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殿,李世民的書房。
軍隊改制以後,尉遲恭接替房玄齡擔任了兵部尚書。他拿着邊報急匆匆地向李世民彙報。
李世民一面看邊報,一面派人去叫李靖等人過來商議。
不一會兒,三個皇子和重臣們都到了。
李世民通報了吐蕃攻打吐渾谷的情況,
吐渾谷主要盤踞在如今的青海和甘南一帶,人口67萬,有軍隊17萬人,自從隋朝開始,他們就一直向中原地區襲擾。目前和唐朝處於敵對狀態。
吐蕃在不久前,派人來交好大唐,李世民親自接見了吐蕃的使團,達成了相互友好往來的意願。現在吐蕃攻打吐渾谷,表面上看對大唐是極爲有利的。
李世民問道:“對於吐蕃攻打吐渾谷,你們大家有什麼看法?”
房玄齡首先說道:“恭喜皇上,吐渾谷一向與我大唐爲敵,吐蕃攻打吐渾谷,即使打不下來,也能夠削弱他們的實力,這件事對於大唐來說是一件好事啊。”
三個皇子和大臣們也都是這樣認爲的。
李世民問道:“那麼我們應該採取什麼對策呢?”
太子李成乾說道:“兩夥胡人打架,與大唐何干?他們打得越激烈,對大唐的好處越多。兒臣以爲,朝廷應該坐山觀虎鬥,不予理睬。”
他的話得到了長孫無忌和魏徵的支持。
李恪認爲應該積極響應吐蕃的攻勢,他說道:“吐蕃和大唐是友好國家,吐渾谷是大唐的敵人。兒臣以爲,朝廷應該出兵,與吐蕃合兵一處,滅掉吐渾谷。”
他的話得到了侯君集和尉遲恭的贊成,李靖也表示贊成。
李泰不發表意見,對於軍事上的事情,他一概是表示不感興趣的。
現在,擺在李世民面前的,就是兩條路,一是坐山觀虎鬥,二是與吐蕃合作,攻打吐渾谷。
就在這時,岑文本突然說道:“不知樑王殿下是個什麼意見?”
李恪不滿地瞪了岑文本一眼,心道:“這裡這麼多人,都是朝廷的親王和重臣,你提那個三害幹什麼?”
李成乾也有些不滿,他也用責怪的眼神望了岑文本一下。
岑文本眼觀鼻鼻觀心,就好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
李世民笑道:“對了,樑王過幾天就要回來了,應該聽聽他的意見。
衆人都對此沒有意見。三位皇子卻在心中腹誹:“這個三害,怎麼什麼事情都有他一份?”
接下來,李世民表示了他的意見,他是傾向於聯合吐蕃攻打吐渾谷的,他吩咐總參謀部暫時按照這個意見進行準備。
不久以後,李愔本人沒有回來,他的奏章卻到了。李世民看完了李愔的奏章,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不久,在他的書房,大家又都被叫來討論了一番。看完了李愔的奏章。大家發表意見。
太子李成乾上次提議靜觀其變,被李世民否決了。他現在改口支持李世民攻打吐渾谷的意見了。他說道:“兒臣認爲,父皇上次的意見很正確,吐渾谷是大唐的敵人,吐蕃是大唐的朋友,樑王的建議十分荒唐,哪有幫助敵人去對付自己的朋友的道理?”
李恪上次提議聯合吐蕃攻打吐渾谷的建議被採納,這次當然要堅持自己的意見了。他說道:“兒臣贊同太子殿下的意見,還是出兵打下吐渾谷這個大唐的宿敵。”
說完,他特地朝着侯君集等人掃了一眼,意思是上次你們也都是支持這個意見的呢!
不料,李靖激動地說道:“樑王殿下的意見,纔是老成謀國啊。臣拜服。”
魏徵說道:“臣贊成大將軍的意見,這纔是目前對大唐最有利的選擇。”
尉遲恭說道:“大唐的確沒有做好與吐蕃全面開戰的準備。隴右道以前與吐蕃軍隊交手了數次,吐蕃軍隊的戰鬥力很強,尤其是咱們的軍隊,一進入吐蕃,就感到喘不上氣來,根本就無法作戰。”
原來,樑王李愔詳細地介紹了吐蕃這些年來的變化,尤其是對松贊干布本人的膽識和才能進行了詳細的介紹。通過這些介紹,基本上顛覆了大唐高層對於吐蕃愚昧落後的認識。
他們忽然發現,就在大唐的身邊,就潛伏着一個擁兵數十萬的強大的敵人!
大唐隴右道的西部邊境與吐蕃交界。吐蕃的東北部與大唐的西域之間,隔着吐渾谷。
面前的形勢就和印度、中國和巴基斯坦的情況類似。大唐沒有能力與吐蕃進行全面戰爭,吐蕃也沒有做好這樣的準備。吐渾谷的位置就顯得極其重要了。
李愔建議,大唐剛剛平息了內亂,又兼併了草原和西域,目前要做的就是休養生息。因此,目前的形勢,最好就是維持現狀。留下吐渾谷牽制着吐蕃。
因此,他建議,在戰爭物資上援助吐渾谷,必要的時候出兵增援,確保吐渾谷不被吐蕃吞併。只要吐渾谷存在,吐蕃就沒有能力進攻大唐,這就爲大唐休養生息贏得了時間。
房玄齡說道:“樑王殿下的奏章裡,有一句話,臣十分贊同——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吐渾谷目前處於危難之中,大唐在這個關鍵時刻伸出援手,一定能夠贏得吐渾谷的感激和尊重,就能夠化敵爲友。臣支持樑王殿下的建議。”
太子李成乾不服地說道:“大唐幫助了吐渾谷,那不是得罪了吐蕃嗎,難道就不怕吐蕃報復嗎?”
李靖笑道:“樑王殿下的計策就是陽謀,即使吐蕃對大唐的用意看得清清楚楚的,他也沒有能力同時和大唐與吐渾谷開戰。在這種情況下,吐蕃不僅不會和大唐開戰,反而會主動交好大唐,防備大唐與吐渾谷聯合進攻他們的。太子殿下不必擔心。”
這時,魏王李泰發言了,他已經看清楚形勢了,他說道:“兒臣也贊成樑王的意見,此計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上計啊。”
這時,長孫無忌說道:“臣贊成樑王殿下的意見,同時還有個提議——樑王殿下熟悉外邦事務,這件事就交由樑王殿下去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長孫無忌擔心李愔回到長安,正好藉着此事,阻止他回來。