊廣第1054章 罷撤第1042章 同室操戈第86章 搖錢樹、聚寶盆第1567章 江西第740章 無鹽則無國第1271章 北唐、南唐第946章 朕虧了第254章 衆籌第167章 走馬上任第424章 逼宮第1510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1368章 憑你也配稱天皇第1058章 異姓王第1417章 君臨天下第1424章 人頭滾滾第七十二章 女工第662章 撞破第1183章 白袍薛禮和霸氣測漏的天可汗第735章 新太子第149章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第十六章 老鐵槍黃饃饃第124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327章 同姓王第1415章 蘇烈要反第1327章 同姓王第179章 東宮衛士開路第1278章 兩個太子妃第802章 趙國第1146章 氏族志第412章 厲害了我的哥第365章 丹書鐵券第754章 李靖第1584章 承乾和長孫無忌知道嗎第1158章 隕落第七百三十章 1般1般,朝中第3第1524章 腐儒第795章 霸道皇帝第1045章 弒君奪城第758章 齊王妃第1223章 事泄第233章 鬧大了第500章 越尖叫,越歡快第671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976章 內相第1193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1105章 既得隴復望蜀第145章 給你一個任務第308章 從軍行第631章 李大帝第1233章 北伐第1089章 李超、虯髯客第1316章 一手刀劍,一手儒經第356章 被辜負第181章 洞房第416章 朕一定給你個交代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198章 無間道第645章 不許吐,吃下去第441章 劃時代的偉大發明第475章 突厥人都慫了嗎?第483章 心服口服第974章 鑽空子第422章 三十六將第728章 家祭第150章 膽大包天第809章 暗殺第363章 刺字第372章 我也還有幫手第841章 世家第916章 感謝墨翠黨盟主萬賞!第603章 是親生的嗎?第897章第999章 勤王詔第三十三章 長安城裡開家店第727章 秦懷玉、棉花第一百一十三章 寧民縣開國男第1313章 元寶第696章 你永遠是太子第1028章 越國王第972章 石馬津第628章 九世善人第725章 打年糕過新年第779章 神罰第1457章 一攬子第895章第1042章 同室操戈第444章 長安有個李青天第1185章 崩逝第919章第968章 睡不着的皇帝第一百五十六章 員外郎第785章 十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第1130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1464章 大華夢第248章 三個女人都失眠第1154章 出閣第312章 左右爲難第724章 狡兔三窟
第481章 看你的誠意第1340章 我不是楊廣第1054章 罷撤第1042章 同室操戈第86章 搖錢樹、聚寶盆第1567章 江西第740章 無鹽則無國第1271章 北唐、南唐第946章 朕虧了第254章 衆籌第167章 走馬上任第424章 逼宮第1510章 江山如此多嬌第1368章 憑你也配稱天皇第1058章 異姓王第1417章 君臨天下第1424章 人頭滾滾第七十二章 女工第662章 撞破第1183章 白袍薛禮和霸氣測漏的天可汗第735章 新太子第149章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第十六章 老鐵槍黃饃饃第124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1327章 同姓王第1415章 蘇烈要反第1327章 同姓王第179章 東宮衛士開路第1278章 兩個太子妃第802章 趙國第1146章 氏族志第412章 厲害了我的哥第365章 丹書鐵券第754章 李靖第1584章 承乾和長孫無忌知道嗎第1158章 隕落第七百三十章 1般1般,朝中第3第1524章 腐儒第795章 霸道皇帝第1045章 弒君奪城第758章 齊王妃第1223章 事泄第233章 鬧大了第500章 越尖叫,越歡快第671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976章 內相第1193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1105章 既得隴復望蜀第145章 給你一個任務第308章 從軍行第631章 李大帝第1233章 北伐第1089章 李超、虯髯客第1316章 一手刀劍,一手儒經第356章 被辜負第181章 洞房第416章 朕一定給你個交代第526章 給太子一耳光第198章 無間道第645章 不許吐,吃下去第441章 劃時代的偉大發明第475章 突厥人都慫了嗎?第483章 心服口服第974章 鑽空子第422章 三十六將第728章 家祭第150章 膽大包天第809章 暗殺第363章 刺字第372章 我也還有幫手第841章 世家第916章 感謝墨翠黨盟主萬賞!第603章 是親生的嗎?第897章第999章 勤王詔第三十三章 長安城裡開家店第727章 秦懷玉、棉花第一百一十三章 寧民縣開國男第1313章 元寶第696章 你永遠是太子第1028章 越國王第972章 石馬津第628章 九世善人第725章 打年糕過新年第779章 神罰第1457章 一攬子第895章第1042章 同室操戈第444章 長安有個李青天第1185章 崩逝第919章第968章 睡不着的皇帝第一百五十六章 員外郎第785章 十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第1130章 此間樂,不思蜀第1464章 大華夢第248章 三個女人都失眠第1154章 出閣第312章 左右爲難第724章 狡兔三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