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萬般皆下品

就在李弘這邊還爲誰先作詩爭論不下時,對面傳來了王勃的聲音,經過一番的思索,王勃已經胸有成竹,朗聲說道:“那弟子就拋磚引玉,還望先生訓示。”

王勃這句話顯然是說給李弘聽的,李弘微笑着點了點頭。初唐四傑之一,自然不是白叫的,就是不知道,他今日所作的,會是留芳後世的哪一大作。

王勃清了清嗓子,再次琢磨了一番後,一陣微風讓湖面波紋蕩蕩,於是朗聲道:“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入澗戶,卷露出山楹。去來固無際,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爲君起鬆聲。”

王勃語音落,臨水亭與水殿衆人也是寂靜無聲,沒有人因爲王勃的這《詠風》而大聲誇讚,反而是都在默唸回味,並眼睛齊齊的望向了李弘。

無論是臨水亭的衆人,還是水殿的衆人,都知道,在這裡除了年少成名的王勃、楊炯外,太子也同樣是素有神童美譽,雖然所作詩賦不多,但每一也都是曠古絕今之作。

此時,自然是輪不到他們先來品味,何況以他們的水準,也不敢在太子、王勃、楊炯三人跟前冒昧品評。

現在只有太子這個神童聲後,或者是爲這《詠風》定調後,他們才能夠說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是跟着附和美言幾句。

所以,衆人不由的視線都齊刷刷的,聚集到了太子身上,豎起耳朵傾聽着,太子會如何品評這絕佳的《詠風》之作。

““加”字有斟酌,“尋”字有妙趣,“君”字……遙應我,四個字:有情有義。”李弘放下手裡的吃食,看着王勃同樣一臉期盼的神情,誇讚道。

“多謝先生誇讚。”王勃躬身行禮道。

“好詩啊好詩啊,不愧是素有神童之譽的王勃,能得到先生誇讚,王勃你也該滿足了。”不遠處,突然間傳來的中氣十足的一個男子聲音。

李弘並未理會是什麼人,會在自己說完後立刻跟上加以評價,因爲高安正拽着自己的胳膊,讓自己幫她解釋這詩的妙處在哪裡。

李弘不理會不遠處緩緩走過來的兩個人,對高安跟白純解釋道:“肅肅出自《後漢書列女傳董祀妻》的:‘處所多霜雪,胡風吹夏起,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是用來形容風聲的。而動息則是出自《隋書天文志上》中:‘生靈因動息,寒暑由其遞代。’也有借用《抱朴子暢玄篇》中的:‘動息知止,無往不足。’鬆聲你知道出自哪裡嗎?”李弘突然間問正津津有味聽他講解的高安道。

高安並未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像看鬼般驚愕的看着他,喃喃道:“你怎麼知曉的這麼多?每次受學你都是在睡覺好不好,爲什麼你都知道?”高安一邊說一遍搖頭,顯然並不知道鬆聲的出處。

李弘並未想到自己對高安的解釋,引得衆人繼續看着他做傾聽狀,就連剛纔不遠處走近的兩人,也是一臉想要繼續傾聽他品評的樣子。

於是李弘看了一眼高安,繼續淡然說道:“受學時,雖然我在睡覺,但是我帶了腦子,而你雖然人在受學,但腦子卻被你放在了別的地方。”

一番話不單使得高安對他怒目相視,就是其他宗親兄弟姐妹,也開始把不滿露於形色。

衆人不由忿忿的心裡念道:太可惡了,憑什麼他天天受學睡覺,卻能夠把這些都記在心裡,而自己每天受學,先生的每一課都不曾落下,怎麼學識,還不如這個三天有兩天請假,一天睡覺的太子,真是太氣人了。

高安的威脅李弘都不當回事兒,其他人的忿忿表情自然更是被他忽略了,看着王勃淡淡說道:“鬆聲出自楚宋玉的《高唐賦》:‘俯視崢嶸,窐寥窈冥,不見其底,虛聞鬆聲。’”

李弘見王勃遙對自己又是深深一躬,繼續說道:“夫風者,天地之氣,溥暢而至,不擇貴賤下而加焉。’王勃所作之風,雖沒有宋玉《風賦》的不分貴賤的正氣,但一縷香風送別人友人,卻也是有情有義之至。”

李弘心裡暗笑,好歹自己曾經一世當過私塾先生,要是這點兒詩賦都能難倒自己,那就太對不起自己九轉十世的身份。

“先生好見解,學生盧照鄰、駱賓王自愧不如。”只見那兩個約莫三十歲上下的男子,在花孟的警示下,掏出自己的腰牌給花孟看了下後,便緩緩走到李弘跟前行禮道。

李弘愣了下,看看眼前行禮的兩人,再看隔水相望的王勃與楊炯,這初唐四傑竟然陰差陽錯的在這裡聚集齊了。

盧照鄰與駱賓王也不過相差兩歲,此時都是在益州任職,盧照鄰此時任益州都尉,而駱賓王則是任奉禮郎,兩人一同出現在長安,則是一同約好郊遊的,不想在這裡碰見了李弘等人。

李弘看了看初唐四傑,全然沒有了盜取詩賦,跟初唐四傑吟詩作賦的雅興。

何況,王勃此詩也隱約暴露了他的政治抱負跟失落,對於王勃眼高於頂的心態,李弘懶得去理會。

但也不想因爲王勃一詩,而讓聚衆在此的衆多學子,只知沉浸詩詞一道上,而荒廢了其他學業。

再者,王勃此時辭學歸鄉,也有因爲看不慣弘文館、國子監漸漸變得多學科,而不是以詩賦爲主的原因。

這讓從小就揹負神童之名的他,無法揮出最大的價值,所以提前生出了辭學歸鄉的決定。

四人年少時在長安都享有美譽,如今聚集在一起,自然是引得其他衆多學子情緒高漲,大有鼓動着四人來一場賽詩會。

李弘心裡嘆了口氣,文風漸盛是好事兒,但如果全民皆文,那麼大唐國運武力以及地位將會變得每況愈下。要不然歷史上,也不會在母后掌權後,興出武狀元一事兒來振興大唐武力。

李弘看着衆人高漲的情緒,每一張熱切期盼的臉龐,突然間問道:“既然大家都覺得王勃剛纔那《詠風》是好詩,那我倒要考校下各位,請問……這天地之間的風又是從何而來?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又爲何有大有小?我們詠風,以風喻人也罷,以風言志也罷,但我們真正的瞭解風嗎?”

衆人所料不及,太子竟然拋出這麼一個抽象的問題!風還能從哪裡來?自然是刮來的啊。

就在衆人疑惑不解時,王勃的臉色卻顯得有些漲紅,他心裡隱約察覺到了,自己的辭學,顯然引起了太子的不高興了,這一番‘問風’,顯然就是想要提醒自己不要好高騖遠吧。

但對於風從哪裡來,怎麼形成的,這個問題,恐怕世人還從來沒有人追究過吧,自己只知道風大風小,但從哪裡來,這……恐怕世間還無人能夠回答太子這一問題。

不光是王勃陷入了尷尬的沉思中,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也同樣,以他們爲的詩人都喜歡風,但風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他們就難以解答了。

李賢、李哲、李上金等幾個皇子,特別是李賢跟李哲,滿臉的不屑之色,小聲嘀咕道:“哼,你看着吧,老五肯定知道風是怎麼來的。”

李哲也小聲迴應着:“但他是怎麼知道的呢?爲什麼他不好好受學,還能知曉這麼多學問?對了,讓咱們去他的崇文館,你考慮的怎麼樣了?”

李弘滿意的看着衆人迷惑的神情,微微笑着道:“我們可以用風作詩、言志、喻人,也知道風可以讓船隨風逐流。但我們卻沒有人原意去探究風到底是怎麼形成的?所以,學問一途,不只是會吟詩作賦,學問有很多種需要我們去探究,就是這我們觸摸不到的風,如果你能夠研究透了,也是一門極其重要的學問。”

衆人之中已經有些人明白了太子的意思,王勃雖然以詩賦博得了他的讚許,但並不代表得到了太子的認同。

與此同時,衆人心中不由得冒出一個問題,難道太子是因爲王勃的一詩賦,搶了風頭,所以才提出這麼一個抽象的問題,來爲難大家嗎?

李弘看着衆人的臉上不同的表情,自然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

一邊往案几跟前走,一邊說道:“我大唐需要王勃如此的賦詩大才,來爲我們提供文化財富。吟詩作賦,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可以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也可以使得我大唐的文化展壯大,凌駕於其他各國的文化之上。但……。”

李弘走到案几前,示意白純把一個早就準備好的玻璃杯,倒滿了清水。

李弘俯身拿起一張薄薄的紙片在手裡,看了看不出聲的衆人,緩緩開口繼續道:“但我們絕不可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偏執思想。爲何?就是因爲我手裡的這個東西!”

不知何時,李弘手裡那晶瑩剔透,裝滿清水的玻璃杯上,嚴絲合縫的蓋了一張輕飄飄的白紙。

此時,只見李弘在衆目睽睽之下,把裝滿清水的玻璃杯倒了過來,而裡面的清水竟然並沒有泄露而出,甚至沒有灑出一滴水。

衆人看着李弘的動作,不由得驚呼出聲!就是身旁的白純也是同樣,以不可思議的眼神看着李弘手裡,倒過來卻未灑落一滴水的玻璃杯。

高安、花孟等人,當初曾在臨湖殿親眼目睹過,李弘在滾燙的油鍋裡撈取銅錢,但此刻看着滿滿的一杯水,就因爲被薄薄的一張紙蓋住,竟然一滴沒有灑落,也是驚的目瞪口呆。

427 大唐太子275 局中局803 劫道480 敬暉的請求517 暮鼓894 大限已至?413 城破169 棉服909 時間天下608 曹王705 薛紹823 舍龍756 戰817 朕不去 你去495 坦誠以待303 味精910 犯衆怒?815 李哲發難288 偏科109 商會597 孤軍深入318 謀略397 橫刀439 起猛了400 突發事件410 落寞209 檄文612 咎由自取366 家臣173 古蘭經335 四大都知867 頂替340 一百八十萬兩888 現場辦公702 文章662 選妃461 站隊373 花銷737 激將81 李治的惋惜806 大包大攬214 布達拉宮497 落後的發明201 蔥嶺936 勃勃野心773 夜月的警告490 書房921 世家子弟552 孤山678 渭水之盟902 吏途337 不好笑的笑話881 沒錢了310 缺個名933 武媚的點撥989 太平眉坊695 慶功254 用意290 對峙623 憂544 訓斥崔知辨478 相殘1000 健談948 缺個章節名403 海東青293 小白鼠440 潰散806 大包大攬489 官妓480 敬暉的請求678 渭水之盟875 紀年法則77 拖鞋282 狄仁傑350 平衡156 鳳車835 下馬威743 互補632 長安暗涌956 奴制223 暗涌37 機關算盡24 城陽公主228 天雷787 刺殺26 慈恩寺427 大唐太子405 決議42 萬卷書203 祿東贊615 鴻溝327 再遊曲江池485 造個反先837 唐樓357 往事28 水晶牌637 棋局426 王宮集市112 老媽揍兒子
427 大唐太子275 局中局803 劫道480 敬暉的請求517 暮鼓894 大限已至?413 城破169 棉服909 時間天下608 曹王705 薛紹823 舍龍756 戰817 朕不去 你去495 坦誠以待303 味精910 犯衆怒?815 李哲發難288 偏科109 商會597 孤軍深入318 謀略397 橫刀439 起猛了400 突發事件410 落寞209 檄文612 咎由自取366 家臣173 古蘭經335 四大都知867 頂替340 一百八十萬兩888 現場辦公702 文章662 選妃461 站隊373 花銷737 激將81 李治的惋惜806 大包大攬214 布達拉宮497 落後的發明201 蔥嶺936 勃勃野心773 夜月的警告490 書房921 世家子弟552 孤山678 渭水之盟902 吏途337 不好笑的笑話881 沒錢了310 缺個名933 武媚的點撥989 太平眉坊695 慶功254 用意290 對峙623 憂544 訓斥崔知辨478 相殘1000 健談948 缺個章節名403 海東青293 小白鼠440 潰散806 大包大攬489 官妓480 敬暉的請求678 渭水之盟875 紀年法則77 拖鞋282 狄仁傑350 平衡156 鳳車835 下馬威743 互補632 長安暗涌956 奴制223 暗涌37 機關算盡24 城陽公主228 天雷787 刺殺26 慈恩寺427 大唐太子405 決議42 萬卷書203 祿東贊615 鴻溝327 再遊曲江池485 造個反先837 唐樓357 往事28 水晶牌637 棋局426 王宮集市112 老媽揍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